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11/sunny16016/2/145005763452/)
看過雜誌一篇台灣老鷹(黑鳶)消失的報導,心裡難過又感動。有老鷹先生之稱的沈振中老師,為了投入黑鳶的觀察,毅然辭去教師的工作。從38歲到58歲,用一個人最精華的二十年,為黑鳶立傳。為此,他沒有收入,靠朋友微薄的接濟過日子,有時一天只吃一個饅頭。他在基隆的家,沒有床,塑膠地墊鋪上棉被就是安臥之處,用家徒四壁形容絕不為過。家裡唯一令他珍藏的,是一本本觀察黑鳶的筆記。
沈老師有位朋友梁皆得先生幫他拍紀錄片,壯士有知己相挺,值得了。知道電影上映,就帶孩子去看。和兩年前的「看見台灣」一樣,旁白由吳念真擔綱,沒有磅礡的配樂,林強唱出了天空的遼闊與蒼茫。
老鷹消失的原因主要在棲地破壞與農藥的使用。美麗的福爾摩沙,曾幾何時,因為開發,許多翠巒幽谷消失;為了產量與便利,農藥使用密度世界第一,田間的蟲鳴鳥叫不再,傷害了土地,生態,還有人類自己......
二十年之後,在沈老師將退休之際,林慧珊來接棒了。而黑鳶的數量,也從1990年代的一百多隻到現在的四百多隻,原來努力是有用的,雖然前面的路還很長。他們的付出,喚起大家的重視,這片土地,我們一起來守護。希望抬頭看天,可以再見到老鷹展翅翱翔,童年望著老鷹舉起的雙手,可以再次忘情揮舞。
在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還有人不計安穩優渥的生活,用他們的心力,默默地付出。除了記錄老鷹的沈振中老師,還有在台中種樹的賴倍元先生、於台東達仁懸壺的徐超斌醫師、同樣辭去穩定工作拍攝「看見台灣」的齊柏林先生。就是這群看似傻瓜的人,讓台灣有了溫煦的顏色,以及,動人的力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k6DwfyvaI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