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的時光,我有兩片,一片是最好,關於轉世的愛情,我私自分類為現代、前現代以及後現代,現代是最美好的,無以逼視的美麗與華麗,甚而是某種回憶──港都以及昏黃的撞球間。
另一片是咖啡的,咖啡的時光(外帶的咖啡與狹小的書店)實則是一種跨文化尋求(日本以及台灣),以及對生命執著的追求,最讓我動容掉淚的,卻是侯導向來最會處理的(也是他所說,向小津致敬之處):空間裡壓縮再壓縮的情感,關於家庭的,關於飯菜與親情的最好時光,最恬適的時刻;陽子(一青窈)與肇(淺野忠信)之間默然的執著,絕對有別另一也同樣讓人著迷的camp、矯情的王家衛,手法所能堪比的,不過,這兩種,我都很喜歡,默然的戀情拉寬了對於現實的想像,可是矯情的牽扯,卻也暗喻著某些無法輕易忘卻的,終究是歸類為:回憶。
傳說咖啡這片時光,得來非常不易,在地鐵裡拍攝是相當困難,突破了法規的限制;又傳說(其實不是傳說,是影片撐起來的一種強烈感覺,只得用傳說來說解),它是這樣的:無論陽子去哪裡,她都喜歡喝咖啡,特別是喜歡坐在咖啡店中。陽子和肇不去談論任何的結果,他們只是靜靜的享受彼此在一起的時間。
能夠說,這是一種「夢」嗎,夢的空間?不問結果的共處,甚至大多時候是默默支撐,這空間開始肥大,緩緩地膨脹。我總覺得,台灣的本土電影,少有這種涼涼地適合午後,這麼輕輕地品嚐,或是,有步調甚緩且相當好看的電影,但總是意圖強烈到讓人心臟迸裂(想想: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或是林正盛的,放浪;又或是陳國富的,我的美麗與哀愁)。
都市與家庭,像小津致敬,或倒是說,對生命致敬:空間開始肥大,我的房間與軀體,沃荷他形容的情感上的平面,二次平面空間,如何肥大(即是一種無限)與氣氛有關;侯導他這麼引了唐納‧瑞奇(Donald Richie)所說的:「這是一種靜觀的眼界,一種傾聽和注視的態度﹔這和一個人在觀賞能樂,在做茶道或花道的時候,所採取的姿態是相同的。」
空間開始肥大,此刻我想,與靜觀的眼界有關,而不是夢,如此逃脫而不實的想像了。
電影筆記:
◆《咖啡時光》是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應日本松竹公司之邀,為紀念已故日本電影巨匠小津安二郎誕辰一百周年而專門拍攝的影片,這也是侯孝賢首部用外語拍攝的外國影片。故事描寫了一家舊書店的老闆愛上了一個在東京工作的女孩兒,兩個人談起了戀愛,雙方和各自的老邁父母之間,有著微妙的感情問題。本片題材正是小津電影習慣描寫的都市家庭的日常生活。
侯孝賢於去年接受此拍攝任務,本片於2003年8月開拍,分別在東京和北海道取景,並於去年的12月底封鏡,侯導向日本媒體表達小津的電影凸顯了對人的關注,經由家庭生活反映日本社會的變化。本片在表現手法上承襲著小津善於節制和隱藏的特點,侯導說除了盡可能真實地表現日本社會的細微處,他的新片和小津的電影會有什麼不同,令他自己感到好奇與興奮。雖然兩人的時代不同,社會生活形態也都變了,但人還是一樣,表達情感的方法也都一樣。
片名:咖啡時光
英文名:Coffee jikou/Café Lumière
導演:侯孝賢
主演:一青窈
淺野忠信
萩原聖人
攝影:李屏賓
片長:108分鐘
出品:松竹映畫
上映日期:2004年9月11日-日
官方網站:
www.coffeejikou.com
第61屆威尼斯電影節正式競賽作品
雖然侯孝賢說“不能再像侯孝賢這樣拍電影”,雖然侯孝賢毅然去監製了《流星花園》的續集。可是,侯孝賢卻只能是侯孝賢,在這樣的時候,用他來談論小津安二郎,還是感覺匹配的。對影片我們一時還看不到,無法言述,可是我們可以發現,侯導和小津一樣很少說政治,不提大,只做小。不提寓言,只重細節。小津和侯孝賢兩個人的攝影機焦點永遠牢牢地定在人身上,這與威尼斯多年來提倡的藝術特質是相吻合的,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臺灣導演說,《咖啡時光》拍的好極了,就像一隻溫厚的大手在撫摩你的背。(文/戈旋 精品)
◆中文片名:最好的時光
英文片名:Three Times
劇情簡介:1911年,自由夢;1966年,戀愛夢;2005年,青春夢。自20世紀初起跨越了將近100年,在台灣3個最具代表性的時代裡,一窺3種截然不同卻同樣感人的愛情觀。發生地點更自當年繁華極盛的大稻埕,穿越過基隆、台中、雲林、嘉義、台南和高雄,最後結束在現今的臺北。不同款的時代裡,有著不同款的愛情,卻同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