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09 18:00:08| 人氣5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青春自腸清』-你、嗯的順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青春自腸清』-你、嗯的順嗎?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 吳宜恬

   【記者蔡本文/台南報導】 排便是生活作息的一個重要環節,古代御醫在皇帝如廁後,要從皇帝糞便的顏色、形狀、硬度及氣味來研判皇帝的健康情況,以調整飲食。但一般民眾並不知道如何從排便情況「以小窺大」。以簡單的「便秘」來看,坊間盛行酵素、優酪乳、大腸水療等健康食品及另類療法解決宿便,所以中醫門診很少單純只有因「便秘」一病來求治,通常是因其他疾病兼挾消化不良、排便不暢的問題一併治療;除非長期為便秘所苦、又因此病引發身體其他不適,如痔瘡時,才會以「便秘」為主訴求診。

    但事實上,中醫對脾胃的功能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經-<內經>就已提到:「(脾胃)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爲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所以養生的根本在脾胃,脾胃是元氣之本,元氣是健康之本。金元四大家之ㄧ的李杲在《脾胃論》中也提到:" 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之" "夫元氣、谷氣、榮氣、衛氣,生發諸陽之氣,此數者,皆欲食入胃上行胃氣之異名,其實一也。" 又說"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 。俄國諾貝爾獎得主細菌專家梅奇尼科夫也說:「衰老始於腸」。這也說明了為何多數疾病都會伴隨消化系統的問題,再反向思考,其實多半是消化系統先出問題,在長期被忽略下,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或凸顯其他疾病的產生及不適。從下面的案例可見一斑。

    一位三十幾歲的男性患者因腹痛兼腰痛來就診。他表示近一個月來腹部常抽痛,肚子也容易脹氣、打嗝,並有胸悶感,而且同一邊的腰背也痛。排便習慣正常,食慾很好,只是常有大不乾淨的感覺。故自行使用甘油球通便,認為如此可幫助清理腸道,使宿便無法積滯。腰背痛則有一段時間,無外傷史,西醫檢查無異常,也曾求助中醫補腎活血通絡,但還是無法根治。

  經診查後發現病因是生活壓力太大所致,影響消化能力和排便反射,造成『便秘』;而且在長期自行使用甘油球通便的情況下,也會不知不覺抑制腸道反射,間接使便秘加重。經服用香砂六君子湯、芍藥、厚朴等藥物,採「補養氣血、理氣健脾」的角度治療,而非一般僅針對大腸快速通便瀉下的方法,一週後回診表示,服藥幾包後即解便順暢,排出量比使用甘油球通便還要多,腹部疼痛已無,更神奇的是腰背痛的症狀也消失,腹脹及胸悶的情況隨排氣後減輕、消失。再予一週處方鞏固療效,並告誡切不可再養成自行用甘油球通便的習慣。而後,患者腸胃道功能恢復正常,情緒也較能控制,並解決了多年來腰背痛的困擾。

便秘的診斷與治療

    便秘的定義是:糞便排出的頻率太少(每週小於2次),或用力的時間佔排便過程的四分之ㄧ以上,或糞便太硬,或大完後有排不乾淨感。所以便秘算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症狀。

    便秘的病因分很多種類,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偏低、憂鬱症等常伴隨便秘。一般常見的因素包括常抑制排便慾望、纖維或水份攝取不足、懷孕或長期臥床不動的病患等。此外肛門疼痛、消化道腫瘤、或其他先天性腸道神經缺損等問題也都會造成嚴重的便秘。

 

    大腸鏡及鋇劑灌腸檢查可幫助排除結構性疾病。便秘的病程長短是評估中最重要的因素,近期的排便習慣改變有可能是腸道有腫瘤的症狀,特別是如果年紀超過50歲,沒有原因、之前沒有便秘史,卻突發便秘或便血的現象,最好安排大腸鏡檢查。

 

    所以便秘發生的時間、每日飲食的水分及纖維攝取量、背部外傷史、神經學的問題、癌症、藥物史,以及先前排便的形式等都有助於做出最正確的診斷以利治療。臨床上治療便秘的常用方法包括:(一)補充纖維質和水分。(二)運動。(三)避免會加重病情的藥物。(四)瀉劑:又分1.軟化性瀉劑:能使水分及脂肪穿透糞團塊。2.刺激性瀉劑:刺激腸道增進蠕動、或直腸栓劑類,如甘油球,直接刺激結腸蠕動等。3.滲透性瀉劑:例如Magnesium sulphate,作用是增加大腸內液體及水分,不僅可以軟化糞便,也可以加速大腸吸收。(五)灌腸:針對嚴重的便秘可以使用低量的自來水或磷酸鈉(FLEET)灌腸,藉軟化糞便方式治療。

 

中醫如何診療便秘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便秘有虛實之分,而且與『氣、血、津、液』的運化功能有關。臨床上最常見的證型是「氣虛便秘」、「血虛津虧便秘」與「氣滯便秘」、「胃腸實熱便秘」等四種。

 

(1)「氣虛便秘」型:對於工作過勞、三餐飲食不規律、減肥禁食中的婦女、病後元氣尚未恢復、年老體弱,容易有下腹重墜感的便秘,多屬氣虛。此類型便秘的特點是:多日才大便一次,腹部並不脹滿痛苦,但全身總覺不舒服,有便意時,要用力才能排出,排便時間長,用力時伴隨流汗、呼吸微急促,便完後全身倦怠無力。大便成形但並不乾燥,糞便型態多半粗大、呈圓柱狀,古人曾貼切形容「巨糞如臂」,就是說大便跟手臂一樣粗。這類描述在門診中也有聽過。若只是服用一些補氣的中藥,例如:黃耆、吉林參、白朮、陳皮等,雖有助於提振精神,但對於已造成的便秘治療仍有不足。治療方劑常用補中益氣湯加枳殼、白蜜等,以補氣為主、再輔助推力及潤腸,幫助順暢排便。病患平時也應注意生活作息的調整,適時適量的補充蛋白質與熱能,維持充裕的體力,就是補充足夠的「氣」。養成每天20分鐘以上的運動習慣;或作仰臥起坐運動,增強腹肌力量;或作吸氣提肛運動,增強肛門括約肌的控制力。

 

(2)「血虛津虧便秘」型:這類多見於久病或大病之後者、年老體弱者,或婦女產後血少津不足者。便秘的特點是大便偏乾燥堅硬,如羊屎糞,不易解出,臨床上經常合併有面色黃白、頭眩暈、心悸、失眠等貧血與腸胃功能失調的症狀。或水喝不夠多,或容易口渴咽乾、喝水也無法解渴,皮膚彈力下降、乾燥等。中醫治療方劑可用潤腸丸加減或增液湯加何首烏、火麻仁等加減。這類患者除了注重三餐飲食營養外,補血的食材可選用牛肉、羊肉、豬肝、蘋果、桑椹、葡萄乾、菠菜等,以及養陰生津的食材,如黑白木耳、蕃薯葉、鰻魚等。

 

(3)「氣滯便秘」型:常見於情緒起伏波動較大、暴躁易怒;或凡事要求完美、責任感沉重的患者。此型便秘的特點是大便乾燥硬結,想便卻便不出。或有便意,卻因外在因素影響不方便,錯過排便期,結果便不出;這類型經常合併有呃逆、或噯氣,胸悶、腹部易脹痛,使飲食減少等。對於這類患者,適當的情緒紓壓、調適或轉移是必要的,並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方劑治療以六磨湯為主加減。

 

(4)「胃腸實熱便秘」型:常見於嗜食辛辣或冷飲、使腸胃積熱,或喝酒過多,或吃補藥太過等。便秘的特點是大便乾結,數日不通,腹部硬痛、按壓作痛,身熱煩躁,多汗,想吃冰喝冷飲降熱卻不行,口常覺有異味,口乾,甚至常口破等。對於這類患者,生活作息正常,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不碰會讓自己上火的食物或藥材,是根本解決之道。治療這類型的藥物多半偏苦寒,常服用雖然可快速解除便秘之苦,但長久依賴仍會傷脾胃之氣。方劑治療以承氣湯類為主加減。

結語

    現代多數人很注重養生,又怕肥胖上身、擔心皮膚不夠水嫩,總不忘多補充蔬果,但還是常聽到「醫生,我明明常吃蔬菜水果,為何還是大不出來?」、「醫生,我肚子常脹氣,明明沒吃很多東西,肚子卻脹的很大」,更常聽到是「我每天都有大便,只是常常有排不淨感」,其實這些都提示存在「便秘」。

中醫治療便秘的原則是以「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根據患者五臟的虛損進行整體的「辨證論治」。因為便秘可能只是症狀之ㄧ,不是主要的問題。解除腸胃積糞不算難,但要同時兼顧「氣、血、津、液」,提升病患的整體生活品質,才是中醫一直在強調的「調整體質、從根拔除」。不過,體質的形成和日常生活習慣有相當大的關連,病患除了服藥之外,還是應該正確的配合調整自己的飲食與生活作息,才是重獲健康的不二法門。

台長: 蔡本文
人氣(5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