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01 05:01:33| 人氣59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剪貼簿)費里尼十年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費里尼】費里尼十年祭  
文/Bingo

這個老頭是電影史上最執著的夢遊者,畢生24部作品只為了陳述他的一個個夢境,他的夢很真實。《甜蜜的生活》讓教皇都拍了桌子。《八又二分之一》到今天仍是一道高智商難題,他的夢也很明白,直接證據是銀幕上多了幾個經典的胖女人。而費里尼最大貢獻在於他使夢變得肥大,肥大得讓我們相信夢是唯一的現實,而1993年他的離去,只是去赴上帝的一場約會,顯然天堂的女人更美。

費里尼的青春期

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 出生于1920年1月20日,義大利北方里米尼海港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候的費里尼就對馬戲團及小丑情有獨鍾,還因為此在7歲到12歲之間偷偷溜出去流浪了幾天。這份小時候的嚮往最終貫穿了費里尼一生的電影,無論是他早期的揚名立萬之作《大路》,還是他大眾普及率最高的《八又二分之一》,馬戲團那叮叮噹噹的音樂總是或強或弱。

與費里尼對馬戲團的狂愛相對應的是,他不是一個好學生,或者說他的整個學生生涯相當失敗。他的課程例如希臘文、數學、化學都慘不忍睹,在黯淡無聊的學業面前,他學另一種讓自己快樂起來的方法,他在課堂上懶洋洋的什麼也不做,他會用鉛筆尖清理指甲裡的塵土,他知道什麼時候陽光會照到那間如囚室般的教室,多摩和聖阿吉斯汀諾的教學鐘聲會在秋日的陽光中震顫出怎樣美妙的不同。在忍受這種枯燥的同時,他的幻想逐漸強大了,魚市場會有什麼新鮮事呢,也許一個美麗的女子正在走過聖西爾維斯托廣場吧,海邊那偏僻的石礁的面,弗碧娜是不是正在一個粗壯的水手做愛……費里尼和絕大多數藝術家一樣,是個性早熟者,當他還在幼稚園時,聖文生佐修女會(the Sister of San Vincenzo)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就讓他有了性的初醒,在一次例常的擁抱中,費里尼不知怎麼地就感到一陣眼花與顫抖,女孩身上的馬鈴薯和臭肥皂混合的怪味第一次讓他感到歡喜,一些感覺就是這樣輕易地令人記憶深刻,馬鈴薯的氣味就讓費里尼暈眩了一輩子。

費里尼在沒進入電影圈之前,是個傑出的漫畫作者。他小時候沉默寡言,就喜歡隨手畫畫,只要是白色的東西,就可能遭那個叫費里尼的孩童的毒手。在高中時,他開始為佛羅倫斯一家叫《420》的雜誌畫畫。高中畢業,他順從父願,進入羅馬大學學習法律,在此同時,他已在義大利的多家雜誌開漫畫專欄了。他的畫和他的電影一脈相承,畫面明快誇張,充滿了尖刻的戲謔和調笑。費里尼曾一度想把它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他特別喜歡安東尼奧,他認為使人發笑是件最崇高的工作。

成為電影人

費里尼人生的變化得歸功於卡夫卡,他在《蛻變》所展現的那個如同迷宮般的世界讓費里尼深深著迷,這部小說最直接的效果是讓費里尼認識到文字別于繪畫的魅力。在好朋友Aldo Fabrizi的幫助下,費里尼於1939年成了一名廣播劇和電影編劇,第一部作品叫作《Imputato,alzatev!》。40年代,世界還在暴風驟雨之中,而義大利電影界也萌發了一種影響世界的電影思潮:「把攝影機拿到大街上去﹗」。羅賽里尼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運動最大的功臣。費里尼1942年與羅賽里尼相識,1945年費里尼編劇和輔助羅賽里尼導演了《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它一面世就成了新寫實主義的扛鼎之作,被羅西里尼信任和器重的費里尼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新寫實主義的得力悍將。在1950年之前,費里尼基本上是以編劇和副導的身份出現。這段生涯為費里尼涉足導演提供了充分的練習機會,同時他獨有的創作理念也正在逐漸形成。當然費里尼工作之餘也不忘生活,1943年,他和茱莉葉塔˙瑪西娜Giulietta Masina結為夫婦,他妻子最終不僅是他生活上的伴侶,也成了他電影事業的好拍檔,她演出了費里尼的多部電影,瑪西娜臉上憂鬱的純真成了費里尼的靈感源泉。

1950年費里尼與別人合作導演了《賣藝春秋》(Variety Lights),他的妻子瑪西娜主演。這部處女作奠定了費里尼電影的幾個基本特徵,一是馬戲團情結,本片講的就是在義大利城鄉流浪的命運淒慘的雜耍藝人,二是片場的馬戲團化,在費里尼的片場場景時搭時拆是很平常的事,這種雜亂也成了費里尼的標籤。在《賣藝春秋》推出的第二年,《白酋長》(the white sheik)問世,講的是一個無知少婦被騙後,才發現她一直崇拜的英雄只是個下作的色狼。在這部片子中費里尼開始顯露出他的本色︰對敘事技巧的熱衷,戲謔諷刺的態度,對女人脾性誇張又不失真的描繪。1953年的《流浪漢》(I Vitelloni)是費里尼第一部引起國際矚目的電影,它最終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在這部電影中費里尼滲入他自己的影子,也是他和尼諾˙羅塔Nino Rota的第一次合作,自此以後尼諾成了費里尼電影的御用作曲家,直到他1979年逝世。

1954年,《大路》(La Strada)公映,這是費里尼早期最重要的一部電影,安東尼昆Anthony Quinn和茱莉葉塔‧瑪西娜聯袂出演。他為費里尼贏得了第一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並在世界上獲得了50多個獎。流浪藝人藏巴諾買下了弱智姑娘潔兒索米娜,潔兒索米娜又遇到了一個走鋼絲綽號「瘋子」的藝人,然後三人的命運改變了,最後藏巴諾殺了「瘋子」,潔兒索米娜常唱的歌倒是馬戲團還唱著,可是她本人卻死了,孑然一身的藏巴諾在黑夜的指引下來到海邊,對著大海莫名地哭泣。這部電影成了費里尼電影生涯中最賺人眼淚的一部作品,但對於他的電影藝術來說,最主要的是他在這部電影所顯示出的迥異于當時新寫實主義的氣質︰新寫實主義的理論和方法都是片面的,電影不應該只是討論社會現實,導演有表達任何一種現實的權力,無論是社會現實,還是心理現實、精神現實。這部電影在放映以後,受到當時左派的圍攻,但費里斯仍認為這是他最喜歡的一部電影︰「從感情上說,我最喜歡的電影是《大路》。因為我覺得我最有代表性的影片,是自傳性最強的影片;無論從個人或是從情感上,這部影片的拍攝給我惹的麻煩最多,給它找製片人也最困難。潔兒索米娜自然是我最喜愛的一個人物。」他還說這是「我的整個神秘世界的索引大全,我的個性毫無保留的大暴露。」由於導演自承其中的自傳性,費里尼到底是個怎樣的怪物,成了影迷津津樂道並在其電影中苦苦尋找的問題。

擁抱幻境

《大路》使費里尼名聲大噪,也是他自立門戶的起點。1955年的《騙子》(Ilbidone),費里尼繼續描摹著頹靡,一個平庸的騙子奧古斯都在費里尼的鏡頭下充滿著悲涼。1957年的《卡比利亞之夜》(Nights of Cabiria)是費里尼的第二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本片的結尾聲,卡比拉忽然轉過頭來,若有所思地看了銀幕幾眼。她那一臉淡然的憂傷被永遠地定格在電影史冊。他的妻子瑪西娜因出色地扮演了一個頭腦簡單的低級妓女卡比妮,獲得了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這部電影或者可以說是費里尼與新寫實主義完全分道揚鑣的作品,電影大理論家巴贊曾有這樣一篇文章《卡比利亞之夜——新寫實主義歷程的終結》,專門對此論述。

在1960年的《甜蜜的生活》(La doice Vita)中,費里尼與「真實」的告別更是斬釘截鐵,記者馬塞每天鑽在羅馬上流社會找新聞,歷盡了其中的驕奢淫逸的生活。宗教狂熱分子,肉欲蓬勃的明星,無所不用其極的狗仔隊……電影在眼花撩亂的幻想中輕快遊走,肆無忌憚地畫出一個世界整體墮落的全景。在這樣一部電影面前,試圖去解剖分析顯得那樣軟弱無力,費里尼做為一個頑固的不可知論者,他根本就沒有想為觀眾理出頭緒的念頭,「我並不想將這個世界系統化」,這是他的宣言。這部光怪陸離的電影一公映,就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教皇氣得拍了桌子,梵蒂岡教廷專門發起一場運動來抵制這部「圖謀不軌」的電影,而義大利的上流社會因片子對他們剝皮剔骨地揭露而怒火中燒,左派也因費里尼遠離社會底層而頗有微辭。但中傷或辱罵絕不能消彌一部電影的真正價值,在當年的坎城影展上,它獲得了金棕櫚大獎。這也是他和馬塞羅˙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mni的首次合作,此後該演員成了費里尼在銀幕上代言人。這部電影甚至還創造了一個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詞語PAPARAZZO,它成了狗仔隊的同義詞。

兩年後費里尼和狄西嘉、維斯康提聯合執導了《三艷嬉春》(Boccaccio’70),三個導演分別執導了一個短片,關於女人的一次生動的比喻。費里尼執導的《安東尼博士的誘惑》講的是鮮奶廣告中的性感女郎對一個牙尖嘴利的衛道士看不順眼,決定出來戲弄衛道士一番。女人以費里尼所鐘愛的大胸脯為武器,而男人則以水龍頭射水御之,水龍頭和射水分別被費里尼暗喻為陽具和射精。費里尼把這個故事弄得特別有意思,他認為電影有表達快樂的權利︰「我也時刻不敢忘記藝術的表達力除了是與他人共享悲歡的一刻,除了把想象力帶入人生這場遊戲外,它同時也有好玩歡樂的一面。在這樣的年代,偶爾從日常繁瑣、從人生晦暗的深處舉目舒口氣,都會讓我們惴惴不安,仿佛自己太奢侈,太離經叛道了。“餘暇”成了一段與人的自我、生命毫無關聯的空白時光。」

八又二分之一

1963年的《八又二分之一》(Otto e Mezzo)的影響主不用我多言了,這無疑是費里尼電影天才的一次集中展示,尤其當你知道這部電影是費里尼在完全沒有看過毛片的情況下拍出來的之後,當時整個義大利的沖印廠正在罷工,並且時間長達四個月。製片人里佐利命令停拍,行政製片人法卡西拒絕跟片,費里尼用盡渾身解數才拍完這部電影。不過不用看毛片對他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八又二分之一》以一個靈感枯竭的導演基多(馬斯楚安尼飾)為主人公,他在籌拍他的第九部電影時的經歷,回憶、幻想、夢境以及現實穿插,讓人眼花撩亂同時又讓人不得不佩服費里尼天才的想像力和洞察力。在這部電影中,費里尼對夢的表現可以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媲美,片中共有的11個夢成了電影學院研究的範本。開頭從緊閉的車中爬出,飛向天空,後來又有根繩子把他扯了下來,以及他被一大群女人圍著給洗澡的鏡頭,都可以稱為神來之筆。《八又二分之一》為其後的心理片確立了一個經典模式。而該片在攝影及剪接上的創意也不可忽視,費里尼對於運動鏡頭的把握爐火純青,在療養院段落開場的那個鏡頭中,攝影機如行雲流水般地穿行搖移於空間之中,將療養院復雜的人物交待得有條不紊。基多在服務台和羅馬的妻子通完電話後的鏡頭處理方式,20年後好萊塢才學會。而本片如同時空穿梭的剪接也被命名為「意識流」風格。費里尼這樣解釋了他偏愛的夢︰「夢也是表達我們疾病的一個方式,雖然它跟疾病一樣,都在尋找健康,一部電影對我來說,十分接近一個友善卻並不令人期待的夢。朦朦朧朧同時又急著暴露身份,有人解釋時它羞慚不已,保持神秘的時候則令人嚮往。」

費里尼在《八又二分之一》之後,顯然覺得剖析自己還不夠,於是另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電影出現了,《鬼迷茱麗》(Juliet of the spirits)是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仍由費里尼的妻子瑪西娜主演,一個闊太太對她的富翁丈夫疑神疑鬼,為了達到目地她向私家偵探求助,最終陷入精神崩潰。這部電影被稱作女性版的《八又二分之一》,荒誕的幻境比起《八又二分之一》有過之而不及,為了表現這種氣氛,費里尼經常去造訪靈媒和所謂通靈人士。費里尼在片中繼續了他對女性肆無忌憚的幻想,片中對外遇的解釋更是讓人瞠目結舌,所謂偷情只是把自己的性器官借給別人用一下而已。在此片之後,他和妻子多年沒有合作,直到1985年的《舞國》。

高潮後的費里尼

相對於《八又二分之一》和《鬼迷茱麗》的成功,1968-69年的《勾魂攝魄》(Spirits of the Dead)和《愛情神話》(Satyricon)就顯得失敗了。費里尼也在這時開始遭受一向對他寵愛有加的評論界的批評,有些批評無疑是中肯的。這時的費里尼顯然對心靈那個神秘的世界有些沉溺過頭了,而且開始蒼白重復以前的作品。但費里尼並不認同這種看法︰「我好像和十七歲那個滿心壓抑不住的好奇、一再拖延不願正經嚴肅正視前途的自己沒什麼兩樣。即使在現在,熱切地等學校最後一天結業式鐘響的感覺依稀栩栩如生得令我不好意思。」他年輕充沛的創造力很快消解了一切,1970年代初,費里尼先後推出了《小丑》( I clowns)、《羅馬風情畫》(Fellini Roma)、《阿瑪珂德》(Amarcord)等幾部作品。在《小丑》中,費里尼扮演了一個記錄片導演,在巴黎東遊西逛地找尋已被人們淡忘的小丑,在《羅馬風情畫》中費里尼擔任旁白,用他那雙特殊的眼睛,哀嘆羅馬的消亡。《阿瑪珂德》是費里尼後期最為輝煌的一部,阿瑪珂德本是費里尼故鄉里米尼的方言,也就是「回憶」的意思,費里尼用飽含熱情的筆觸表達了他刻骨銘心的青春期記憶,電影中那個叫做Cambettola的地方就是費里尼小時經常去的一大片樹林,在那兒,他曾聽著牛叫的同時,看到空中飄浮著一條紅棕色毯子,它最後飄進他的右耳;在那兒,他時常感到自己飛到了白楊樹梢頭,就像是在游泳,微風吹過他的頭髮。

費里尼天才般的想像力在《愛情神話》(Fellini satyricon)、《卡薩諾瓦》(Fellini’s Casanova)、《女人城》(Lacitta delle donne)中表現得最為誇張,不動聲色地諷喻現實的沉淪,《卡薩諾瓦》則為我們描述了這位18世紀威尼斯科學家放蕩至極的一生,他唯一熱愛就是性交,最後以和一個機器人的交合結束了他驚世駭俗的性欲。而《女人城》中的主人公誤入了一個全是女人的城市,主人公在其中吃盡苦頭,而這位老兄的一位同學正在為他和第一萬個女人性交而舉行慶祝晚會。我們必須承認費里尼的坦率,即使他被女權主義者罵得狗血淋頭。

八十年代後,費里尼無論如何努力,他的才華已不在巔峰狀態,而他似乎也開始對那種極盡絢爛的敘述方式減淡了興趣,1983年的《揚帆》(and the Ship Sails On)就是費里尼這種狀態的準確產物。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一艘滿載所謂貴族的輪船,一群塞爾維亞難民的到來,讓船上的各色人等露出了醜陋而又忍俊不禁的情態。費里尼仍然熟練地為我們製造著夢幻,但他同時會在不經意間把拍片現場暴露給觀眾,在40年的拍片生涯後,他決定告訴觀眾現實與夢想的邊界。在費里尼1990年落幕之作《月吟》之前,費里尼還拍了兩個電視廣告,兩部長片《舞國》及《剪貼簿》。《舞國》由他在銀幕上的代言人馬斯楚安尼和妻子瑪西娜主演,講了一對老搭檔受綜藝節目之邀重出江湖的故事,費里尼在緬懷過去的同時,還不忘夾槍帶棒地對電視這一媒體冷嘲熱諷。《剪貼簿》則可以說是費里尼這次終於親自扮演了一次自己。《月吟》(the Voice of the Moon)在1990年公映,這部由《怪人們的月亮》改編的電影,由義大利喜劇泰斗羅貝托˙貝尼尼主演,這位老兄在當年奧斯卡上的行為藝術至今讓人印象深刻。但作為費里尼的最後一部電影,這個句號並不令人耳目一新。反而是他此後時常叨唸的「我還可以再拍一部電影」令人印象深刻。

1993年10月30日,費里尼病逝,義大利為其舉行國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鑄造了費里尼勛章,媒體一片悲容,人人都為之逝世搖頭扼腕。誰也沒有看到費里尼在雲上一臉輕鬆的面容,夢再也不用醒來。

■轉載自『看電影』

台長: 求逑
人氣(59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