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冬季奧運,已如火如荼展開了好多天,若非因為去修理壓到釘子的輪胎,而在店家看到電視播男子花式滑冰賽程,我對此次 Sochi 的冬奧完全無感。
記得1994年挪威 Lillehammer 舉辦的那屆,我和小弟在家的時間通通奉獻給轉播,瘋迷的程度讓爸爸很不以為然。那時剛來加拿大半年,對於冰天雪地的運動充滿新奇,像劉姥姥走進大觀園,看著北國的一切及它所重視的冬奧覺得無比有趣。
之後的各屆,多多少少閒時觀看,熱情卻逐年遞減。新鮮感逝去,我又變回那個對任何運動都無關痛癢的路人。然後2010年來到,沉寂的火山爆發了。
2010年的冬奧在溫哥華舉行,除了少數不贊成、不關心的居民外,全城沸騰的氣氛瀰漫,尤以市中心為最。其實,比賽地點不是在 Whistler 或西溫哥華市的 Cypress Mountain,就是列治文市的 Richmond Olympic Oval 館場,溫哥華市中心的賽事只有冰上曲棍球。
照理說,人潮最洶湧的地方該是比賽最多之處,但最熱鬧、最澎湃的居然是溫哥華市中心。白天是商業辦公的大都會,街上、人行道比平常擁擠,多處有活動好似園遊會。入夜後它就變成超大型露天派對,各路鬼神摩肩擦踵,喧囂震天。
我其實不喜人群,但隨 C 跑去市中心,在綿綿細雨下和萬頭鑽動的熱血民眾,藉著投影牆參與了開幕典禮。那十多天的冬奧,我們參觀了好幾個展示館 (pavilion),甚至最厭惡排隊等候的我,居然陪著 C 排隊一、兩小時收集紀念胸章,而且一次又一次。
從未有過交集的陌生人,齊聚城市的街頭,因一件印著楓葉的外套而頷首,共同為加拿大歡呼或嘆息;又或一支手上的旗幟,讓身在異域的同鄉人招呼相認,替心繫的祖國加油。那種凝聚力,散發著競爭性的和諧,我終於體會奧運創始的宗旨,運動果真能縮短世界的距離。
四年後,那些費時收集、被 C 當寶貝的2010冬奧胸章,安穩地在某個紙箱中沉睡;市中心人山人海的畫面,只能從記憶中尋回;展覽館看了些什麼,翻閱相片或許也無法拼湊還原。至少,我很慶幸曾在溫哥華感受天涯若比鄰。

其實我看不懂它倒數的意義,反正和冬奧有關的,拍下來就對了。

這麼多人專注看什麼?

當然是百貨公司外牆上,同步放映的開幕典禮囉!不同國家的隊伍出場時,現場就會有此起彼落的歡呼聲。
看見中華隊出場,有種莫名的感動。

Granville 街上有很多花燈、燈飾,替溼冷的冬天增添溫馨。

看到臺灣贊助的品牌及花燈,驕傲感就油然而生。離家再久,再怎麼融入加拿大社會,我也不會忘了自己生長自何處。

連煙火也來了,這個派對真是好嗨啊!

Robson Square 有露天溜冰,大型派對怎能少了樂團呢!

冬奧的聖火自然不能錯過,只是我們是一星期後才去朝聖。
聖火在 Coal Harbour,港邊的位置非最繁忙的商店街,如果認為這樣人潮會少一點,就大錯特錯了。

想要到鐵絲網邊,無阻礙地好好看一下聖火,還是得自己製造機會,傻等是等不到的。
不要以為只有年輕人對冬奧有興趣 (對,我就是要歸類自己是年輕人,有意見嗎),媽媽也來體驗一下冬奧的震撼。

震央中心...,不,人最多的地方還是 Robson Sqaure 附近。

還有一個地方也是人爆炸多,就是 The Bay,一間贊助奧運的加拿大百貨公司。大家一窩蜂去搶購和冬奧有關的紀念物及商品,要進去還得大排長龍。就由我小弟的行頭(頭上戴的、身上穿的),來示範一下。
是的,這張照片說明了,掌鏡的我也是一窩蜂之中的一員。

前一晚去市中心感受冬奧氣氛還不夠,第二天又出發了。這是離我當時的家很近、列治文市的賭場旁捷運站,就我有限的坐捷運經驗,從沒見過這種爆滿現象。

在溫哥華市某站下了捷運,然後繼續排隊。現在回想,冬奧給我的回憶就是排隊又排隊,無止境地排隊。我一生中排隊的額度及耐心,都在2010年二月用完了。

這就是排隊的原因,小小電聯車去 Granville Island。這輛電聯車及它的姊妹車,是為了冬奧特地從比利時借來的,冬奧結束已歸還,想坐也坐不到了。還好,當時有排隊去體驗一下...

那天 Granville Island 也有節目,其實每到週末,Granville Island 都有活動,但冬奧期間更豐富頻繁。

和爸媽在 Granville Island 相會,在那裏逛一逛,我和 C 就坐這種船去對面的 Yaletown,繼續當天的行程:參觀冬奧各國、各省的展覽館。

這是義大利館裏的起司,不是樣品,是真的。可惜我不是老鼠,看了沒啥感覺,倒是 C 頻頻去試吃,應該是很美味的。

從 Yaletown 走去 Science World 的方向,遇上這隻擁有世界金氏紀錄的滑板狗...的主人,C 和他聊起來,原來是應邀來表演的。想當然耳,要和這隻厲害的狗狗合照。

圓形的建築就是 Science World

沒記錯的話,冬奧期間 Science World 是俄國館,要進去的人排隊到天邊。什麼?照片中沒人?因為當天俄國館有他們自己人的派對,提早關門,所以人潮散去了。
這個是臨時搭建的魁北克省館,裏面的特色就是一堆法裔佬及魁北克省食物,當然也是要排隊進去。
薩斯克其萬省的展示館,高中地理課本好像是這樣翻譯,當年背得頭昏腦脹,是不是造成如今臉腫的後遺症?
這兩位是 RCMP (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我從來不知道警察可以這麼友善親切。

BC 館這個照相留影,是我最印象深刻的,其他有介紹 BC 省的遊客動手玩,我就記不得了。

2010年的聖火火把,在哪一個館中就想不起來,要和它合照的排隊卻是忘不掉的。

Gastown 的蒸汽鐘,那附近有個德國館,是少數(如果不是唯一)收門票的冬奧館,20元加幣附贈德國啤酒及香腸,比較像夜店狂歡。白天是不是歡迎大眾家庭的正常展覽室,我就不曉得了。

這條繞好幾條街的隊伍,是在排什麼呢?是為了一睹及一觸加拿大鑄幣廠 (Canadian Royal Mint) 展示館中的2010年冬奧獎牌。

這塊冬奧金牌摸來不易,是 C 一大早去市中心排隊七個小時的收穫。沒錯!七個小時!像他這樣的神經病還很多哩!晚一點去排,排很久卻因館打烊而吃閉門羹的,也大有人在。
這塊身障冬奧金牌也摸來不易,我也排了兩個多鐘,是 C 快排到門口時打電話叫我從家裏出來,但從接近展示館到進入獎牌區,還是要等很久。

除了獎牌外,展覽會場還有貨幣及鑄幣的解說及歷史。這塊純金、重100公斤、超大型的一元就令人看得兩眼發直。
純金塊拿一下,作作夢過過癮也好...
用腳想也知道,這是保全最嚴警察最多的展示會場了。

排過七小時,這種兩小時領取紀念胸章的隊伍,就變小 case 了!問我2010年溫哥華冬奧的經驗,除了「排隊排隊排隊」,我想不出更貼切的辭彙。

雖然這篇和狗狗無關,我還是私心地貼上2011年五月的寶貝照片,因為背景是為冬奧而建的 Richmond Olympic Oval 賽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