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13 07:08:31| 人氣803|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政治謀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勞賽拉編著《政治謀殺案》(上海人民出版,2000)和中國彭呈倉編著《20世紀遭暗殺政要》(北京:國防大學,2000),均以20世紀為主,但前書人數較多、後書較詳。

《政治謀殺案》收錄了歷史上最吸引人的暗殺事件。從西元前10世紀圍繞猶太國大衛王的一系列暗殺和報復事件開始,按年代記述了引起政治暗殺的歷史事件,最後以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刺結束。

謀殺--國際政壇的毒瘤

自有政黨以來,政治謀殺就沒有間斷過,到了二十世紀尤其如此。無數優秀的政壇首腦,宗教領袖及軍政要人都在政治 鬥爭中被害身亡。八十年代以來,世界性的軍事對抗趨向緩和,代之而起的是經濟之爭。經濟之爭導致了各種政治勢力的不斷演變和重新組合,伴隨著世紀未情緒,又演出了一幕幕政治謀殺的悲劇。比起一、二次世界大戰和本世紀中葉的冷戰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據統計,近20年來有影響的政治謀殺就達百余起。
八十年代,前蘇聯領導人一個個神秘的死亡,引起了世界關注。安德羅波夫在克裏米亞散步時,坐到石椅上,突然感到渾身發冷,不久死去。
契爾年科夫也是在克裏米亞吃一種質量不好的魚中毒而死。當時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烏斯諾夫本來 可當上蘇聯領袖,但卻在當年底突然去世。勃列日涅夫的健康狀況在晚年時好時壞,有人認爲可能被人利用了一種“放射源”破壞機體的生物功能,從而達到消除政敵的目的。許多分析家認爲,這些均屬政治謀殺,只是手段比過去要先進得多,不是用刀槍,而是用一種特殊武器。
在蘇聯斯大林時代,內務部長貝利亞曾授命組建一個暗殺研究實驗室,生物學家格裏戈裏 梅拉諾夫斯基博士被任命爲實驗室主任。該實驗室的主要任務 是尋找各種可以造成自然死亡效果的生物毒劑。從納粹分子在 死亡集中營對猶太人使用過的“齊克隆B(氰酸混合物)”到 蛇毒、到放射性鉈等都用過。有些藥物可使其産生類似心肌梗塞的症狀,且死後絕無任何痕迹。
八十年代被謀殺的政要還有:1981年5月,孟家拉總統齊亞.拉赫曼被助手擊斃。1981年8月, 伊朗總統沙賈伊和總理巴堆霍納爾在總統府被炸死。
1981年10月埃及總統薩達特在參加軍事檢閱時被槍殺。1982年9月黎巴嫩總統傑馬耶勒中彈身亡。還有,菲律賓反對派領袖阿基諾、印度總理英.甘地、瑞典首相奧洛夫特等都是在80年代被謀殺的。
進入九十年代,政治謀殺可以說到了瘋狂的地步,幾乎每隔幾天就會看到某政要被害的要聞。1993年5月1日,斯裏蘭卡各政黨舉行“五.一”遊行和集會, 突然發生大爆炸,總統普雷馬達薩和他的保鏢遇害身亡。這是四月下旬以來不到 十天時間發生的第二次暗殺事件。
http://heritage.news.tom.com/Archive/2001/8/31-85387.html

二戰後被暗殺的世界十大政要人物

 從肉體上消滅對手或許永遠都是政治鬥爭中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古代的專制社會司空見慣,現代的文明時代照樣屢試不爽。在2007年行將結束的時候,來自南亞次大陸的槍聲和爆炸聲震驚世界,澆滅了許多人慶祝新年的熱情,使人類再次感受到了政治的殘酷和嗜血!美麗的“鐵蝴蝶”隕落了,世人在感到悲傷和惋惜之余,更應該清醒的看到她的折翼只是政治的血腥又加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已,貝.布托不是第一個更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倒在通往權力巔峰之路上的殉道者,下一個會是誰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的是僅僅二戰以來被政敵暗殺的各國領導人已不下數十位。下面筆者僅列舉以下其中影響較大的十位政要名人,以饗讀者。

     一、昂山

    德欽昂山( 1915-1947),是領導反抗英國殖民統治、抗擊日本占領、爭取國家獨立的民族英雄,被緬甸人尊稱爲國父,生于馬圭縣那卯鎮。在仰光大學學習期間參加反英運動,1936年任全緬學生聯合會主席。爲緬共創始人之一。1938年參加我緬人黨(“德欽黨”),1939-1940年任該黨總書記,同時任緬共總書記和緬甸自由聯盟總書記。1940年出國,企圖借助日本實現緬甸民族獨立。1941年帶領一批青年赴日學軍事,後又在泰國組織緬甸獨立軍,任司令。1942年底,率軍隨日軍入緬甸。1943-1945年任日軍占領下的巴莫政府國防部長。1944年任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領導抗日鬥爭。1945年3月27日領導全國起義。配合盟軍于5月1日解放仰光。
      戰後,英國殖民者重返緬甸,1946年10月參加以英國駐緬甸總督爲首的新的行政委員會,任副主席。1947年1月27日在倫敦簽訂《昂山-艾德禮協定》。同年4月組織自由聯盟,任總理。曾發表公報表示要爭,取完全獨立。1947年7月19日,與6位部長在仰光行政委員會秘書廳會議室舉行會議時被英國指使的歹徒開槍謀殺。現在他的女兒昂山素季仍活躍在緬甸政壇上。

         二、甘地

     甘地(1869~1948),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倡導者。享有聖雄稱號,被尊稱爲聖雄甘地。 1888年留學英國,習法律。1891年取得律師資格回國。從1893年開始,在南非從事律師工作,處理印度商行訴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回到印度。1919年領導印度人民反對《羅拉特法》的鬥爭,支持穆斯林基拉法特運動。1920年倡導和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得到國大黨內各個派別和集團,以及印度資産階級的全力支持。從此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成爲該黨爭取民族獨立的指導思想,並確立了他在國大黨內的領導地位。1924年當選爲國大黨主席。1929年12月國大黨拉合爾年會通過實現印度完全獨立的決議,授權甘地領導運動。他提倡開展文明不服從運動,強調非暴力原則,並領導拒購官鹽、自己動手制鹽的食鹽進軍。後因懾于工農革命鬥爭的蓬勃發展,遂于1931 年3月5日簽訂甘地-歐文協定。國大黨內外一致譴責這項協定,致使甘地于1934年一度退黨。此後,居住中印度塞瓦格蘭農村,專事建設綱領工作,推廣手紡土布,發展鄉村工業,開展農村教育。同時致力于哈裏詹(意爲上帝之子)運動,反對歧視賤民,主張婦女解放與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團結。20多年來,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中,先後絕食21次,被捕入獄8次,坐牢時間長達6年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甘地仍積極投身政治活動。由于英國堅持不予印度獨立,他于1942年8月8日發動要求英國退出印度的運動。1944年9月就印度前途問題,同穆斯林聯盟領袖M.A.真納舉行秘密通信會談,後因雙方各執己見,會談破裂。戰後,蒙巴頓出任英印總督,提出印巴分治方案。甘地最後接受。1947年8月産生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1948年1月30日,在德裏作晚禱時,他被印度教一名極右派分子開槍暗殺。

            三、甘乃迪      

      約翰.肯尼迪(1917~1963),美國總統(1961~1963)。生于1917年5月29日,卒于1963年11月22日。畢業于哈佛大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指揮的魚雷艇被日本海軍擊沈,身受重傷,逃上敵後荒島,後來率領士兵歸隊。29歲競選衆議員獲勝,連任3屆(1947~1953)。在國會裏,他對內重視社會救濟和平民福利,對外反對共産主義,支持冷戰。對于杜魯門一度壓蔣介石與中共聯合的政策表示不滿。1953年他進入參議院,正值麥卡錫反共運動盛行之時,大批聯邦公務人員以同情共産黨的罪名遭到清洗,肯尼迪對此並無異議。1956 年寫成《勇敢者傳略》一書出版,獲得普利策獎。50年代後期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委員;力主擴大援助非洲和新獨立國家。他的政治觀點逐漸左移,在民主黨內的聲望也逐步提高。1958 年連任參議員,1960年1月宣布競選總統,以微弱多數擊敗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松,成爲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也是第一位信奉天主教的總統。他執政1037天,任職開始就遇到美國入侵古巴遭受慘敗的事件。1961年6月與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談  ,以強硬態度對待蘇聯要與東德單獨簽訂和約的威脅。1962年10月發現蘇聯在古巴設置導彈,他下令對古巴施行封鎖,迫使蘇聯撤出導彈裝置。10個月後,美、蘇、英禁止核試驗條約簽字。肯尼迪組織拉丁美洲爭取進步同盟與和平隊。他提出的大量削減所得稅的立法以及擴大人權的立法,卻推遲到他死後才得以通過。1963 年11月,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進行競選活動時遇刺身亡。

  四、朴正熙

   朴正熙(1917年-1979) ,號中樹。他亦曾經用過岡本實和高木正雄這兩個日本名。他是韓國第5至第9任總統,由1961年上任至1979年,長達18年。樸正熙出生于韓國慶尚北道的龜尾(大邱廣域市附近),1944年于滿洲軍官學校畢業。樸正熙于1961年發動5.16軍事政變,推翻了民選政府。迫于約翰?肯尼迪政府的壓力,民選政府恢複,他于1963年贏得大選勝利。朴正熙被認爲在韓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但是他的獨裁傾向卻並不受歡迎。1964年,他主持韓日關系正常化,這一舉動受到普遍反對,並造成了普遍的動蕩。 1968年1月、朝鮮派出特殊部隊去暗殺朴正熙,沒有成功。1974年8月15日,朝鮮再派出人暗殺朴正熙。朴本人無事、但樸的妻子-總統夫人陸英修則死亡。樸正熙自己則于1979年10月26日被韓國中央情報局首長金載圭暗殺。朴正熙任內最重要的政績,在于促成京釜高速國道的興建,使韓國的物流大幅改善,經濟得以突飛猛進。韓國的GDP在1969年首次超越朝鮮,國民普遍認爲那是朴正熙的改革取得成效。此外,他的女兒樸槿惠在李會昌宣布退出政壇以後的2004年獲得大韓國黨黨員選爲黨魁。    

  五、沙達特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1918年–1981年) ,埃及政治家和總統。1936年入開羅軍事學院學習。1938年在開羅軍事學院畢業。1939年秘密建立“自由軍官”小組,因從事反英活動曾兩次被捕入獄。1950年加入納賽爾的自由軍官組織。1952年7月23日參加納賽爾領導的推翻法魯克王朝的七月革命,1956年支持納賽爾當選總統。1964~1966和1969~1970年任副總統。1970年10月15日納賽爾逝世後繼任總統。他在外交方面采取一些極端出人意外的步驟,如擺脫蘇聯對埃及的控制;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同以色列和談。1972年7月,薩達特下令驅逐蘇聯軍事顧問和專家,宣布蘇聯在埃及領土上建立的一切設施和軍事裝備移交埃及管理使用。1976年,宣布廢除埃蘇《友好合作條約》,禁止蘇聯軍艦使用亞曆山大港。1973年10月,薩達特命令埃及軍隊渡過蘇伊士運河,和敘利亞一起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十月戰爭),摧毀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對以色列占領的西奈半島發起進攻。埃及在這次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但西奈半島仍未收複。1977年11月,薩達特親自前往耶路撒冷同以色列總理貝京會晤,打開了埃以直接對話的渠道。同年12月,以色列總理貝京到埃及,同薩達特舉行第二次會晤。1978年9月,在美國總統卡特的斡旋下,薩達特同貝京在美國簽訂戴維營協議。1979年3月,埃、以簽訂和約,1980年同以色列正式建交,結束了兩國之間長達30年之久的戰爭狀態,並收回西奈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1978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81年10月6日,在開羅舉行慶祝十月戰爭勝利8周年的閱兵式上,薩達待遇刺身亡。

    六、阿基諾

     貝尼尼奧.阿基諾(1933-1983),菲律賓反對黨領導人,是當時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主要政治對手,被認爲是總統職位的有力競爭者。早在五十年代,阿基諾就當過他故鄉的市長,22歲那年又當上了打拉省省長,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省長。1975年,他爲了抗議軍事法庭的審判,在獄中絕食40天;1977年他被菲律賓軍事法院以從事顛覆和私藏武器等罪名判處死刑,1978年,他以待罪之身在獄中宣布參加臨時國民議會競選,以至使他在菲律賓的政治名聲大振,加上國際上救援呼聲很高,馬科斯總統下令重新審查此案。在重新審理過程中,1980年經總統批准,阿基諾被假釋出獄,赴美作心髒手術。但阿基諾手術後沒有立即回國,留在美國繼續他的反馬科斯政府的政治運動。(右圖爲阿基諾夫婦)
    1983年8月21日中午,阿基諾乘坐一架民航飛機從美國回到了離開三年之久的祖國。飛機降落在馬尼拉機場。阿基諾正和周圍的旅客談笑風生。三名保安人員向他走來。阿基諾和他們打過招呼,弄清來意後,順從地隨他們走過候機室的廊橋,進一扇側門,沿扶梯走了下來。早已在此的幾個記者想靠近阿基諾,被保安人員堵住了去路,就在這時,一陣槍聲驟響,緊接著又是一陣槍響,只見阿基諾臉朝地倒在那裏。機場頓時大亂。保安人員迅速將阿基諾的屍體拖進一輛汽車。阿基諾被槍殺,在菲律賓引起巨大反響。僅8月31日葬禮,馬尼拉市萬人空巷,有二、三百萬人湧上街頭送葬,並立即成爲菲律賓曆史上空前規模的一次群衆性示威活動,成爲反對黨抨擊菲律賓當局的口實。阿基諾被暗殺事件,使馬科斯總統的政權遭受了嚴重的困難,並成爲最終導致垮臺的重要原因。後來,他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諾1986年2月,阿基諾夫人成了菲律賓人民衆望所歸的總統。

    七、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普裏雅達希尼?甘地(1917年—1984),分別擔任兩屆印度總理,在最後任期期間遇刺身亡。英迪拉?甘地是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是印度近代最爲著名及存有爭論的政治人物之一。她一方面爲印度在冷戰時期的發展作出了不少的貢獻,但另一方面亦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針而令其政績上蒙上陰影。因其領導印度的十六年間的政治方針相當硬朗、立場堅定,故後人亦稱其爲“印度鐵娘子”。     
   印度國內民族矛盾、教派矛盾十分尖銳。錫克教于16世紀興起于旁遮普,並流行于此地區,阿姆利則城的金廟爲其聖地。80年代初旁遮普地區的錫克教徒掀起要求獨立的“卡利斯坦國”運動。錫克教極端分子組織武裝部隊,在金廟內設立總部。1983年10月英迪拉.甘地總理宣布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實行總理治理,並調大批警察進駐該邦。1984年5月代表錫克教徒利益的阿卡利黨宣布,爲制止糧食外運,從6月3日起開展“不合作運動”。旁遮普作爲印度糧倉,爲印度提供一半的商品糧。阿卡利黨的行動將對印度經濟産生巨大影響,對面臨大選的英-甘地總理十分不利。    
    1984年6月2日,英-甘地總理宣布出兵旁遮普邦,對錫克教金廟及其他40多個廟宇進行圍攻,占領了金廟。錫克教激進派領袖賓德蘭瓦勒等被打死,共有1千多人被打死,溫和派領導人等7千多人被逮捕。金廟事件加劇了印度政府與錫克教徒的矛盾,英.甘地總理于同年10月被錫克教衛兵刺殺身亡。

   八、拉吉夫.甘地

   拉吉夫?甘地(1944年~1991年),印度國大黨(英迪拉派)的總書記(1981年起)。其母英迪拉?甘地被刺後,出任印度總理(1984—1989年),1991年他本人也遇刺身亡。
    在母親的扶持下,1983年2月2日,38歲的拉吉夫被任命爲印度國大黨書記主持國大黨的日常工作。1984年6月5日,英迪拉?甘地突然遇刺,拉吉夫成爲印度最年輕的總理。
    拉吉夫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穩定政局,改善同鄰國的關系,調整經濟,積極引進外國資金和技術,發展生産。他以印度新一代年輕領導人的特點和形象爲國內外所矚目。有的評論家稱他具有現代頭腦、清新面目和務實作風。但是,他未能突破業已形成的內政外交格局,不久就陷入了困境。
   1989年大選中,各反對黨派實行大聯合,在各個選區同國大黨候選人進行一對一的較量。結果,國大黨喪失了在議會的多數席位。總統文卡塔拉曼決定舉行中期選舉,以便産生新的一屆政府。1991年甘地在幫助印度統一共産黨競選時在泰米爾納德邦被自殺性爆炸襲擊炸死。1947年印度獨立以來,尼赫魯家族一直處于印度政治舞臺的中心,這一局面隨著拉吉夫?甘地的遇害而宣告結束,它給印度政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九、拉賓     

    伊紮克.拉賓(1922年~1995年) ,以色列國總理、國防部長。1964年,他被任命爲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1967年,他親自指揮"六?五戰爭",打敗了約旦、埃及和敘利亞聯軍,使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埃及西奈半島和敘利亞戈蘭高地等,置于以色列的統治之下。但是他輝煌的"戰績"並沒有帶來和平,卻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聯合國通過第242號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被占領的阿拉伯國家的領土。1968年,從軍26年的拉賓退役從政。起初擔任駐美國大使。1974 ~1977年,出任唯一土生土長的以色列總理。他的這一屆政府因其妻子持有一個非法銀行帳戶的醜聞而垮臺,但他在工黨內仍有相當大的力量。       
    1984年以色列成立聯合政府,他擔任國防部長。作爲軍事領導人的拉賓,此時已從曆史的現實中認識到,和平是曆史的潮流,只有順應曆史潮流,以色列才能生存和發展。1992年,70歲的拉賓東山再起,在大選中擊敗右翼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米爾,再度出任總理。冷戰的結束給中東和平帶來了希望,拉賓出任總理不久,就向阿拉伯國家發起和平攻勢,表示首先接受巴勒斯坦人提出的"以土地換和平" 的原則和聯合國第242、338號決議。     
    1993年11月13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美國白宮簽署了第一個和平協議一一加沙一傑裏科自治原則宣言,拉賓與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終于得以握手言和。1994年10月,以色列與約旦簽署了和平條約,結束了兩國長達46年的戰爭狀態。1995年 9月2S日,以、巴又共同簽署了關于擴大巴勒斯坦自治範圍的"塔巴協議"。根據協議,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範圍將擴大到約旦河西岸 27%的地域,從而出現了一個巴勒斯坦以、巴和以、約和平條約的簽訂,給中東地區帶來了和平曙光,因而受到國際社會的稱贊,拉賓因此和阿拉法特一起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是以色列極右勢力反對與巴勒斯坦實現和平,罵拉賓是"叛徒"、"賣國賊"。1995年11月4日,在特拉維夫國王廣場舉行的10萬人的和平集會上,拉賓被一名猶太極端分子刺殺身亡,時年75歲。拉賓的死雖然會給中東和平帶來一些影響,然而世界走向和平的曆史潮流是不可逆轉的,由拉賓等人開創的中東和平道路是無法阻擋的。   

      十、貝.布托  

     貝娜齊爾?布托(1953-2007)貝?布托是巴基斯坦前總理?阿裏?布托的女兒。1977年阿裏.布托政府被推翻後,她離開外交部,並加入巴人民黨。1978年9月,她當選爲人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在布托被捕和判處死刑後,她先後8次被軟禁和入獄,最後被迫流亡國外。在此期間,她的兩個同胞兄弟一個在卡拉奇被槍殺,另一個于法國寓所神秘身亡。1982年,她出任人民黨代主席,1984年旅居英國倫敦。1986年4月回國後,她被推選爲人民黨兩主席之一。在1988年11月舉行的國民議會選舉中,人民黨獲多數席位。12月1日,伊沙克?汗總統任命貝?布托爲巴基斯坦總理。1990年8月6日,她被免去職務。1993年10月人民黨在大選中獲勝後,她再度出任總理。1993年12月5日,她當選爲巴人民黨主席。1996年11月5日,她被總統解除總理職務。1997年3月10日,她被人民黨選舉爲終身領袖。
    1997年4月27日,巴基斯坦兩家法庭作出判決,凍結了她及其家族價值數億美元的財産和銀行存款。1999年4月15日,巴基斯坦拉合爾高等法院拉瓦爾品第反貪污法庭判處貝?布托5年監禁,並不得擔任任何公職。
    1999年,貝?布托開始長達8年的海外流亡生活。今年10月18日從迪拜返回巴基斯坦,領導巴基斯坦人民黨參加大選。然而,家門未入,先遭襲擊。就在她的車隊緩緩駛入巴南部城市卡拉奇的時候,車旁突然發生爆炸,400余人傷亡,釀成巴基斯坦曆史上最嚴重的自殺性爆炸事件,幸運的是貝.布托逃過了一難。但兩個月後,2007年12月27日,她在首都伊斯蘭堡鄰近的拉瓦爾品第市舉行的競選集會上遇襲身亡,終究難逃死劫,令人歎息。
    上述悲劇或許正好印證了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偉大的政治思想家和曆史學家馬基雅維裏的觀點,“政治是爲爭奪權力和施展謀略和玩弄權術的活動”,在以冷酷的眼光看待意大利曆史上的一切政治活動的基礎上,馬基雅維裏坦率地指出,“政治家們可以采取一切可能的權宜之計去獲得並擴大國家實力,只要有利于達到目的,強暴狡詐和背信棄義都是可取的”。
    2007年,“鐵蝴蝶”走了;2008年,會是誰呢?
http://my.icxo.com/247021/viewspace-74580.html


張俊雄翻舊帳 下令追查昔日政治謀殺案真相

  人民網07年10月24日電 台“行政院長”張俊雄24日在“行政院院會”中指示檢警調繼續追查過去“威權”體制下的多起政治謀殺案,如江南案、王羽自白刺殺許信良案、林宅血案等。他說,尤其是過去國民黨涉入這些案件的相關官員在當中扮演何種角色及接受所謂“法律制裁”的真實情況為何,都應該調查清楚。“行政院秘書長”陳景峻在“院會”后記者會被問到是否有時間表指出,追查真相沒有時間表。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張俊雄在“行政院院會”說,陳啟禮過世的消息引發了媒體對幾件疑似黑道介入政治謀殺的關切報道,對此他要嚴正聲明,台灣絕不容許有黑道幫派勾結政黨、介入政治謀殺的犯罪情事。
  他表示,過去在“威權”體制下的多起政治謀殺案件,江南案、王羽自白刺殺許信良案、林宅血案及陳文成案等至今仍未真相大白,民進黨當局掌權七年來對這些案件抱持追查到底的決心,雖然困難重重,仍不放棄追查真相,實踐轉型正義。
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2/14875/6427795.html

另參本台<白色恐怖的真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589633/20070713060745

金人等著《民國政治謀殺案》(北京:群衆出版社,2004)

本書收錄民國期間發生的謀殺案17起。包括良弼、宋教仁、鄭茹成、陳其美、鄧鏘、廖仲愷等人被刺的政治案件

彭家珍刺殺良弼案
民國第一政治刺殺案
外白渡橋頭劫車殺賊
陳其美被刺案
廖仲愷羊城遇刺案
北洋政府總理張紹曾被殺案
“新疆王”楊增新血濺宴席
張作霖被刺案始末
奇異的重合謀殺案
北平六國飯店的槍聲
國民黨山東省黨部書記長張葦村被刺案
汪精衛南京遇刺案
暗殺大王王亞樵被暗殺
刺殺湖北省主席楊永泰的懸案
唐紹儀被刺案
著名軍事家楊傑被刺案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803)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軍書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科索沃危機透視》
此分類上一篇:《政治沈屙系列》

美國黑金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5 22:32:19
阿楨
伊朗「核彈之父」遭遭以色列暗殺 伊朗誓言報復

伊朗科學家法克里薩德,2020-11-27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以東的阿布扎爾一帶遭到伏擊身亡。伊朗外交部長札里夫,認為是以色列「國家恐怖主義」的陰謀,並且誓言報復雪恨。《華盛頓郵報》指出,法克里薩德之死在川普執政的最後時光大幅加劇中東的緊張情勢,也對即將上任的拜登新政府帶來艱難挑戰。

10年暗殺5伊朗核科學家 以情報機構「摩薩德」執行任務像走街角 2020/11/28 中時

「摩薩德」(Mossad)全名為「情報和特殊使命局」(The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ce and Special Operations)。它是在1949年成立,負責從事情蒐,秘密與反恐等任務,而局長都直接向以色列總理報告。不過,以色列向來維持不評論類似指控的政策。而被伊朗指為共謀的美國,也否認相關指控。但長久以來,以色列誓言要摧毀伊朗核設施,並堅稱有權阻止德黑蘭成為核武大國,以捍衛自身安全。
2010年時,德黑蘭大學核子物理學家穆哈瑪迪(Masoud Ali Mohammadi)正要離開德黑蘭的住處時,綁在摩托車上的遙控炸彈引爆,他當場被炸死。同年稍後,另一名核科學家沙赫里亞(Majid Shahriar)在開車時,暗殺者趁著超車並行途中,把磁性炸彈安裝上車,順利執行了送他上西天的任務。
2011年時,伊朗核科學家里札內賈德(Darioush Rezaeinejad)被騎機車的槍手射殺。1年後,伊朗納坦茲(Natanz)鈾濃縮廠副廠長羅尚(Mostafa Ahmadi Roshan)在開著寶獅(標緻,Peugeot)405上班途中,遭磁性炸彈攻擊身亡。
美國總統川普對伊朗抱持極端鷹派的立場,今年1月下令,出動MQ-9「死神」(Reaper)無人機,擊殺伊朗革命衛隊精銳聖城部隊(Quds Force)指揮官蘇雷曼尼(Qassem Soleimani)。
  相關新聞
川普選後想打伊朗核設施 被驚人後果嚇到才沒動手
伊朗誓言報復後,全世界猶太人緊張,以官方稱不知道誰幹的。(回應:美以除非一直強大,不然以色列第二次會被屠的骨頭渣都不剩)
2020-11-30 09:52:53
阿楨
趙立堅推文引發外交風波 澳總理嚴厲譴責反遭中方回嗆 2020/11/30 中時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0日早晨在個人推特發文指控澳大利亞軍人謀殺平民,並搭配一張澳軍持利刃架著一名阿富汗男孩的脖子的圖片,男孩手上還抱著小羊。此舉引起網路極大震撼,並迅速轉為一場中澳間的外交風波。澳洲總理主動召開記者會,譴責趙立堅發布偽造圖片「令人厭惡」,中方應對此貼文「感到羞恥」,要求中方道歉及刪除貼文。此一事件讓近期已惡化至穀底的中澳關係雪上加霜。
  回應
典型的腦羞成怒, 跑去阿富汗濫殺無辜, 還有理了?殺了這麼多的平民, 還要求別人道歉.
五眼國家白種軍人殺人是小事,你們竟然報導,真不可原諒!
這就是西方白種人的傲慢!這起事件是極其嚴重的戰爭罪行,是對無辜平民的虐殺。
五眼白種國:道歉個P,白種軍人屠殺無辜平民,中國不行,但西方正義國家就是可以.為賣鴉片打仗,中國不行,但正義的英國家就是可以.

陸掀關稅貿易戰 澳貿易部長提告WTO但也直言撤銷是否都由中方決定 2020-12-01 聯合報

大陸五月已中止從四家澳洲出口商進口牛肉,原因是違反檢疫規定;幾天後,大陸對澳洲大麥課徵關稅。接下來,大陸與澳洲的貿易摩擦擴大到一系列澳洲商品,包括龍蝦、煤炭、木材;此外,大陸商務部八月展開調查,上周宣布將對澳洲進口的葡萄酒課徵反傾銷稅。許多澳洲國會議員和經濟學家認為,加徵關稅是大陸對澳洲外交行動的報復。
  相關新聞
新西蘭總理說在處理對華關係時要保持“連貫性和可預見性”。
  回應
澳每天跟著美一起罵和禁止中國公司,稍加個關稅就叫,太沒骨氣太雙標了吧.
白澳政府殺了多少澳洲原住民?人權在那裡?既然抱著美國的大腿,那就要你大哥買你們的農礦產品啊!
2020-12-01 08:49:26
阿楨
不爽安倍沒有理由 槍手供詞驚曝「下一位某宗教團體」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22-07-08現身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附近,為自民黨候選人的參議院選舉造勢,遭41歲槍手山上徹也開了2槍身亡。警方隨即將他壓制上銬,以殺人未遂罪逮捕,據悉嫌犯供稱自己對安倍相當不滿,「早就想殺了他」,此外點名下一個目標為某個宗教團體。
槍手2002年服役於日本海上自衛隊,3年任期滿後退職,之後就一直過著遊手好閒的生活,網購零件製手槍。
  相關新聞
安倍晉三中兩槍身亡 拜登反華左右臂膀斷
  回應
 今天所謂民主制度,在日本前首相中槍身亡,和大英首相暗然下臺,下一個是誰?這個聯盟喪鐘已敲響,他們不去面對人類共同危機,必須付出代價!
 開槍者有民主自由人權表達訴求!呼籲將這位義士的牌位供奉到靖國神廁!
  相關新聞
 安倍三箭救經濟,學者:影響力最大的日相,專家:戰後日本政治最大事件。
 因病下台安倍經濟學失敗收場 2020-08-29 工商時報 (回應:日中對比:日2000年GDP爲4.89萬億美元,2020年5.05萬億(零成長) 。中2000年GDP爲1.21萬億,2020年14.72萬億(12倍)。安倍執政9年,三支箭就是騙人的把戲,他一心一意要修憲讓自衛隊出國作戰。)
 立憲民主黨眾議員小澤一郎稱:對自民黨選舉有利,日本修憲有望不當發言挨轟。
 安倍之死,日本政壇或重新進入震盪期,牽動東亞地緣政治風險。
 暗殺伊藤博文兇手行刺安倍: 8年前韓國小說家金正鉉曾《安重根向安倍開槍》時空穿越小說預言成真。安倍一門三首相,外公岸信介曾躲過刺殺。
 日駐台代表泉裕泰悼安倍:盼您與李登輝總統在天上守候日台(回應:拜託...李燈灰在十八層地獄好嘛...)
 史上最友台日首相倍晉三去世,台日關係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柱,綠營齊哀悼。
 最友台日相安倍多次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回應:安倍有把釣魚台還給台灣嗎?李登輝曾說:釣魚台是日本的!)
 李登輝2020-07-30逝世,日人關注:繼承者的指教...日本國家迷惘中的感情投射(回應:李是安倍老師! 李是日本魂的台灣人,鄙視中國人、也看不起台灣人,他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是優越的日本皇民。所以日本人崇拜強者的性格也同樣投射在李登輝身上 希望能從李的身上找到日本再起的典範。李善變,有反骨。他參加了共產黨,又退出;參加了國民黨,又背叛;組織台聯黨,又疏遠;搞兩國論,又否認;他,不是民進黨,又像民進黨的國父。)
2022-07-09 06:24:1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