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3 07:00:00| 人氣4,66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伊東豊雄:名建築師6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伊東豊雄

File:Toyo Ito.jpg

File:Tower of Winds2.jpg
橫濱風之塔(Tower of Winds)
File:Nagaoka Lyric Hall 001.jpg
長岡音樂廳(1994,長岡市)
File:SendaiMediatheque.jpg
仙台媒體中心(2000,仙台)
File:Sendaimediatheque.JPG
仙台媒體中心 
File:Serpentine Pavillion 2002.jpg
Serpentine藝廊(2002,倫敦) 
File:TOD'S.jpg
TOD's 表參道(2004,東京) 
File:Mikimoto Ginza2.JPG
ミキモト銀座2(2005,東京) 
File:VivoCity 19.JPG
VivoCity(2006,新加坡) 
File:VivoCity 106.JPG
VivoCity 
File:Tama Art University Library.JPG
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2007,東京) 
File:WorkdGame2009 Stadium completed.jpg
2009世運會主場館(2009,高雄)
伊東豊雄(日語:伊東 豊雄、1941年6月1日-)是一位日本當代建築師,曾獲得日本建築學院獎、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與普利茲克獎。出生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府。
簡介
伊東豊雄高中就讀都立日比谷高中,在1965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後,曾於菊竹清訓(Kiyonori Kikutake)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在197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原先稱為「URBOT」(Urban Robot:城市機器人之意),在1979年正式改名為「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此後推出了許多重要的日本建築作品,從早期如1976年的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和1984年的銀色小屋(Silver Hut)作品中,帶有現代主義理性的線條,到後期大量的玻璃穿透效果,風格相當明顯。
1986年伊東豊雄的作品「風之塔」(Tower of Winds)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也將他推向國際當代建築師之列,此作品呈透明圓柱狀,是日本國鐵橫濱線的北幸地下街通風口,夜間照明相當有巧思,會依據噪音、風速等數據變化。位於神奈川縣橫濱市西區。 風之塔在2006年獲得了英國國家建築師協會的大獎,列為1990年代重要的建築作品之一。
2001年,伊東豊雄以仙台媒體中心將自己的聲望更推高了一層,此獨特的建築作品使他獲得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仙台媒體中心是一所讓仙台市民使用的圖書館設施,伊東豊雄大膽的將建築外觀全採用透明的玻璃拼接,並能清楚的看見裡面如海草般不規則的管狀樑柱,使原本堅硬的建築外觀,變成了如水族箱一般柔軟感覺,亦有媒體稱其為「軟建築」的代表作。 2005年他同時贏得了台灣台中市臺中國家歌劇院和高雄市2009世運會主場館國際競圖首獎。以及於2013年5月開幕的臺北文創[3],與同月落成的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亦是出自伊東豊雄之手。
現為多摩美術大學客座教授。
建築理念特色
伊東豊雄的建築理念相當具有特色,他受到法國當代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和日本哲學家見田宗介的影響,將自己的建築理念透過「游牧」(Nomad)的概念發揮。
一場關於日本後現代建築演講上這樣描述了伊東豊雄:「在後現代藝術運動裡,伊東釋放了建築學的古老角色,讓它不再僅是人類社會當中高效率的機器,在伊東的建築語意中,我們可以看到軟而透亮的疆域逐漸形成了一股強而有力的群體;伊東的建築顯現了都會中的人文環境關係,將今日高度發展的大都會風景描繪的更加具體。在這些建築裡念發展過程中,介於高度經濟發展和建築學理念的達成間,伊東有順序的探索了其中豐富的層次。」
而伊東也曾說過:「20世紀的建築是作為獨立的機能體存在的,就像一部機器,它幾乎與自然脫離,獨立發揮著功能,而不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但到了21世紀,人、建築都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一種連續性,不僅是節能的,還是生態的、能與社會相協調的。」
透過許多小型建築的作品,伊東將自己的建築學定義成都會生活的「著裝」,這一點在現代日本人密集的都市景觀中,更加突顯。透過伊東的巧手,都會裡人們需求的隱私,和公共空間的渴望,他的小型建築可說是在這兩者間達到了完美平衡。
目前伊東的建築師事務所正逐漸將他的建築理念落實在更多的作品裡,同時也探索了新的造型潛力。他正不停尋求著新空間和游牧理念間的可能性。
獲獎
1984年-第3屆日本建築家協會新人獎(笠間的家)
1986年-昭和60年度日本建築學會獎(銀色小屋)
1990年-第3屆村野藤吾獎(札幌啤酒北海道工廠迎賓樓)
1997年-年度建築業協會將(BCS獎)(八代廣域消防本部大樓)
八代市博物館
1992年-第33屆每日藝術獎
1993年-1993年度建築業協會獎(BCS獎)
大館樹海體育場
1997年-年度藝術選獎文部大臣獎
1999年-第55屆日本藝術院獎
1999年-年度建築業協會獎(BCS獎)
仙台媒體中心
2001年-2001年度優秀設計大獎
2002年-2002年度世界建築東亞區最佳建築獎;2002年度建築業協會獎(BCS獎);第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
2003年-2003年度日本建築學會獎
2013年-2013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
其他
1997年-第8屆保加亞利·索非亞國際美術展金獎
2000年-國際建築師學會(IAA)學會獎;美國文化藝術學會阿諾德·W·布魯納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C%8A%E6%9D%B1%E8%B1%8A%E9%9B%84
伊東豐雄生平及重要作品簡介 fran
 
   
伊東豐雄於1941年出生在日本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治時期出生於首爾,父母為日本人。伊東豐雄讀初中時搬到東京,從小熱衷玩棒球的他承認,年輕時對建築並沒什麼太大興趣,直到後來進入東京大學學習,建築才成為他的主要興趣。 (有趣的是,與伊東豐雄同年出生的建築師安藤忠雄年輕時也癡迷拳擊,靠後天自學走上建築師之路,比伊東豐雄早一年成立建築師事務所。如今,兩位看似起步過晚的建築師,已經分據東京、大阪,被稱為日本建築界的「關東關西雙雄」。
1965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後,曾於菊竹清訓(Kiyonori Kikutake)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在197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原先稱為「URBOT」(Urban Robot:城市機器人之意),在1979年正式改名為「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此後推出了許多重要的日本建築作品。
伊東豐雄早期的作品中有很多是住宅,其中包括東京郊區的「鋁屋」(Aluminum House),該建築由完全包裹在鋁材中的木頭框架組成,還有為姐姐設計的名為「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的住宅、1984年的銀色小屋(Silver Hut)作品中,帶有現代主義理性的線條,到後期大量的玻璃穿透效果,風格相當明顯,使人們對其作品產生了極大興趣。1986年伊東豊雄的作品「風之塔」(Tower of Winds)在2006年獲得了英國國家建築師協會的大獎,被列為1990年代重要的建築作品之一,將他推向國際當代建築師之列。2011年,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建築博物館開放,展覽他過去所設計的項目,同時也作為年輕建築師的研習課堂。
▲1976年,伊東豐雄為喪偶的姐姐設計了這座被稱為「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極大地提升了人們對伊東豐雄作品的關注度。這座房子毀於1997年。


▲「風之塔」是日本橫濱線的地下街通風口的建築,整體造型為透明圓柱狀,會因為噪音、風速等變化,而改變夜間的照明的建築。
 
▲伊東豐雄博物館為日本首座建築師個人博物館

▲仙台媒體中心
2001年,伊東豊雄以仙台媒體中心將自己的聲望更推高了一層,此獨特的建築作品使他獲得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仙台媒體中心是一所讓仙台市民使用的圖書館設施,伊東豊雄大膽的將建築外觀全採用透明的玻璃拼接,並能清楚的看見裡面如海草般不規則的管狀樑柱,使原本堅硬的建築外觀,變成瞭如水族箱一般柔軟感覺,亦有媒體稱其為「軟建築」的代表作。
▲蛇形藝廊展示館 2002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2002)
2002年,受邀設計倫敦蛇形藝廊(Serpentine Gallery),整個建築體就像是一個四方形的盒子,長寬18m × 18m、高4.5m,沒有柱子,以鋼板條(Steel Flat Bar)組合而成的框架所構成,看似隨機組合的框架,其實是根據將正方形一邊迴轉一邊擴大的演算法(Algorithm)規則,所形成的螺旋狀圖案,建築各部位彼此相互依存,並保持整體的平衡,展示館於三個月後拆除、出售,目前被重建於倫敦的泰晤士河畔。
▲2009世運會主場館
在台灣部分,他曾在2005年贏得台灣台中市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和高雄市2009世運會主場館的國際競圖首獎。興建中的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館,還有今年五月將營運的「臺北文創」,也同樣出自伊東豊雄之手。伊東豐雄強調運動場的目的應該是要「歡迎」大家進入,因此他提出了以「開放式運動場(Open Stadium)」、「都市公園(Urban Park)」、「螺旋連續體(Spiral Continuum)」等設計概念,創造出一個與周圍環境相互連結的運動場。 
伊東豐雄表示,自己在職業生涯中總在嘗試建立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連接,這種努力表現在他設計的輕型結構上,這些結構用諸如網材、多孔鋁材,以及具有滲透性的織物等材料組成。 
一場關於日本後現代建築演講上這樣描述了伊東豊雄:「在後現代藝術運動裡,伊東釋放了建築學的古老角色,讓它不再僅是人類社會當中高效率的機器,在伊東的建築語意中,我們可以看到軟而透亮的疆域逐漸形成了一股強而有力的群體;伊東的建築顯現了都會中的人文環境關係,將今日高度發展的大都會風景描繪的更加具體。在這些建築裡念發展過程中,介於高度經濟發展和建築學理念的達成間,伊東有順序的探索了其中豐富的層次。」而伊東也曾說過:「20世紀的建築是作為獨立的機能體存在的,就像一部機器,它幾乎與自然脫離,獨立發揮著功能,而不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但到了21世紀,人、建築都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一種連續性,不僅是節能的,還是生態的、能與社會相協調的。」

http://www.mmag.com.tw/ad/20130322-architect-640

台長: 阿楨
人氣(4,66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名建築師 |
此分類下一篇:隈研吾:名建築師69
此分類上一篇:丹下健三:名建築師67

圖博館
文茜的世界周報/臺中國家歌劇院 伊東豊雄建築登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2XqsOaiyq4&index=198&list=PL91BBCCF65CE3D190

臺中國家歌劇院

臺中國家歌劇院(簡稱臺中歌劇院)是位於中華民國臺中市西屯區七期重劃區裡的大型公有展演空間,為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佔地57,685平方公尺。歌劇院內擁有大劇院(2014席)、中劇院(800席)、小劇場(200席)以及一個小型戶外劇場,另有餐飲空間與空中花園。2005年的國際競圖由伊東豊雄獲得首獎。2009年12月由麗明營造開始興建建築主體,獨創的建築工法(曲牆建築工法和水幕防火設計)也獲得世界專利,2014年11月23日主體工程落成啟用。
  歷史
1992年,臺灣省政府將國立臺中音樂藝術中心變更為「國家音樂廳」。
1995年,市政府與市議會新大樓完成國際競圖。
1999年精省後,依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建議市政府改為「臺中國家歌劇院」。
2002年,台中市長胡志強爭取古根漢美術館到台中設館,並透過都市計畫變更,古根漢美術館將設置於機l、公1-1以及新2位置,國家歌劇院改設置於機2、公 1-2及公1-3上。而市政府將改設於公3用地,另市議會另設於公2-1、公2-2及公1-2上。整體園區面積約計211,330平方公尺。
2003年,古根漢美術館完成國際競圖,由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築師札哈·哈蒂設計得標,經費約60多億,納入行政院的新十大建設。
2004年,因行政院未將古根漢美術館建設案預算編入新十大建設裡,年底台中市議會認為市府未能獨立負擔此建案預算故未編列第一期預算,導致古根漢美術館台中分館一案被迫終止,國家歌劇院回歸公三用地興建。同年,札哈·哈蒂以台中古根漢美術館成為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女建築師。
2005年,因已經脫離國家新十大建設,文建會要求更名,9月7日將臺中國家歌劇院更名為「臺中大都會歌劇院」;9月21日降為地方級建設,全由台中市政府負責規劃興建後立刻重新國際競圖。12月16日完成國際競圖,由日本伊東豊雄設計圖得標。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4%B8%AD%E5%9C%8B%E5%AE%B6%E6%AD%8C%E5%8A%87%E9%99%A2
2015-11-12 08:35: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