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的時候,為了家計,爸爸有一段時間長駐中東、印尼工作,回來一有空會帶我們去爬山。搬到臺北市後,成為有車一族,每逢假日爸爸不必加班時,喜歡載著一家往郊外踏青。只是,不久之後我進入青春期,對於全家行動的節目開始厭惡,錯過了許多天倫之樂。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愛好大自然這基因,一直流傳在我血液中,數十年後在楓葉的國度顯現。專業登山的目標很吸引人,可以看到一般人見不著的景致,但也得花費很多心力,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程與天數最好是結夥,尤其是像我這樣的入門者。考量自己孤僻的個性,C 對爬山興趣缺缺,加上純粹鍾情山林的靜懿,一日來回的路線最適合我啦!(其實體力不支才是重點…)
最近和爸媽去山中健行是2014年六月,全家人去 Sea to Sky Gondola 時,再上一次則是2011年。我知道爸媽喜歡一家人出去玩,但成家後的三姐弟各據一方,溫哥華的弟弟們會不時和爸媽聚餐,一起出遊就少了。這回探親度假,爸媽嘴裏唸我,其實心底是高興的。當爸爸拿 Obi 為藉口提議去公園走走,作女兒的怎會不知其心意?
十二月二十九日,三人一犬去了北溫濱海灣的 Cates Park,回程吃了午餐又去 Burnaby Mountain 散步。風景、森林都不是此行的主旨,陪陪年紀大的父母才是目的,擅長獨行的我,也有鍾意與人結伴的時候。
北溫的 Cates Park 我曾帶兩狗仔玩過,在一定的時節這裏是釣螃蟹的好去處。
和 Vader 與 Obi 來時我們只在那片草坪活動。
十二月份的溫哥華天氣好,看慣了冰雪覆蓋,轉換一下藍天綠地,我都要忘了這是冬天...
那時 Obi 也曾在這漂流木上照過相。
爸爸仍像年輕時一樣,出遊不管遠近,總背個背包,是個活動的補給站。
Cates Park 有條森林海灣步道,一直走就會到另處大草地,爸媽走的方向是來時路。
從公廁看過去,有山有水,不得不承認大溫哥華區真的漂亮啊!
草地附近都是豪宅,不是我照相技術差沒拍到,我只對那片山景有興趣。
草坪一角有個像廢棄碉堡的建築,當然要留下到此一遊的證據。
那天風很大,而我是外套下的大圍巾擠在一起,所以看起來很肥,看我變尖的臉就知我其實瘦了...這算不算愈描愈黑?
再來一張尖臉的,還是不信嗎?去沒有好吃外食的 Meadow Lake 住半年,就知道了!
海灣一直深入,應該是 Indian Arm。
Burnaby Mountain 的停車場,此時好空蕩啊!
遠遠的獅門橋也看得見...
在這看夜景應該不錯,但吃晚餐比較重要。
搞不清是 Mount Seymour 或 Grouse Mountain 滑雪場,反正我不滑雪,夏季的活動我才有興趣。
雖然我蠻喜歡四季分明、有白色聖誕的安大略省,遷回溫哥華也許是必須,我想多多陪爸媽到處走走,遊子總要回家的。
這傢伙到哪兒都好,有得玩就是住南極也不會介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