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08 09:27:59| 人氣1,648| 回應5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搞笑諾貝爾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電影有惡搞版《驚聲尖笑》,想不到連諾貝爾獎也有《搞笑諾貝爾獎》!

  惡搞算啥?本館還給它政治化反諷呢: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這個嘛!台灣立院全武行也曾得1995年搞笑諾貝爾獎的和平獎(p.72)。

 

 

馬克.亞伯拉罕斯《搞笑諾貝爾獎》(臺灣商務,2006)

 

  有鑒於一些人的偉大作為與苦心研究遭到忽視,馬克?亞伯拉罕斯於1991年創辦搞笑諾貝爾獎來表揚他們的成就,其中包括一名男子為過濾老婆放的臭屁而發明附有活性炭的「輕鬆內褲」、一位教授發現給蛤蜊餵食百憂解可增加牠們的性行為、法國總統席哈克就職後用原子彈煙火秀來展現法國的實力……等。而咱們家國會的全武行也勇奪1995年搞笑諾貝爾和平獎。如今,亞伯拉罕斯把1991年到2001年的得獎紀錄精華集結成書,道出這些獎項背後的故事──研究內容、得主本身和他們有時沒禮貌的反應──,好讓我們把這些不可思議但發人深省的成就放在手上、桌上或任何地方細細品味。

  作者馬克.亞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簡介

  哈佛大學出身的數學家,他是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之父,也是諷刺性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的編輯與創辦人,同時也經營該雜誌非常受歡迎的網站www.improbable.com

 

《搞笑諾貝爾獎精選》評論:垃圾書 2012-08-14

 

  看了所有的書評,竟然都是五星,覺得有不同意見還是應該表達一下,以免有人再爲這本書浪費錢。

  這本書極差。盡管在買的時候已經知道這樣的書不是作者/編者的智慧和創作,但是做彙編總得有點起碼的責任心吧,拼湊起來的總得起碼像個東西吧。這本書東拼西湊到了完全是沒有任何內涵甚至沒有任何邏輯的地步,東一句西一句,完全是莫名其妙的剪報粘貼。

   最後說一句,不是說這本書寫了一些大家以前不知道的東西,讓大家驚訝的東西,搞笑的東西,這本書就是本好書,絕大多數關于這本書的書評似乎都是從這個角度的。從這個角度,你找個好一點的,介紹搞笑諾貝爾獎(書裏關于搞笑諾貝爾有很多錯誤)的或者是達爾文獎的網站不就得了,裏面的內容比這本書好的多。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545861/

 

産生無限聯想

 

  誰說諾貝爾就要正襟危坐?這書太有意思啦,不讀不知道,一讀滿是笑。內容挺廣博的,作者的語言輕松而生活化、趣味化,很吸引人。

  語言太時尚了,像90後。內容太有趣了,大笑之余還能産生無限聯想,真有這樣的事麽?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531518/

 

要的就是創意,想不到

 

  此書輕松、詼諧、幽默,啓發讀者的創意神經,引導讀者生活中的智慧。

  而且還可以學到一些你們意想不到的生活小常識,好比如果有煙或者有什麽氣體就可以把胸罩剪下一面當防護罩。我想沒有人會想得到吧。

  什麽是經典,什麽是“囧”的經典,大家就來看《搞笑諾貝爾獎精選》吧!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520330/

 

搞笑諾貝爾獎>百度百科

 

  搞笑諾貝爾獎(the Ig Nobel Prizes)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其名稱來自Ignoble(不名譽的)和Nobel Prize(諾貝爾獎)的結合。主辦方爲科學幽默雜志(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AIR),評委中有些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其目的是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頒獎儀式每年十月,在諾貝爾獎頒獎前一至兩周舉行,地點爲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Sanders Theater)。

  “搞笑”版諾貝爾獎由美國人馬克?亞伯拉罕創辦,此人創辦了一份名爲《不可能的研究紀錄》的科學幽默雜志。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

  入選“搞笑”版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與其他學術獎不同,另類諾貝爾獎得主不會拿到任何獎金,得不到各方贊譽,更不可能使科學出現革命性進步,但是所有獲獎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學術雜志上發表。

  按照傳統,觀衆會在頒獎典禮上向講臺抛紙飛機。11年來,典禮結束後現場都由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羅伊?格勞伯負責打掃。盡管格勞伯2005年獲得真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可今年他仍然堅守職責。

  爲了與正式的諾貝爾獎“分庭抗禮”,“搞笑”版頒獎常在前者之前一周舉行。獲獎者自費到場領獎,獎品是由廉價材料制成的手工藝品,4個星期內就會“土崩瓦解”,但頒獎者卻是貨真價實的往屆諾貝爾獎獲獎者。

    曆屆得獎者選輯

  2008年瑞士一個主管生物科技的委員會,因爲認定植物也有尊嚴,不應該隨意踐踏,而獲得搞笑諾貝爾和平獎;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研究團隊,證明穿山甲會跑到考古坑洞裏面搗亂,他們拿到搞笑諾貝爾的考古學獎;今年搞笑諾貝爾的生物學獎得主是法國研究人員,他們發現狗身上的跳蚤,比貓蚤跳得更高;杜克大學的團隊證明昂貴的假藥,比廉價的假藥有效,得到搞笑諾貝爾醫學獎;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脫衣舞娘在排卵期的那幾天,小費收入也特別豐碩,獲頒搞笑諾貝爾經濟學獎;搞笑諾貝爾化學獎讓證明可口可樂可以殺死精子以及提出反證的兩組研究人員共享。

  2005年物理獎頒給梅史東和帕奈爾,他們從1927年開始架設“瀝青水滴”實驗,以觀測1小坨黏呼呼瀝青滴落的速度,這坨瀝青平均9年才會滴下來1次,帕奈爾只觀察了兩滴就已經去世。生物獎由澳洲學者史密斯獲得,他分析了青蛙在壓力下氣味的不同,研究發現,一些青蛙會發出腰果味,而另一些會發出甘草味、薄荷味甚或臭魚味。化學獎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考證人在糖漿中是否比在水中遊得快的試驗獲得。美國人米勒獲得醫學獎,他發明的公狗用矽膠蛋可以幫助被閹公狗重拾自信。觀察企鵝排泄物的德國科學家維克托?梅耶爾和匈牙利科學家約瑟夫?高爾憑借論文《企鵝噗噗時産生的壓力》勇奪流體力學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高裏?南達發明了會逃跑並躲起來的鬧鍾,除非你找到它才會消停而獲得經濟學獎。而讓蝗蟲看電影《星際大戰》,以便觀測蝗蟲腦電波的英國學者林德和希蒙斯,得到和平獎。營養學獎是頒給日本東京的中松義郎博士,他34年來爲他的每一餐拍照並分析計算每一餐。文學獎由尼日利亞的一群網絡創業家所獲得,以“贊揚”“他們短小精悍的文字,爲我們提供娛樂”。

  2004年的和平獎由發明卡拉OK的日本人井上大佑,這是由于它“向人類提供了互相寬容諒解的工具”。

  臺灣立法院曾以立委鬥毆證明政治人物透過拳打腳踢與互相欺詐,遠比與他國發生戰爭更有政治效果而獲1995年搞笑諾貝爾獎的和平獎。

  批評

  1995年,英國政府的首席科學顧問、牛津勳爵羅拔?梅要求主辦當局不要向英國的科學家頒授此獎。他認爲,這個獎項會使一些認真的科學研究淪爲被取笑的對象。然而,許多英國科學家並不同意羅拔?梅的聲明,尤其是英國雜志化學與工業還發表了一篇文章反駁了羅拔?梅的觀點。

  冷知識

  頒獎禮時,得獎者只有一分鍾的感謝詞,若超過一分鍾就會被臺下負責監察的8歲女孩大喊:“請停止!我好煩!”

  在頒獎禮期間,觀衆會不斷的把紙飛機擲向臺上,一直以來,臺上的紙飛機都由羅伊?格勞伯掃走。2004年,這位每年都在臺上掃走紙飛機的格勞貝爾首度在大會中缺席,因爲他成爲了真正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這個時候正在出席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

  評:對待科學就不能一直板著臉嚴肅!

  據國外媒體10月16日報道,自1901年誕生以來,諾貝爾獎已經成爲很多人心目中最高的榮譽。諾貝爾獎誕生90年後,1991年,諾貝爾獎的姐妹獎誕生了,這就是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份刊物設立的"另類諾貝爾獎",又稱"搞笑諾貝爾獎",能獲獎的研究絕對讓你捧腹大笑。

  只有廉價證書和獎品,沒有任何獎金。

  它同樣是每年頒獎一次,但爲了與正式的諾貝爾獎"分庭抗禮","搞笑"版諾貝爾獎的頒獎禮常在前者之前一周舉行。獲獎者只能獲得證書和獎品,沒有任何獎金。而且,獎品是由廉價材料制成的手工藝品,"4個星期內就會土崩瓦解"。

  別以爲"搞笑諾貝爾獎"是無聊人爲嘩衆取寵而搞出來的噱頭,其幕後搞手其實是哈佛大學教授,部分頒獎者甚至是以前的正牌諾貝爾獎得主。"搞笑諾貝爾獎"從1991年開始由一本幽默科學期刊《不可思議研究年鑒》(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主辦。

  搞笑諾貝爾獎每年一次,其獎項既包括生物、醫學、物理、和平、經濟、文學等固定獎項,也包括公共衛生、考古、營養學等隨機獎項。“搞笑諾貝爾獎”的獲獎者是由《不太可能的研究之實錄》的編輯們、科學家們(其中還包括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記者們和來自多個國家的各個領域的精英們組成的管理委員會選出的。每年10月,“搞笑諾貝爾獎”得主都會被邀請到哈佛大學參加頒獎典禮。而且,在每年的頒獎典禮上,都會有幾名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爲他們頒獎,與會者都會用熱情的掌聲和隨手抛向空中的紙飛機隆重歡迎獲獎者。每年的典禮都有一場“海森堡確定性演講”,每一位海森堡演講者演講的時間被嚴格限定在30秒,而這種時間限制是由一位專業的足球裁判執行,任何一位超時的演講者將被扔到臺下。雖然看起來“搞笑諾貝爾獎”自評選至頒獎都在搞笑,但在其獲獎者中也不乏飽學之士,甚至還有一些政壇要人,包括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和美國前副總統詹姆斯?丹佛斯?奎爾,而這二者中雅克?希拉克的得獎無疑最能彰顯搞笑諾貝爾獎的本質。1995年雅克?希拉克以在太平洋上進行原子彈試驗的方法紀念廣島原子彈爆炸50周年,當年他就被授予“搞笑諾貝爾和平獎”。總的來看,雖然搞笑諾貝爾獎只是科學的自嘲,或者諾貝爾獎的“戲說”,但無論如何,它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化,更重要的是,它對和平的渴求是真實而嚴肅的。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395853.html?tp=0_11

 

中國網友排搞笑版諾貝爾獎

 

  近日,美國雜志評出2008年“搞笑諾貝爾獎”。中國網友也排出了中國搞笑版諾貝爾獎。 

  ■諾貝爾生物學獎

  獲獎者:周正龍

  獲獎理由:農民周正龍發現了在陝西早已絕迹的華南虎,拍下了清晰的虎照。

  ■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者:趙麗華

  獲獎理由:開創梨花體詩。

  其人其事:中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她的詩歌摘錄:《我堅決不能容忍》

  我堅決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場所/的衛生間/大便後/不沖刷/便池/的人。

  ■諾貝爾經濟學獎

  獲獎者:徐滇慶

  獲獎理由:去年7月11日,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徐滇慶表示:“我們不妨再豪放一點——如果明年深圳房價比現在低一分錢,我一定在媒體上用整版篇幅向深圳市民道歉。”結果徐教授做到了。2008年7月11日,深圳樓市暴跌,徐滇慶在《南方都市報》刊登整版篇幅道歉信。

  其人其事:徐滇慶,著名經濟學家,北大教授。

  ■諾貝爾考古學獎

  獲獎者:紀連海

  獲獎理由:紀連海考證出了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真正原因是婚外情。

  其人其事:北京市骨幹教師,《百家講壇》主講嘉賓。今年3月初,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文化中國》節目,說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因爲有了婚外情。

  ■諾貝爾物理學獎 

  獲獎者:劉翔“零阻力”比賽服設計師

  獲獎理由:其專門爲劉翔設計生産出了一種幾乎“零阻力”比賽服。據稱,這件比賽服的阻力要比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穿的低7%,相當于一名短跑運動員跑快了0.02秒。可惜的是劉翔在北京奧運會上出師未捷身先傷,這一高科技比賽服未能派上用場。

  “零阻力”比賽服簡介:“零阻力”比賽服幾乎是“零阻力”,劉翔在比賽中甚至不會意識到衣服的存在。

  ■諾貝爾醫學獎

  獲獎者:李銀河

  獲獎理由:李銀河研究員發現:同性戀並不是艾滋病的主要傳播渠道,異性戀才是。

  其人其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經典語錄:“一切東西都應該要豐富多彩。如果家庭都只是一夫一妻這個模式,反而顯得過于單調。”重慶商報

http://fl.cqnews.net/shdd/200810/t20081008_2345328.htm

 

惡搞文化>百度百科  

 

“惡搞”文化(Kuso)本來是日文詞彙是網絡傳播的一種亞文化,體現了顛覆經典、解構傳統、張揚個性、諷刺社會的反叛精神,具有強烈的草根性和平民化色彩。“惡搞”作品具有以下四大特點。一是富有個性,它以解構傳統、突出個性、追求自由的特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二是幽默風趣,它同肥皂劇一樣,具有較強的娛樂功能。三是譏諷反叛,它通過誇張、諷刺、搞笑的風格反映現實問題,以引起社會的關注。如《春運帝國》將春運困難、“黃牛黨”猖獗等社會現象解析得淋漓盡致,一部荒誕可笑的“惡搞”作品卻暗含了強烈的現實批判性。四是富有創意,它以標新立異、突破傳統的方式呈現出來,具有很強的“眼球”吸引力。

  ,最初由日本遊戲界傳入臺灣,再經由網絡傳到香港、繼而全中國,成爲一種經典的網絡次文化。這種借助于網絡無可比擬的自由傳播性和民衆參與性,形成了一種以爆笑、搞怪、惡作劇爲主要特征的另類創作風格。

  惡搞文化的流行顯示著現代社會中人們廣泛的娛樂需求。人們抱著娛樂、消遣的心態,選擇網絡這個既方便快捷又能迅速傳播的平臺來抒發情感,他們在帶給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也陶醉其中。

  “惡搞”何以風靡?

  “惡搞”某種程度上契合了現代青年人的特征,成爲文化消費的新寵。第一,現代青年人更強調個性。他們比父輩更排斥順從、更強調個性。我國主流文化作品在內容和風格上具有很大的雷同性,容易引起審美疲勞。“惡搞”顛覆經典、張揚個性,成爲青年文化的一個亮點。第二,現代青年人承受更大的壓力。教育高收費、“畢業即失業”……使現代青年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惡搞”以較強的娛樂功能,較好地釋放人們生活中的緊張與疲憊。第三,現代青年人面對更多的無奈。在市場競爭和利益導向的作用下,人們的關系漸趨淡漠,人們既希望保持個性,又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另外,很多青年人很清楚改革所帶來的很多問題、但無力解決,抱負與現實存在很大的反差。當“惡搞”浪潮來臨時,他們好像找到了“用武之地”——以“天之驕子”的濟世熱情、智慧和技術表現出強大的俗文化建構能力,實現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最高層次——“實現自我”的需要。

  電腦與網絡技術的普及爲“惡搞”的流行提供了硬件環境。Photoshop 、Premiere 以及數碼相機自帶軟件等使圖像、音頻、視頻處理都變得非常簡單、廉價,很容易重新編輯並賦予新的表達主題,這爲“惡搞”作品的創作提供了現實可能性。如果說《分家在十月》是出自電視臺專業人員之手,《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則表現了“惡搞”的民間性和大衆性。互聯網作爲第四媒體,具有更強的傳播功能優勢,爲“惡搞”作品的流行提供了條件。由于互動性,網民接到“惡搞”作品後很容易進行再“創造”,並以回帖的方式不斷添加自己的新作,使“惡搞”作品越來越搞笑、越來越誇張、越來越反叛。由于虛擬性,現實生活中不願意說的話或做的事都可以在網絡上“瘋狂”地展現出來,也使“惡搞”越來越“惡”。

  多元化的文化爲“惡搞”的流行提供了軟件環境。在我國計劃經濟時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強調精英文化的絕對地位,不登大雅之堂的草根文化幾乎沒有生存空間。樣板戲曾經成爲人們文化消費的主流,出現了“八億人民八部戲”的局面。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變,文化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人們對于非主流文化抱著一種寬容的態度,不贊成也不幹預,爲“惡搞”的流行提供了空間。

  “惡搞”帶來了什麽?

  “惡搞”具有很強的娛樂功效,能很好地釋放人們的壓力、使體力和精力得到快速恢複,再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從這點來說,“惡搞”如同看電影、旅遊一樣,具有人力資本投資的性質。同時,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浩如煙海,稀缺的只是人的注意力。1996年英特爾前總裁葛魯夫指出:“整個世界將會展開爭奪眼球的戰役,誰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誰就能成爲下個世紀的主宰。”“惡搞”具有吸引人們“眼球”的功能,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惡搞”的創作者也會伴隨著“惡搞”作品的流行而走紅,而名人效應本身包含有經濟收益。2006年9月芙蓉姐姐出席珠海圓明新園新聞發布會,獲得了10萬元的出場費。

  惡搞文化實例

  金草莓獎:一個模仿奧斯卡金像獎,爲垃圾電影有出頭一天的獎項。

  搞笑諾貝爾獎:模仿諾貝爾獎,頒獎給無法重做亦不應被重現的科學研究。

  達爾文獎:表彰通過奇異手法將自己消滅或失去生殖能力的倒黴蛋。

  後舍男生,以誇張搞怪的動作假唱流行歌曲的組合。

  奧運吉祥物福娃被香港和日本的網民惡搞成爲福娃戰隊。

  央視春晚節目《千手觀音》被各類人士改編成各種版本。

  著名導演陳凱歌的熱門電影《無極》被網友改編成《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http://baike.baidu.com/view/42829.html?tp=4_11

 

搞笑諾貝爾獎

 

  “搞笑”版諾貝爾獎由美國人馬克?亞伯拉罕創辦,此人創辦了一份名爲《不可能的研究紀錄》的科學幽默雜志。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

  入選“搞笑”版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與其他學術獎不同,另類諾貝爾獎得主不會拿到任何獎金,得不到各方贊譽,更不可能使科學出現革命性進步,但是所有獲獎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學術雜志上發表。

  屆得獎者選輯

  2012年

  心理學獎   來自荷蘭的Anita Eerland和Rolf Zwaan,以及來自秘魯的Tulio Guadalupe被授予搞笑心理學獎,其研究題目是《向左倚靠會讓埃菲爾鐵塔看上去更小一些》。

   和平獎   俄羅斯SKN公司被授予搞笑和平獎,以獎勵他們將老舊的俄國武器制作成鑽石的生意。

   聲學獎   來自的日本的Kazutaka Kurihara和 Koji Tsukada被授予聲學獎,以獎勵他們發明的“沈默槍”——這是一種可以打斷人說話的機器,其原理是讓說話者聽到自己稍有延遲的說話聲音……

   神經科學獎   美國科學家Craig Bennett,Abigail Baird, Michael Miller,和George Wolford被授予搞笑神經科學獎。以獎勵其在腦科學研究方面的貢獻。他們的研究顯示,利用複雜的設備加上簡單的統計學方法,你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得出有意義的腦活動研究結果——甚至是在一條死去的三文魚身上也是如此!

   化學獎   擁有瑞典和盧旺達雙重國籍的Johan Pettersson被授予搞笑化學獎,以表彰其揭示了這樣一個奧秘:爲何在瑞典小城Andersl?v的某些房屋內,一些人的頭發會變綠?

   文學獎   今年的搞笑文學獎被授予美國政府責任署(GAO),以表彰他們發表的有關如何准備一份報告的報告的報告的報告……

   物理學獎   美國研究人員Joseph Keller 和Raymond Goldstein以及英國科學家Patrick Warren和Robin Ball獲此殊榮,他們的研究課題是“人類馬尾辮中頭發的運動及受力平衡”。

   流體力學獎

   美國科學家Rouslan Krechetnikov和Hans Mayer 對液體的濺出現象進行了研究。他們考察的課題是:人們在端著咖啡杯走動時咖啡的濺出情況……

   解剖學獎   荷蘭科學家Frans de Waal和美國科學家Jennifer Pokorny獲得這一獎項,他們的研究確認黑猩猩可以通過辨認同類的屁股照片來認出不同的個體……

   醫學獎   法國科學家Emmanuel Ben-Soussan和Michel Antonietti獲得搞笑醫學獎,他們的研究給出了醫生該如何進行結腸鏡檢查,從而讓他們的病人發生爆炸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2011年

  生理學獎:授予Anna Wilkinson,Natalie Sebanz,Isabella Mandl和Ludwig Huber,以獎勵他們有關“沒有證據顯示紅腿陸龜打哈欠會傳染”的研究;

   化學獎:授予日本團隊今井真(Makoto Ima),漆畑直樹(Naoki Urushihata),種村秀輝(Hideki Tanemura),田島幸信(Yukinobu Tajima),後藤秀晃(Hideaki Goto),溝口浩一郎(Koichiro Mizoguchi) 以及村上純一 (Junichi Murakami),,以獎勵他們有關芥末警報器的發明;

   醫學獎:授予Matthew Lewis,Peter Snyder,Robert Feldman,Robert Pietrzak,David Darby,Maruff,Mirjam Tuk,Debra Trampe和Luk Warlop,以獎勵他們有關憋尿可能産生的影響的研究;

   心理學獎:授予Karl Halvor Teigen,以獎勵其對“爲什麽人類會歎氣”的研究工作;

   文學獎:授予John Perry,其成果是“拖延”理論。他提出:作爲一個高産者,應當總是集中精力去做那些“重要的事”,作爲一種避免從事那些“更重要的事”的方式;

   生物學獎:授予Daryll Gwynne和David Rentz,以獎勵他們有關“發現不同種類的甲蟲會和不同種類的澳洲啤酒瓶交配”的成果;

   物理學獎:授予Philippe Perrin,Cyril Perrot,Dominique Deviterne,Bruno Ragaru以及 Herman Kingma,以獎勵他們有關“爲何鐵餅運動員總是會昏厥而扔鏈球的人則不會”的研究;

   數學獎:授予曆史上各色的世界末日預言家們,以表彰他們“以實際行動告訴世人,在進行數學估算時小心謹慎是多麽的重要”;

   和平獎:授予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市市長Arturas Zuokas,以獎勵他成功解決了道路亂停車的問題,方法是駕駛一輛裝甲車去壓碎它們;

   公共安全獎:授予John Senders,以獎勵他進行的一項實驗。在實驗中,一名駕車人的面前有一個鴨舌帽不斷掉下來騷擾他的視線,幹擾他的駕駛。

  2010年

  生物學獎   廣東昆蟲研究所生物學家因果蝠口交研究而獲得了本年度的搞笑諾貝爾生物學獎,他們通過紅外攝像機拍攝蝙蝠夜晚活動時發現短鼻果蝠利用口交延長交配時間。

  工程學獎   英國和墨西哥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遙控直升飛機收集鯨魚鼻涕。

   醫學獎   荷蘭的兩位科學家發現哮喘症可用過山車治療。

   交通規劃獎   日本研究人員利用黏菌確定鐵路的最優線路,2008年Ig諾貝爾獎得主中垣俊之(Toshiyuki Nakagaki)也是研究者之一,他當年的獲獎研究與之類似——使用黏菌尋找迷宮最短路徑。

   物理學獎   新西蘭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冬天結冰的人行道上,如果在鞋子外面套上襪子,會比較不容易摔倒。

   和平獎   英國研究人員證實詛咒可以減輕疼痛。

   公衆衛生獎   美國研究人員演示微生物會爬到科學家的胡須上。

  經濟學獎   該獎項授予了高盛、AIG、雷曼兄弟、貝爾斯登,美林證券和Magnetar的執行官,他們創造和推廣了新的投資方法——最大化收益最小化經濟風險。

   化學獎   其授予了MIT、德州農業大學、夏威夷大學和英國石油的研究人員,他們駁斥了水和油不能混合的舊觀念。

   管理獎   意大利研究人員用數學模型證明如果一個企業隨機晉升雇員將能提高效率。  官方網站的圖片2007年搞笑醫學獎

  2009年

  生物學獎:來自日本相模原的一組科學家獲得了生物學獎,他們向世界展示了熊貓糞便中的細菌可以幫助消解90%以上的廚房垃圾。

   化學獎:搞笑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一組墨西哥科學家,他們主要是研究如何從龍舌蘭酒中提煉出鑽石。

   經濟學獎:經濟學獎分別授予了冰島四家銀行的管理者和審計員,這四家銀行分別是冰島國民銀行、格裏特利爾銀行、克伊普辛銀行以及冰島中央銀行。他們向世人證明了小銀行能迅速成長爲大銀行,大銀行也能迅速墮落爲小銀行。而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一個國家的經濟,比如冰島的經濟。(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冰島整個國家的經濟和銀行系統遭受嚴重打擊,其中就包括文中所提到的這四家銀行。)

  文學獎:愛爾蘭的警察獲得了文學獎,因爲他們給愛爾蘭違規次數最多的交通違章者Prawo Jazdy開了五十多張罰單。而Prawo Jazdy在波蘭語中是“駕駛執照”的意思。(注:愛爾蘭警方因爲不懂波蘭駕照上的波蘭語,錯把“Prawo Jazdy”當成了人名,引出了一場笑話。)

   數學獎:津巴布韋國家儲備銀行行長吉迪恩?戈諾獲得了數學獎,他給人們提供了一種簡單、日常的方法來處理大範圍的數字——從非常小到十分大:他讓銀行印刷從1津分到100萬億津元面值的鈔票。(注:在2010年面額已經達到了一億元。由于津巴布韋通貨膨脹率迅速上漲,貨幣急劇貶值,面額500億的鈔票,在津巴布韋也僅夠購買兩條面包,結果使得物物交換成爲最受歡迎的方式。重新回到了原始時代。)

   醫學獎:獲得醫學獎的是來自加利福尼亞千橡市83歲高齡的唐納德?L?昂格爾,他在過去的六十多年裏每天都扳左手的指關節。他從來不扳右手的指關節,一次也沒有。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看看他母親是否正確,因爲他母親認爲扳指關節會導致關節炎。實驗結果證明並非如此。

   和平獎: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病理學家斯特凡?博利格爾代表他的團隊接受了搞笑諾貝爾和平獎,他們終于解決了人們長期以來思考的一個問題:用裝滿啤酒的酒瓶擊打頭部是否比用空啤酒瓶更安全? 博利格爾說,如果你碰巧在酒吧鬥毆,就應該選擇裝滿啤酒的酒瓶,因爲空啤酒瓶更結實,但是兩者的硬度都足以擊碎人類的頭骨。裝滿啤酒的酒瓶有可能因爲瓶內積蓄的壓力很快就炸開。該研究的結果對法庭審理用瓶子做凶器的案件有所幫助。

   物理學獎:三位美國科學家獲得了物理學獎,獲獎理由是他們找了懷孕的婦女不會跌倒的原因。當胎兒重量增加時,女性的重心也發生變化,腰椎的結構這時似乎就起到了補償作用。得克薩斯大學的人類學家夏皮羅教授是該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她解釋說女性的脊椎骨比男性的彎曲度大,懷孕期間這個彎曲度更明顯,從而可以保護她們的背部肌肉和骨頭免受多余的壓力。

   公共衛生獎:來自伊利諾伊州的埃琳娜?博德納爾、桑德拉?馬裏詹以及拉斐爾?李因爲他們發明的一項專利而獲得了公共衛生獎,這項專利能迅速把文胸轉化爲兩幅防毒面具,應對緊急情況。埃琳娜?博德納爾參加了頒獎儀式,但是不知道她自己是否穿著那項發明——以防萬一而已。  烏克蘭裔研究員博德納爾在職業生涯之初研究的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影響。如果在那次災難發生的前幾個小時有這種可以變成面具的文胸,它們就可以使戴面具的人免受碘-131和由此導致的輻射病的侵害了。若是在2001年9月11日的紐約,這種文胸還可以使人們避免吸入石棉顆粒和其他粉塵。

   獸醫獎:獲得獸醫獎的是來自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凱瑟琳?道格拉斯和彼得?羅林森,他們指出如果給奶牛起名字,並對其傾注感情,牛奶的産量就會提高。這些發現來自一項研究,該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改善奶牛的福利。   羅林森參加了頒獎儀式,但初爲人母的道格拉斯只寄來一張照片,照片上有她自己、兩頭奶牛和穿著奶牛服的寶寶。她把她的獎獻給了三頭奶牛:馬齒莧、溫迪和蒂娜。

  2008年

  和平獎: 巴西聖保羅瑞士一個主管生物科技的委員會,因爲認定植物也有尊嚴,不應該隨意踐踏,而獲得該獎。

   考古學獎:聖保羅大學的研究團隊,證明穿山甲會跑到考古坑洞裏面搗亂;

   生物學獎:法國研究人員發現狗身上的跳蚤,比貓蚤跳得更高;

  醫學獎:杜克大學的團隊證明昂貴的假藥,比廉價的假藥有效;

   經濟學獎: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脫衣舞娘在排卵期的那幾天,小費收入也特別豐碩。;

   化學獎:證明可口可樂可以殺死精子以及提出反證的兩組研究人員共享。

  2007年

  經濟學獎:來自臺灣臺中的謝國楨榮獲,他發明了類似蝙蝠俠電影裏的漁網裝置,名爲“即時捕獲劫匪陷阱系統”,號稱可將銀行劫匪“一網打盡”。其設計中號稱用上了戰鬥機飛彈發射控制掃描系統和紅外線鎖定儀。捕盜網可裝設在銀行入口處之上,在劫匪沖入銀行時,其紅外線鎖定儀會探測劫匪位置,然後藏于天花板的鎢合金鋼索繩網會 趁搶匪不注意時從天而降,把劫匪一網打盡,接著再把搶匪倒吊在半空,避免銀行的經濟損失。

   醫學獎:由英國的Brian Witcombe和美國田納西州的Dan Meyer共同獲得,他們去年在《英國醫學雜志》發表了一篇名爲“吞劍及其副作用”報告。研究指出,表演吞劍其實一點也不輕松,還會造成喉嚨損傷和食道穿孔。他指出,對大部分吞劍表演者來說,吞一把劍不算什麽,不過吞劍傷害尤其容易發生在吞入多把劍後,Meyer個人在2005年就因一次吞入多把劍,造成了事後整整一個月僅能進食液態食物。Meyer還在頒獎大會上表演吞劍。

   物理學獎:被單怎麽起皺紋? 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家L. Mahadevan和智利聖地亞哥大學的Enrique Cerda Villablanca透過研究床單如何變皺,得出了一項“皺床單公式”。他們認爲,類似床單褶皺的現象也出現在其他布料、甚至人類和動物的皮膚上,而且這些褶皺都可以通過這個簡單的公式算出。

   生物學獎:荷蘭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Johanna EMH van Bronswijk因一份數量調查報告而獲獎,他們經過縝密細致的普查得知了人們睡覺的床上所有昆蟲、蜘蛛、蟎類、蕨類、菌類,藻類的數量共有多少。

   化學獎:日本國際醫學中心的食品科學家山本麻由發明了從牛糞中粹取出香草香精的方法,因而榮獲搞笑諾貝爾化學獎。不過山本麻由指出,從牛糞提煉出的香草精,應該不會用在食品加工上,頂多當洗發精或蠟蠋的芳香劑。   語言學獎: 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的Juan Manuel Toro、Josep B.Trobalon和Nuria Sebastian Galles經過研究發現,如果把講荷蘭語和講日語的人的錄音分別倒放,老鼠無法對兩種情況進行分辨。

   文學獎:冠詞對索引造成的問題。澳洲的Glenda Browne對英文冠詞The情有獨鍾,她發現The會造成編輯索引的困難。

   營養學獎:爲何人們愛大吃大喝?美國康乃爾大學的Brian Wansink發現,如果用一種無底碗,該碗裝有導管,會在實驗者喝湯時,趁他們不注意時,偷偷用導管向碗中加湯,讓實驗者的眼睛被所見蒙蔽,不小心喝更多湯。他們發現,實驗者在該情況下,比平時多喝了73%的湯卻不覺得更飽,顯示人們是用眼睛來判斷吃了多少,而非用肚子。

   航空學獎: 萬艾可有助調整時差。阿根廷Universidad Nacional de Quilmes的Patricia V. Agostino、Santiago A. Plano和Diego A. Golombek的獲獎研究是一項倉鼠時差試驗。他們利用不同時間開關燈造成倉鼠産生時差,然後給它們服用一種治療男性疾病的藥物萬艾可,結果發現,倉鼠服用萬艾可後,適應6小時時差所需時間減少了50%。

   和平學獎:讓敵人斷背的化學武器。 美國空軍萊特實驗室(Wright Laboratory)嘗試研發一種“同性戀炸彈”。這種炸彈能讓敵方士兵互相産生愛慕之情,從而喪失戰鬥意志。但美國空軍卻無人願意前來領獎。被“搞笑諾貝爾獎”創始人馬克?亞伯拉罕批評爲“保守落後”。

  2006年

  醫學獎:按摩直腸止打嗝。它頒給了美國田納州傑克遜維爾市大學醫院的弗蘭西斯克? 菲斯米爾醫生和以色列海法市錫安醫學中心的馬傑德 ?歐戴醫生,因爲他們發明了一種匪夷所思的“按摩直腸止嗝法”。菲斯米爾和歐戴醫生介紹了止嗝的操作步驟:“手指深入病人肛門,按摩其直腸,並進行緩慢的圓周運動。病人打嗝的頻率立即開始減慢,30秒內完全停止。”

   數學獎:幾次能拍到不閉眼照片。數學獎頒給了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和研究組織的女數學家妮克 斯文森和物理學家皮爾斯?巴內斯博士。兩人研究的課題是:在拍攝集體照時,攝影師最少要按幾次快門,才能確保照片裏沒有一個人的眼睛是閉著的。斯文森得出的解決方案是:如果集體照中的人數少于20人,且光線較好,那人數除以3就是所需拍攝的次數;但如果光線較差,曝光時間變長就會增加眨眼的幾率,因此將人數除以2才是所需拍攝次數;但如果人數大于50人時最好放棄拍照———因爲這種情況下必然有一人的眼睛是閉上的。

  鳥類學獎:啄木鳥頭爲什麽不疼。鳥類學獎頒給了加州戴維斯大學的鳥類學家伊萬舒瓦布。他一直在研究爲什麽啄木鳥從不會感到頭痛。舒瓦布在論文中稱,啄木鳥大部分時間都不停地用尖嘴去啄木頭。如果換作是人,大腦和眼睛必將嚴重受損。舒瓦布研究後發現,啄木鳥進化出了一個擁有海綿狀的厚頭骨,它能像海綿一樣保護大腦。啄木鳥還進化出了自己的“安全帶”系統,在它的鳥喙啄中樹幹前1毫秒,它眼睛內的透明瞬膜會及時閉上,將眼球包裹得緊緊的,防止它們蹦出眼窩。

   和平獎:驅趕青少年的喇叭。和平獎得主是英國梅瑟蒂德菲爾地區的科學家哈沃德 史泰波頓。他研制出了一種裝置,可以發出只有青少年能聽到、但大多數成年人卻聽不到的高音頻。利用這一技術,史泰波頓發明了一種用來驅趕不良青少年的高音喇叭,這樣成年顧客可以不受幹擾地在商店內購物。

  營養學獎:“屎殼郎”愛挑食。該獎頒給了兩名科威特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後,他們發現“屎殼郎”吃東西其實很“挑食”。他們更喜歡吃馬和狗的糞便,而不是駱駝和狐狸的糞便。

   生物學獎:臭腳丫吸引蚊子。生物學獎頒給了荷蘭、坦桑尼亞和奧地利的科學家。他們發現乳酪與人類臭腳丫的味道,對雌性甘比亞瘧蚊吸的引力是一樣的。

   聲學獎:指甲刮黑板最刺耳。這個獎頒給了芝加哥西北大學科學家。他們研究了什麽聲音最刺耳。研究者對16種噪音進行了測試,其中包括拖板凳的聲音,打開金屬抽屜的聲音,以及刮擦木頭、金屬和泡沫板的聲音。結果發現,刮黑板時的噪音是最讓人痛苦的。

   文學獎:長篇演講很愚蠢。文學獎頒給了英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丹尼 歐派恩海米爾,他進行的一系列試驗顯示,精心准備的長篇演講是一種最糟糕的取悅他人的方法,那實際上只會讓你顯得很愚蠢。

   物理學獎:意大利細面條斷幾截。物理學獎的得主者是一個法國研究小組,他們一直在研究爲什麽幹的意大利細面條被掰斷時,永遠都不會只斷成2截。

  2005年

  注:由于篇幅所限,2005年以後無法采用上述格式,因此只能從簡。以下內容爲1996~2005的諾貝爾得主。1991-1995在百度與谷歌上均搜索不到,希望網友補充。在其官方網站上也有介紹,專攻學科英語的網友可以嘗試翻譯。   醫學獎:人造狗給狗尊嚴。2005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一個名叫格雷格?米勒的美國密蘇裏州男子,因爲他給閹割的狗發明一種“人造狗”。

   生物學獎:研究131種青蛙氣味。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科學家本傑明?史密斯生物研究內容是分析131個種類的青蛙在壓力下發出的各種不同氣味,根據他的研究,一些青蛙的氣味像腰果味,還有一些青蛙氣味聞起來像甘草味、薄荷味以及爛魚味。

   化學獎:在糖和水中遊泳哪個快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的愛德華?卡斯勒和布賴恩?蓋蒂爾芬格兩人,他們計劃向遊泳池中先後倒入相當于20節車廂的玉米糖漿和水的混合物,卻被明尼阿波利斯市政府制止,並被要求征收2萬美元的額外清潔費用。兩人只好將310公斤重的瓜爾豆樹膠粉倒入遊泳池中,代替糖漿進行研究。不過16名志願遊泳者仍然奮不顧身跳了下去。經愛德華測試後發現,更濃厚的液體可以增加遊泳者的雙手擊打力,但同時也會增加身體的阻力,因此在水中和在糖漿中遊泳的速度沒有明顯區別。

  物理學獎:用78年來觀察瀝青水滴。“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瀝青水滴” 實驗。這是一個從1927年一直持續到今天的研究。爲了證明瀝青是液體,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專家托馬斯?帕奈爾將一些瀝青融化到了一個漏鬥裏,然後冷卻。帕奈爾開始等待,等了8年,第一滴瀝青水滴終于淌了下來。他又等了9年,終于等到了第二滴。當帕奈爾去世後,約翰?梅恩斯頓繼續了這一實驗,第8滴“瀝青液體”在2000年滴了下來,如今梅恩斯頓正在望穿秋水地等待第9滴“瀝青液體”掉下來。

   和平獎:讓蝗蟲看《星球大戰》。本屆“和平獎”獎給了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克萊爾?裏德和彼得?西蒙斯,他們在一些蝗蟲面前播放電影《星球大戰》的片斷,並通過儀器監控這些蝗蟲的大腦活動情況。西蒙斯稱,他們的研究有著嚴肅的目的:理解蝗蟲逃避捕掠者或避免碰撞時的大腦運動機制,可能會對未來汽車安全系統的設計非常有用。

   文學獎:竟獎給電子郵件詐騙犯本屆文學獎頒給了以騙財爲目的的“尼日利亞郵件”炮制者。這些詐騙電子郵件都編造了一系列令人心動的寶藏故事:“寶藏主人”要求收信者提供一筆微薄的金錢援助,好資助他去獲取另一筆錢財,而作爲報酬,寄錢者將獲得一筆慷慨的財寶分成。

  2004年

  工程學大獎:背頭掩蓋禿頂 獲得本屆伊格諾貝爾獎工程學大獎的是美國佛羅裏達州的弗蘭克?史密斯,他的“發明”只是用把頭發向後梳,從而掩飾自己難看的禿頂,通過長期精心計算,他得出結論,禿頂者必須把頭發留到一定的長度,將一部分頭發向後方梳整齊,然後用定型摩絲固定住,然後將另一部分頭發梳自然地到一側,這樣,發型效果最令人滿意。他還爲自己這一研究成果申請了專利。

   化學大獎:達薩尼牌礦泉水。獲得今年化學大獎的是著名的可口可樂公司,他們今年推出了一種達薩尼(Dasani)牌瓶裝純淨水,這種500毫升裝飲料外包裝以天藍色爲底調,畫面配有湖畔田園式風光畫,看起來相當漂亮,它的售價爲每瓶1.4歐元,但是抽樣調查顯示,它的原料完全是英國當地的自來水,這使得上市才一個月的飲料大量被退回。

   醫學大獎:聽鄉村音樂可能導致自殺。獲得搞笑諾貝爾和平獎的是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社會學學者吉姆?岡德拉施,他的“學術成果”是聽鄉村音樂很可能會導致自殺。   和平大獎:和平獎頒給了卡拉OK發明人-日本的井上大佑,原因是他爲人們能學會互相容忍,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其他獲獎理論:“5秒鍾定律”。“5秒鍾定律”說的是,如果在食物在落地5秒鍾之內把它撿起來,它就可以繼續放入嘴中吃。這個“定律”的提出者是個名叫吉裏安?克拉克的女中學生。她在伊利諾伊大學擦地時無意中發現,學校的地面相當幹淨,連細菌都很少,所以她想出了這一“定律”。

  2003年

  和平獎:得主是印度人比哈利。他用了18年時間證明自己仍活著。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印度一些官員腐敗,收了別人賄賂,注銷了比哈利的戶籍,宣布他已經死亡,這樣,行賄的人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繼承”他的財産。後來比哈利發現還有許多印度同胞有相同的遭遇,比哈利帶頭發起了一場“生前運動”,爲這些不幸的人含冤。

  醫學獎:醫學獎由倫敦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奪得。他們的“貢獻”是證明了出租車司機大腦的海馬(延伸于腦的每一個側腦室下角底一條海馬狀突起)比一般人要大。

   文學獎:文學獎得主是紐約市澤克林商學院的約翰?特林考斯。他對日常生活觀察得仔細的不能再仔細了,撰寫了80份詳盡的報告:行人腳穿彩色而非白色運動鞋的人的比例;上班族手拎公文箱的人的比例;不喜歡湯菜味道的學生人數比例等。

   工程獎:授予約翰?保羅?斯特拉普,愛德華A.莫菲(均爲生前)和喬治?尼克斯,他們的貢獻是在1949年創立莫菲定律,也就是基本的工程原則:有可能出錯的事情,均會出錯。

   物理獎:授予澳大利亞一個小組,該小組成功地分析出將一頭羊拉過不同平面所需要的力量。

   經濟學獎:授予卡爾?施瓦澤勒和歐洲袖珍國列支敦士登,獎勵的原因是他們可以讓人將一個國家租下來舉辦公司會議,婚禮和其他聚會。   跨學科研究獎:授予斯德哥爾摩大學的一個小組,該小組的研究成果是:爲什麽雞喜歡漂亮的人?

   生物獎:授予荷蘭人CW莫伊萊克,他首次用科學的方法紀錄到綠頭鴨中同性戀死癖現象。

  2002年

  生物學獎:獲得該獎的是一篇刊登在《英國家禽科學》的報告,題目爲《在英國畜牧條件下鴕鳥向人類的求愛行爲》。這篇報告指出人的出現對這種鳥兒來說是一種挑逗。

   和平獎:科學家因發明了一種狗和人類語言的翻譯裝置,“改善了物種間的和平”,獲得該獎。

   醫學獎:發給了一個西班牙人,因爲他發明了一種洗小貓小狗的機器。

  數學獎:印度的科研人員因爲一篇報告獲了一個獎項,這篇報告的名字是《印度大象總體表面積測算》。

   心理學獎:一位倫敦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因爲一篇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科研報告獲獎,這個報告的題目是《人類及其古代雕塑中的陰囊不對稱》。

   經濟學獎:頒發給了一些大公司的執行總監,他們“確立了在商業世界中使用假想數字的概念”——顯然參考了公司僞造賬目的實際情況。

  2001年

  公衆衛生學獎:印度邦格洛國家心理健康與神經系統科學學院的奇塔拉尼加?安德雷德和B?S?斯裏哈瑞,因爲他們所進行的醫學研究發現:挖鼻子在青少年當中是一種很普遍的行爲。

   心理學獎:俄亥俄州邁阿密大學的勞倫斯?W?謝爾曼,因爲他撰寫了一篇具有影響力的研究報告:學齡前兒童小群體歡樂的生態研究。

   經濟學獎:密歇根大學商業學院的耶爾?斯萊姆羅德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德沃依切赫?科普齊克,因爲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推遲死亡時間能夠使繼承人少交遺産稅的話,那麽,人們就會想方設法延長自己的生命。

   和平獎:立陶宛的魏留瑪斯?馬裏諾思卡斯,因爲他開辦了一個“斯大林世界”主題公園。

   醫學獎:麥克吉爾大學的彼得?巴斯,因爲他撰寫了一篇産生巨大影響力的醫學研究報告《由于椰子從樹上下落而對人産生的傷害》。

   物理學獎:馬薩諸塞大學的戴維?施密特,因爲他對這樣一個問題的喜好:爲什麽洗浴的用門簾總是向內飄揚。

   科技獎: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霍桑的約翰?基奧與澳大利亞專利局,因爲他于2001年向當局申請輪子的專利權,而澳大利亞專利局甚至批准了。

   天體物理學獎:密歇根州羅徹斯特山傑克博士和雷克塞拉?馮?伊姆佩,因爲他們的發現:黑洞是滿足地獄地所有技術需求的地方。

   生物學獎:美國科羅拉多州普埃布洛的巴克?韋默,因爲他發明了不透氣的“內部輕松”內褲,這種內褲裏面裝有可替換木炭過濾器,能夠將屁的臭味去除掉。

   文學獎:《撇號保護協會》的創始人、英格蘭波士頓的約翰?理查茲,因爲他爲正確使用撇號、並區分單數與所有格之間的不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2000年

  心理學獎:康奈爾大學的大衛?唐寧和伊利諾依大學的賈斯廷?克魯格,因爲他們所做的謙卑的報告:無能還意識不到:沒有正確認識自己的無能是如何導致自我膨脹的。

   和平獎:英國皇家海軍,因爲它命令海軍士兵停止使用真槍實彈,而是要他們在射擊時大喊“砰!”。

   化學獎:意大利比薩大學的多納特拉?馬拉齊蒂、阿萊桑德拉?羅西和喬瓦尼?B?卡薩諾,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哈戈普?S?阿基斯卡拉,因爲他們發現: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說,嚴重的強迫性神經病與浪漫的愛情是無法區分的。

  經濟學獎:尊敬的文鮮明牧師,因爲他使得婚禮批量生産工業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根據他所做的報告稱,在1960年,有一個由36對新人參加的集體婚禮;;到1975年,這個數字增長到1800對;到1997年,增長到36,000,000對。

   醫學獎:荷蘭格龍尼根省威利布羅德?魏吉瑪?舒爾茨、佩克?凡?安德爾和愛德華?摩亞特和阿姆斯特丹的伊達?薩貝裏,因爲他們撰寫了闡述性的報告:性交及女性性興奮中,男女生殖器官的磁共振攝圖。

   公衆衛生獎:英國格拉斯哥的喬納森?懷亞特、戈登?麥克諾頓、威廉?塔利,因爲他們撰寫了令人擔憂的報告:格拉斯哥廁所的倒塌。

  物理學獎:荷蘭奈梅亨大學的安德烈?傑姆和英格蘭布裏斯托爾大學的邁克爾?貝利爵士,因爲他們用磁鐵將一只青蛙懸浮在空中。

  計算機科學獎: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克裏斯?尼斯旺德,因爲他發明了“腳爪感應器”,只要你的計算機安裝了這個程序,當有一只貓在計算機的鍵盤上走動,計算機就能夠立刻通知你。

   生物學獎:英國達爾豪西大學理查德?瓦塞爾蘇格教授,因爲他撰寫了一手材料的研究報告:《哥斯達黎加幹季蝌蚪的味道比較》。

   文學獎:澳大利亞的賈斯穆希(也就是有名的埃倫?格雷夫),因爲她著述了《以光爲食》一書,該書闡述了這樣一個事實:盡管一些人吃了一些食物,但是,他們並不是真正需要吃這些食物。

  1999年

  和平獎:南非約翰內斯堡的查爾?福裏和米歇爾?王,因爲他們發明了一種汽車防盜警報裝置,這個防盜器由一個偵測電路和一個火焰噴射器構成。

   化學獎:大阪安全調查局局長牧野武,因爲他參與了S-Check的研制工作。S-Check是一種妻子們可以安裝在丈夫內褲上,用來偵察丈夫不貞行爲的噴射裝置。

   公共衛生獎:美國紐約市的喬治?布隆斯基和夏洛特?布隆斯基,因爲他們發明了一種幫助婦女分娩的裝置:在分娩時,分娩婦女被束縛在一個旋轉的桌子上,然後再高速旋轉桌子,利用離心力幫助産婦分娩。

   環境保護獎:韓國科朗公司的育和宛先生,因爲他發明了自來香西裝。   生物學獎:美國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魯塞斯新墨西哥州立大學辣椒學院院長保羅?波斯蘭德博士,因爲他培育出了一種沒有味道的辣椒。

   文學獎:英國標准協會(BSI),因爲該協會制定了長達6頁的正確的泡茶標准。

   社會學獎: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的史蒂夫?彭福爾德,因爲他就加拿大油炸圈餅食品店撰寫了博士論文。物理學獎:由英格蘭巴思的林?費歇爾博士和英格蘭東英吉利亞大學教授、比利時人的瓊-馬克?凡登-布洛克獲得,前者計算出了餅幹的最佳浸泡方法,後者則計算出了如何制作一個不滴漏茶水的茶壺噴管。

   醫學獎:挪威斯圖爾的阿維德?瓦特爾博士,因爲他非常仔細地觀察、搜集病人在取尿樣時所選擇的容器,並對此進行分類和研究。

   科學教育獎:美國堪薩斯州和科羅拉多州教育委員會,因爲他們要求學生們不要再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

  1998年

  和平獎:印度總理阿塔爾?比哈裏?瓦傑帕伊和巴基斯坦總統納瓦茲?穆沙拉夫,因爲他們都非常積極地、探索和平利用原子彈的努力。

   經濟學獎:芝加哥的理查德?錫德,因爲他通過克隆自身和其它人來刺激世界經濟發展。

   統計學獎:加拿大的傑拉德?貝恩和凱利?斯米諾斯基,因爲他們撰寫了一篇經過仔細研究的報告:身高、該字眼被屏蔽長度、和雙腳的大小三者之間的關系。

   生物學獎:賓夕法尼亞州葛底斯堡市葛底斯堡大學的彼得?馮,因爲他給蛤蜊喂養Prozac,從而使得它們獲得了幸福。

   化學獎:法國的雅克?本聞內斯特,因爲他采用順勢療法發現,不僅僅是水有記憶功能,而且這些記憶信息還可以通過電話線和因特網進行傳遞。

   安全工程學獎:安大略省北灣市的特羅伊?赫圖拜塞,因爲他研制、並試穿了一件不能被灰熊損傷的盔甲。

   醫學獎:英國威爾士紐波特自治區格溫特郡皇家醫院救治病人的醫生們:卡羅琳?米爾斯、麥裏奧?盧埃林、戴維?凱利和彼得?霍爾特,因爲他們撰寫了具有忠告性質的醫學報告,《一個刺破了手指並因此被惡臭折磨了5年的人》。   科學教育獎:紐約大學榮譽教授德洛麗絲?克裏傑,因爲她向我們展示了“觸摸療法”的價值之所在:通過這種方法,護理人員就可以在不與病人接觸的情況下巧妙地處理病人的能量場。

   物理學獎:美國加利福尼亞拉霍亞查普拉幸福中心的迪帕克?查普拉,因爲他對量子物理獨特的詮釋,把它應用到生活、自由和實用的人生當中去。

   文學獎:華盛頓特區的瑪拉?西多利博士,因爲她撰寫了具有啓發意義的報告:《放屁以表達對難以言狀的恐懼與不安的抗爭》。

  1997年

  和平獎:英國歐洲管理學校哈羅德?希爾曼,因爲他爲撰寫了一篇倡導和平的報告:不同執行死刑的方法可能導致經曆的痛苦。

   醫學獎:威爾克斯大學的卡爾?J?卡內特斯基和小弗朗西斯?X?布裏南、華盛頓州西雅圖襯托音樂有限公司的詹姆斯?F?哈裏森,因爲他們發現:聽電梯的背景音樂有助于刺激免疫血球素A的産生,從而可能有助于阻止感染流行感冒。

   生物學獎:T?亞阿伍吉和他來自瑞士蘇黎世醫學院大學、大阪關西醫學院、捷克斯共和國布拉格神經系統科技研究院的同行,因爲他們在人們咀嚼口香糖的時候,測量出了人們的腦波模式。

   經濟學獎:子葉市奇才公司的橫井昭宏和東京萬代公司的安芸米田,電子雞的發明人,因爲他們將數百萬的人的工作時數納入寵物的管理之中。   昆蟲學獎:佛羅裏達大學的馬克?霍斯特勒,因爲他出版了一部新書:《你的愛車上的污垢》,該書指出昆蟲摔在車窗上會留下痕迹的。

   天文學獎:新澤西州的理查德?歐戈蘭,因爲他鑒別出在月亮和火星上有人類居住的特征,包括在火星上有一個人的面孔,而在月亮的背面有10英裏高的大樓。

   物理學獎:得克薩斯大學的約翰?伯克裏斯,因爲他在冷聚變、基本元素轉變成金子、生活垃圾的電氣化焚燒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氣象學獎:阿拉巴馬州立大學的伯納德?馮內古特,因爲具有啓迪作用的報告:用雞毛作爲測定颶風風速的風向標。

   文學獎:以色列的多倫?威茲圖姆、艾利亞胡?利普斯、以及約阿夫?羅森伯格和美國的邁克爾?德洛斯尼恩,因爲他們所進行的細微的發現:《聖經》中含有一個秘密的、隱藏的密碼。

   通信獎:美國費城計算機商品廣告公司總裁桑福德?華萊士,因爲無論風、雨、冰雪,還是漆黑的夜晚,這些惡劣的自然條件都不能阻止這位自封爲信使的公司總裁向全世界發送垃圾郵件。

  1996年

  公衆衛生學獎:格陵蘭島努克鎮的艾倫?克雷斯特和挪威奧斯陸的哈羅德?莫伊,因爲他們撰寫了一篇具有警告意義的醫學報告:通過一個可充氣的美女而造成的淋病傳播。

   醫學獎:R?J?雷諾茲煙草公司的詹姆士?約翰斯頓、美國煙草公司的約瑟夫?塔迪奧、洛利拉德煙草公司的安德魯?蒂什、菲利普?莫理斯煙草公司的威廉?坎貝爾、利吉利煙草集團公司的愛德華?A?霍利根、美國國家煙草公司的唐納德?S?約翰斯頓、以及布朗&威廉姆斯煙草公司總裁托馬斯?E?桑德福爾,他們在美國國會做證時說出了他們不可動搖的發現:尼古丁不會使人上癮。

   經濟學獎:美國布法羅大學羅伯特?J?吉諾克博士,因爲他的發現:資金緊張是具有破壞性牙病的危險指示器。

  和平獎: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因爲他爲50年前在_廣島投擲原子彈舉行紀念活動。

   生物多樣學獎:古屋岡村化石實驗室的岡村長南,因爲他發現了恐龍、馬、龍、以及其它1000多種已經滅絕的“迷你物種”(這些物種僅有1英尺的百分之一那麽長)化石。

   物理學獎:英國阿斯頓大學的羅伯特?馬修斯,因爲他對墨菲法則進行了研究,並進行了實驗展示,證明:烤面包片經常倒向塗抹有黃油的一邊。

  藝術獎:出生于馬薩諸塞州費奇伯格市的唐?費特斯頓,因爲他發明了舉世聞名的裝飾品:用塑料制成的粉紅火烈鳥。

   化學獎:美國普度大學的喬治?格布爾,因爲他利用木炭和液態氧氣在三秒鍾內將野餐烤架上的木炭點燃,從而打破了世界記錄。

   生物學獎:挪威卑爾根大學的安德斯?貝爾哈姆和霍格尼?桑德維克,因爲他們撰寫了具有鑒賞力、且頗具魅力的醫學報告《淡色啤酒、大蒜、酸味奶油對水蛭的胃口所産生的影響》。

   文學獎:《社會科學》周刊的編輯們,因爲他們迫切希望刊登一篇他們自己不能理解的研究報告。據研究報告的作者稱,這篇報告宣稱:現實是不存在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395853.htm

 

台長: 阿楨
人氣(1,648) | 回應(5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渴盼輝煌》
此分類上一篇:《地球:從誕生到終結》

顯示全部51則回應

圖博館
“美國的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魏盧迪探討過翻譯在建構世界文學體系當中發揮的作用,他認為翻譯不是複制,而是改寫,它融入了譯文文化環境中的信仰和價值,是獨立於原文文本的。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洪濤說,中國對西方文學從來就不是單向地、被動地、無條件地接受的。他也以林紓翻譯的域外小說為例,“林紓對小說的刪節、曲解、改動,就是力圖使它們本土化,是基於符合國情的一種巨大努力,他的文本當中的文化的中西融通,保證了文本在近現代中國的普世性,這是他取得巨大的成功的秘密。”劉洪濤說,這是翻譯家通過這種為國民所喜愛、所接受的改造,為中國文學的現代化轉型準備了重要的條件。
  回應
從讀者的角度考慮,適當的改動是可以而且是必須的,這種改動應該主要是語言(文字)的改動,目的是使讀者便於理解作品並使其保留生動性,但是情節的改動就不好了。如果連意思(作品的主題)都改了,那就是失敗的翻譯。我反對為了使中國作品出國而亂翻譯。打個比喻,如果把北京炸醬麵愣說成是意大利面肯定是欺世。翻譯肯定是二度創作,但是不能完全改寫。
2015-10-07 07:42:57
圖博館
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哥倫比亞總統為和平獎“洗白”或成首因

  挪威奧斯陸當地時間2016.10.7,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費沃在諾貝爾研究所宣布,將本年度和平獎授予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以表彰他在結束長達52年內戰過程中的堅定努力。
  哥倫比亞內戰被認為是當代社會規模最大的內戰之一。9月26日,哥倫比亞政府和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正式簽署最終全面協議,該國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內戰將被終結。但戲劇性的是,在諾貝爾和平獎頒布幾天前,和平協議被哥倫比亞全民公投否決。費沃7日在聲明中表示,公投客觀上使哥倫比亞有再次陷入戰爭的危險,在此背景下,桑托斯總統與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領導人隆多尼奧尊重停火協議的決定顯得格外重要。哥倫比亞和平進程不會終結。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同時強調,目前桑托斯總統正在邀請所有相關方參加更廣泛的國際對話,以求繼續推動促進和平進程。
  桑托斯7日在電視講話中說,他代表全體哥倫比亞人接受這一殊榮,他把獎項獻給哥內戰受害者。隆多尼奧當天對桑托斯表示祝賀。
  奧斯陸和平研究所所長哈普維科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今年將獎項授予桑托斯首先是為平息外部爭議。和平獎委員會近年來屢遭外界指責,斥其背離諾貝爾遺願初衷,選擇與諾貝爾遺囑精神高度契合的哥倫比亞和談相關方成為最終獲獎者,有助於“洗白”和平獎形象;其次是考慮平衡原則,諾貝爾和平獎已有24年沒出現過拉美地區獲獎者;最後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是,挪威政府是哥倫比亞和談進程的高度參與者。
2016-10-08 07:13:26
圖博館
日本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上課帶腦子 2016-12-05

  最近,日本長野縣某中學的一堂歷史課,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天,學生們學的是日本近代史,是關於日本戰敗後簽訂的兩項條約內容。一個是《舊金山和約》,一個是《日美安全保障條約》。
  與國內老師在台上講課,學生在下面專心聽講、記筆記不一樣的是:日本的老師是將條約的內容向學生作了解釋,然後讓學生們分組討論,討論該條約的簽訂是好還是不好。好的話,好在何處;不好的話,又是為什麼?
  學生們經過討論以後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舊金山和約》好的方面在於:避免了戰敗後的賠償問題,日本就此重歸了國際社會;不好的方面在於:留下了至今未解決的北方領土問題。沒有中國和朝鮮這樣的戰爭被害國參加的條約簽訂,是不合理的。關於《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好的方面在於沒有戰鬥力的日本有了美國的保護,不與美國為敵比較好;不好的方面在於致使美國的軍隊至今殘留日本,留下了沖繩美軍基地問題。
  這種教學方式在國人看來,既新鮮又大膽。新鮮在於以前國內還很少有這樣的教學方法,大膽則在於關於歷史教育,在中國都是已經定性了的,讓學生去討論歷史問題的好與不好,似乎有悖政治正確的原則。
  其實,這也形像地體現出中日兩國教育的差異。中國學生勤奮、刻苦,學習成績好,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每年的奧賽、華人在異國他鄉的就學成績等,都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不過,在肯定中國孩子學習成績好的同時,認為他們頭腦不太靈光、不會思考,則是另一個不得不正視的事實。
  簡單一點說就是中國學生愛背死書,往深一點說,中國式的教學方法也存在問題,它主要是一種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老師恨不得把自己擁有的知識一夜間全塞進孩子們的腦袋裡,即使已經塞滿了也要再擠一擠,摁一摁;而學生呢,則是老師講什麼我就接受什麼,從來不會去想:老師講的都正確嗎?是事實嗎?這件事情的另一面又是什麼?
  而在日本,目前採取的大多都是啟發式教學。也就是老師給你佈置一個題目,提出一個思路,接下來的答案,則要交給同學們自己去完成。比如上語文課,老師會讓同學們輪流讀課文,然後把課文的主題和中心思想等讓同學們輪流發表,老師一條條寫出來後,做最後的總結。最後讓同學們寫在作業本上,交給老師。這堂課就這樣結束了。
2017-02-07 12:56:20
圖博館
沒有哪一種教學方法是完美無缺的,灌輸式教育看似弊端很多,但同時也成就了學生在視野、知識面上的開拓。如果世界舉辦一場知識競賽,我相信沒有一個國家的學生會比得上中國;啟發式教學看著很美,但同時也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很多人都說日本的孩子讀書太輕鬆了,上課沒有壓力,課後作業又少,這樣必然也會造成學生成績的不如意。
  但有一個事實必須承認:啟發式教學最大的優點是教會孩子們學會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中國很多學生看似很聰明,看似很成熟,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所說所做的,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模仿家長,模仿明星,卻沒有自己的個性和主張;而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質疑、去追問,這樣訓練的結果,必然是對歷史問題、對生活知識形成一個自己的判斷和理解,然後用自己的理解去發聲。這樣的表達可能依然幼稚、不成熟,但沒有關係,至少他們是在用自己的腦子發聲,而不是嘴巴。
  日本的發明和科研成果始終在世界位居前列,每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中,也經常會看到日本人的名字,取得這樣的成就,日本學校開展的啟發式教學不得不說是居功至偉(?)。當然,換一種思路去想,現今很多日本人依然持有一種奇怪、自相矛盾的二戰歷史觀,甚至粉飾那段歷史,不知道這是不是也與日本的啟發式教學有關聯呢?
  回應
可是日本教科書到底有沒有好好正式歷史,特別是二戰史
中國學生勤奮、刻苦,學習成績好,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

蘇哲倫:台灣教育者的“天堂教室”,我們無福消受2016-12-20高中語文教師

  不久前,觀察者網刊發了一篇台灣教育專家李貴玉女士談大陸教育的文章。這篇文章中,她說到“在大陸上課很緊張,因為這裡見不得冷場……只要發言的小孩說得比較慢……馬上有十幾個尖子生爭著舉手”;而作者在日本聽課時得到了另一種體驗:即使一個學生站起來半分鐘說不出話來,大家也會禮貌地等待他慢慢組織語言。在李女士看來,這可以讓學生學會自己去解決問題,老師和同學們都成為學習的伙伴。
  台灣教育工作者描述的“天堂教室”
  中國教育的理性公平
  一味追求互幫互助,追求學習進度的公平,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我們不希望學得快的壓制學得慢的,學得慢的被落下;也不希望學得慢的拖累學得快的。要在這兩個結果中找平衡,這便是老師的責任之一,而非依靠學生緩慢地在互幫互助中摸索。
2017-02-07 12:57:36
圖博館
“天堂教室”真的管用嗎?拋開中國國情,我們就看“天堂教室”本身,在教育資源充沛的情況下,它是否真的有利於培養一個學生呢?
  本質上學校對學生有兩大任務:一是讓學生受到好的教育,二是讓學生升入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兩者相輔相成,但不是完全等同的。而前一個任務又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直接向學生傳授知識,二是讓學生具備求知慾和求知能力。
  而李女士所見到的“日本式”課堂,顯然是重視第二個方面。理論上,求知慾和求知能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具備了求知欲與求知能力,就可以更好地去獲得自己當下需要的知識。
  然而這又是有些人想當然的“美好”願景。脫離知識積累而談求知能力就如同不練拳腳招式而論內功心法,即使在武俠小說裡,也只有帶著“主角光環”的武學奇才,方能做到。
  這當中有對求知能力獲取方式的理想化——以為只要給時間、互相幫助就能激發能力;也有對知識本身的誤解,知識儲備與求知欲本該是相輔相成的。
   “天堂教室”的教育方式為了培育學生的求知慾和求知能力,犧牲了太多傳授知識的時間。或許也許有人會說,養成了能力,來日方長,活到老學到老,知識有得是時間學。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知識的機會成本是越來越高的,尤其是大學高年級之後。可以說,“天堂教室”對高年級學生肯定不適用,對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學生管用嗎?組織得當的話,或許是管用的。但不論怎麼說,三年級還在學習71×8,真的是太慢了。
  “天堂教室”,連日本也無福消受
碰巧我班上的學生,因為父母工作的緣故從幼兒園到初中斷斷續續在日本讀過幾年書,我拿著李女士的文章向他請教。
  他向我提供的信息是:至少在上高中之前,日本的公立學校課上幾乎不教什麼東西。公立學校的任務是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不包括學業。想要考東京大學?那就花錢補課吧!我在日本旅遊時也發現,熊本這樣的小城市,大街上補習機構的密度遠超上海,跟香港差不多。
  日本電影《墊底辣妹》中,除去女主角,多數學生對學習心不在焉。
那麼私立學校呢?私立學校確實對學習抓得很緊,但數量極少。以名古屋為例,私立小學一共也就只有兩三家。日本教育更多是“天堂教室”的功勞,還是滿大街的大小補習機構的貢獻,還要打個問號。
2017-02-07 13:01:22
圖博館
對於這一教育模式帶來的後果,日本社會早已開始反思:飽受詬病的“寬鬆世代”,由高昂的補習費進一步拉開的貧富學生差距。就連日本學界也痛感,今天的教育下,也許很難再出現連續獲得諾貝爾獎的盛況。
  甚至李女士看到的“日本式”課堂有多大程度的普遍性都很難說。我的學生親身經歷的日本課堂,確實有不經教學直接讓學生做練習的教學方法,他們稱其為“挑戰”,每堂課的“挑戰”只有5-10分鐘。其他時間,通常還是老師來講授。
  至於學生上課回答問題舉不舉手,這主要取決於老師的性格,多數老師還是要求學生舉手的。面對冷場的同學,其他同學是否會認真傾聽,則是取決於學生自己,愛聽的自然會聽,不愛聽的也不會因為“無所事事的體貼”就認真聽了。
  李女士誇讚的“天堂教室”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契合了她心中的“教育烏托邦”?是日本的驕傲,還是日本的“病兆”?大概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作為公立學校的教師,我也發現包括上海在內的中國大城市,基礎教育存在一定的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即使培養能力,也只是培養運用知識來解題的能力,而非求知的能力。甚至會以損害學生求知慾和求知能力為代價來拔苗助長。
  李女士的設想固然美好,但也失之偏頗,過於理想化。在結尾我不得不說一句“正確的廢話”:實踐之中更多是創造與知識的平衡,玩耍與遊戲的平衡,這才是適用於絕大多數普通人的教育——當然,這很難。
  回應
 台灣被日本殖民統治了這麼多年,日本的所有東西都深深的影響台灣,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人會把日本看作完美也不難理解。
 那個磚家是台灣人,就是來大陸忽悠人的,把你後代忽悠成傻叉,對誰好誰心裡明白!台灣人就會騙不是嗎?
 寬鬆教育,快樂教育都是藉機完成社會分層而已,日本也不打算玩什麼快樂教育了,要回歸嚴厲教育了,怎麼開始借台巴狗忽悠中國來了。。
 不必對台巴的話太當回事,一個七分上大學的地方,能有什麼教育水平。。
 所謂天堂教室,寬鬆教育是騙普通老百姓的,溫水煮青蛙而已。
http://www.guancha.cn/suzhelun/2016_12_20_385087_2.shtml
2017-02-07 13:02:07
圖博館
應試教育的日本人 為什麼拿那麼多諾貝爾獎?2015-10-10周末畫報

  日前,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醫學獎、物理學獎與化學獎,日本人將其中兩枚獎項收入囊中,中國也收入一枚生理醫學獎。此時,韓國《中央日報》登出韓國與日本、中國,在諾獎自然科學領域的獲獎比例分別為0:21與0:1。明明都是亞洲典型的應試教育國家,日本人為什麼這麼能拿獎呢?
  【日本科學技術基本計畫】
自2001年以後,每隔幾年,就有幾個日本人獲得諾獎,原來,這是因為日本有一個科學技術基本計畫,2015年已經是該計畫實施的第四期。而具體的做法之一,便是鼓勵學者發表更多的高品質論文,增加發表論文在國際上獲得好評的比例,像諾貝爾獎獲得者輩出的歐美各國一樣,在50年間爭取有30人獲獎,其二,是在日本創造更多集合各國優秀研究者的研究據點,創造出世界高水準的研究成果。
  2002年獲得諾獎的日本人有2人,2008年有4人,2010年有2人,2012年有1人,2014年有3人。僅僅12年間,就有12名日本人得獎。從PDCA循環原則的C(CHECK,檢查)來看,在計畫經過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前,就完成了三分之一的目標,則視為計畫順利執行。接下來,日本政府也將進入PDCA的A(ACTION,行動)階段,對科學技術基本計畫進行改善,以更好地完成30人諾獎目標。
  【大學才是研究者的基礎教育】
【金磚四國或將成為下一輪諾貝爾獎的霸主】
  回應
在亞洲國家中,日本國內能培養出眾多拔尖學者與曠世研究,主要因素我認為是
1. 日本在亞洲現代化較早,引進科學教育和建立科學資源較其他國家早。戰爭加速科學發展,雖然日本戰敗,但在機械,土木,農業,醫學,理化等領域已經成就了與亞洲國家非常大的差距。而中國在二戰時期的科學能力相當落後,二戰後又因內戰與鎖國等造成國內科學的進展緩慢。韓國則是被殖民,國內資源被掠奪,統治者而並未留下太多科學能力。這樣的先天差距,所表現出來的諾貝爾得獎指標大概也反應2-30年間的落差。
2. 日本經濟有一段長時間的富裕且為亞洲獨強,政府與私人機構有能力投資在廣泛的基礎研究,並承擔風險。以維持科學領先的優勢。日本在基礎科學的投資上嚐到好處,因而能持續長期的支持,甚至成為一種國民風氣。
3.日本國內人口超過1億,且國民教育水準非常高,因此各項領域人才資源充沛。
這些要素與是否同為考試教育系統的國家,其實關聯不大。
2017-02-07 13:03:51
圖博館
日稱中國人或將頻獲諾貝爾獎 科技水平是否已超日本

  日本《產經新聞》2016.9.22文章,原題:中國科技水平已經超過日本?“我正在想,運用高科技的自動駕駛時代已經到來。如果(日本)不努力的話……”日本科技政策擔當大臣(兼)鶴保庸介9月6日在記者會上強調說。鶴保之所以對日本科技的未來表示擔憂,是因為近年來日本的科技水平明顯下降,而中國卻急速赶超。有專家甚至斷言稱,“在科技領域,中國無論質還是量都已經超過了日本。”
  在日本被譽為“夢幻反應堆”的“文殊”號核反應堆在竣工時被寄予厚望,但因故障頻頻目前實際上已經處於廢棄狀態。還有因人為失誤運行不到3個月就停擺的X射線天文衛星“瞳”等,這些都令日本“科技處於世界最先進水平”的自負心理深受打擊。相比之下,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舉全國之力提昇科技水平。中國的研發投資已遠超日本。2013年,中國的研發費用高達35億日元,約為日本的2倍。而且,這一差距今後還將擴大。在研究人員數量方面,日本目前為84.2萬人,而中國有148.4萬人。中國的研究論文及被轉載的論文數量也遠超日本。
  15年前,日本的科技領先於中國。但之後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第3個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並且實現了探測器的月表行走。今年8月,中國又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海洋開發領域,中國研發出超過日本“深海6500”、探測水深達7000米的海洋調查船。中國自主研發的超級新型計算機性能也勝過日本的“京”計算機。
  雖然日本人近年來在物理、化學、生理學和醫學這3個分量很重的自然科學項目中屢獲諾獎,獲獎數量也在亞洲名列前茅,但大多是以數年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獲獎。再過10年或20年,中國人頻獲諾獎的時代或許會到來。去年,中國本土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似乎預示著這種趨勢。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9-23/doc-ifxwevmf2068507.shtml

林毅夫:我為什麼常常說自己不會得諾貝爾獎?
 
  2016年4月,林毅夫接受搜狐採訪時提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話題。林毅夫直言,我相信新結構經濟學應該得諾獎,新結構經濟學衍生出來的很多領域也該得諾獎,比如最優金融結構理論、潮湧理論、超越凱恩斯主義等等,這些方面的理論貢獻都是原創的,而且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更好地解決發展中遭遇的問題。
2017-02-07 13:05:50
圖博館
但是諾獎的評審是一個相當繁瑣的過程,首先由諾獎委員會邀請大約1500名在國際經濟學界有影響的經濟學家做推薦人,經過投票選舉,連續幾年進入前五名才有機會。所以中國經濟學家要得諾獎,首先要發大量文章,被主流經濟學界所了解和接受,這需要我們年輕一代經濟學家經過一、兩代人的共同努力。
  林毅夫:我常常說我不會得諾貝爾獎,因為我知道諾貝爾獎現在的選舉規則。基本上是由瑞典的諾貝爾獎委員會,每年發出1500封推薦信,邀請1500個人推薦。推薦裡麵包含幾種人,第一,北歐四國現有經濟相關院校的正教授。第二,已經得了諾貝爾獎的人。第三,現在在國際上各個領域的領頭學者。
我了解到這1500人當中,有一半的人會推薦自己,基本就是750票了,另外750票當中會非常分散,相對集中的大概也就十幾票,不到二十票,然後從連續幾輪都得到十幾票、二十票的人當中挑選五個人,再仔細看他們的貢獻是什麼,最後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來做一個推薦。那麼這相對集中的二十幾個人,都是誰推薦的?大部分是那些人的學生。
  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學家當然也有不少人有機會被推薦,但只有一兩票,是不能進入的,如果你真想拿諾貝爾獎的話,還必須教出四五十位可以進入那1500人名單當中的學生,也就是說,你必須教出四五十位在國際上領先的學者。
但是我們知道,現在按照西方主流理論寫文章容易發表,但是你也很難進入到前面四十位,因為你是按照人家的理論來寫,你可能發表很多,但是你不會變成領頭的。如果你不按照他的理論,而是按照我的理論來寫,是跟他們現有理論抵觸的。現在主流雜誌的評審人,都是按現有主流理論來看,他老是給你挑刺,所以你就不能發表。
  所以我的學生如果按照我的方式來寫,不太容易發表,即使能夠發表,我什麼時候能夠培養出五十個人?所以我在1995年《經濟研究》創刊40週年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叫《本土化、規範化、國際化》,認為這是我們研究經濟學的方向,研究本土問題,用規範方法,寫出來的成果,就是對經濟學添磚加瓦的知識,就是推動人類對社會經濟現象,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現象認識的理論,應該就是前沿的理論,就是國際化的成果。
  我也曾經在1995年的那篇文章講,21世紀會是中國經濟學家的世紀,21世紀會是經濟學大師輩出的世紀,我當時的看法是,從亞當•斯密以後,世界上經濟學大師的產生是相對集中的。
2017-02-07 13:06:32
圖博館
比如從亞當•斯密一直到第二次大戰之前,世界上著名的經濟學家不是英國人,就是在英國工作的外國人,其他地方有,但是很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上大師級的經濟學家,基本上不是美國人就是在美國工作的外國人。
為什麼會出現時空的相對集中呢?因為經濟學的理論,是對社會經濟現象觀察的一套簡單邏輯,來說明這個現象背後的因果關係。實際上是根據你所解釋的現象的重要性,現象重要,解釋這個現象的理論貢獻就大。那什麼叫重要現象呢?發生在重要國家的現象就是重要的現象。
  我們知道從工業革命以後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經濟的中心在英國,因此英國的現象就是最重要的現象,解釋那些現象的經濟學家就是經濟學大師。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經濟中心逐漸轉移到美國,所以一段時間之後,美國是世界的經濟中心,解釋美國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家,當中做出貢獻的就是世界經濟學大師。
  我們知道21世紀到二三十年代,中國經濟一定會變成全世界最好的經濟,發生在中國的經濟現象,一定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現象,解釋中國經濟現象的理論,一定是做出最大貢獻的理論,提出這種理論的經濟學家就會變成經濟學大師。但是到你能夠進入諾獎評審委員會的那1500個人,可能需要一到兩代人的時間。
  所以我倒覺得年輕學者,如果能夠沿著我前面所講的本土化思路研究本土問題,而且用初生嬰兒的眼光看問題,不用任何現有的,不管是亞當•斯密、馬歇爾,還是凱恩斯、哈耶克的理論,而是自己看這種現象,了解這種現象,把它背後的理論總結出來,這樣的理論就是對經濟學發展真正做出貢獻的理論。也許經過一代人,隨著中國綜合實力越來越高,主流期刊上發表研究中國現象的文章越來越多,到那個時候,很可能就會有人得到諾貝爾獎,但那就是我的學生,或者是我的學生的學生的事了。
......
  回應
美國倒是有好多好多諾獎經濟學家,可惜不能挽救日益失衡的經濟和越來越難看的GDP數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和文學和平獎一樣,都是美國統治世界的輿論工具而已。
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們,其成績就是製造出各種經濟危機罷了,然後就會有一批人分析“為什麼會爆發經濟危機”並因此獲獎,如此不斷循環下去。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6_09_28_375667.shtml

邊芹:諾貝爾文學獎早被某些國際組織操縱了2016-10-14
諾貝爾文學獎如何變成了諾貝爾政治獎 by張旭東 紐約大學教授
社評:挪威用6年搞懂了“不應惹中國”2016-12-20 環球時報
2017-02-07 13:07:57
圖博館
張維為:三問諾委會主席

【2016.12.19,中挪雙方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挪威王國政府關於雙邊關係正常化的聲明》,這也標誌著中挪關係翻開了新的一頁。六年前,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鍾情於劉曉波“人權鬥士”的“光環”,張維為先生當年的一篇舊文,以對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三問”,道出了“全球普世人權”與“西方話語霸權”二者的虛實關係。】
  第一,什麼是人權標準?
  第二,這個世界上應該由誰來裁定侵犯人權?
  第三,人權到底能不能超越主權?
  回應
 美國以及西方鼓吹的人權就是強盜邏輯,美國西方的人權高於別國的主權,美國西方人的利益高於別國人的利益,殺人放火掠奪別國的財富你不能反抗,反抗就是侵犯美國西方的人權。被害者沒有人權,殺人犯的人權要被最尊重,這對強盜有利當然要鼓吹。在別國搞顏色革命也是一樣。比如在中國,美國西方維護那些垃圾與人渣的人權,就是好讓這些人顛覆推翻共產黨的領導,分裂中國。
 應該讓張維為去領導外交部,讓中國在世界風雲場上能挺起胸,收起窩囊相。
 學者是研究成果出來,外交是決定要不要拿來用你的邏輯是只要出成果就要用,外交不能這樣幹,外交要平衡國家利益,不是你手上有個石頭就要打人,你可以把石頭放兜里,決定什麼時候用.

中日都填鴨,結果大不同—— 談應試教育和諾貝爾獎的關係by俞天任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文革的一個重要側面就是“教育革命”,從那時開始一直到現在,中國始終有人在批判中國式教育方式和教學方式,分別將其稱為“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學”,說這種教育方式為了應付高校的入學考試而把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像填鴨一般把含糖高的飼料通過特殊的裝置強行塞入鴨子嘴里而催肥一樣。
  其實填鴨並沒什麼不好啊,做北京烤鴨的原料北京鴨就是填出來的。
“北京鴨就是填出來的”,這句話當年就是那些“臭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抗教育革命的一句反動話,絕不能大聲說,要不然讓人告了密弄得不好都可能會坐牢,這種反智主義的胡鬧一直到文革結束才結束。
2017-02-07 13:08:54
圖博館
但是這段時間以來又開始了對“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學”的批判,只不過現在的批判不是出於意識形態,而是出於什麼人道主義的普世價值,其實兩種批判都一樣,都是在趕某種時髦,只不過時髦的內容從“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換成為“拯救童年”罷了。
  除了有出於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而批判的人之外,還出現了有從功利觀點出發來批判的人,最近有一位中國名校的教授撰雄文抨擊“應試教育”,說是應試教育使得“中國教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得不到諾貝爾獎,這位教授無比痛心疾首,呼籲要想拿諾貝爾獎就要取消應試教育。
  如果僅僅是那些悲天憫人的夢囈則可以完全置之不理,因為選擇教育方式是個人的自由,誰要是覺得哪種教育方式有問題則完全可以不選擇那種教育方式,可供的選擇有很多,只要不去干涉別人的選擇就沒有問題。
但是把中國至今還沒有拿到諾貝爾獎的原因歸罪到教育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樣就從根本上否定了現存的教育制度,根本就取消了民眾的選擇權,所以就要認真對待了。
  中國教育是不是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完全可以討論,但是“最危險時候”的表現是不是就是因為沒拿到諾貝爾獎,以及“最危險的時候”的根源是不是就是因為在進行應試教育呢?
  筆者這就舉一個反例,這個反例就是日本。
“應試教育”指中學教育,顧名思義,這種教育的目的就僅僅是為了通過大學的入學考試。在日本有一個“偏差值教育”的名詞,名稱的由來是這樣的,日本高考是各學校自己出考卷,有人根據統計規律計算出要被各學校錄取所必需具備的統計偏差值,正式高考之前的各種名目繁多的模擬考試的考分都折算成了相應的偏差值,這樣考生就在自己的偏差值容許的範圍內選取所報考的學校以避免失敗。要考上更好的大學就需要更加提高自己的偏差值,“偏差值教育”也就是“應試教育”,而且還是導入了數理統計的更加科學的“應試教育”。
日本全國上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應試教育,用來形容進入好大學的話是“通過了考試戰爭”,教學方式當然就是“填鴨式”了,日本留學生在外國大學一直有“不愛發表意見”的形象,因為他們沒有這個習慣,聽老師講課記筆記還忙不過來呢,下課之後學生的複習採用的方式也是中國學生最拿手的那種“題海戰術”。
2017-02-07 13:09:36
圖博館
就是這個教育方式和教學方式和中國幾乎一模一樣的日本,卻先後有22人獲得諾貝爾獎,除去兩名文學獎和一名和平獎之外,得到物理、化學和醫學生理學這三獎有19人,裡面雖然有兩人在獲獎時已為美國國籍,但是所受教育以及獲獎工作都是在日本國內完成的,是歐美國家之外獲獎最多的國家。
  不知道那位教授應該如何解釋這個現象?順便說一聲,還有一個有名的填鴨應試教育大國叫印度,也有過六位諾貝爾三獎得主。
  現代社會中“應試教育”是絕對必要的,在中國的科舉考試方式作為“merit system”(資格任用)被西方文明引進之後,現在無論是大學入學或者企業招人都採用了考試的方法,因此現代教育就其本質來說就只是也只能是“應試”的,特別對於資源貧乏國家來說,除了向教育要人才之外更無別的出路。
  至於應試教育或者填鴨式教育和所謂“創造力”之間的關係,沒有任何可以用來證明這種論點的材料,用鼠標和触屏驅逐了鍵盤和按鍵的喬布斯有天才的創造力,但是在他過世之後,那些和他大致相同教育背景的蘋果公司的接班人們就再也沒有了創新,所以說有些能力僅僅是天生的,和後天的教育沒什麼關係。
  很多人對諾貝爾獎有一種誤解,一說諾貝爾獎就是愛因斯坦,一說愛因斯坦就是廣義相對論,就是質能方程E=mc,似乎諾貝爾獎得主就是成天坐在那兒瞎想,最後琢磨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程式的主。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就是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抄上一遍都是苦活,而真實的諾獎工作中又髒又累又危險的多的是。
  有人曾經把學生做題和做科研做過一個比較,結論是:“除了做題知道肯定有一個答案,而做科研不知道有沒有答案之外,兩者其實是一回事,而且使用的方法也大同小異。”應試教育中的題海戰術不會窒息創造力,反過來說如果沒有被“題海戰術”所訓練出來的耐心和體力,還真不容易完成科學研究呢。
而且並不是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發現一個什麼規律或者是找到一個正確的結果,確認一個錯誤的方法也是科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17-02-07 13:10:23
圖博館
看幾個諾獎的實例吧,2002年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小柴昌俊教授的工作是通過超級神岡探測器驗證了同時得獎的戴維斯教授提出的中微子質量與理論值的差值,或許在一些人看來戴維斯教授的工作要更加高大上一些,但其實上小柴教授的工作更加艱鉅,光建造這個“超級神岡探測器”的工程問題就是幾乎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所以諾獎委員會把獎授給了他們兩個人。2010年的化學獎是授予發現“根岸偶聯反應”的根岸英一教授等三人,簡單地描述他們的工作過程就是在已知的試劑中篩選出一個最合適的出來,與其說需要憑空而來的創造力,不如說更加需要對枯燥的重負勞動的忍耐力。2014年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藍光LED也是這樣,基本上已經知道了方向,也知道實現的不同方法,剩下來的就是咬定一個方向,考驗的是耐久力和工藝經驗。2012年得到諾貝爾生物學醫學獎的山中伸彌教授的iPS細胞也還是這樣,就是在不同的組合中尋找出那個可能的組合,與其說創造力,不如說是運氣。
  更重要的是,以上這些諾貝爾獎得主還全是臭名昭著的“應試教育”所培養出來的,怎麼辦?輕易地斷言應試教育培養不出諾貝爾獎得主的那些人能不能休息一下?
  至今為止中國確實還沒有得到過諾貝爾理化醫三獎,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不是原因的還就是經常受到反智主義者指責的“應試教育”。
http://dajia.qq.com/blog/232760106999386.html

諾貝爾獎得主: 東亞教育浪費了太多生命 2016-11-03

  日本獲得這麼多諾貝爾獎項,日本的科研環境、評價機制以及經費保障等因素都功不可沒。但對於日本的教育現狀,以及整個東亞教育體系,中村修二(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表示擔憂。
  中村修二認為,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年輕人應該學習不同的事情。東亞國家現代的普魯士教育體制阻礙了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對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害無益。
  中村修二是個非典型的日本科學家:出身普通漁民家庭,考試能力也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學德島大學;他動手能力非常強:上午調儀器,下午做實驗;自學能力非常強:中村對物理學具有深刻的理解,但他完全是靠自學而來的。他讀的德島大學甚至沒有物理系。
  這樣的人在日本飽受壓制,他對於日本教育制度的批評,也是言出有因。
一、東亞教育:效率低下,所有人都深受其苦
2017-02-07 13:11:10
圖博館
二、東亞教育具有循規蹈矩的 「普魯士基因」
現代各國的標準教育模式,是我們已經以為天經地義的幾個基本要素:
早上七八點鐘走進教學樓;
在長達40-60分鐘的課程中全程坐著聽課,在課堂上,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
穿插在課程之間的有午餐以及體育課的時間;
放學後,學生回家做作業。
在標準化課程表的禁錮下,原本浩瀚而美不勝收的人類思想領域被人為地切割成了一塊塊,一塊塊便於管理的部分,並被稱為」學科」。同樣,原本行雲流水、融會、融會貫通的概念被分成了成了一個個單獨的」課程單元」。
  這個模式,是在18世紀是由普魯士人最先實施的。是他們最先發明了我們如今的課堂教學模式。普魯士人的初衷並不是教育出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而是大量炮製忠誠且易於管理的國民,他們在學校里學到的價值觀讓他們服從包括父母、老師和教堂在內的權威,當然,最終要服從國王。
  當然,普魯士教育體系在當時的很多方面都具有創新意義。這樣的教育體系讓上萬人成了中產階級,為德國成為工業強國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原動力。基於當時的技術水平,要在普魯士王國實現人人都接受教育的目標,最經濟的方法或許就是採用普魯士教育體制。
  然而,該體制阻礙了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對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害無益。不過,在19世紀,高水平的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也許不如思想上服從指揮、行動上掌握基本技能那麼重要。
  在19世紀上半葉,美國基本照搬了普魯士的教育體系,就像在普魯士一樣,這一舉措能夠大力推動中產階級的構建,使他們有能力在蓬勃發展的工業領域謀得一份工作。除了美國,這個體系在十九世紀也被其他歐洲國家仿效,並推廣到歐美以外其他國家。
  但是,如今的經濟現狀已經不再需要順從且遵守紀律的勞動階層,相反,它對勞動者的閱讀能力、數學素養和人文底蘊的要求越來越高。
  三、普魯士基因以外,東亞教育還深受儒家傳統和科舉制度影響
東亞三國在19世紀末為了追趕西方列強而開始引進這種現代教育制度時,又不可避免地由於自己的儒家傳統和科舉制度,而對這個制度作出了潛意識的扭曲和偏重。
  1、對大學入學考試和科舉制度的混淆
東亞國家對大學入學考試,總是會和他們長期的科舉傳統混在一起。古代社會對創造力沒有那麼大的需求,所以科舉是個很好的制度,以最小的衝突完成了社會管理者的選拔,且完成了一個以智力取代門閥的準繩的建立。
2017-02-07 13:11:58
圖博館
如果要和科舉模擬的話,現在的對應物應當是公務員考試或者某些大公司的入職考試。因為這些考試和科舉一樣,是需要選拔出已經訓練有素的成年人,馬上就可以從事某些工作。
  而大學入學考試,目標則是要選出可塑性強而又有志向者進行下一步的教育,這樣的人要好像從熔爐里取出的液態玻璃,可以旋轉拉長,可塑性極強。
  此外,考試是個用處非常有局限的工具。古代的科舉對人才的遺漏盡人皆知,而現代不管哪種考試,能考得出考生的興趣、志向、想像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有哪些呢?即使是已經看起來最客觀最可衡量的數學考試,也會遺失很多東西。
  所以,雖然考試是很重要的,但是社會必須能認識到考試的極大局限性,並削弱它在選材中的位置。
  美國的教育制度以雙保險的方式抑制學生在在考試上過分浪費精力:其一,SAT的考分只是錄取考慮的諸因素中的一項,過於重視SAT是不明智的;其二,SAT每年有6次報考機會。
  台灣、中國的教育制度則以加倍的方式促使學生浪費青春:其一,聯考分數是錄取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其二,聯考一年一度。
  2、東亞國家對複習的過度重視
2009年釋出的」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顯示:78.3%的中國普通高中學生平時(不包括周末和節假日)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在8小時以上,韓國為57.2%,而日本和美國幾乎不存在這樣的情況。中國學生每日學習的時間最長。各國學生所學內容的多少相差不會太大,那麼如果學習時間過長,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複習時間所占比重過大。這是扼殺學生想像力、創造力的最大手段。
  說起複習的重要性,人們經常會引用」學而時習之」, 這個」習」就是複習。但是,孔子時代與今天社會有個巨大差異,是學習的內容。孔子時代的主要學習內容是」禮」,扮演者唯反覆演練才可達到效果。
  但是,人類的社會生活演化到近現代,學習的主要內容由」禮」轉變為認知。認知是拓展和變化的,其本質是創造或學習新的東西。如果教育過度強化複習,是產生不出創新人才的。
2017-02-07 13:12:36
圖博館
這幾年有個流行的一萬小時理論,對反覆練習好像是個理論上的支持。但是,這種論述的多在認知複雜性較低的活動,如象棋、鋼琴、籃球、計程車駕駛、拼寫。但是,對於【認知複雜性】較高的活動,如創作、管理等作用就很難找到足夠的證據。其實,這一點反而可以用來說明,為什麼鋼琴小提琴這類技藝的訓練在西方業已式微,而在東亞國家卻大為興盛。
  這類十九世紀就已經蔚為大成的技藝,特點是難度訓練階梯比較固定,知識總量也已經限定,只需要多加練習即可,而且學習的進度,又可以通過曲目難度或考級來衡量。這正好切合了東亞偏愛的學習法。
  所以東亞國家這些琴童家長,多半既沒有音樂愛好也不了解古典音樂背景知識,卻讓孩子花了大量時間練習,其內在出發點,就好像著名笑話中那位因為路燈比較亮,就只在路燈下找鑰匙的愚人一樣。
  3、平均主義和匱乏心態的影響
很多對聯考的辯解,都是說,雖然聯考不盡如人意,但是是最公平的。這是儒家傳統上」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響。公平並沒有錯,但是如果為了公平,就反而一刀切壓制了不同類型的人才發展途徑,那就很可悲了。東亞國家的人口基數那麼大,這種人才浪費的機會成本也是高得很難估量。
  舉個其他國家的例子。歐洲學術界有個比較,像英國和德國都算是古典學術的學霸類國家,但是英國這方面的人才要出色不少。究其原因,反而是因為英國的教育制度不夠公平。 英國有一些中學進去後由於傳統原因,上好大學的可能性非常高,這樣裡面的學生很早就可以不慌不忙地淫浸在龐大的古典學術中。
  反過來,德國比較公平,所有學生上大學都要通過考核,這樣,學生反而要花更多精力在通用的備考科目上面。結果英國這種表面的不公平反而有可能造就優質人才。
  另一方面,東亞國家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的學習卡位戰和爭奪戰,其實質是對有限的高質量教育資源的爭奪,這個並非沒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為何這個地區的爭奪會達到這樣的火熱程度呢?那也許要歸咎於長期物質匱乏導致的稀缺心態。
  我覺得稀缺是東亞民族特有的狀況。因為這些國家幾千年來都是水稻密集型種植經濟,一方面是可以在同等耕地情況下養活更多人,一方面當然是需要付出更多勞動和忍受更大擁擠。到了十七世紀後,就都陷入了內卷化的陷阱。
2017-02-07 13:13:23
圖博館
就以日本為例,15至19世紀,日本人口波動在1000萬到2000萬之間,約為英國同期人口的四倍。龐大的人口賴以生存的適耕土地,面積僅相當於英格蘭的一個縣,生產力卻又不及英格蘭的一個郡縣。所以在德川時期,為了維持生存,日本人不但把勤勞節約發揮到了極點,甚至有兩個匪夷所思的現象。
  一個是日本政府出面來鼓勵溺嬰,以至於300年間人口零增長。另外,因為寶貴的土地不能用來給家畜提供飼料,日本人系統性地取消了車輪和家畜的使用這兩項基礎性農業技術,其結果呢,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們把鼻子保持在水以上,只要發生意外災難或意外支出,就可能慘遭溺斃。這種東亞民族特有的匱乏和焦慮心態,不管是東南亞的土著民,歐美人,甚至非洲人,都無法理解。
  所以對於教育資源,如果是狹義地理解為配備良好的教室、高階教師之類的,那確實是有限的,對於長期處於稀缺的心理狀態的東亞人來說,是一定要參與爭奪的。
  但是,實際上,孩子要成才,更重要的教育資源,其實是各自家庭的文化背景、價值觀的言傳身教、志向和視野的潛移默化,那根本和那種」你上了這個學校我就上不了」那樣的零和博弈無關了。
  而且,如果家長在稀缺心態的驅動下,讓孩子從小沉浸在補習班和題海里,希望能先去搶到眼前看起來很稀缺的學校資源,也許從長遠來看,就反而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有無限可能性的少年時光和天生的好奇心,那就是愛之適足以害之了。
  4、工業化追趕帶來的心態
影響近代工業化的起源在西歐,所以他們不管是經濟社會還是教育體系,都有個比較和緩的自然進化發展期。而東亞國家是被裹挾進現代社會的,為了趕上其他國家,在工業體系上無一例外的採取了國家層面上有計劃的指導下的發展。日本的工業化要歸功於通產省的官僚們,韓國則是政府支持幾個財閥來配合整個發展計劃,而中國現在還有那麼個五年計劃在指導。
  這種國家級計劃是建立在十九世紀的理性主義的基礎上,其內含的想法,是認為世界上沒有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因而可以通過科學的考察而預測出事物將來準確的發展方向。
  這種想法運用在教育體制上,就是假定某個機構可以準確地預測某個年紀的孩子需要掌握什麼樣的知識,某種考試可以選拔出什麼樣的人才等等,這種自信令人細思恐極。
2017-02-07 13:14:21
圖博館
而具體到學校和學習的具體操作上,為了適應工業化的人才需求而專門設立的東亞教育制度,比起自然發展的西方體系來說,更有工業化追趕期那種對效率的瘋狂追求。這樣,這些後進工業國的教育體系,反而比前驅工業國更像工廠的流水線一些。
  在二十世紀初,泰勒制(Taylorism)在美國產業界盛行一時。泰勒認為、管理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效率。為此,他採取了制定工作定額、選擇最好的工人、實施標準化管理、實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強調僱主與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等。
  這就將工人的潛能發揮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有人形容,在實行泰勒制的工廠里,找不出一個多餘的工人,每個工人都像機器一樣一刻不停地工作。泰勒理論的前提是把作為管理對象的」人」看作是」經濟人」,利益驅動是該學派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寶。現代最著名的泰勒制工廠莫過於富士康了。從報導中大家也可以猜想到這種高壓環境對工人心理的影響。
  而如果把東亞教育制度和泰勒制工廠來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幾乎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制定很高的學習量和需要考核的大量知識點、選擇成績好的學生組成重點學校、全國統一的考核標準、大量考試形成的刺激性獎懲、還有學校內部的各種打雞血活動。學校目標也是要發揮學生的潛能,每一分鐘都要致力於得到最好的成績。
  所以批評這種教育體系的人經常說,孩子好像是流水在線的工業製品,或者說,學生是老師的童工,他們的成績就成為老師的績效,所以師生的利益關係經常不是一致的,是相反的。這並不是簡單的激憤之詞,而是有一定的內在邏輯。
  當然,因為東亞國家的勤勞傳統,孩子們這麼辛苦,如果確有效果,也不是不能接受。但問題就在於這個有效性上。
  這種教育上的泰勒制,本質上是把學生當成體力工作者來對待。對於體力工作者,因為他們的工作狀態是可見的,所以工廠管理比較容易,對他們的要求是」把事情做對」,而不是」做對的事情」。
  而現代學生呢,我覺得更像德魯克所定義的」知識工作者」 (知識工作者不生產有形的東西,而是生產知識、創意和信息,誰也看不出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而且從培養目的上也是要大多成為知識工作者。學生時代的真正成果,不是他們交上去的作業和考卷,而是他們所真正學習到和思考的內容。這些在技術上是無法進行嚴密的督導的。
2017-02-07 13:15:13
圖博館
所以要成為好學生,不是像體力勞動者一樣忠實地完成老師的作業,而是要像知識工作者一樣,具有有效性,也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好學生一定得做到:要自我決定學習的側重,衡量自己知識的掌握度,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這就需要具有極大的主動性和自由度。
  所以,悲劇的是,由於東亞教育體制的工業時代基因,他們是用訓練體力勞動者的做法,來培養他們心目中未來的學者和企業家,這不免就南轅北轍了。
  四、東亞教育急需改革,卻越發走向僵硬
東亞教育體制長期以來是利多於弊的。在工業化時期,可以為新建立的工業短期造就大量可堪一用的工人和初級工程師。所以東亞各國在二十世紀的飛速發展,這種教育體制有很大貢獻。但是隨著技術和經濟的演變,這種體制就變得越發不合時宜。
  這一點可以模擬成蘇聯時期的重工業。在這種體制下,採煤業是為了冶鋼,冶鋼是為了機械業,而機械業又是致力於生產採掘和冶煉機器,這樣形成了內部的自我循環,而無視市場和競爭的實際需要。這種重工業在蘇聯的工業化時期, 確實製造了大量本來缺少的工業製品,很有用處。但是到了某個發展階段,其缺乏效率和國際競爭力的弱點就暴露出來了。到如今,蘇聯這個曾經的第二工業強國,他的汽車工業、機械工業還有什麼價值呢?同樣,東亞教育體制曾經批量培養出的大量標準化人才,不是也將會在新時代里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麼?
  更有甚者,為了脫離這種體制,很多東亞家庭送了孩子去歐美留學,可是除非他們留在國外,如果回國就業,海歸們還是要以他們畢業的各種學校為求職砝碼,這就又陷入了比較學校名氣的漩渦。就好像中世紀時印度很多低階種姓為了擺脫種姓制度的壓迫,皈依了外來的伊斯蘭教,但是在無所不在的種姓思想下,穆斯林也被視為一種種姓,同樣還是陷入這個等級體系之中。所以托福、SAT這些美國考試製度, 在東亞也無形中被融合到富有東方風情的應試主義和學歷主義的體系里。
  這種體制由於造就了多個既得利益階層,所以很難撼動,甚至會像上面說的蘇聯重工業綜合體或印度種姓制度一樣,」病得至死方休」。蘇聯時期的重工業不停地製造對社會無益的武器,形成一個利益相關勢力,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直到整個國家體制崩潰。而印度種姓制度,從佛陀時代就飽受批評,卻一直禍害了印度幾千年,直到今天還是印度前進道路上的巨大障礙,就是因為背後有大量的高種姓的既得利益者。
2017-02-07 13:15:43
圖博館
東亞的教育體制呢,一方面,養活了龐大的低效率又思想陳舊的各類公私教育機構(這一點類似蘇聯工業集團),另一方面,通過對學歷的看重,占據社會中高階層的,多半都是最適應這個體制者,而這個階層又通過在應試教育上的更多支出,保證自己的下一代在這個考試體系中也能脫穎而出,從而把自己在社會地位上的優勢又傳給了下一代(這一點又有點像種姓制度)。
  這個急需改革的體制,就這樣在各個社會集團的共謀下愈發僵硬了。
https://read01.com/on5NB6.html

時代雜誌:美國衰落 始於懶惰【聯合報2011.09.27

美國國力陷入衰退,輿論出現一片對中國大陸的責難聲。但在「時代」雜誌發表全美巡迴採訪日誌的專欄作家克萊恩,在一篇以「懶惰的美國人」為標題的日誌中指出,他發現美國人不再抱怨中國大陸的不公平競爭造成美國衰退,反而反求諸己, 認為美國人的懶惰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阻力。
  阿肯色州牙齒協會會長菲利普斯說:「我認為我們的國力已達顛峰,正在走下坡。我們就像昔日的英國,變得懶惰。我們有了所有東西,成為一個消費國家,即使最窮的人也有空調和電視,人們沒有理由再努力工作,不像我們的父母。」
  在密西西比河岸城市賽奧拉當牙醫的懷蒂茲說:「就像羅馬,我怕我們正從內在崩潰,吸毒文化失控。很多人請我給他們開止痛藥。」
  克萊恩在聖路易市踫到五名華盛頓大學男生。讀政治學的梅塔說:「我擔心我們的教育制度。我們在退步,世界排名好像落到第17名。」另一名學生多西說,「自滿」是美國衰落的原因。他說,他中學在北卡一所保守的私立學校就讀,很多同學都認為他們不用太費力氣,就能上大學,找個好工作,畢業後能賺很多錢。他們說,他們家什麼事都能解決。他們超過半數都不用功,每晚花兩個小時玩「臉書」。
  中學讀東北部私立學校的席格爾說:「只有來自市區貧苦家庭的小孩用功讀書,他們靠獎學金進入我們學校。一般來說,女生比男生用功多了。」漢米爾頓說:「女生沒有染上男生懶散的文化。」懷特說:「圖書館裡七成五都是女生。」女生為何較用功?這五個男生認為,女生不像男生那麼愛打電動和看體育節目。
2017-02-07 13:16:24
圖博館
芝城"特許公立高中" 弱勢生全上大學公視(2010-03-13)

偏遠地區或是先天條件較差的中學生,也有機會上大學,這是國內「繁星計畫」最重要的目的。而國外的經驗又是如何呢?在美國芝加哥南區一所「特許公立學校 」,今年度畢業的一批107位學生,統統都符合上大學的資格。他們是怎麼辦到的?一起來看看。
  金恩4年前依法申請政府補助,在以非洲裔為主的芝加哥南區,創辦這所特許中學。當時只有百分之4的學生功課還跟得上,平均程度相當差。 為了激勵學生,金恩設計了特別的領帶,並要求學生隨時服裝筆挺,果然在學生心裡建立了榮譽感。其次,每個入學的學生會領到一只手錶,意思是要學生上課不要遲到。當然,光是這樣還不夠。這間學校的學生,每天的上課時間從早上8點半一直到下午4點半。換言之,他們比其他中學生多出72000分鐘的上課時間,幾乎等於多念一年。
  這種特許公立學校,是從1990年代開始風行。由政府出資,以公辦民營的方式經營學校,也就是說,創辦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設定特別的校規。 例如提姆金恩的做法就是,這間學校只收男生,因為他希望這群大男孩,把過人的精力拿來念書,而不是去泡妞。果然,今年度畢業的107位畢業生,不必經過特別加分優待,統統都獲得4年制大學院校的入學許可。這在以非洲裔為主的社區,是非常難得的成就。也因此,這類型的特許中學,在很多地方,人氣遠超過傳統的公立學校,成為一般家庭家長送孩子上學的首選。記者徐家仁報導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00313/2881268.html

不只中國有毛坦廠美國也有高考工廠2015-6-10 新民晚報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河北衡水中學、安徽毛坦廠中學這些高考工廠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而在美國,一所與中國的高考工廠有幾分類似的學校KIPP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也在最近悄然走紅。特立獨行的規章制度,毫不避諱地升學目標,這是一所並不那麼自由的學校,卻正在給它的學生帶去夢想。
2017-02-07 13:17:08
圖博館
奇特的“知識就是力量”
  KIPP其實是美國公立學校系統中的一個特許學校,其在招生、募款、課綱、校規都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平均每所KIPP學校獲得的捐款也比普通學校更多。這所成立20多年的學校目前在全美有162所分校,學生人數超過6萬人。相比一般的普通學校,就讀KIPP的學生中,黑人和西裔比例超過9成,而領取政府補貼免費午餐的窮人孩子更是佔據87%。其畢業生94%的高中畢業率,82%的大學錄取率都要高於全美平均水平,後者的這兩個數字分別是91%和64%。如果拿美國貧困家庭子女8%的大學入讀率來衡量的話,KIPP已經不折不扣地成為窮人孩子心目中的一所夢想學校。
  勤奮和獎懲成關鍵詞
………
http://sh.xinhuanet.com/2015-06/10/c_134314212.htm
  相關新聞
別拿美式衡水中學作類比 2015-6-12 光明網

專家稱衡水中學是國際教育的奇蹟

  中新網衡水2015-3-14電,來自山東、遼寧、海南、四川等25個省、市、自治區的千餘名教育工作者云集河北省衡水中學,第十八屆全國高中教師專業發展論壇暨高三教學策略研究衡水中學現場會在此間召開。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嘗試教育專家、特級教師邱學華稱,衡水中學是國際教育的奇蹟。
  邱學華說,從國際上來看,能不能找到一所學校像衡水中學一樣高質量的?沒有!美國哪一所中學能夠每年有100多人考入哈佛、麻省理工……不可能,英國、法國也沒有。衡水中學一年考入最頂尖學府的是104人;86.6%是一本線,且含金量很高; 2600多個畢業生考入211重點大學……。
  只要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只靠加班加點、死讀書來考上清華、北大是不可能的。據邱學華介紹,現階段媒體已經把衡水中學妖魔化,好像孩子們都是在監獄;理論界也是是非不分,搞得老師糊里糊塗,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邱學華表示,取得這樣的成績首先要有好的領導班子,要有一批高質量的老師,再就是德育為先,讓學生自己學,這需要很多綜合條件才能成功。

美國學霸驚呼原來中國人不是那麼死讀書2015-6-10 1 中國青年報

   當美國查普曼大學市場學助理教授尼古拉斯•麥爾走進上海的中學後,這裡的景象令他驚訝不已,“我原來以為中國學生成天就是埋頭讀書,除了讀書沒有其他生活,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這樣。”
2017-02-07 13:18:00
圖博館
尼古拉斯•麥爾告訴記者,他在美國加州認識很多中國家長,他們總是盯著孩子的成績不放,對成績的要求遠遠超出一般的美國家長,所以他覺得中國孩子們只會讀書 。在聽說要參觀幾所中國的中學、參觀中國的創業孵化器後,他覺得應該和美國完全不一樣。
   他特別注意創新精神的培育,他認為,如果一個學生只是學習而沒有其他任何娛樂活動的話,那他一定是一個缺乏創新力的人,因為他沒有想像力。但在最近,被認為創新力很弱的中國,卻不斷在美國創造奇蹟,我的很多學生在使用小米手機、華為手機和聯想電腦,這些都是中國的品牌,他們很喜歡。

揭秘國外面對高考有多雷 2013-6-9 新華網

  6月7日~8日,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高考日,高考又一次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話題。實際上,不只是中國人如此關注高考,在世界很多國家,每年都會在某個時期進入高考時間。尤其是在中國的近鄰日本和南韓,高考所引發的緊張氣氛與中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日本,考生的父母避免在考生面前說出“摔倒、跌落”之類的話,以免不吉利,而有的考生則會去動物園“拜見”猩猩,因為猩猩不會從樹上掉下;在南韓,每到高考時間,幾乎是全民動員,上班族調整時間為考生讓路;就連股市也推遲開市、提前閉市。
  南韓高考:商店股市調整時間
  輔導班佔盡課餘時間,聯合國也批評
  高成就:進入“老三大”
  入名校=入上流社會
  日本高考要考“兩輪”:拜見猩猩求吉利
  無奈的高考“浪人”
  美國“高考”怎麼考?
  開始時美國的大學招生都是自己出題,但後來發現這樣做缺乏一個可供比較的標準,於是一種以測試學生學習能力為主的考試SAT便應運而生,成了事實上的高考。  
  英國:高考前學校放假兩周
  英國中學生初中畢業後就要參加一個重要的GCSE考試(類似于中國目前的會考),即普通中學教育證書考試。希望繼續進大學深造的學生,則還要繼續在高中學習兩年,專門為進入大學的高考做準備。這種教育在英國也叫做延續教育。高中二年級的考試稱為A-LEVEL,即普通教育證書高級考試。只有優異成績的,才能被一流大學錄取。
  法國:上大學須參加普通科會考
  法國高中生進入大學深造的必要條件是首先得到由學校統一頒發的高中畢業證書,然後再參加高中會考,法國普通科高中會考及格者中大約有94%的人可以直接進入高等院校就讀。
2017-02-07 13:19:37
圖博館
高考改革方案_百度百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決定 》2014.9.4正式提出,推進考試招生製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 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註冊入學。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 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 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這也是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製度改革。

中國母親何以更優越 虎媽戰歌掀戰火【聯合報2011.01.15

「虎媽」女兒 被哈佛、耶魯錄取
華爾街日報八日刊出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新著「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書摘,標題為「中國母親何以更優越」,引起廣大迴響,新書在出版當天即攀升到亞馬遜網站銷售排行第六名。亞裔移民紛紛就她描述的中國式管教發表意見。有人認為她有道理,有人表示她已接近「虐待」女兒。

只能拿第一! 印度也掀虎媽潮【聯合報2012.03.11

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虎媽的戰歌」一書爆紅,使華人虎媽受到舉世矚目,然而人口眾多的印度也不遑多讓。蔡美兒認為,印度的虎媽可能比中國大陸還多。
有些印度父母求好心切,動輒辱罵子女,甚至強迫他們下課後再念10小時書,禁止他們參加朋友聚會,並且退訂第四台。
三月初發布的官方調查顯示,99%印度學童曾被老師甩耳光或用藤條抽打,81%學童曾遭師長責罵書念不好。孟買「DNA報」評論:「硬逼子女讀書就是印度的虎媽式教育。」
沉重的學習壓力讓印度學子撐不住。2010年,印度有2479名學生因學業成績不佳而自殺,比2001年的1571名增加900多人。

歐巴馬:加強教育提升美競爭力【聯合報╱記者傅依傑2011.02.20

美總統歐巴馬19日上午(台北19日晚)在每周例行全美廣播指出,美應加強數學與科學教育,以提升創新與就業,美私人企業應參與此一努力。
2017-02-07 13:20:44
圖博館
英國研究:適當壓力 有助應付考試【台灣醒報2011.05.06

根據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人員羅爾表示,處於壓力狀態下會分泌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因此強化基因外修飾(epigenetic modification) 機制,改變腦部神經元內的基因,腦部儲存資料時間更久。
羅爾表示,「學生在面臨考試或是繳報告的壓力時,這些壓力無形中反而可以提升學習效果,」他也補充表示,人的一生偶爾都有不好的回憶或經驗存在,無形中形成壓力,若從人類自古到今的演化的過程來看,這些過程反倒可以幫助人類,避免再繼續重蹈覆轍。
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健康資源網絡」(Health Resource Network)統計,美國民眾75%的人,平均每2周會有遇到一次壓力情況。

壓力大掛嘴邊 如何面對競爭【聯合報╱蘭馨/教 2011.08.04

筆者非常贊成三日「一味減壓,免試到博士就業」一文中,教會學生認識、面對、解決壓力的觀念。
因為壓力議題滿天飛,學生已經常把「壓力好大」掛在嘴邊,家長也束手無策,只好順應孩子的要求。
班上有位同學換過三家安親班,都是因老師太嚴格及適應不良,壓力太大為理由,家長害怕孩子想不開,所以最後都無法守住原則。
學校社會和家庭,有必要教導正確的處理方式,而不是讓孩子們在無壓溫室讀書,畢業之後才真正體會社會競爭的激烈與殘酷。

亞洲倒數第十【聯合報╱黑白集2011.09.14

最近全球托福考試統計出爐,台灣學生成績平均為七十六分,在亞洲卅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十。
有人會說,托福成績不代表英語能力,英語也不等於競爭力;有人會說,台灣不是沒有英語頂尖的人才,他們只是不想去美國留學罷了;或者說,台灣參加托福考的人太多,拉低了成績,沒事的人不該去考等等。
總在為成績欠佳找藉口,絕不是面對問題的辦法。如今該問的是:在過度強調本土化、過度擴充高等教育後,我們是不是把下一代教得太過自滿於現狀,而忘了周遭具競爭力的勁敵環伺?
學生上課睡覺、啃雞腿,我們說那是自由;學生蹺課去打工,我們說經驗更重要;台灣學生托福成績要從亞洲的尾巴倒數,我們要怎麼說?台灣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我們還剩下多少藉口?
2017-02-07 13:21:31
圖博館
王道還:背誦是最基本的學習方式【聯合報╱王道還2012.08.31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背誦」成為關心教育的人最痛心疾首的議題。論者口誅筆伐,視背誦為教育的對立面,完全忽略了:教育的具體內容,是傳授值得背誦的知識。
  將背誦視為教育的對立面,出自一個直覺的誤解:以為動用理性的過程才是「理解」,而背誦只是不經大腦的機械過程。由於科學一向被認為是人類理性的最高成就,科學教育更強調理解。背誦無異放棄磨鍊理性的機會,更令人難以容忍。
  這個看法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越是基本的科學事實,越沒有什麼道理,無從理解。例如我們從小就聽說過:光速每秒卅萬公里,是運動速度的極限。這個說法怎麼理解?當然只能死背。光速的值是實測的結果。物理學者測出光速後,不研究物理的人都能利用這個只好死記的數值算出:從太陽發出的光必須旅行八分鐘以上才抵達地球表面。這個發現令人驚訝、感動: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八分鐘以前的世界裡!莊周夢蝶的故事在這個科學事實的襯托下,突然產生了新的意義。
  科學的原型是西元前四世紀成形的歐基里德幾何學。這套幾何學是以定義、公設建構的體系,而定義、公設都不是理解的對象。學生先死記,然後學習運用定義、公設演繹出規範圖形、空間的規律—定理—以及利用它們描述現象的技巧。學習這種知識體系,越深入越依賴記憶力提供的便利。健全的知識體系,產生的知識哪怕學生只會背誦,依舊是有用的知識。不會證明畢氏定理,並不妨礙學習這個定理的應用範例。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他的意思是:利用知識、能產生力量。而理解未必產生力量。
  即使最偉大的科學家,都不強求理解。牛頓發明萬有引力概念,解釋太陽系各行星的運行。他拒絕對萬有引力做進一步的解釋,許多學者都覺得困惑。牛頓強調:科學的目的在描述自然;好的理論能精確描述自然、精確預測自然的運行。至於追根究柢,是哲學家的事,因此他不對萬有引力的緣由做任何臆測。
2017-02-07 13:22:16
圖博館
八月初,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一份報告,凸顯流行教育觀的盲點。研究人員分析了四百卅個人的資料,其中最重要的變項是:四歲的行為特徵;七歲的語文與算術測驗;大學畢業與否。他們發現:學齡前的行為特徵最能預測此人是否能夠大學畢業,而不是七歲時的語文、算術能力。孩子若從小就表現出專注、又能遵循指示的性向,最有可能在廿五歲前完成大學學業。「遵循指示」是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在許多情境中,就是背誦。
  我們自命為萬物之靈,相信理性是人類最寶貴的天賦,對理性有無限的信心。可是學者(如二○○二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卡尼曼)早已發現,攸關我們生活、生存的許多認知技巧,不出自理性,而是直覺,或者說簡單的公式(heuristics)。顯然大自然對於我們的理性並不那麼放心。也難怪,十八世紀偉大的蘇格蘭哲學家休姆一語道破:理性只是熱情的奴隸。我們不禁好奇:批判背誦的熱情,到底哪裡來的?

美國法律竟然允許老師體罰學生 2010-10-15東南新聞網

  在美國有21個州依然在法律上保護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體罰的合法性,而對學生體罰最常見的方式竟是用木板打學生的屁股。在2007學年,美國共有22萬3190名中小學生遭受到體罰。
  在這張美國地圖上,藍色代表已廢除對學生體罰的州,紅色代表依然保留對學生體罰的州。准備送小孩到美國讀書的父母,可要選擇好。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10/15/7236916.html

教改走過頭 快樂學習不快樂 2015-7-14

教改打著「快樂學習」的口號,廣設高中大學,修改課綱減輕學生學習壓力,但沒有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拉低學生的平均素質,給廠商難以提高薪資的藉口。台經院院長林建甫今日投書中國時報時論廣場認為,教育應加入適度「壓力」,讓學生學會克服學習的不快樂,才能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自我學習能力。
  日本2002年也推行所謂「寬鬆教育」,將教學大綱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減少了3成,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但事後發現,學生學習能力普遍下降,學習態度也不佳,讓整個「寬鬆世代」被認為難以和以前的世代相比,也引發階級不易翻轉的憂心,
2017-02-07 13:23:07
圖博館
林建甫表示,「快樂學習」應用在國小、國中階段可能有意義,但高中課程深度明顯提升,而大學教育內容廣無邊際,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從中獲取所需的技能與知識。若學生不能了解學習的不快樂需要意志力來克服,那永無垂手可得的果子。
  「減輕壓力、快樂學習」的教改已走過頭,林建甫認為,未來的教育應往「適度壓力、熱情學習」的方向調整,才能培育出更好的下一代。
  相關新聞
林建甫專欄-快樂學習?那是騙人的!

教改本質:邏輯邪53/66

台灣教改運動的人本本質會變質為國本,其因如同台灣的其它民間社會運動、都與反國府運動共犯之外,如屍哲所戲論、教育本質上就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台灣教改在反國府壟斷教育、升學主義及浪漫人文主義弊病等因素下,由史英的森林小學和人本教育首先發動。與反國府運動共犯結果雖造就了人本教育的教改風潮,但教改也被李政權收編、與民間社會運動等共同支撐著李陳政權的權威。
  台灣教改運動雖與其他社會運動均具有泛政治性的反國府特質,但由於教育--不論源自中國傳統的儒家科舉或延自西方十九世紀以來的國家教育體制--均具有位居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和社會黨國化機制之首位的屬性,於是自大陸民國時代建立起來為重振中國民族文化自尊和救國救民的國府教育體制,在屬性上與國府構成實體性關係。這種教育雖有效地達到黨國化、重振、救國和發展經社的目的,但主因於升學主義的種種教育弊病,卻提供了教改運動者外在客觀的不滿氛圍。
  批評黨化教育者的重心在將黨化教育與政治統治、中國民族文化等結合起來,而疏於分析國府教育體制的外在客觀的時代背景和內在的教育理路。國府教育體制的目的是為解決清末以來中華民族文化沈淪、追求中國統一、及建設國家,在達成這些目的時不可避免地存在矯枉過正的沙文主義或政治意識形態。
  由西洋教育史的發展可知,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西方各國從德俄到法意英美,不論基於國家發展或擺脫傳統教育體制,均大力推行國家教育。西方如此,受西方壓迫的後進國為擺脫外來殖民帝國、內部傳統封建及反叛勢力等的阻力,當然更會推動「黨國教育」。
2017-02-07 13:24:24
圖博館
我又問道,“那為什麼不去免費的公立學校呢?”這位同事笑笑的表情像極了國內到處借錢買學區房的家長。幾年以後,我去了美國,發現當地小學下午3點放學,但是只有黑人鄰居的孩子跑跑跳跳地回家了,而在這個時候,大多數白人和華人的孩子,都背著書包、拿著樂器,去了各種輔導班。
  歐美的中小學的確與中國的中小學存在巨大不同,在那裡,學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壓力。然後在快樂幾年之後,大多數的孩子也就這樣了,他們或者去社區大學再混幾年,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層的體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開始拿失業補助,在街上閒逛。在美國,一個不去輔導班補課、不花大價錢去學習才藝參加社會活動、豐富自己履歷的孩子幾乎沒有可能進入名牌大學。歐洲的情況好一點,因為當地的社會福利較高,很多學生能夠較容易地進入好大學,可是這不並意味著在公立中學沒有打下良好基礎的他們能順利畢業。我在魯汶時曾驚訝於大學生天天狂歡,一位教授冷冷地告訴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過是來這裡吃喝幾年,體驗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是拿不到學位的。”
  說到底,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不同,絕不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中國的教育是底層向上攀登的階梯,平民子弟要想成為精英,就必須吃苦受累。而西方的教育則是一個分層機制,它的大眾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為精英,就必須從市場上另行購買教育,買不起的人則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雖然都被冠以公立的稱呼,但西方的公立教育是大眾教育,中國的重點公立中學是精英教育。兩者比較其實是拿我們的上馬比英國的下馬。以此來判斷誰的基礎教育更好,其實完全偏離了真相。與自由散漫、福利過度的公立教育不同,西方私立精英學校的風紀嚴格、學業壓力巨大,要想跟上其教學進度絕非易事,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坦率而言,如果中國老師遇上這樣的學生,可能展現的將會是另一個效果。
  在近十年來,中國的教育無論是在大學還是在中小學,都經過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這種變革既出於中國教育對中國社會快速變動的回應,也在很大部分出於向西方學習的目的。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學校來做素質教育的模板,強調快樂學習,強調減負,結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內容上的縮水,質量上的下降。這實際上逼迫著家長們在課外時間投入更多的資源,而無力購買教育資源的孩子則越來越難以通過自己的勤奮在課堂上彌補這種資本上的差距。
2017-02-07 13:27:25
圖博館
國外一些嬉鬧散漫的所謂現代公立教育,其實不過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標準公共產品。我們不能把這些標準當做中國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這些標準當做西方教育的真相。中、日、韓等儒家文化圈的國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顯得比西方社會要殘酷,但這恰恰也意味著,這些國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讓平民子弟實現向上的流動。一旦所謂素質教育的改革,讓貧富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那麼用更加殘酷的平民教育來填補差距就成為了必然,而這恰恰是超級中學出現的根本原因。

芬蘭經濟只贏希臘 誰害的?2015-11-27 聯合報

  扣除希臘,哪個歐洲國家今年經濟表現最差?答案令人意外,竟是芬蘭。今年第三季芬蘭經濟萎縮0.6%,正邁向連續四年經濟衰退之路。自2008迄今,芬蘭經濟產出衰退6%,只比義大利的8%略好。
  回應
是哪個賤錢眼開的雜誌前幾年一直在捧芬蘭?
這個賤錢眼開的雜誌也一直在捧教改
根據天下雜誌第384期,內容是「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還好他們還有世界第一的教育,經濟才能贏過希臘?!還是說,因為他們的教育是世界第一才拖垮他們的經濟?!....
輕輕鬆鬆就爽爽過日子?遲早要露出馬腳! 民粹黨也一樣!
台灣有很多媒體非常喜歡吹捧表現突然很好的國家,知前愛爾蘭也是這樣被捧,沒多久也成了歐豬四國之一。

亞裔學霸讓本土學生患心理疾病 美國名牌學校取消期末考
by張小茸 韓旭陽(新浪國際駐美觀察員 新浪國際高級編輯)  

  2015-12-15,就在美國全國為歡慶聖誕節做準備的時候,新澤西州格羅夫爾中學會議室內,卻在進行一場氣氛緊張的學校董事會討論。主要議題就是是否要降低四、五年級的數學教學標準,因為來自亞洲的學霸,已經讓本土美國學生不堪壓力,甚至患上心理疾病…… 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學校董事會最終決定對教學大綱進行簡化,相關改革還將包括晚上不佈置家庭作業、取消高中期中和期末考試等。
  本土家庭支持“找回童年”
  亞裔家長反駁減壓就是反智
  回應
 我覺得還是讓美國人每天玩玩,做做遊戲,不用考試,這樣挺好,只是不要影響咱們國家就行.
 贊同!美國人有蠢的權力!
2017-02-07 13:28:05
圖博館
百思不解,基礎不行,可美國人創造力怎麼那麼厲害?比如蓋茨,一個肄業生,考試肯定不是學霸級,可是世界首富,不勝枚舉。
 然而,心靈雞湯沒告訴你的是,蓋茨他母上大人是IBM董事,巴菲特的父上大人是高盛高管,連特朗普創業父親僅僅借給他100萬美元(80年代)… …
 挖槽!這心靈雞湯騙了我20幾年。
 蓋茨是哈佛大學優等生,他所謂的肄業,其實本碩連讀畢業,他的學分已經夠本科畢業了。
 人家是什麼家庭背景?你都不想想?你一個窮人如果玩蓋茨這種,保管你一輩子翻不了身!還是好好讀書吧!
 說明單純的創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眼光,把創新的東西和現實結合,把科學和商業結合,真正提升生產力,財富會滾滾而來。當然,懂得如何去結合,這本身也是創新的一種。重要是是爹媽有關係。人家明明在賣東西的時候,是把關係網和政治結合。
 考試雖然不是學霸級的,可是美國排名靠前的大學真不是隨便進的,而且美國好的大學也不是隨便畢業的。你上網絡公開課上看一下就知道美國知名大學一堂課的信息量有多大!不是我們國內進了大學反而會鬆懈的情況。所以美國大學的創造力也是靠刻苦讀書發掘出來的。這一點,你去知乎上搜留學生的生活就知道了。
 很簡單,試問一個智商160的從沒上過學不識字的人有一個智商120的家庭富裕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創造力高嗎?評判任何一件事要看當時的歷史經濟和文化背景。 新中國是一個在一片廢墟里成長起來的國家,這個國家成立伊始,連讀過幾年私塾的都被看成寶貝,大部分人連飯都吃不飽,等到我們和西方這些富裕國家經濟基礎差不多的時候,再比一比,你就知道西方所謂的創造力就是個渣了.
 歐美的創造力我承認,但是你說有多厲害或者想說中國沒創造力那就不對了,他們所謂的創造力是基於多年的基礎教育和社會經濟條件優於世界其他地區還有工業化的基礎上的。現在中國在各方面慢慢趕上來了,以後中國的創造力恐怕會讓世界都震驚,等著瞧吧.
 自由民主在美國的功效- 美國屁民自由民主的上學(上不起學):美國數以萬計屁民退休後還在還學貸;美國高等教育非常不平等....總之,美國教育體制的本質是:讓有錢人接受好教育,讓貧窮者接受爛基礎教育!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5_12_31_346545.shtml
2017-02-07 13:28:45
圖博館
8000所小學將用中式方法教數學 英國網友怎麼看?

英國教育部2016.7.12宣布,半數小學將採用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數學教學方法,涉及的小學總數約8000所,撥款達5400萬美元,觀察者網此前也做了報導。
  然而,這幾天陸續有國內媒體發表評論,稱“英國孩子們也要死記硬背學數學了”,“'死記硬背'法的漂洋過海,或有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徵象,但也不足以體現填鴨式教育的高人之處”。
  當然,這種論調在英國也有市場,可隨意貼標籤的說法早就被英國官方打臉了。英國教育部說,這種精通式數學教育方法(mastery approach)包括全班教育(as a whole class),並使用高質量的課本。
  全國數學優質教育中心網站上對精通式教育方法的說明
全班教育則強調集體互動,而不是在教師解釋後,由個人或各小組較為緩慢地互動練習。另外,將更為重視課本,而不是現在的學習單。教育部還指出,將鼓勵小學生使用物品和圖片,把數學概念,如抽象思維、數字和符號等具象化。“精通式教育方法”讓全班共同進步,同時鼓勵出色的學生深化理解。
  重視基礎、加深理解,哪裡就等於“死記硬背”了?
  據BBC報導,源自中國的方法在2014年就開始引入試點。他們還在試點至今的Elmhurst小學採訪了已經接受兩年教育的小學生。小學生說:“我喜歡數學的每一方面,數字、計算,通過每一步去發現答案。”“我喜歡代數,那就像解謎。”
  BBC報導說,在中國人眼裡,“更好的辦法是先讓學生理解每一個概念,再繼續向前”;而英國的教育根基太淺:“有一英里長,但只有幾厘米深,太多的東西填進來。”這聽著才像“填鴨”啊……
  回應
 感覺吃大虧了,類似孫子兵法被老外學去
 為什麼要教他們痛苦學習?讓他們快樂成長!不快樂,毋寧死。讓他們在快樂中爛下去吧,求求你們別管閒事。
 幸虧教育部當年沒聽網上那些雞湯忽悠
 一個國家是否生機勃勃,關鍵在於這個國家是否在尊重傳統的同時善於學習,勇於改變。從這點上看,英國在近代是所有國家中做得最好的。
 需要告訴大伙的是,英國是歐洲列國中最擅長調和折中,最不死守偏見教條的國家。遠有光輝孤立,折衝歐陸;近有加入丫頭行一聲驚雷,華麗轉身。現在放下BBC常見的架子,帶頭直接學習中國作為後發者的製度,不過是民族特性的又一體現罷了。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6_07_17_367762.shtml
2017-02-07 13:29:23
圖博館
英首相特蕾莎•梅擬恢復精英教育遭國內批評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2016.9.9宣布,政府將改革現行教育體制,讓所有學校通過能力測試選拔學生,從而使脫離歐盟之後的英國實施“精英教育”。但她的主張遭到國內多方抨擊。
  英國的文法學校相當於公立的“重點中學”,其教育水平不亞於優秀的私立學校,但學生不用繳納高昂的學費。文法學校與普通中學的唯一區別在於,申請入讀時需要經過嚴苛的考試。入學考試在學生11歲(小學六年級)時進行。未能參加考試或落選者將按其所在學區就近入讀普通中學。
  要求放寬天主教會辦學限制
  遭國內多方抨擊批評
回應
 人家都兜了一圈回來了,我們還要邯鄲學步嗎?
 而我們國家正在解構公立重點學校,代之而起的是高昂學費的私立貴族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劣質化。
 英國工黨就是偽裝成平等主義者的資本家走狗。理由很簡單,英國工黨的所謂平等遊戲的參加者沒有富人,富人的孩子有錢都去私立學校了。不約束富人的平等就是偽平等,讓窮人在少量有限的資源中自己搞平等,或者說煽動窮人嫉妒窮人,踩踏窮人,也就是以窮制窮,讓窮人永不能與富人競爭的偽平等遊戲。英國首相特蕾莎的建議是從窮人中提拔人才,與富人競爭,不至於全部被工黨的偽平等遊戲幹掉。這仍然不是真正的平等遊戲。真正的平等就是取消私立學校,不管有錢人還是窮人都接受一樣的教育,只要成績好就能上好學校,也就是中國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不觸及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是戲弄窮人。叫工黨的不一定是為工人服務的,反而是工賊。為什麼特蕾莎提出恢復英國文法學校設立呢?理由也很簡單!單靠有錢人那麼點人才是不足以產生強大的競爭力的。工黨的偽平等遊戲害苦了英國,讓英國在盛世中逐漸死去。
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6_09_11_374085.shtml

丹麥初中不服中國教育於是跟中國學生PK了一場2016-10-12

到底中國的教育怎麼樣,其實有一部紀錄片在三年前就告訴你們了。這部片來自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丹麥.拍完之後,他們幸福指數下降了!
因為這片子顛覆了西方人對中國人應試教育的過往呆板印象。
在片中,丹麥一直用自己的教育制度實力打臉說話,狠狠的表揚了中國教育。
而這部紀錄片的起因,都是PISA挑起來的。
2017-02-07 13:30:09
圖博館
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評估項目)
PISA就是一個針對全球15歲學生能力測驗,主要考試內容有閱讀能力、數學和自然科學。
自從中國在2009年加入PISA後,第一名就沒有其他國家的份了。
在西方教育的觀點裡,中國學校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是應試機器。
連續幾年的PISA第一其實沒什麼。
畢竟那些都是試卷上的東西,要比就比試卷上沒有的。
  比賽結束 中國4:1丹麥
幾場考試後,有一個孩子說出了:“我個人覺得,中國人將來有一天會征服世界”
  通過這些考試,終於讓丹麥的老師們意識到了,基礎知識的教學上,丹麥的初中學生其實還差的很遠。光是有創新的思維,卻沒有基本知識,也不算牛逼。所以,儘管丹麥的專家還是對於一個班四五十人,每天上課10多小時的教育方式接受不了。但對於十幾億人口的中國來說,應試教育算是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中國教育並沒有那麼呆板,也沒有那麼沒有人性。“我覺得西方的文化有嚴重的問題,我們會在驕傲和自滿中,被人超越.他們已經從我們的手裡,搶走了那些研究性的工作崗位他們其實比我們強,我們未來靠什么生存呢?”
  回應
 其實這個視頻,去年我已經看過了,但我還是必須指出: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
 對待叫不醒裝睡的人,最好的辦法是從他們身上踩過去…
 沒有基礎,何來房子?當然睡帳篷的那叫創新?
 但是隨著快樂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大陸在這一點上快和台灣統一了
 我們的大學以前的學生不輸任何國家(不管他們是哪種教育模式),但上了大學就垮了,所以我們要反思的不在於中小學,而是大學教育。
 總是有人在貶低國內的大學教育。其實無論從前或現在,好學生依然還在那裡,並且日後成為棟樑之才。大學教育問題在於,很多應該去技職的學生混到了大學裡。教育分流已經提出多年,但社會觀念卻依然停留在以文憑定九流,而不是如同德國等工匠文化國家那樣,以個人收入定九流。
 天天黑教育的人然而提不出一個更好的,適合31個省,從貧窮到富裕,從夢想到貧瘠,面面俱到,更廣闊公平的辦法,甚至他們不懂平等和公正的差別,真要認真和他們較勁,他們最後只有三個結果, 1. 有錢人上有錢人的學校,沒錢人上沒錢人的學校,以後怎麼辦,那不是教育的事了,是社會的事. 2 .全部放開,放開成什麼樣,教什麼不教什麼都交給私人和學生雙向選擇. 3.中國干嘛要這麼大?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6_10_12_376975.shtml
2017-02-07 13:30:58
圖博館
由歷史經驗可知,後進國如戰前的德日蘇或戰後的中共南韓新加坡等,甚至民主自由化身的美國也將教育當成資本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態及社會化之工具。(《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一書透過統計資料的實證研究和美國教育發展史之分析,認為:1.美國盛行的經濟不平等的程度以及個人發展的類型,主要受到界定資本主義制度的市場、財產與權力關係所限制。2.美國的教育並不增減整個不平等的程度以及壓制性的個人發展。相反地,它最好被理解成為一種制度,這種制度藉著增進年輕人順利地整合入勞動力中,以幫助永遠保存決定這些型態的經濟生活的社會關係。3.美國的教育制度以這種方式來運作,與其說是透過教師和行政人員在日常生活裡有意的意圖,不如說是透過管制工作場所裡個人互動的社會關係與教育制度的社會關係二者間的符應);即使李陳政權的教育體制亦然(到杜正勝當教育部長時乾脆不務正業,不辦教改專事台獨教育)。
  他們的共通處是教育做為一最重要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它不可避免地會成為執行統治者(不論有意或無意)建立國家及民族文化意識的工具,至於操用工具時的嚴酷或和緩程度,取決於其外在環境挑戰及內在所想達成目的之難易。

英媒:美國破天荒地在國際奧數比賽擊敗中國

據英國《衛報》2015-7-報導,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英國隊的領隊、巴斯大學的傑夫·史密斯博士說,這是自1959年開始舉辦的奧賽歷史上最難的一張試卷。
來自康涅狄格州的美國隊員、17歲的邁克爾·庫拉爾說,整個六月,他和隊裡其他五名16歲到18歲的隊友待在集訓營裡。
  回應
說好的美國素質教育呢?
素質教育搞的不僅創新比不上美國,奧數也比不上了

奧賽不敵美國後的中國教改思考 by陳志文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2015-7-21

最新一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美國21年後第一次超越不可戰勝的中國,獲得第一名。好事者還貼出了2010年奧巴馬總統在白宮接見奧賽獲獎學生的照片。
  與此同時,奧賽在中國一片喊打聲中,從政策層面全面退出各級保送生與加分的指標體系。
  但美國的大學卻一如既往地喜歡這些奧賽的獲獎者,不僅歷屆在奧賽中獲獎的美國學生都如願進入了名校,中國的留學顧問也會告訴你,美國高校最看重的,第一類就是各類奧賽的成績。赴美的孩子們如果有這樣一個獎項,GPA差點兒也沒關係,因為這是你最重要可靠的學術水平與能力的證明。
2017-02-07 17:39:18
圖博館
日媒:中國如何超越日本成為培養圍棋高手國家?

據日經中文網2017.2.7報導,被稱為“史上最強”柯潔年僅19歲就達到九段,是中國圍棋界的瑰寶。不光柯潔,近年中國陸續湧現了很多年輕的圍棋高手。圍棋曾是日本的看家本領,為何如今中國能夠超越日本,培養出眾多棋藝高超的年輕棋手呢?為了尋找答案,記者走訪了柯潔生長的地方——浙江省及北京等地,了解到了中國的特殊國情。
點擊查看大圖
  田沐沐(左)和周宗強對弈(右)(2016年11月,中國浙江省麗水市)
柯潔的家鄉是浙江省麗水市。2016年11月,記者來到柯傑曾經學習過的圍棋培訓班,目睹了那里大力培養新棋手的場景。
  “在柯潔之後,過了大約10年,我們又發現了一個能力這麼強的孩子。他可能跟柯潔一樣,兩年後為了當職業棋手去北京”,在圍棋培訓班裡,周宗強( 45歲)一邊跟學生對弈一邊對記者這樣說。他是這個最初教會柯潔圍棋的培訓班裡的老師,棋盤對面是6歲的田沐沐,念小學一年級。
  周老師所說的“將來可能會超過柯潔”的田沐沐來圍棋培訓班還不到1年時間,但現在“他已經能跟45歲的我一爭高下了”,周老師認可了田沐沐的才能。每天田沐沐放學後一來到培訓班,周老師就陪他下棋。
  記者拜訪培訓班那天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外面已漆黑一片,但同一個樓上的其他培訓班還有十幾名小學生在跟著一位老師學圍棋。這種培訓班還有很多,每天有將近100名學生放學後去學圍棋到晚上8點半。大家都面帶笑容,看上去很開心的樣子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培訓班的負責人李守勝(43歲)介紹說:“光我們培訓班的孩子就有700人。這附近(麗水市蓮都區)學圍棋的孩子大約有1000人”。
  圍棋為何如此受歡迎?周老師介紹說:“現在中國競爭激烈,父母們都很拼。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般從小就開發孩子的才能,圍棋只是其中之一。不過,認為圍棋有助於開發兒童潛能和提高智力的父母越來越多。柯潔的出名也帶起了圍棋熱潮”。
  柯潔的父母(2016年11月,北京)
其實,柯潔的父親柯國凡(49歲)、母親周柳萍(44歲)從小就開始拼命尋找柯潔的特長。周柳萍稱,“試了美術、籃球、奧數等很多科目,最後決定讓兒子學他喜歡的圍棋”。
2017-02-07 17:40:30
圖博館
中國父母拼命為孩子尋找特長還有另一個理由,那就是特長和升學密切相關。雖然各地區多少存在一些差異,但中國孩子上初中一般都要考試,這時候有特長能加分。不管是什麼特長,都能加分,提高成績。
  報導稱,加分同樣適用於中考和高考。就連北京大學這種中國的代表性高校,高考成績沒過線的學生也能通過體育及文化等特長加分入學,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像世界圍棋界的一流選手柯潔一樣擁有卓越才能的人會進一步受到優待,無需參加高考,就能進入喜歡的大學,這就是當今中國的實情。
  柯潔的母親周柳萍說:“兒子的圍棋前輩也在30多歲時進了北大。現在忙於圍棋,等穩定下來之後,將來打算讓他到北大或清華上學”。正因為如此,除了學習之外,中國父母為讓孩子學習特長付出非同尋常的努力。從英語到鋼琴、小提琴、繪畫,中國到處都有面向幼兒開設的培訓班也是正因於此。
報導稱,雖然幼兒教育存在過熱問題,但中國長期受到詬病、偏重記憶的“填鴨式”應試教育也因為實行加分製而多少得到一些糾正。為培養柯潔這樣的天才提供了沃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柯潔8歲獨自前往北京,11歲成為職業棋手,13歲進入國家隊,為實現飛躍奠定了良好基礎。在座落於北京市中心的中國棋院,目前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約60名國家隊隊員聚集在此歷練棋藝。隊員是從約400名職業棋手中選拔出來的精銳,都是16~30歲的年輕一流棋手。
  國家隊隊員切磋棋藝(2016年11月,位於北京的中國棋院)
雖說是國家隊,但並沒有報酬,唯一的好處是能出名。為了生活,他們只能作為職業棋手贏得比賽,自己掙錢。年輕職業棋手的年收入為15~20萬元人民幣左右。雖然與一場比賽就能賺到6萬的柯潔等一流職業棋手存在差距,但年輕棋手們仍然懷著對將來的憧憬,每天堅持與隊友們一起歷練棋藝。
特長培訓和激烈的競爭改變了全球圍棋界的勢力格局。日本棋院副理事長山城宏(58歲)介紹說,“感覺現在的國際比賽中,進入前8的棋手裡有6個是中國人,2個是韓國人。奪冠的幾乎都是中國棋手,遺憾的是日本棋手連進入前8都很困難”。
  據介紹,在日本圍棋巔峰期的1986年,圍棋人口達到了約1000萬,後來因圍棋下法多樣化,減少到了目前的300~400萬。20世紀90年代,韓國棋手崛起,2000年代中國棋手崛起,逐漸取代了日本的地位。
2017-02-07 17:41:44
圖博館
中國棋院圍棋部部長王誼(56歲)表示,“在圍棋方面,我們從日本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年輕棋手層出不窮,中國的實力增強,還要感謝日本”。
  中日之間通過圍棋進行交流的傳統從二戰前一直延續下來,不過2017年將迎來一個重大節點。3月份,大阪將舉辦由中日韓三國頂尖職業棋手與日本開發的人工智能(AI)軟件共同參加的國際圍棋賽。日本的參賽選手是在2016年前無古人地奪得7冠的井山裕太九段(27歲)。中國的參賽選手並非柯潔,而是21歲的其他年輕希望之星。三個國家的頂尖棋手實力大比拼,再加上“人類對戰AI”的元素,此次比賽必將備受矚目。
  回應
 因為圍棋的誕生地就是中國!
 圍棋曾是日本的看家本領
 是嗎?找優越感不能這樣找吧
 確實很長一段時間是看事情要客觀!
 那是真的,清末民國時候,日本一個普通的棋手都能橫掃中國。像吳清源這樣的天才都要去日本學棋。中國重執棋壇牛耳,是國家慢慢強大起來以後的事。
 現代圍棋確實發源於日本。在日本,率先廢除了座子,這個舉措代表著變革。從清末民初到建國初期日本的圍棋水平遠遠超越其他國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的最強者陳祖德憑藉中盤戰力才擊敗日本職業棋手,然後九段。中日兩國近代的圍棋水平對比完全和國力對比相一致。被日本授予名譽七段的陳毅說:“國運盛,棋運盛”。
 大秦帝國里,衛鞅也是這麼評價圍棋。
 日本圍棋最強盛時的代表人物卻是從中國到日本的吳清源,說變革或清流他也當之無愧!
 跟國運相關,沒錢時候玩個屁。經濟強大了,才有閒錢去培養閒情雅緻發展興趣。
 看過棋魂就知道了,日本的圍棋圈子相當封閉,基本上已經喪失了吸收新鮮血液的能力。
 日本人自大到了一定程度了。中國不是超越日本,是超越韓國。早十幾年前日本就被韓國超越了。
 我們只不過在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而已,各方面都是這樣,你們日本人要習慣,反正你們都習慣了一兩千年了。
 以後被超過的更多,先慢慢適應!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7_02_07_392911.shtml
2017-02-07 17:44:51
圖博館
翁啟惠涉浩鼎案之後…中研院退出唐獎評選2017-04-06聯合報

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唐獎,由中研院與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捐助的唐獎教育基金會攜手合辦,二○一三年創辦以來已頒發兩屆八位得主,在國際打出知名度。中研院昨證實,第三屆唐獎將「暫停雙方合作關係」,在學術界投下震撼彈。
  昨天出刊的鏡周刊披露此一訊息。「唐獎」是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任內與尹衍樑談成的合作案,如今翁啟惠涉入浩鼎案,與浩鼎大股東尹衍樑關係牽扯不清,嚴重影響中研院聲譽。外傳新任院長廖俊智為挽救中研院聲譽,決定中研院不再合辦第三屆唐獎。
  對此,中研院昨發聲明指出,中研院與唐獎基金會並非「終止」合約,而是加訂臨時條款,暫停雙方合作關係,由唐獎基金會自行試辦第三屆評選,待結束後雙方將會檢討,是否繼續由中研院辦理評選工作,或由唐獎自辦。依據雙方簽署之補充協定,中研院返還一○六年度的委任費用一千萬元,以及唐獎辦公室租金收入,唐獎辦公室上月已經搬離中研院。
  聲明指出,中研院雖未承辦第三屆唐獎評選工作,但院長廖俊智鼓勵本院院士及非院士的研究人員以個人身分參與,並樂見其成。
  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受訪時表示,中研院決定退出承辦第三屆唐獎,與「切割」尹衍樑無關,而是認為唐獎基金會已有能力獨立運作。
  此外,中研院新團隊成立未久、院務繁忙,要籌畫中研院南部分院、生技園區等,是「一人當五、六人用」。評估人力後,中研院決定暫停協助唐獎。
  黃進興指出,國際學術界的重要獎項,包括沃爾夫獎、日本獎、京都獎等,均有獨立的評選制度。諾貝爾獎也是辦理兩、三屆後,便交由諾貝爾獎主辦單位獨立運作。中研院和唐獎基金會有默契,第三屆辦完後馬上討論成果,決定是否再合辦第四屆,雙方保留合作的彈性空間。
  不過,第三屆唐獎去年已啟動籌辦事宜,為何中研院「頭洗一半」才臨時退出?黃進興說,新院長上任後諸事繁忙,推遲了決定的時間進度。雙方還曾討論是否暫停舉辦一屆,但為了「國際信用」,決定第三屆如期舉辦。
  相關新聞
曾志朗:唐獎應試行獨立運作
唐獎基金會:中研院退出評選 不影響獎務運作
新聞眼/中研院與唐獎保持距離 有跡可循
與唐獎「切割」?中研院澄清
  回應
不知誰退誰? 中研院李遠哲翁啟惠,自己先貪腐爛掉,還切割別人,笑死人。
還想得唐獎咧 真是馬不知臉長
2017-04-06 10:54:2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