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時代青年】影評與電影相關知識補充-關於馬克思其人
一、為何會有這部電影?
本片是2017年問世,維基百科英文版上載明出品國是德國、法國、比利時三國共同出品。歐洲人在此時推出這部電影,有幾個原因-
1.是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革命,發生在1917年的俄國,距今正好100年。
2.馬克思是德國歷史上的重要思想家,誕生於1818年。明年2018年就是馬克思誕生200週年紀念。
3.馬克思起草《共產黨宣言》到發表的時間,是1847-1848年,距今170年。
二、馬克思是個怎樣的人?
這部電影試圖詮釋1840年代才剛展露頭角的馬克思這個二十多歲的猶太裔年輕人,究竟處於怎樣的生活環境、世局動態?又究竟有著怎樣的性格、思考模式?
整部電影對馬克思與恩格斯二人,大致上是屬於「美化、歌頌」的調性,但還不至於陷入造神運動的程度。(採取這樣的調性,可能與導演本身支持黑人權利運動的左派意識形態有關)
本片的敘事策略,同於許多思想家傳記類電影的典型作法:藉由一些具代表性的情節與對話,將其龐大的思想與生平概要濃縮在短短二小時的電影中。
本片德文原名《Der Junge Karl Marx》,法文名《Le jeune Karl Marx》,英文片名《The Young Karl Marx》,三者意思都是「青年馬克思」。
在電影中,馬克思被詮釋成一個才思敏銳過人的年輕人,家境清寒,但娶了一名貴族女子燕妮當老婆,生了多個小孩。然而,婚後的馬克思雖然積極寫稿,但不太養家,而是滿腦子的社會主義革命理念,老婆仍十分支持他。他因家庭一度陷入貧困而找工作養家活口,但後來靠著恩格斯提供金錢而得以生活。
恩格斯可說是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不僅在經濟上資助他的家庭,在思想上也和他一搭一唱,成為最佳拍檔。恩格斯之所以有這樣的財力,全因他的父親屬於開設紡織廠剝削女工的資產階級賺得的「不義之財」。(電影中的馬克思與恩格斯有通霄喝酒的娛樂,與他人應酬時也經常喝酒,這段情節呼應某些人所批評的:馬克思有嚴重酗酒習性。)
(電影中沒提到的是:其實馬克思的父親是律師,出身和多數家庭比起來算是富裕,只不過老婆的出身家庭更加富裕。馬克思和妻子生了六個孩子,三個孩子包含唯一的男孩,都因為缺少營養而死,另外兩個女兒和一個女婿自殺。其中,女兒Laura嫁給了一名社會主義者Lafargue,她埋葬了自己的三個親生骨肉,然後與丈夫一起自殺。至於女兒Eleanor的自殺,有人說是因愛上有婦之夫,卻遭花心玩弄;但也有人說是在恩格斯臨死前說出馬克思有私生子之後,對父親完人形象感到崩潰而自殺。)
(馬克思家中有個女僕-琳蘅-,是個重要人物,但在電影中戲分很少。根據考證,她其實替馬克思生下一名私生子。單身的恩格斯為了替馬克思守護這秘密,認養這個小孩為自己的兒子。然而,恩格斯臨死前卻用字條寫下,說這個小孩其實是馬克思的小孩;馬克思的女兒把她的父親過度理想化了。)
馬克思大學時代長相
馬克思妻子燕妮長相
電影中的馬克思是充滿熱血想要透過革命改造世界的青年。但他恃才傲物,很容易得罪人,無法圓融處理人際關係。面對遠比他更資深的社會運動前輩們,以及其他知識分子,經常出言批評,用語近乎毒舌,毫不留情,因而和共事的人難以深交;以今日台灣社會的人物來類比,大概就是類似李敖這樣的人。
只有妻子燕妮對他不離不棄,以及好友恩格斯和他惺惺相惜。
雖然以馬克思為片名,但在整部電影的劇情中,恩格斯這個角色在整個故事的重要性幾乎不亞於馬克思,情節可說占了一半。這樣的敘事手法有其獨到之處。因為馬克思畢生的思想,乃至推出知名的《共產黨宣言》的整個過程,恩格斯可說完全參與。也難怪,有人把「馬克思主義」(Marxism)稱為「馬克思-恩格斯主義」。
影片中不時可以看見馬克思和當年諸多其他思想家或運動者之間的激烈爭辯。歷史上真正的馬克思是否真的經常當面質疑他人的見解,無法確知。編劇在電影中安排這些爭辯場面,與其說是對馬克思其人生平經歷的揣想,不如說是藉由這樣的場面,來濃縮、象徵馬克思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歷次思想交鋒。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馬克思確實在他發表的文章與著作當中,對許多人的見解冷嘲熱諷,加以質疑批判,語氣有時甚至到了尖酸刻薄的程度。
被他所質問的對象,思想內涵又是如何呢?影片中的馬克思,主要是批評這些人的思想太過抽象或不可行,欠缺具體實踐所需的指引力道。
影片中,馬克思爭辯最激烈的對象有二個:普魯東與魏特林。這二人又是怎樣的人呢?以下給予簡介:
1.普魯東:(有時寫成蒲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 1809-1865),「無政府主義」一詞的創始人,其思想可溯源於更早期的歐洲歷史。他的書在當時的法國成為禁書,他也成了政治犯,流亡比利時;並未加入社會主義的革命行列。
普魯東的獨創見解在於提出「財產是竊盜」的論點,獲得馬克思極高讚譽,可說是馬克思「共產」思想的起源。然而,馬克思後來對普魯東反對激進革命的思想大加批判,稱普魯東是個「小資產階級主義者」(意即不是真正的無產階級共產主義者)。
後來的普魯東,對「財產」的說法卻有所改變;認為財產權是對抗政府威權的利器;並稱財產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革命力量。因為財產權保障了自由權。(須注意的是,這或許是因為他觀察到當時的共產主義者有走上獨裁威權主義的傾向;且他的主張是無政府主義而非共產主義)
普魯東撰有《貧困的哲學》,內容是反對資本主義,也反對社會主義,而提出來的一種調和理論;主張「階級調和」,採取非暴力的和平革命方式,實現無統治者的互助式社會。馬克思主張激進的社會主義暴力革命,因此寫了《哲學的貧困》來批判普魯東。(電影中數次提到這兩本書的思想對決)
世人以為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的某些創見,其實在普魯東的著作裡比馬克思更早提到。比如將資本家的私有財產視為掠奪自勞動大眾的竊占物、將勞動視為人性中最可貴的成分、運用黑格爾《辯證法》來探討政治經濟學…等等。
站在今日後冷戰時代的觀點看,普魯東在許多方面的思想,可謂是領先於馬克思主義的先知。例如,他曾寫信警告馬克思,不要像馬丁路德一樣,在打倒了天主教權威後,自己卻建立起迫害人的新權威。(電影也有提到這段)
普魯東崇尚溫和非暴力,他提出的一些改革手段,比如透過國民銀行的無息貸款,幫助窮人擺脫高利貸債務,讓私有財逐步公有化、透過契約式的互助合作建立起無統治階級的社會…等等,可說比馬克思的激進革命主張更符合今日後冷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的主流觀點。
在中國,孫文雖主張採取激進暴力革命,但他在《民生主義》的主張,卻不採蘇聯式的共產制度,而主張中國要走的路線是「發達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這種溫和的社會主義路線,與普魯東的主張頗有近似之處。
普魯東重視人性中的美德。他認為金錢(貨幣)則是萬惡淵藪。為了消滅貨幣,主張「以物易物直接交易」,但為了促進效率,需透過國民銀行作為中介機構,將所有工農大眾的生產品集合起來進行交換。產品交換價值則用「銀行券」來計算。
2.魏特林:(Wilhelm Weitling, 1808-1871)。是一名裁縫工人領袖,但思想遠超越一般工人。恩格斯曾言魏特林是德國共產主義創始者;馬克思也曾對其《批評》一書大加讚譽;但後來馬克思與恩格斯均批評他是「空想社會主義者」。
魏特林吸收了普魯東等人的思想,但主張採用激進的暴力革命推翻財產私有制。甚至認為無產階級流氓會是暴力革命的最佳實踐者。
為了消滅萬惡的貨幣,魏特林提出「勞動交易工時」的概念;即在規定的勞動時間以外的工作時間,可拿出來交易。交易的中介是「交易帳簿」;交易獲得的產品或服務可以用來享受。
馬克思-恩格斯與魏特林曾經激烈爭論共產革命的實踐方式。魏特林認為不需要先經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條路,而是直接由工人階級發動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然後直接執政就可以了。但馬克思批評他只會煽動無知的工人,使工人無謂犧牲。馬克思主張工人階級必須接受「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作為行動綱領,否則欠缺思想內涵的工人運動必將失敗;但魏特林認為馬克思不過是紙上談兵。(這場激烈爭論,在電影中有呈現出來)
三、觀賞本片之前,一定要知道的一些名詞
由於前述這些爭辯的對話,佔據了影片中相當大的份量;因此觀眾若不知道他們爭辯的內容在說什麼,基本上就無法領會本片的內涵。
以下是筆者看完電影後,趁著記憶猶新,將記憶中影片曾提到的這些名詞,加以解釋:
1.唯心論 vs.唯物論:是西方哲學史上最重要的兩大思想體系。簡而言之,唯心主義認為世界是由「心」構成的,因此思想與心智的潛能無限強大。而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由「物」所構成的;一切事物都必須服從客觀規律。馬克思、恩格斯都是唯物論的信奉者。
2.黑格爾:為18末至19世紀初的德國重要哲學家。年代稍早於馬克思。而馬克思深受其思想所影響。黑格爾提出著名的《辯證法》三段論,即「正-反-合」(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類似陰、陽合起來構成太極,那樣的概念)。這個三段論可以用於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馬克思與恩格斯以此發展出相對應的歷史發展觀點與社會經濟理論,稱為「唯物辯證法」以及「階級鬥爭論」。
3.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律(對立統一律),是萬事萬物的重要本質;其展現在社會中,具體的表現就是階級鬥爭。
4.階級鬥爭論:主張人類歷史就是一部經濟上的階級鬥爭史。18世紀後,由於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所產生的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嚴重剝削,將導致無產階級大革命到來,最後實現世界大同的共產主義社會。
5. 1840年代大饑荒:當時的英國、愛爾蘭均受到波及。馬克思與恩格斯在那個時期考察英國曼徹斯特的工廠,所見證的工人階級是極為悲慘的。這解釋了為何當年馬恩用如此悲憤強烈的語氣提出《共產黨宣言》,並以英國工人階級的慘況為範本。然而,後世史家認為,這樣的悲慘程度並非常態。馬恩二人那時是正好看到了這樣的慘況,誤以為是全英國在各個時期的普遍狀況。
6.《資本論》:馬克思畢生最重要的著作,但沒有完成。內容闡述資本主義如何形成,最後又該如何滅亡。
7. 馬克思經濟學相關名詞-
價值:馬克思主義接受亞當斯密以降諸多思想家的「勞動價值說」;認為勞動是商品和服務具有價值與價格的根本原因。馬克思稱價值是指「凝聚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剝削:馬克思主義所稱的剝削,是指生產者(無產者)為所有者(資本家)以低於實際勞動產出價值的價格進行工作。
生產關係:在社會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關係。馬克思認為這是一種唯物而客觀的社會關係,由經濟體系的結構所決定,不因人為主觀意志而改變。因此,經濟體制到底是採私有制或公有制,一開始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生產關係。也就是說,私有制或公有制的抉擇,對人與人之間建立起怎樣的人群關係,有重大影響。
社會主義革命:馬克思認為,由於資產階級的利益建立在長期剝削無產階級的基礎上,且資本主義的內在結構注定它會不斷強化此種剝削關係,吞噬整體社會上的所有人性,兩階級之間的矛盾累積越來越深,最終必然爆發無產階級大革命。革命後建立的社會主義體制,將是公平的體制,依據每個人的實際勞動分發利潤,並且依據實際需求來計畫生產數量。
共產主義vs.社會主義:馬克思整理了經濟發展史,並認為人類的經濟體制從資本主義進化為社會主義之後,仍會繼續進化;共產主義是社會主義進化發展的最高階段。在共產主義來臨時,這個世界將無階級、無國界、無貨幣、無私人產權,人人在生產上各盡所能,在分配上各取所需。
8. 無政府主義:(Anarchism,又譯為安那其主義)。類似的思想可溯源至古希臘哲學,甚至古代東方哲學如老莊等。但無政府主義真正成為一個思想流派,可說是到了18世紀歐洲才正式這樣提出。其思想特色是認為人類可以不需要任何權威統治者,只要依靠個體之間的互助關係(或許需要契約作為媒介),就可建立起有效運作的社會;且這樣的社會有五個特色:平等、民主、自由集合、相互協助、多樣性。
以無政府主義者青史留名的巴枯寧(俄語: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акунин,1814-1876),曾屬於共產主義陣營,也曾讚賞馬克思,並翻譯《共產黨宣言》為俄文。然而,後來他領導的派系在共產主義陣營與馬克思領導的派系決裂;他認為馬克思的派系主張是獨裁主義,和他想要打倒的資產階級政權同樣糟糕。後世歷史的發展證明了這一觀點。
10.空想社會主義:(即烏托邦社會主義,utopian socialism)。從16世紀開始發展出來的思潮。主要是批判資本主義的剝削性質,後來發展出主張財產公有制、人人勞動、按需分配等主張。於1840年代左右發展到頂峰,當時正是英國工業革命產生的資本主義弊端最嚴重的時刻。馬克思-恩格斯受到此思想的啟發,但又大力批判此思想欠缺實踐可行性,因而另行提出「共產黨宣言」。
11.正義者同盟vs.共產主義者同盟:由流亡者同盟的部分激進的成員分裂出來組成正義者同盟(英文league of the just,德文Bund der Gerechten),目標在於透過秘密結社與暴力革命手段建立財產公有制的新社會。宗旨是自由、平等,口號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當時僑居法國的歐洲多國工人參加了這個團體,成為國際勞工的秘密革命組織。其前身流亡者同盟(英文League of Outlaws,德文Bund der Geaechteten),是流亡法國的德意志工人革命團體,1836年成立於巴黎,領導人是魏特林,曾經策劃多起暴力革命。
1847年,正義者同盟接受馬克思、恩格斯建議,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英文Communist League,德文Bund der Kommunisten)。(電影中,此事產生激烈爭辯,反對者指責馬恩發動了一場政變)
◎探討:馬克思是人道主義者嗎?(讀者請自行思考判斷)
延伸閱讀:
1.疑案:有人考證認為馬克思是撒旦的信徒: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6/7/n4452009.htm
https://zhenxiang.wordpress.com/2010/06/18/%E5%8F%B2%E5%AE%9E%EF%BC%9A%E5%8D%A1%E5%B0%94%C2%B7%E9%A9%AC%E5%85%8B%E6%80%9D%E6%98%AF%E9%AD%94%E6%95%99%E6%88%90%E5%91%98%EF%BC%88%E4%B8%AD%E8%8B%B1%E5%AF%B9%E7%85%A7%EF%BC%89/
反駁此說的論點:
https://tieba.baidu.com/p/2864590743
2.《共產黨宣言》全文: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bA6paRdtkRQJ:scholar.fju.edu.tw/%25E8%25AA%25B2%25E7%25A8%258B%25E5%25A4%25A7%25E7%25B6%25B1/upload/064051/handout/961/D-3903-13769-.pdf+&cd=3&hl=zh-TW&ct=clnk&gl=tw
3.馬克思批判普魯東《貧困的哲學》的作品-《哲學的貧困》-全文:
http://www.xiachao.org.tw/xiachao/PP.html
圖片來源:
1. https://kknews.cc/history/ooxqbbo.html
2. https://cdn-images-1.medium.com/max/1200/1*s35xNVDgWEzP_EYbQNA5rA.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