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16 10:30:19| 人氣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成大人社中心閩南文化工作坊 打開國際合作空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千秋報】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15日假中文系系館一樓會議室舉辦「成功大學閩南文化國際合作工作坊」。有來自閩南族群移居最多的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地區的著名學者專家參與,會中,除公布閩南族群在東南亞的珍貴調查文獻,也達成跨國合作研究閩南文化的協議,順利開拓成大閩南文化研究的國際空間。

 

成大人社中心陳益源主任表示,無論是馬來西亞的福建義山聯合調查研究,或者越南中部會安和越南南方(順化以南)的閩南文獻共同蒐集出版,都頗有周延的研究內容及攜手合作的共識,成大樂見其成,預期成大與東南亞國家跨國合作,正是台灣參與世界閩南文化研究的重要基礎。

 

此次「成功大學閩南文化國際合作工作坊」,成功大學人社中心陳益源副主任主持,與會學者有越南胡志明市人文社會大學文學系段黎江主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魏月萍助理教授、屏東教育大學黃 文車副 教授、成功大學中文系 王三慶 教授、 蘇偉貞 教授、李淑如助理教授等專家學者。會中,針對越南福建華人文獻資料蒐集、新馬地方史與公共歷史等課題深入討論。。

 

來自越南胡志明市的 段黎江 教授介紹越南南方研究團隊以及資料蒐集狀況,他舉越南現有19個省份存在60座以上的天后宮(媽祖廟),證明福建人帶到越南的閩南文化資源相當豐富。他們目前掌握超過4000頁各式珍貴閩南文獻,但有許多越南南方華人會館與廟宇碑銘史料,以及1975年之前曾經大量存在的華文報刊,都尚待搶救。

 

他也希望能與成大人社中心合組研究團隊,共同整理、出版並合作發表研究成果。工作坊主持人陳益源副主任回應說,成大人社中心現正執行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補助的「東南亞閩南廟宇及貿易網絡:越南與馬 六甲 海峽閩南族群之比較研究」跨國合作計畫,十分樂於結合各國的力量,一起為閩南人移民東南亞的歷史文化做出更完整的描繪。

 

來自新加坡的 魏月萍 教授則稱近年來在新馬地區逐漸形成熱門課題的「地方史運動」。 魏月萍 教授說,這些地方史的主要撰寫者都是當地的文史工作者,試圖在官方歷史體制之外,以地方史的書寫證明自身群族歷史與生存狀態。當「地方史」書寫走向「公共歷史」,不僅是華人的存在憑藉而已,而是力求把日常經驗、生活與人的聯繫打通,使歷史知識能結合生活。

 

魏月萍教授認為未來可以成立跨國團隊,從事田野調查,整理地方的歷史記憶與文化。成大中文系 蘇偉貞 教授則分享了她在新加坡有趣的觀察,她認為新加坡華人在知識的養成和傳播上,多以英文來傳達,這對於華語文學的發展是比較不利的,尤其書寫的過程口語的能力甚於文字,詞彙不足以表達思想,非常可惜。屏東教育大學 黃文車 教授則認為新加坡的華文出版業不及馬來西亞來得蓬勃,即便國家檔案館有口述歷史的資料整理,仍有所不足。 黃 教授以他最近研究的新加坡福建戲班為例,這些老藝人在談到過去輝煌的歷史時都有豐富的記憶,但是戲班即將倒閉,如何搶救這些華人文化是應該要思考的問題。

 

之前「成功大學閩南文化國際合作工作坊」,以「東南亞福建義山的調查與研究」為主題進行討論。「義山」是移居海外的華裔先民對公共墳地的指稱,記錄先民的籍貫、名字與宗族關係,被視為廟宇與會館之外追溯地方史與華人傳統文化的重要線索。馬來亞大學 林德順 博士報告馬來西亞吉隆坡福建義山的研究狀況,他們已初步完成拓碑、統計與文獻蒐集的部份,此次來訪的主要目的為提出執行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例如文物保存缺乏專家的協助、義山在都市規劃下面臨迫遷等問題,希望在場的學者集思廣益,也希望聽取其他國家的義山管理和研究現況。吉隆坡福建義山調查研究亦是馬來亞大學與成功大學東南亞校長論壇所支持的「東南亞福建義山的調查與研究」跨校合作計畫項目之一。

 

台南藝術大學 林春美 教授回應,台南藝術大學有古物修復與保存的專家,未來可以規劃文物保存工作坊,邀請專業文物修復專家示範如何保存文物。而就藝術史的角度來看義山的保存與規劃, 林春美 教授建議可以以宗教藝術為脈絡,將義山墓葬區規劃為宗教藝術園區。

 

工作坊主持人陳益源副主任建議,未來可邀請全國關於文資保護、空間規劃設計、生死禮儀相關專家共同討論關於福建義山墓葬區的問題,尤其許多墓碑上的文字不易解讀,除了請當地人提供線索,也可以請民間禮儀師協助,若有機會也可以在未來的工作坊中安排參觀台灣的新、舊式墓園,參考墓地規劃方式。

 

台灣 師範大學 博士生、也是來自馬來西亞的 白偉權 先生說明馬來西亞新山綿裕亭華人義山調查結果。他透過墓碑的抄錄、拍照與定位,歸納出新山不同時期的人口組成與分佈,此外研究墓碑的字樣,除了能夠畫出不同族群的分界,也標記族群認同與地方認同的意義。

 

屏東教育大學黃 文車副 教授則報告新加坡武吉布朗山墓葬狀況。俗稱咖啡山的武吉布朗墳場受道路建設工程影響,估計有5000個墳墓被挖掘為保留咖啡山的文化遺產,許多民間學者與團體投入記錄與搶救工作。 黃文車 教授表示在新加坡看到的福建義山墓碑與商業、會館的關係密切,大多可以在碑文看見商號。這些商號標記亦見於金門、馬來西亞、越南華人義山墳碑,進一步調查,可突破地域範圍,追溯華人各國祖籍地聯繫與跨國網路的建構。

 

來自越南會安的阮志忠主任表示,越南在都市化之下,很多墓地也遇到迫遷危機,甚至有消失的可能。他說,會安在15世紀到17世紀是重要的國際海港城市,17世紀時即有6000多名華人在會安地區生活,主要是從福建移民過來,現在仍保存很多17世紀福建移民的義山墳墓。越南會安管理保存文化遺產中心目前掌握了包含福建義山墓碑、地契、家譜在內的等各式文獻六千多頁,已與成大人社中心達成雙方合作出版的協議,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把這些古代的閩南文獻公諸於世,因為這些材料也是建構會安歷史不可或缺的珍貴史料,越南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

台長: 蔡本文
人氣(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