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1-21 17:28:07| 人氣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山海地土的靈魂─勞農文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山海地土的靈魂─勞農文學
 
台灣文學中經常出現彎腰低身的勞動者形象,為向勞動者及作家致敬,國立台灣文學館自1月23日起推出「山海地土的靈魂─勞農文學特展」,聚焦於1920到1970年間歷史的劇變下,文學作品描繪勞工與農民的身體及心靈,及其遭受剝奪迫害時發出的吶喊;展覽中有多項珍貴文物,如: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為農民發聲的〈流離曲〉、楊逵僅存的《新聞配達夫》剪報、顏水龍手繪製紙圖等文物,彰顯出勞農文學的時代背景及文學心靈。
 
 
台文館指出,此次特展以勞動為主題,以勞農文學為核心,共分為「無米樂唱謝天」「爭口飯求生存」、「為尊嚴擊響鼓」、「破天際探天光」等五個展區。展覽以作家陳秀喜的詩〈台灣〉做為入口意象,詩中謳歌美麗的台灣像是母親永恆的懷抱,佐以獵人作家亞榮隆•撒可努的勞動工具、原住民作家高一生的遺書,另外展出作家鍾理和、鍾鐵民楊逵、賴和、洪醒夫、肇肇政及吳晟等人的手稿,搭配多媒體的互動裝置,引領觀眾體會來自土地的文學觀。
 
台文館館長翁誌聰表示,勞農文學描繪邊緣人們勞動生活情景,是台灣文學具有特色的意象。這場展覽從勞動者與農民的視角出發,還原文學藝術與土地密不可分的關係,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農人的鐵鍬與農田,猶之於作家與稿紙,展場中特別設計楊逵拿鐵鍬耕種及跑步的剪影,結合文學與勞動者的形像。楊逵曾經如此回答是否還在寫詩的提問:「天天在寫,不過,現在用的不是筆紙,是用鐵鍬寫在大地上。」
 
此次展覽有多項展品值得一看,排灣族作家亞勞隆•撒可努近年紅到美國,描寫獵人文化的作品《山地飛鼠》被哈佛等名校列為指定讀物,展場中可見他多件勞動工具,山斧、山刀、織品等;工藝家顏水龍於1940年代親手繪製的製紙圖、楊逵《新聞配達夫》僅存的原稿、賴和的詩〈流離曲〉手稿,描寫殖民統治下的農民失去土地的心情,都是難得展出的文物。
 
展區中並有多項互動遊戲,將增加參觀樂趣,「爭口飯求生存」的展區現場有一根扁擔,挑起扁擔後竹簍上方會出現:剝削、不平、權力等字眼;展場最後的「未竟:勞動是生命的表情」展區,有一個「勞動人生」的互動遊戲,民眾可以自行選擇喜愛的地點和職業,最後會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並出現相對應的文學作品,都是不可錯過的互動展示。
 
 
 
「山海地土的靈魂─勞農文學特展」自2015年1月23日起,至6月24日止,展出地點在台灣文學館1樓展覽室B。
 
 
 
 

台長: 蔡本文
人氣(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