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弟弟和同學的鉛筆盒,共同的元素是--音樂
哥哥從國中音樂班畢業,弟弟本來讀國小音樂班小五升小六,但是,在學期末,將他轉回普通班了。原因有很多:哥哥動作快,國小時,8:30就把事情都做完了,輕輕鬆鬆;弟弟動作慢,9:00就要睡覺,做什麼都好趕,同學大多晚睡,為了孩子的正常成長,我們不認為應該熬夜;他的學科,以及鋼琴和大提琴老師,都和哥哥一樣,老師覺得,哥哥表現傑出,弟弟怎麼不夠好?是媽媽只顧哥哥,忽略弟弟了?不是的,怎麼可能?弟弟是弟弟,為什麼要和哥哥比?在哥哥的身影之後,他感受到壓力。五年級這一年,一直在考慮轉學的事,但同學感情太好,家長也好,很捨不得,本來決定留下來,和同學一起畢業。
直到期末,聽到班上將有兩位插班生轉入,都是拉大提琴的。但學校樂團的編制,一個班上,只能有三把大提琴,意思是,其中一位插班生要換樂器,換成低音提琴,為了讀音樂班換樂器?重新學起?未免犠牲太大。我聽到消息,心裡暗暗明白,是時候了,我們該轉走,讓出大提琴的位置。和弟弟曉以大義,獲得他的同意,在結業式那一天,匆匆辦妥手續,轉到我任教的學校。
上群組告訴其他家長,弟弟轉回普通班了,謝謝大家的照顧。家長們非常震驚,直問為什麼?身為家長會長的媽媽還說好好考慮,她和教務處說,可以轉回來。如何面對大家的盛情?那天,弟弟哭慘了,我也是。弟弟天生樂觀,又是孩子,第二天就有說有笑了,但是,善感的我沒那麼快,情緒還在輕鬆與不捨間擺盪。輕鬆的是,不用再面對術科老師的質疑了,不捨的是,班上的老師、家長及同學們,還有,對音樂這麼多年來的感情。
哥哥今年會考的作文題目就是「捨不得」,記得那時問他,是不是寫音樂?他說:「有想到,但不敢寫,怕...」我知道,他是不捨的。人如何捨其當捨?何者當捨,何者要緊握?每一個選擇,都代表了伴隨的得與失。在音樂領域悠遊自在的哥哥捨了它,是為了追求多元的將來;一路跌跌撞撞的弟弟捨了它,是為了快樂的童年。我呢?身為帶著孩子走向音樂天地的人,贊成孩子們捨了它,是為了海闊天空的世界。
音樂這條路,是歡笑與淚水交織而成的。哥哥五歲開始,我就抱著一歲的弟弟陪他練琴,等到弟弟也五歲了,就放下哥哥去教弟弟...這樣一點一滴的走來,他們彈的每個音符,都敲在我心裡,拉的每段旋律,都讓我隨之歌唱。音樂,已是生活的一部分,真能捨棄?
我們捨的,是有形的班級,捨不掉的,是對音樂長久以來的熱愛。謝謝你,音樂班,雖然要考試,要比賽,有無聊的樂理與聽寫,但讓我們學到了許許多多。孩子們這暑假開始都不再上術科課,琴也練得少多了。有空打打球,騎騎車,過一般孩子的生活,也是不錯的。心疼弟弟,幸好他不會因此討厭哥哥,他最喜歡的人,還是哥哥,這就是開朗的弟弟。專注沉穩的哥哥和天真活潑的弟弟,雖然不同,都是可愛的孩子,沒有誰好誰壞。相信弟弟可以慢慢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來日方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