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1-14 04:27:29| 人氣2,87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年輕人不上超市?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次因為這個題材想得有點多,順便寫成一篇。

全聯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答案不是7-11、全家、也不是家樂福和頂好
以前在談論全聯的競爭對手時,同學說家樂福不能當作是全聯的競品,一個是量販店一個是超市欸,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行?現在標題把超商和量販店全部攪在一起了,所以他們可以是競爭對手的吧,就像實體書和電子書一樣,雖然完全不同性質的閱讀方式,但如果有人買了電子書就不會買實體書,那麼它就會排擠實體書的銷量。

先不管標題,這篇文章不是真的在討論競爭品牌,而是消費者習性,他們發現年輕人很少上超市,認為煮飯開伙這件事對年輕人來說是麻煩的,為了因應推出好菜料理包,方便這群人做料理。(OS:可是料理包滿貴的,一道雞肉彩椒要79元,寧願直接買便當。)

看完覺得奇怪,我時常以自己為例子做消費行為觀察─雖然我是一個奇怪的消費者─一開始覺得一部分的年輕人不做菜是因為住的地方沒有廚房,要確認這是不是個事實,必須調查不能開伙的租屋占比是不是比較多;如果針對年輕人,那把範圍限制在學區附近。可是沒廚房也能開伙吧,住在家裡的多不多呢,全聯是以會員卡收集年齡資訊的嗎?年輕人比較少是跟什麼對象比較?這個資料來源是否有限制為購買"生鮮商品"的對象呢?是以次數還是總額來計算?一個個對資料感到疑惑的問題跑了出來,其實這篇文章引用的資料對讀者來說並不完整,無法推論。
    
我用主計處105年的戶籍登記狀況,15-29歲這群人佔總人口19.77 %左右(只算20-29的話有13.61%),依文章所說30歲以下的人只佔全聯消費年齡的9%,是有一點點差距,但這是否意味年齡較小的消費者通常是使用父母的全聯卡?因為通常是父母先辦卡,若子女認為辦卡沒有必要,也可以結帳時報父母的手機,將點數累積在父母的卡片裡面。






上超市退流行了嗎? 千禧世代不愛去 
接著我發現這篇文章,地球圖輯隊。

這篇文章說,2015 年美國 25-34 歲消費者花在超市的錢,比 1990 同齡消費者少了 1000 美元,換算為 31702 台幣(已考慮通膨問題)。千禧世代更愛上館子吃飯,花在餐廳和酒吧的錢比超市來得多。2008 金融危機前這情況並不明顯。文章推論因為結婚生子的家庭更常上超市,年輕人晚婚或不生小孩,導致比較少上超市。
所羅門(Sarah Solomon)寫到:「我們不討厭上超市採買,我們討厭的是沒有有效的方法把雜貨搬回家。」

這位網友的留言點出把商品搬運回家對他們來說是個問題,這是否跟年輕世代買不買得起車子有關?因為搬運問題,所以改採網購的方式買東西?台灣有的超市好像有買滿N千元免費宅配到府(樓層費另附)的服務,像是愛買,但考量到收貨時間人可能去上班,這個服務有多少人用還不知道。

突然想到,如果說台灣年輕人變窮(薪資凍結、通膨、房市飛漲)導致不愛上超市,為什麼反而喜歡上館子吃飯?上館子不是更貴嗎? 我在想,是不是因為「沒時間」呢?台灣的話工時長,勞方和政府又老想著砍假,買來的食材如果平常沒空煮的話會壞掉,大概也只有假日可以煮,可是假日又想好好放鬆一下去吃個下午茶或火鍋,或者一道食材包根本也跟一個便當差不多價格,所以就不太想自己煮了。


以我自己為例的話,以前晚上會在全聯採買生鮮之後回家做晚餐,自從搬到沒有廚房的地方,採買生鮮的次數就變少了,到現在一週可能買一次生鮮,只買一道菜的量,例如一包好菇道、兩個雞骨架、一塊生豬肉、一盒特價的好菜料理包。我看其他房間的室友幾乎沒有在煮東西,到全聯也許是買牛奶、果汁、零食吧。

台長: 漣漪
人氣(2,876) | 回應(2)|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生活日記 |
此分類下一篇:2017尼奧寵物阿塔都盃狀況
此分類上一篇:寵物鼠的故事及工作數篇

硯子
這篇可寫成論文。
其實不是買不起車,而是嫌拿到住處很麻煩。大多數人所租的,通常是公寓,大廈或透天的很少。假設全家去採買食材,回家之後,未必有停車位(不是每個人都租得起停車格),車停好之後,又無推車可推,還要拿著食材一路走到三樓以上的住所,有小孩的還要騰出手、分心去招呼小孩,自然而然想逛量販店的意願就低。
所以有趣的一點,反而南部人可能比較喜歡逛量販店,因為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2016-11-15 11:47:08
(悄悄話)
2016-11-16 14:29:29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