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rspieler.blogspot.com/2008/05/google-earth.html
鄭經反攻大陸失敗,返回台灣,意志消沉,不理政事,溺於酒色,無復西意。見監國鄭克處分國事妥當,愈加放心,自此軍國事務皆交克𡒉裁決,並給與精兵三千由沈誠、毛興統之為護軍,宗族益憚監國而含恨愈深。
這時東寧王國分為二派人馬,一是留守派,以鄭克𡒉、陳永華等,另一是西征派,即是反攻大陸回台人員,以馮錫範、劉國軒等。西征敗歸要分享留守派的地盤。 馮錫範極妒忌陳永華掌握大權,又為事方正,因之設計而對陳永華說:「在西征上我沒有立下功勞,回來後仍佔據國家大位,覺得不妥,所以我將辭去職務,在家靜養以渡餘年。」 這話深深讓陳永華感動,既然最令人頭痛的一介武夫馮錫範都懂得要辭位,自己也應辭職。所以即向鄭經提出解除兵權的辭呈,鄭經不想批,但馮錫範卻大加讚同並說道:「永華勤勞數載,形神已焦!今欲乞休靜攝,情出於真,宜俯從之」。使得鄭經批准(一六八○年三月),並將陳永華所管轄全國最驍壯的部隊勇衛軍交由劉國軒,馮錫範仍然擔任職待衛並不辭職。 馮錫範見陳永華上當後,進一步即向監國鄭克𡒉下手。劉國軒本非奸邪之徒,但馮錫範之父馮澄世(請參閱p20)對劉國軒曾有提拔之恩,故劉國軒拜馮澄世為義父,這層密切的關係使劉國軒失去了正義,也遺忘了托孤的使命,促使馮錫範的弒君。
陳永華後來發覺是受到馮錫範之騙,但為時已晚,悔恨不已。不久陳永華抑鬱而死。與夫人合葬天興州赤山堡大潭山,即今台南縣柳營鄉果毅後。
鄭經從反攻大陸七年無成,徒勞無功,也不勝感慨,萬念俱灰,只有縱情享樂,已致身體虛弱。病因是痔瘡暴脹,大腸緊閉,醫療無效,克𡒉日夜侍側,衣不解帶,督視湯藥。不久病亡,一六八一年三月十六日(農歷正月二十八日寅時),時年三十九與其父同。病危時授克劍印,指著克𡒉托孤於劉國軒。在位凡十九年。
鄭克立為監國(請參閱p64)後,為人英明果斷,頗有父鄭成功之氣勢,對鄭經諸弟聰、明、智、柔,也就是克的叔叔們,在台恃勢欺壓橫行,強佔民田,克𡒉不肯循私縱容,守正不阿。所以上至董國太、下及鎮將兵民抱以熱烈的支持。
鄭經的猝死,王位的繼承順理成章應由長子鄭克𡒉即位,可是馮錫範出來反對,硬是說克𡒉非長子而是螟蛉子,應由年僅十二歲的鄭克塽即位,而克塽是馮錫範之女婿。由鄭聰、鄭明諸叔向董太夫人造謠,說盡克𡒉的不是,太夫人欲見劉國軒、馮錫範,而國軒以有病未赴約。於是董太夫人下令召見克。
監國鄭克𡒉不疑有他,在入門時將克𡒉的隨從護衛毛興、沈誠擋在門外,就在克𡒉進入董太夫人府內尚未見到其祖母時,即被馮錫範設下的謀殺國君圈套,由馮錫範隨協蔡添一刀剌入克𡒉腹中,再由鄭聰、鄭明、鄭智、鄭柔四位叔叔以木棒打死(一六八一年正月三十日)時年十八,與其父鄭經病亡只差二天。這是三國時何進被十常侍所殺的翻版。
董太夫人得知愛孫被弒為時已晚。於是一場篡位改立年僅十二的鄭克塽即位(二月一日)。 監國遇害三天後,監國夫人 懷有身孕也貞烈自縊 。 如此一個家五天死了三位半,悲慘至極。
董國太以長孫監國克𡒉是因召見而死于非命,間接促成殺孫,怨歎鬱卒不已,到六月十六日亦亡。
陳永華之侄兒陳繩武也遭到錫範的排擠,六月就革去職位。從此國事全由馮錫範主持。
馮錫範立克塽後,自以擁立有功,表封為忠誠伯。仍管侍衛,兼參贊軍機。弒君之鄭聰為輔政公,然而資才庸懦,事少決斷,惟馮錫範是聽。鄭明、鄭智為左右武驤將軍。又將「克𡒉螟蛉難嗣大位」的文書通告四方。如此民心、軍心盡喪。
在台灣的滿清奸細得知,即向福州的喇哈達、姚啟聖、萬正色等報告「鄭經已死,諸弟謀殺克𡒉,權奸馮錫範立其婿克塽嗣位。叔侄相猜,文武解體,主幼國疑,機不可失。」 如此喇哈達等認為在台灣一旦軍人攫奪政權,會導致東寧內部的不安與人心的危疑,因此視為攻台的最佳時機,就這樣引來大軍攻台。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2/45.htm
馮錫範弒君,倒行逆施,權門樹黨,東寧王朝日趨分散。此時傅為霖 欲再度降清,他在一六六二年原追隨鄭泰之子鄭纘緒投降滿清,為滿清之湘江通判,後革職歸。在一六七四年(永曆二十八年)鄭經反攻大陸時,他又歸順鄭經,鄭經待他甚親,授以為賓客司。他曾在施明良(請參閱P69)、施世澤案中,設計預謀生擒鄭經,為求自保而告密自首,此時又起來活動。 他與陳典煇密謀,將願為滿清之內應,訊息傳至清閩浙總督姚啟聖。姚啟聖認為傅為霖是文官,若要舉國來降是有困難的,所以運萬兩銀交與傅為霖,用為收買掌有兵符之東寧將領。如此傅為霖得以結納蔡愷、朱友、高壽等將領共同謀叛,計畫在清攻台時,劉國軒將率兵至澎湖時,發動兵變。 所幸朱友 將此秘謀向鄭克塽報告:「為霖、高壽、蔡愷、陳榮等私受姚總督銀劄,買散人心,不日匆師到澎,為霖等即為內應」。 如此將叛變之事全盤供出。 東寧立即搜索,得到傅為霖寫書給姚啟聖之信件:「澎湖無備,可速督兵前來,一鼓可得。若得澎湖,台灣即虛,便當起兵相應。」 因此傅為霖及其黨羽皆被斬,消除了一次可能的叛亂。但此案引起另一插曲,即馮錫範為一已之私,將懷安侯沈瑞 (請參閱p69) 也捲入。
又馮錫範在施琅犯台前夕,派令資歷甚淺的李茂為副總督,而其統轄之蔡文、鄭仁、黃良驥、沈誠均不滿。此事馮錫範聞知部將不滿,反而更提昇李茂為左先鋒,以示鎮壓,兵情緊急,竟以氣勢凌辱宿將。如此軍心如何能有鬥志。雖有何祐厭惡馮錫範的弄權,曾計劃謀剌馮錫範,奈何未得機會。
此時又有清寧海將軍喇哈達送達台灣的召降書,使得軍心、民心渙散。
「…方今鄭經已伏冥誅,而嫡庶爭立,奸黨竊權。此內亂方深,揆之天時、人事兩端,不可不為敗亡之兆…不日東征,勢如破竹,正爾民出力報效之時…斬巨魁而獻馘,操舟納款,率眾輸誠,本將軍更當分別具疏題請,從優錄用…」
一六八○年五月恐清軍來襲,乃藉文武官田甲與百姓之壯丁,每十人抽一人,訓練自衛。如此得兵三千有餘。但街市商民則十家共出一丁,每名折價徵銀一百兩。貧富不均,人民怨聲四起。
一六八三年二月台灣米價大貴,人民飢餓而死甚多。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2/47.h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