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07 07:38:54| 人氣1,332| 回應1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海珊與波灣危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可憐啊!海珊,當美國攻打伊朗的走狗打手之餘,還要被二位美人著書《海珊與波灣危機》(臺灣中華書局,1990)當落水狗打。
對比,前評《史瓦茲科夫自傳》可是二戰後,美軍已少見戰爭英雄了,難得「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吹捧出一個《史瓦茲科夫將軍自傳》。

別讀書不求甚解,更別對美國人先入為主,雖然大多美人是美化派,但《海珊與波灣危機》的作者米勒和麥爾羅伊,在<結語>批判海珊入侵科威特的同時,更質疑美國主要是為中東的石油和戰略霸權地位而出兵,其餘都是言行不一的藉口,末行還提醒「美國拖著不了結(依賴中東石油),只會讓美國陷入更危險的境地」(p192)。

這麼說來她倆和杭士基的《霸權還是生存》《權力與恐怖》《流氓國家》一樣,還有點先見之明,可惜皆非美國主流。不然美國就不會陷於<伊戰越戰化>,被迫將退兵。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9751850/20070701065543

回歸正傳,貼篇海珊小傳:


薩達姆‧侯賽因‧阿蔔杜勒-馬吉德‧提克裏提(阿拉伯語:‏صدام حسين عبدالمجيد التكريتي‎‎,1937年4月28日-2006年12月30日),簡稱薩達姆‧侯賽因(صدام حسين‎)或薩達姆,1979年至2003年任伊拉克總統、伊拉克總理、伊拉克最高軍事將領、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與伊拉克複興黨總書記等職。
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其政權被美國推翻,薩達姆逃亡半年後亦被美軍擄獲。經伊拉克法庭審判,于2006年11月5日被判絞刑,並于12月30日當地時間清晨6時5分執行,享年69歲。


童年

薩達姆?侯賽因生于伊拉克薩拉赫丁省提克裏特市外的奧賈村,其母Subha Tulfah al-Mussallat爲他取名“薩達姆”,在阿拉伯文中解作“起來抗爭的人”。他出生六個月後,其父Hussein 'Abd al-Majid失蹤,同時他的13歲兄長亦因癌症逝世,令母親患上抑郁症。薩達姆早年寄養在叔父的家中,住至3歲。
不久後,薩達姆母親再婚,繼父對他極其嚴厲,並有虐兒的情況。10歲那年,他逃家跑到巴格達投靠其叔父Kharaillah Tulfah. Tulfah。這位叔父是虔誠的遜尼派教徒,其女兒後來亦嫁給薩達姆,終其一生,他新投靠的這批家族,成爲薩達姆政治生涯的忠實支持者。他曾說,叔父是武裝民族主義者,從叔父身上學到不少知識。薩達姆本身正是在這位叔父安排下,就讀巴格達的民族主義學校。
1956年10月加入反對親英統治者的起義;1956年加入阿拉伯複興社會黨。此後幾年中他在黨內職務迅速提升,並長期擔任地區領導機構的副總書記職務。1958年,參加了反對原伊拉克國王的政變(失敗)。1959年10月參加刺殺總理卡桑行動,被伊拉克政府判處死刑,而他本人則經敘利亞逃到埃及開羅。

美國扶植

1960年在埃及開羅大學修讀法學時,他開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接觸。當時美國擔心伊拉克政府與共産黨關系日益密切,于是向複興黨及其他反政府勢力提供援助。
1963年2月8日,在複興黨發動軍事政變奪權後回到伊拉克巴格達,薩達姆開始掌管黨內勢力;但同年11月,當時總統阿裏夫大舉緝捕複興黨人;他在1964年被捕。但在獄中他被選爲複興黨副總書記,並在1967年越獄;此時的薩達姆已是複興黨的第二號領導人物,權力僅次于Abdul Rahman Mohammed Aref。
1968年7月,回到伊拉克協助發動政變,推翻阿裏夫總統,使複興黨再次掌權;1969年,成爲革命指揮部的副總書記以及宣傳部長和安全部長。1972年6月1日起,他開始將外國的石油公司國家化,並將石油收入用來建造軍隊;雖然他沒有軍事經驗,但他要求晉升爲軍隊將軍。
1975年3月,與伊朗國王簽訂協議,伊朗停止支持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人叛亂。

就任總統

1979年7月16日,薩達姆到達權力顛峰,當天他就任總統,成爲伊拉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原總統貝克爾被迫下臺改任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複興黨原領導人物Abdul Rahman Mohammed Aref亦在該年淡出政治。薩達姆執政時,兩大政績包括發展經濟及阻止伊拉克分裂。
伊拉克未成爲現代國家前,原爲奧斯曼帝國的一省,內地種族、宗教及經濟差異極其分離:什葉派與遜尼派的交惡,阿拉伯人與庫爾德人的積怨、部族首領與城市新興商人階級的鬥爭,一直困擾伊拉克國境。薩達姆上任後,曾大力發展經濟及福利,以爭取民衆支持;同時亦改革黨內權力架構,避免政變再次發生。 

兩伊戰爭

薩達姆執政後,一直試圖扮演阿拉伯的領袖。當時伊朗正爆發伊斯蘭革命,1980年9月22日,在兩伊邊境發生一系列沖突事件之後,薩達姆?侯賽因發動了持續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
根據伊拉克給聯合國的報告,薩達姆從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瑞士和中國等國的公司獲得制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技術和材料。1988年3月16日,伊拉克軍隊對庫爾德城鎮哈拉蔔沙發動化學武器襲擊,在一天之內造成超過5000名庫爾德人死亡,1萬余人受傷。
另據斯蒂文?佩爾蒂埃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中央情報局對從現場搜集到的有毒物質樣品進行檢驗認定:造成庫爾德人大量死亡是伊朗的氰化物基毒氣。
據稱這是二戰後化學武器最大規模的一次使用,也是曆史上動用化學武器對付平民的最大一次軍事行動。
1988年8月20日,兩伊正式停火,戰爭結束,伊拉克對庫爾德人的鎮壓仍繼續。同時薩達姆亦派人研究長程導彈、發展生化武器。

入侵科威特

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令伊拉克經濟受到重大打擊,對石油出口的倚賴變得更爲重要。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指責科威特蓄意推低油價,對外宣布“科威特爲伊拉克的一個省”,並揮軍進攻。
聯合國安理會開始對伊拉克實施經濟制裁。從此伊拉克在國際上被孤立。1991年1月17日,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發動海灣戰爭,開始對伊拉克和被占領的科威特進行代號爲“沙漠風暴行動”的大規模空襲。空襲在2月28日結束,伊拉克部隊在薩達姆領導下決定退出入侵科威特。
這場戰役令全球多國對伊拉克制裁,其權力亦開始出現變化。盡管他在1995年10月15日總統選舉中仍以超過99%的得票率當選,但他兩名女婿一度逃亡,之後在保證會獲寬恕的情況下返國,惟兩人最終被殺。

美國攻伊戰爭

2002年10月15日,薩達姆在總統選舉中以100%得票率當選。美國曾指控他使用武力鎮壓政治持不同意見者與競選對手。同年12月7日,薩達姆爲入侵科威特道歉,但同時對科威特領導層進行指責,科威特拒絕接受他的道歉。
2003年2月2日,薩達姆?侯賽因否認伊拉克有違禁武器,否認與基地組織有任何關系。3月15日,伊拉克開始備戰,全國被分爲四個軍區;3月20日,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攻擊,伊拉克戰爭爆發,美軍開始實施“斬首行動”;4月9日,薩達姆在巴格達的雕像被推倒,標志著美軍占領了巴格達,伊拉克的政權被摧毀,薩達姆?侯賽因結束了其24年的統治生涯,下落不明。戰後雖然一再出現據說是他的號召伊拉克人民反抗入侵者的錄音磁帶,但其真實性一直未被證實。美國情報機構認爲薩達姆?侯賽因依然生存,並潛伏在伊拉克。

2003年7月22日,薩達姆?侯賽因的兩個兒子烏代和庫賽被美軍擊斃;12月13日伊拉克時間晚上八時,他在家鄉提克裏特被捕。經過一次迅速的DNA測試,確定是薩達姆?侯賽因本人。2004年1月10日,美國正式宣布根據日內瓦公約確定薩達姆?侯賽因爲戰俘,並獲得戰俘待遇和權利。

家庭

在官方資料中,薩達姆共有三名妻子。1963年,他在埃及流亡時,迎娶叔父女兒Sajida Talfah,兩人早已經薩達姆5歲時已經訂下婚約。他們育有兩子三女,包括烏代?侯賽因及庫賽?侯賽因,以及女兒Rana、Raghad及Hala。在父親操控下,Uday(烏代)掌握伊拉克媒體;Qusay(富塞)則帶領共和軍,他同時被視薩達姆政權的繼承人。
除了Sajida外,他亦娶了兩名妻子。1986年,他迎娶已婚之婦Samira Shahbandar,育有一子Ali,之後再娶Nidal al-Hamdani,外界均指兩人的丈夫是被迫離婚。
不過,在薩達姆往後生涯中,家庭的割裂越見明顯。1995年8月,女兒Rana與夫婿Hussein Kamel,以及Raghad與丈夫Saddam Kamel,一同帶同子女逃往約旦。事後,薩達姆承諾會原諒他們,要求他們回國,但1996年2月,當他們回國第三天,兩名女婿被部族成員指責爲叛國賊,將他們擊殺。薩達姆事後指雖然已原諒他們,但他們已被褫奪所有地位及不會受到保護。
1996年12月12日,薩達姆妻子Sajida及Raghad和Rana涉嫌參與暗殺Uday而遭軟禁。事件中,Sajida的兄弟Adnan Khairallah據傳殺處決,他本身亦是薩達姆的童年摯友。
薩達姆倒臺後,他們親人亦在各國流亡。女兒Hala的丈夫Jamal Mustafa Sultan al-Tikriti本身是伊拉克部族事務副部長,2003年已經向美國投降。另外兩女Raghad及Rana則與合共九名子女留在約旦阿門,當時Raghad曾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訪問時指:“他是一個很好的父親,有愛心,有很大的心胸!”她隔著電視向父親說:“我愛你,我很想念你。”Rana則說:“他情感豐富,與我們一起時總是非常溫柔。”
至于被外界稱爲“化學阿裏”的Ali Hassan al-Majid,是薩達姆的表親,他被指1988年下令使用毒氣,在2007年被批准處決。


審判
 
美國撲克牌通緝令黑桃A爲薩達姆2004年6月30日,美軍向伊拉克臨時政府移交了薩達姆?侯賽因和前政權的11名高官的司法羈押權(包括司法管轄權),但仍由美軍負責看守,並宣布,薩達姆?侯賽因不再是戰俘的身份,同一天伊拉克臨時政府司法部門正式宣布逮捕薩達姆?侯賽因。
7月1日,伊臨時政府特別法庭(the Iraqi Special Tribunal,伊拉克管理委員會根據《伊拉克特別法庭規約》而成立的一個司法機構,其合法性已由生效的伊拉克臨時憲法進行確認)上進行了薩達姆的第一次聆訊(聽證),法官對其宣讀了控告書,薩達姆?侯賽因拒絕承認有罪並拒絕在法庭文件上簽字。薩達姆?侯賽因的辯護律師並未出席第一次聆訊,薩達姆?侯賽因的第一任妻子隨後雇用了一個國際律師團爲薩達姆辯護。隨後法庭的現場錄像向公衆公布,這是薩達姆?侯賽因自被捕以來,第一次出現在公衆面前。

伊拉克特別法庭指控薩達姆的罪行包括:

1982年下令處決140多名杜賈爾村人,拷打並監禁一千多人,報複其對自己刺殺未遂的行動。
1987-1988年間下令實施安法爾(Anfal,意爲戰利品)行動,在伊拉克北部對庫爾德人進行種族滅絕計劃,有證人披露,僅1987至1988年間就有50萬庫爾德人或被迫害至死,或被當場處決。
1988年,使用化學武器襲擊庫爾德人城鎮哈萊蔔傑,造成大約5000名庫爾德人死亡,1萬人受傷。
1990年入侵並占領科威特7個月。
1991年,在伊拉克南部鎮壓什葉派穆斯林起義。
從1991年起推行所謂“阿拉伯化計劃”,沒收庫爾德人之土地並剝奪其糧食,將數千名庫爾德人從伊拉克北部驅逐到伊朗。
1983年下令殺害庫爾德民主黨領導人巴爾紮尼所在部族8000人。
在1991年鎮壓什葉派起義後,下令在伊南部濕地修堤築壩,破壞伊拉克南部濕地。
被控炮轟伊拉克東北部城市、石油重鎮基爾庫克。
在1974年處決5名什葉派宗教人物。
下令暗殺反政府政治活動人士。
迫害宗教團體。
迫害非宗教團體。
迫害和鎮壓政治團體。

杜賈爾村案
 
剃光了胡子的薩達姆2005年7月16日,伊拉克特別法庭主審法官拉伊德?朱希宣布即將審判薩達姆,並表示針對薩達姆?侯賽因的第一項正式指控是,薩達姆?侯賽因涉嫌在1982年針對他的一次未遂暗殺事件後殺害了位于巴格達以北60多公裏處的杜賈爾村的143名什葉派穆斯林居民。7月28日,特別法庭就該項指控舉行了預審聽證會。薩達姆?侯賽因在兩家約旦報紙8月21日刊出的一封信中指出,他會爲了阿拉伯大業犧牲自己。他在透過國際紅十字會轉交一名約旦友人的這封信中說:“我的靈魂和我的存在將爲我們彌足珍貴的巴勒斯坦和我們摯愛、堅忍而受苦受難的伊拉克犧牲。”8月23日,薩達姆?侯賽因證實除了一位伊拉克律師杜萊米之外他已解雇了整個國際律師辯護團。伊拉克過渡政府發言人庫貝于9月4日證實對薩達姆?侯賽因就杜賈爾村屠殺什葉派居民一案的第一次審判將從10月19日開始,而10月15日將就新憲法舉行全民公決。與薩達姆?侯賽因一起受審的還有七名前政權高官。9月6日,來自伊拉克臨時政府的消息稱,審訊薩達姆?侯賽因獲得重要證據,並且薩達姆?侯賽因已經在證詞上簽字,包括像“親自下達處決令”發動1987年至1988年的安法爾戰役這樣的口供,但薩達姆?侯賽因堅稱自己的行爲在他的統治期間合法。10月18日,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參加審判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侯賽因一案的有關法官近幾個月在英國接受了秘密培訓。
審判于10月19日當地時間午後不久正式開始。法庭是前複興社會黨全國指揮部內的一個房間。伊拉克特別法庭以反人類罪正式對薩達姆進行審判。薩達姆拒絕說明身份,並拒絕承認有罪。薩達姆反問法庭的合法性:“你們是誰?這個法庭想怎樣?”“我仍保有身爲伊拉克總統的憲法權利,我不承認授權你們的組織…以不公正爲基礎的就是不正當…我不會回答這個所謂的法庭及其所有相關人士的問題。”法庭宣布對前總統薩達姆的審判已經結束,將休庭至11月28日再次開始。伊拉克特別法庭審判長阿明表示,推遲對伊前總統薩達姆審判的主要原因是許多證人由于過于害怕不願出庭作證。伊拉克警方10月20日稱,一名薩達姆及7名前政權高官辯護律師團成員薩阿敦?薩吉爾?賈納比在巴格達辦公室中被武裝人員綁架。伊拉克律師協會一名官員10月21日說,遭綁架的薩達姆案辯護律師賈納比已被殺害,警方已經找到了他的屍體。英國《星期日快報》10月23日報道,負責審訊薩達姆的5名法官和主要檢舉律師目前已與美英政府達成一項“臺下交易”:一旦審薩工作完成,他們與其家人將被獲准移民美英兩國重新開始“新生”。11月8日,又一名辯護律師團的律師在巴格達乘坐的汽車裏被槍手開槍打死。同車的另一名律師中彈受傷。死亡的律師名叫祖拜迪,他負責替前副總統拉馬丹辯護。
11月28日,法庭在巴格達重新開庭,薩達姆向法官發難,譴責法庭對他的“非人待遇”。12月5日,辯護律師杜萊米對審判薩達姆的特別法庭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但首席法官堅持繼續進行審判程序。辯護律師們走出法庭表示抗議,審判不得不再次休庭。一個多小時以後,律師們重新返回法庭,審判恢複。第一位證人艾哈邁德?哈桑?默罕默德也在法庭上露面,他描述了杜傑勒大屠殺的情況。12月6日,一位女證人在幕後作證,出于安全考慮,她的聲音經過處理。後來因技術原因,法庭下令暫時休庭。這時,薩達姆大喊“我再不到這個沒有公正的法庭來啦,你們都給我見鬼去吧”。12月7日,由于薩達姆拒絕出庭接受審判,審訊曾經中斷幾個小時。後來,法庭在薩達姆缺席的情況之下繼續進行審判。 12月21日,薩達姆在審判他的巴格達法庭上指稱,美國人毆打和折磨他。 美國白宮發言人嚴詞否認薩達姆的這一說法。負責審訊的雷德法官表示,薩達姆聲稱曾被虐待的指稱沒有證據。
2006年1月1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發表聲明,證實主審法官阿明由于“個人原因”提出辭呈。1月23日,審訊薩達姆的特別法庭發言人表示,法庭決定任命拉烏夫?阿蔔杜勒-拉赫曼爲主審法官。1月29日,薩達姆案複審後不久,薩達姆辯護團、薩達姆本人以及其他幾名被告便離庭抗議特別法庭的程序問題。2月1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對薩達姆的審判再次開始,但薩達姆本人及其聘請的辯護律師團沒有出席庭審。2月13日,薩達姆出庭再受審,高呼打倒布什口號。2月14日,薩達姆在法庭上宣稱,爲抗議主審法官以及其上司開展的“不公正審判”,自己同其他三名被告開始絕食。 2月27日,薩達姆的首席辯護律師杜拉米透露,由于健康原因,薩達姆已于一周前停止了堅持11天的絕食鬥爭。
3月1日,薩達姆在法庭上承認,杜賈爾村事件後,他親自下令對村民進行報複。3月15日,薩達姆首次出庭直接作證,他稱對自己的審判是一場“鬧劇”。[24]4月5日,薩達姆出庭受審時猛烈抨擊伊拉克內政部殺害了數千名伊拉克人,並要求由國際機構對檢察官出示的有關文件上他的簽名進行鑒定。4月17日,薩達姆及7名同案被告再次出庭受審。法官宣讀了一份刑事專家的報告,稱當初與杜賈爾村村民被判死刑的有關文件上的薩達姆簽名是真實的。 薩達姆的辯護律師說,這些鑒定專家是內政部成員,“由于他們和內政部的關系,他們無法做到獨立”。他要求法庭指定其他專家重新對簽名進行鑒定。5月31日,薩達姆的辯護律師庭審中指控控方證人海德裏作僞證,要求法庭對所有控方證人證詞的可靠性進行調查。
6月21日,薩達姆的主要辯護律師之一哈米斯?奧貝迪遭武裝分子綁架後被殺害。薩達姆和其他7名被告開始絕食,以抗議奧貝迪被槍殺。6月23日,駐伊美軍說,薩達姆已經結束絕食活動。7月11日,薩達姆和他的律師再次拒絕出席庭審,以此對奧貝迪遇害表示抗議。7月23日,薩達姆因絕食多日被送入醫院治療。7月26日,薩達姆出現在庭審現場,他稱自己是被強行帶到法庭的。他還表示,如果被判死刑,希望被槍決,而不是絞死。
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宣布對杜賈爾村案的判決結果,薩達姆被判絞刑,罪名是謀殺和反人類罪。薩達姆表示願意爲伊拉克犧牲成爲烈士,他呼籲伊拉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反抗美國侵略者。12月26日,伊拉克上訴法庭維持下級法院判決,宣布侯賽因的審判程序已經完成,不得再提起上訴。12月27日,薩達姆手下的阿拉伯複興社會黨發表聲明警告,如果薩達姆被處以絞刑,複興社會黨將報複美國。聲明稱美國應爲薩達姆絞刑負責,因爲決策者是美國,而不是伊拉克“傀儡”政府。

杜賈爾村案判決結果如下:
薩達姆:伊拉克前總統 絞刑
阿瓦德-哈米德-班德爾:伊拉克前革命法院院長 絞刑
巴爾贊-阿爾-提克裏蒂:薩達姆表兄 絞刑
塔哈-亞辛-拉馬丹:前副總統 終身監禁
3名參與“杜賈爾村慘案”的複興社會黨成員 15年監禁
穆罕默德-阿紮維,曾在杜賈爾村擔任電話接線員 無罪

鎮壓庫爾德人案

2006年8月21日,伊拉克高等法庭開庭審理薩達姆和其他6名前政權高官涉嫌鎮壓庫爾德人一案。[36]9月13日,首席檢察官法魯恩指責主審法官阿米裏允許薩達姆發表與此案無關的政治性言論是在偏袒被告,並要求他辭職。[37]9月14日,主審法官阿米裏在庭審過程中說,他相信薩達姆不是一名獨裁者。[38]9月19日,伊拉克政府撤換了主審法官阿米裏爲穆罕默德?烏拉比,聲稱他已經失去了作爲法官的“公正性”。9月20日,薩達姆的辯護律師團抗議撤換主審法官,並集體退出庭審。[39]10月30日,薩達姆的辯護律師杜萊米遞交了一份結束聯合抵制審判的條件書。條件書共提出12項要求。主審法官烏拉比拒絕了條件書的大多數提議,並與律師發生爭執。杜萊米隨即走出法庭。法官爲薩達姆指定了辯護律師,但薩達姆認爲這不符合法律程序。

處決
 
薩達姆被處決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當地時間早上六點多,薩達姆在巴格達北部、一個被美國稱爲“公義營”的秘密地點問絞,行刑者均包起頭部,過程全被錄影,行刑者先向薩達姆宣布罪名,並准備向他戴上頭套,薩達姆拒絕,表示不要帶著頭套行刑;當地電視臺在數小時後播出部分片段,但不公開發表執行死刑時的畫面。薩達姆死後,電視臺隨後播出國歌,附上“薩達姆被處決標志伊拉克黑暗曆史終結”的字幕,隨後,當地電視臺亦播出薩達姆行刑片段及死後被布袋包起的遺體。行刑當天是伊斯蘭最神聖節日宰牲節的第一天,此一舉動引起阿拉伯世界不滿。
12月31日,薩達姆的遺體在出生地奧賈村埋葬。
2007年1月2日,伊拉克總理馬利基下令成立專門機構,調查處死薩達姆時的混亂場面和手機偷拍事件。

國際反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指伊拉克事務應該由伊拉克人民解決。
 英國:歡迎薩達姆被法律制裁,尊重伊拉克人決定,但表明不支持死刑。
 法國:反對死刑。
 巴基斯坦:指會增化伊拉克的暴力浪潮。
 梵蒂岡:指會助長報複和仇恨。
 俄羅斯:對處決表示遺憾。
 美國: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聲明指,薩達姆被處決是伊拉克發展民主的裏程碑。
國際特赦組織: 死刑原則已犯錯,侯賽因亦沒得到公平審訊。
人權監察組織: 侯賽因是踐踏人權的怪獸,但處決他反而將他的惡劣紀錄顛覆了。
聯合國:絞刑問題特別報告員菲利普?奧斯通表示,薩達姆是在人格尊嚴受到嚴重侮辱的情況下被絞死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0%A8%E8%BE%BE%E5%A7%86%C2%B7%E4%BE%AF%E8%B5%9B%E5%9B%A0


美國為何非推翻海珊政權不可?>李明峻

美國反恐,先攻阿富汗,取得中亞南亞控制權,再以儲存生化武器和違反聯合國決議為名,出兵中東新月地帶,掌控北非、中東、近東一帶的樞紐,下一步更可能將出兵伊朗。此種戰略的目的主要是將其勢力深入印度洋。
美伊戰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過去廿四小時內共出動飛機一千多架次,對伊拉克境內目標實施連續空襲。自美伊戰爭爆發以來,聯軍已投擲超過兩千枚各類精靈炸彈,其打擊重點將繼續是與伊拉克領導人有關的目標,同時也包括壓制伊拉克彈道導彈的威脅和削弱伊軍「共和國衛隊」及其他特種部隊。
據美國武裝部隊參謀長聯席會議作戰部副部長麥克史托爾指出,美軍先頭部隊第三步兵師在三月廿四日已經推進到距離伊拉克首都大約八十公里的地方,但到目前為止,美軍地面部隊尚未與伊軍精銳的「共和國衛隊」直接交火。事實上,共和國衛隊最精銳的「麥地那」師正部署在巴格達準備迎擊美軍,一場血腥的殺戮慘劇眼看就要發生。

中亞與波灣美國想一舉控制

美國為何非推翻海珊政權不可?其背後實牽動著一個新的世界戰略。伊拉克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為中東所謂「新月地帶」,是該地區的菁華所在,因此掌控該地區已成為美國的重要戰略方針之一。在阿富汗成立親美政權之後,美國亟思能在伊拉克也比照辦理,如此即可一舉掌控中亞與波斯灣地區,鞏固其世界霸權地位。
同時,目前美國最擔心的莫過於恐怖組織取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因此除核武的管制之外,生化武器亦為其關注對象。擁有生化武器最多且曾實際使用於戰場的伊拉克,遂成為美國亟須採取行動的目標。
在美國的大戰略中,先取得阿富汗等於將一把利刃插入南亞大陸,並從中亞取得各項資源與政治利益。而中亞各國的原油與天然氣亦正苦無出路,向東要橫跨三千公里的西伯利亞大草原才能到達海港,向西要翻山越嶺經高加索地區抵達黑海,才能勉強從地中海輸出原油。無論哪一條途徑均需大費周章。但是,若向南經阿富汗只要穿越巴基斯坦即可到達印度洋。因此,美國攻擊阿富汗時,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甚至巴基斯坦等均樂於提供軍事基地和借道,因為各國利益在此是一致的。
然而,攻打伊拉克的情形則完全不同。自今年初開始,布希總統即聲稱伊拉克不但擁有大規模的生物和化學武器、核武器,同時還和恐怖份子領袖賓拉登勾結,美國為了維持世界和平,準備再次對伊拉克發動攻勢,以推翻海珊政權。惟此項聲明發表之後,除了英國首相布萊爾一開始表明大力支持之外,並未引起歐洲國家的共鳴,歐盟、俄羅斯和中國皆不同意美國對伊拉克發動全面戰爭。

插足印度洋 是美國下一步棋

無論如何,美軍一旦匯合,即可全力進攻巴格達,海珊政權的滅亡是意料中事,而海珊如不使用生化武器,敗亡的時間將會加速,但若使用生化武器,反而使美國可以振振有辭地表示自己師出有名。因此,生化武器的使用與否將左右美伊戰後的世界局勢。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藉九一一事件舉起反恐大纛,先攻阿富汗,取得中亞南亞控制權,再以儲存生化武器和違反聯合國決議為名,出兵中東新月地帶,掌控北非、中東、近東一帶的樞紐,下一步更可能將出兵伊朗。此種戰略的目的主要是將其勢力深入印度洋。
由於英國的支持與合作,美國控制大西洋完全不成問題,而藉美日安保、美中接近與亞太經合會(APEC),事實上已控制太平洋。東亞最強的中日兩國,一個(日本)是軍事上完全受制於美國,另一個(中國)是經濟上受制於美國,因此在路線上並不會有太大的背離。因此,美國未來唯一的競爭對手只有歐洲,而美國唯一必須掌控卻一直未能掌控的即是擁有豐富油源的中東與中亞。
插足印度洋是美國的下一步棋,印度洋版的APEC不久將會成立,反應靈敏的澳洲立刻察覺此種趨勢,因此不但支持美國開戰,而且自願派出三艦軍艦與二千士兵橫渡印度洋前往參戰。
歐洲在冷戰結束後已無眼前之憂,為與美國分庭抗禮,不但發行歐元,而且將歐盟東擴,今年將增加中歐、東歐五國,二○○五年將再增加九國,最終目標是將俄羅斯也納歐盟。如此將形成掌控海洋的美國與掌控歐亞大陸的歐洲兩極對抗(當然不是軍事對抗),而經濟對抗最重要的就是資源(特別是能源),因此中東與中亞即成為雙方必爭之地。
目前,中東與中亞兩地區不是前蘇聯的成員就是歐洲的前殖民地,因此美國有必要儘速採取行動爭取先機,這也就是美國之所以執意攻打伊拉克的真正原因。

外交的手腕 美國終必須注意

多年來,美國的軍費開支一直是全球之冠,約占全球軍費總額的四○%。美國軍費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占聯邦預算的一五%,這一比例也大大高於其他國家。美國二○○二財政年度軍費預算將追加到三二九○億美元,比二○○一年度增加近三三○億美元,而中國的軍費預算大約只相當於美國的五%。
美國是當今世界軍火出口第一大國,幾乎占全球總額的一半。美國出售武器的種類和技術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如F/A-18戰鬥機、E-2C預警機、愛國者飛彈、魚叉反艦飛彈、神盾艦隊防空系統等,大都是先進的高科技武器裝備。據不完全的統計顯示,僅一九九○年代以來美國對外使用武力就達四十多次。
在此種趨勢下,軍事全球化正成為典範轉移的趨勢之一。一方面冷戰結束之後,核子和生化武器、核武的原料與技術的擴散,北約的東擴和戰略新概念、美國調整核武準則以及「先發制人」的軍事準則等,標誌著軍事全球化擴大的象徵。另一方面,軍事全球化也代表著國際上出現多種國際性規範、典則或條約,讓世界各國共同遵守,國際社會也出現防止上述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的相關建制,於是使得軍事全球化朝兩種極端發展。
事實上,國際反恐怖主義與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的國際合作,可以減少兩者相匯合時國際社會所需付出的代價。依國際關係理論而言,所謂合作是指行為者調整他們的行為,以符合實際需要或其他行為者的預期。政府之間的合作,常伴隨其他同盟國的政策調整,以減少對其他國家的政策產生干擾的結果。美國政府終必了解到:使用武力並非是反擴散的理想方式,外交手腕相當重要。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0400

 

 

台長: 阿楨
人氣(1,332) | 回應(1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軍書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未來戰爭》
此分類上一篇:《史瓦茲科夫自傳》

阿楨
深度:淺談美國在伊拉克的失敗及中國對此的反思2014-7-7 觀察者網

  中東向來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佔有特殊地位;美國的中東政策,也會對其戰略佈局和全球權力均衡產生深遠影響。在“9•11事件”後,美國積極干預中東事務。小布希總統時代,美軍在中東以反恐為名號進行軍事干涉,在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幫助建立了新政府;奧巴馬總統時代,美國淡化了直接軍事干預的強硬色彩,更多使用支持當地反對派、推廣西方民主等“巧實力”手腕影響中東局勢。這些措施在反恐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在“阿拉伯之春”等事件中凸顯了美國的政治影響力。
  然而近期的一系列中東亂象似乎也指出,美國新世紀兩任總統的中東政策也存在一定問題。這從其伊拉克政策中即可一窺端倪。
  究其原因,小布希時期的軍事干涉和奧巴馬時期定位不明確的政策調整,都造成了伊拉克目前的混亂局面。
  布希時代
  小布希的執政,特別是第一任期的執政,與新保守主義(Neo-conservatism)思潮密不可分。相比起前任克林頓總統,小布希不僅沒有趕上美國經濟的繁榮時期,而且上臺初期就遭遇“9•11”恐怖襲擊。
  新保守主義的外交觀以“美國例外論”為基礎,該理論認為美國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世界典範,美國具有向外推廣其制度的歷史責任,因此格外強調通過包括軍事在內的手段干涉國際與他國政治。
  伊拉克戰爭是新保守主義“大中東”戰略佈局的關鍵,也是其外交實踐的一個縮影:借著恐怖襲擊帶來的高支持率,小布希政府先後在阿富汗、伊拉克發動了兩場戰爭美軍對薩達姆政權作戰的初始理由是“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與本•拉登勾結”等,其可信度至今存疑;然而就在充滿爭議的情況下,美國繞開聯合國安理會,與少數盟友單邊發起了伊拉克戰爭,並在當地建立民選的新政府。在“大中東”戰略中,伊拉克將作為美式民主的範本,在中東地區起到示範效應,進而在全區內推廣“民主”,獲得支持。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這場爭議重重的戰爭不僅耗費了高昂的財力和人力,也帶來了不利於美國的地緣政治影響:
  首先,美軍進行戰爭和維持戰後秩序的成本十分昂貴。美國國會報告稱,從2003年到2008年間,美軍在伊拉克已經花費6480億美元,接近越南戰爭的總投入。美軍在伊拉克犧牲了近9000名士兵,而當地人的傷亡更是超過60萬。
2014-07-08 09:29:23
版主回應
必須承認,這次戰爭的人員傷亡與相對軍費(占GDP比率)都小於當年的越南戰爭,而美國也憑藉戰爭獲得了一定收益;然而伊拉克戰爭造成大量的美軍、平民傷亡,連同虐囚醜聞與戰爭理由存疑等因素,對美國的國際聲譽造成了惡劣影響。
  其次,伊朗在伊拉克戰爭中獲益甚豐,攪亂了美國的中東佈局:
  (1)其主要對手伊拉克陷入政治動盪,強人領袖薩達姆倒臺,新政府的重建工作困難重重,而伊朗借機擴大了地區影響力。
  (2)伊拉克有54.5%的穆斯林屬於什葉派,而美國推翻了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舉行民主選舉,這些都有利於什葉派贏得伊拉克;同屬什葉派的伊朗,也借此機會加大了對伊拉克政治的影響力。
  (3)由於海灣地區的緊張局勢抬高了油價,伊朗從油氣出口中賺取了更為豐厚的利潤,也借此改善了該國的經濟發展。
  (4)再者,美國在伊拉克贏得了戰術勝利,卻不得不承受身陷戰爭泥沼、國力相對下降的全球戰略失分。
  奧巴馬時代
  奧巴馬總統上臺後,致力於擺脫布希時期兩場戰爭的負擔,並將戰略重心調整至亞太。他將布希的“反恐戰爭”改為“反恐行動”,有意降低其在美國外交戰略中的重要性,同時堅定地執行從伊拉克、阿富汗撤出美軍的計畫。
  然而面對最近的亂象,奧巴馬政府的伊拉克政策仍然備受質疑。美軍逐漸弱化的軍事存在,可能給伊拉克的極端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總體來看,奧巴馬的伊拉克政策意圖明確,他急於兌現競選時的撤軍許諾,以抽調力量實施其亞太戰略。然而美國政府對中東在其全球戰略中的定位卻失之模糊。即使美國逐漸達到能源自給、不再依靠中東石油,沙特等中東盟友仍然有著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中東穩定也與美國的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為了鎮壓宗教極端勢力和敵對勢力,美國需要維護該地區的穩定,而這與小布希時期開始、奧巴馬加以延續的中東民主化互相矛盾。當“阿拉伯之春”在中東、北非興起,美國為了推廣其價值觀外交、施展巧實力,以及推高油價等經濟考慮,或明或暗地支援該地區各國的反政府活動,美國一些盟友也參與其中。然而當地區暴力衝突愈演愈烈,美國及其盟友也進退維谷,不想干預、卻又不得不被牽涉其中。
  美國外交的問題
  美國最近兩任總統處理伊拉克局勢時的問題,有其內閣班子的決策失誤,也有美國外交的一貫局限性。總體而言,美國國內實行民主政治、國際奉行霸權的政治傾向使得其戰略佈局時常遭遇不可控的挑戰。
  國際方面,美國善於利用制度框架,推進國際合作和長期戰略佈局,然而其短期考慮卻是當國際制度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時,美國政府往往優先後者。儘管克拉斯納等著名制度主義學者主張,霸主國應服從國際機制、犧牲無視國際法“貪便宜”的短期利益、從穩定的國際體系長期獲利,美國的保守派卻認為,美國完善的國內法優於混亂的國際法,美國的國家利益也因此優於其主導國際秩序的整體利益。如果國際框架與美國的國家利益衝突,那麼該框架就是不合法的。
  這導致美國的長期考慮和短期相衝突。華盛頓的外交決策者精于戰術手腕,然而有時也缺乏大局觀之嫌,一個主要表現就是扶持恐怖分子。與ISIS關係密切的兩大勢力中,“基地”組織來自蘇聯入侵阿富汗時受到英美支持的阿富汗義勇軍,“救國陣線”則是受到西方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這種飲鴆止渴式的對外干涉,時常會留下未來外交的隱患。
  此外,美國在雙邊合作中也尋求不平等的合作關係。雖然美國在中東地區擁有眾多盟國,它卻未能避免中東地區愈演愈烈的民族、教派衝突,有時甚至為了推高油價而縱容、加劇該地區衝突。對於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去年11月訪美時提出的武器支援請求,美國方面也未予理會,坐視ISIS於今年1月宣佈“建國”並逐漸做大。
  同時,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也會掣肘其戰略佈局;在人所熟知的國會—政府博弈之外,政府內部的幾股不同聲音也左右著美國外交的走向。
  綜上所述,美國在“9•11”後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也因此付出了沉重代價;雖然奧巴馬致力於彌補戰爭的失誤,然而卻不得不面對美國撤軍後的權力真空,其挑起中東民族紛爭的短視外交也使得美國進退兩難。在這十餘年中,美國始終保持著世界員警的獨霸地位,美軍贏得了所有正面交戰的勝利,美國也在中東展現出了強大的政治文化影響力,然而這些都難以掩蓋世界頭號強國的戰略損失。近年來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實力逐漸增強,呼籲施展強硬手腕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如何避免無謂的衝突、避免全盤戰略上的失誤,也是我國政府在對熱點地區施加影響力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作者署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問題專家 金燦榮 美國波士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生 金君達)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7-07/1627788968.html
2014-07-08 09:36:22
圖博館
從老布什到特朗普:美國中東政策為何走出了之字形2017.4.18

  特朗普政府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為由,發起攻擊,引起熱議。回顧一下自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引起的“海灣戰爭”以來,美國歷屆政府對中東的的政策的曲折道路是饒有興味的。
  老布什的先見之明
  1998年老布什在南京大學接受名譽博士的典禮,筆者躬逢其盛。典禮後,布什對南大師生髮表演講,當時是比爾•克林頓執政,一直還延續對伊拉克的製裁,並且經常有各種摩擦。在互動環節有學生問及海灣戰爭時美國為何沒有一舉消滅薩達姆政權。現將問答內容照錄如下:
  問:你現在是不是認為美國當初最好還是保持地面戰爭直到完全佔領伊拉克,像二戰後盟國對日本那樣建立起一個民主政府,而不讓薩達姆在近幾年給美國帶來這麼多麻煩?
  答:不。今天我也不會改變做法。問題牽涉到那場戰爭應該怎樣結束。我們接受了一項任務,是我,美國總統,和聯合國安理會確定的任務,那就是終止侵略(科威特),任務並沒有說要殺死薩達姆•侯賽因,也沒有任何話提到要佔領伊拉克。只說終止侵略。我們曾經試圖通過和平手段達到此目的,通過外交途徑,還有聯合國一項又一項決議。如果他肯和平退出,全世界都會歡呼。但是他沒有。所以我們被迫作戰,我們是在聯合國批准的國際法的框架內進行戰爭,同時也是在一個歷史性的聯盟之內作戰。當然美國在其中承擔重頭。柯林•鮑威爾來見我說:“我們的任務完成了”。與所謂以五萬條運屍袋為代價的預言相反,戰爭結束時雙方犧牲人數都相對較少。我說的是“相對”,因為每一條人命都是寶貴的。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悄悄擴大任務,說“我們的任務不是終止侵略,我們的任務已經改變了,是要殺死薩達姆,是要作為在阿拉伯土地上的佔領國”。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就絕對不會有我和戈爾巴喬夫共同召開的馬德里會議——那決不可能實現了。那你們就會看到聯盟立即四分五裂,美國就會像薩達姆所希望的那樣,成為在阿拉伯土地上的佔領國,而我,作為總司令,要對自願參加戰爭的男女士兵說:“你們去為尋找近代歷史上最安全的暴君而犧牲生命吧”。我能要求誰家的子弟到那裡去做這樣一件根本沒有把握成功的事呢?
2017-04-19 23:07:42
圖博館
我們的確48小時之內就可以到達巴格達。我們已經掌握了製空權,我們有第82空降師。我們有力量,在那裡有五十萬美國軍隊。要進入巴格達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要向那些歷史修正派問的是:“然後呢?然後你怎麼辦?”我們無法保證不陷入一場游擊戰。我們在越南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並不遙遠。我認為那一次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從來沒有想過要超越所接受的使命。如果有過那樣的念頭,也得先找到剛才那些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我的理由。我能理解一些國內外人士為什麼會問這樣的問題,因為薩達姆還坐在那裡對他的人民施暴,但是我們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我不願做一個在阿拉伯國家佔領國的總統,然後為盟國所離棄。
  小布什反其道而行之
  美國人當然不會遵守“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幾年之後,小布什政府繼攻打阿富汗之後,又發動伊拉克戰爭,恰好在每一點上都與乃父告誡不可行的理由相對:把殺死薩達姆作為目標,師出無名(原來以核武器為藉口證明是虛假的,又改口為“改變政權”);沒有聯合國授權,而且故意繞過聯合國;不顧盟國的反對,使聯盟四分五裂;造成美國士兵不必要的犧牲;美國成為阿拉伯土地的佔領國;無視越南戰爭的經驗教訓,深陷泥淖而不能自拔。結果不但沒有由此建立起所謂“大中東民主區”,而且更增加了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
  小布什政府的戰略思想的來龍去脈,本人有另文詳述,此處暫不論。總之,在他卸任時,美國戰線已經拉得太長,花費了昂貴的代價,給繼任者留下一個亂攤子,特別是中東打開了潘多拉盒子,美國又不能一走了之,進退兩難。
  奧巴馬的戰略思想
  客觀來說,任何一屆繼任政府在這種形勢下都面臨收縮戰線的任務。只是途徑和重點可能有不同的選擇。奧巴馬上台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設法結束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從中東撤退,但是舉步維艱。對於美國一貫的“干涉主義”——即美國有“保護的責任”,任何地方發生反人類的屠殺事件,美國都不能袖手旁觀,當一國屠殺其本國人民時,美國進行干涉不必考慮侵犯主權的問題——奧巴馬有極大保留,他認為除非美國的安全受到威脅,總統不應該讓自己的子弟去為製止別國的人道主義災難而犧牲生命。這一點剛好符合老布什的觀點。所以奧巴馬上台之前就毫不掩飾他對老布什和他的國家安全助手斯考克拉夫特的欽仰。認同他們超越意識形態的現實主義外交政策。
2017-04-19 23:08:58
圖博館
在敘利亞問題上,奧巴馬的思路表現得最充分。2011年敘利亞開始出現反叛時,華盛頓的主流思想庫和外交謀士們都主張美國應該支持叛軍推翻阿薩德政權。他們認為這是一場底層百姓反對暴君的革命。奧巴馬則不以為然,他說一邊是裝備齊全的職業軍隊,受到伊朗和俄羅斯兩大國的支持,這兩國在那裡利益攸關;另一邊是一些分散、無組織的農民、小生產者的抗議群眾,無意中捲入了一場內戰,美國想要不投入大規模的軍事力量而改變這一力量對比是不現實的。如今前兩場戰爭還未結束,美國不能再找一個對像開戰,他決不願重複小布什的錯誤,繼阿富汗、伊拉克之後再度為敘利亞陷入泥沼。他的名言是“不干蠢事”。他的這種觀點並不為大多數幕僚所認同。第一任國務卿希拉里就認為美國如果不幫助最初的抗議者組織起一支強有力的反阿薩德部隊,就會留下巨大的真空,讓“聖戰者”去填補。她還說大國需要有有組織的原則,消極的“不干蠢事”不能算有組織的原則。
  奧巴馬堅決不以武力直接支持反對派推翻阿薩德,但是於2012年宣布了一條紅線,即化學武器——一旦阿薩德政府使用化學武器,則美國將視之為對美國的安全的威脅,不能坐視。許多人都認為他這一宣布太魯莽,因為一言既出,必須兌現。沒有想到,2013年,阿薩德果真對庫爾德地區使用了化學武器。這就把奧巴馬推到了刀刃上。從副總統、白宮幕僚到國務卿、國防部長,都敦促他必須出擊,否則將失信於天下,堂堂美國不能說話不算數。而且原先在此情況下的各種可供選擇的打擊目標都已有預案。英國首相卡梅隆、法國總理奧朗德、沙特政府都慫恿美國動手,並表示願意相助。但是奧巴馬越來越猶豫,感到動武的後果莫測。此時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如果美國對敘利亞動武,德國不參加。英國議會否決了卡梅倫支持美國動武的提議。這倒使奧巴馬鬆了一口氣,決心寧可食言也不動手。一時間,他的辦公室踏破了門檻,說客如雲,都是敦促他必須有所動作,以維護美國的信譽。而他下定決心力排眾議,不動用武力,宣布再有人提敘利亞就免開尊口。
  從技術的角度,奧巴馬的理由是投鼠忌器;當時那裡還有聯合國的視察人員,美國不能冒誤傷這些人的危險;如果美國直接打擊化學武器設施,則可能造成毒氣洩漏,引起災難性後果;如果打擊其他目標,阿薩德可能以平民為“人肉盾牌”;如果設立禁飛區,那麼如何對待在那裡出現的俄羅斯飛機?
2017-04-19 23:10:00
圖博館
再者,美國出擊可能削弱阿薩德政權,但不能完全推翻它,那麼適足以助長他的氣焰,譴責美國沒有聯合國授權而動武是非法的;即使消除了阿薩德政府控制化武的軍事單位,如果化武落到極端分子或其他恐怖組織手中豈不是更危險?
  奧巴馬還認為,總統雖然有權做決定,但是權力不是無限的,一旦走出這一步,猶如滑坡,不可能就此停止,後續的措施不可能由總統單獨承擔。所以他決心把這個問題提交國會,事實證明,國會態度曖昧,並不支持對敘利亞開戰。
  剛好,一星期後,在聖彼得堡舉行G20首腦會議,奧巴馬把普京拉到一邊,責成他利用與敘利亞的關係,迫使阿薩德拆除化學武器設施,以免美國動武。隨後,美國國務卿與俄羅斯外長共同商定具體措施,果然使敘利亞拆除了絕大部分化武設施。
  整個過程在美國國內及國際上一直存在爭議。奧巴馬自己以及支持者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拆除化學武器設施的目的達到了,是一大勝利。反對者認為美國總統先劃定紅線而後食言,無論如何是對美國信譽的嚴重損害,而且要普京說服阿薩德發起化武,等於是承認和加強俄羅斯在這個地區的勢力。所有這些批評,奧巴馬不為所動,堅決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從深層次來講,他有深思熟慮的戰略思想,就是退出中東,重點轉移到東亞地區,亦即他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他總的看法是,阿拉伯地區的亂局的根源在於伊斯蘭內部。雖然極端原教旨主義只是少數,但是目前起主導作用,伊斯蘭其他派別似乎都莫之奈何。目前中東地區的國家沒有為本國人民提供繁榮、安定的生活,只有極端的意識形態、派性衝突。由失敗的國家的絕望的民眾組成的各個小派別,他們之間的衝突是“部落主義”,美國在這種部落鬥爭中選邊站,是浪費資源,只能越陷越深,不會有結果。總的說來,奧巴馬認為伊斯蘭在經過一場類似基督教當年的宗教革新之前,這種“部落主義”衝突不會結束,恐怖主義也難以消滅。而這一革新應該是他們自己的事,美國是無能為力的。
2017-04-19 23:11:27
圖博館
這一思路的形成有一個過程。轉折點在利比亞。在利比亞發生抗議運動,卡扎菲揚言要“像殺耗子一樣殺光他們(班加西人)”時,奧巴馬也認為美國義不容辭,必須進行干涉,打擊卡扎菲,拯救班加西人民,否則就會重複克林頓政府對盧旺達的大屠殺無所作為的錯誤。此役得到了聯合國的合法授權,花費了十億美元,成功推翻了卡扎菲政府,並處決了卡扎菲本人之後,利比亞亂局卻變本加厲,局勢仍然“一團糟”。由此,促使奧巴馬對整個伊斯蘭世界有一個重新認識,並對美國的干涉政策進行反思。與華盛頓的外交主流認為美國退出中東是美國勢力的衰退相反,他認為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美國想要改變那裡的狀況,只有導向戰爭,從而浪費巨大物力、犧牲美國的士兵,最終美國的實力和威望都遭到損害。美國直接干涉敘利亞要付出的代價將遠超過美國無所作為的代價。更重要的是不應該驅使美國士兵為與美國安全並無直接關係的理由做無謂的犧牲。這是奧巴馬根據從尼克鬆開始的幾屆總統對外干涉的經驗教訓深思熟慮得出的結論,所以任憑國內外輿論洶洶,他堅決不出兵敘利亞。對於說他把陣地讓給俄羅斯的批評,他的回答是,俄羅斯自己要陷進去,我們何必去救他?
  當然,反對伊斯蘭國這樣的恐怖主義的鬥爭,美國還是責無旁貸,但同時應該是整個國際社會的責任,不能由美國單獨承擔。他對於盟國的“搭便車”——遇事總是在一旁吶喊,敦促美國干涉,而自己卻吝於出力——深有感觸,說美國不能總是沖在第一線,做出頭鳥。但是他認為恐怖主義的危險從長遠看並沒有那麼可怕,恐怖主義是當前的威脅,而從長遠看對全人類最嚴重的威脅是氣候問題。所以他的長远战略是關注氣候、能源、環境問題。
  從力排眾議,堅持不對敘利亞動武開始,奧巴馬感到自己得到解放,擺脫了華盛頓那些建制派(包括思想庫)的外交傳統思想的束縛,完全遵循自己的獨立理念行事。
  奧巴馬還認為,深陷中東地區妨礙美國應付其他地區的挑戰,利用其他的機會,主要是指東亞地區。與一個教派林立,充斥部落主義、原教旨主義和軍事暴力的中東地區成鮮明對比的是東亞。那裡有朝氣蓬勃的青年企業家,有為改善自己生活而努力工作的人民,他們已經躍進互聯網和手機時代,更重要是崛起的中國何去何從,與美國利益攸關。
2017-04-19 23:11:59
圖博館
中東地區的人除了派別鬥爭之外,心裡想的是多殺美國人,而亞州,甚至非洲、拉美的年輕人嚮往的是更好的教育機會,更富裕的生活。這些地區儘管有許多嚴重的問題,但是是在前進,充滿活力,美國的未來應該在那個地區。所以奧巴馬一個大的戰略思想就是撤出中東這個爛攤子,轉向亞洲和西太平洋。
  亞太地區的重中之重當然是與中國的關係。他的說法是:如果弄得好,中國持續和平崛起,美國處理得當,就有一個能力日益增長的伙伴共同擔負維持國際秩序的責任。如果中國國內治理失敗,不能滿足人民的要求,從而訴諸民族主義,以之加強凝聚力,或者陷於內部問題而無力承擔一個這樣的大國應該負起的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如果它只能以地區勢力範圍的角度來看待世界,那麼不但美國可能與中國發生衝突,而且也會增加美國應付未來的挑戰的困難。他一再強調,一個弱化的、缺乏自信、感到威脅的中國比一個成功上升的中國更可怕。
  (以上主要根據2016年11月,美國《大西洋月刊》記者長期多次追踪採訪奧巴馬的長篇文章。還有一些他周圍的人的記錄和表述。由於不是作為宣傳的官方講話,奧巴馬在即將卸任時比較坦誠地吐露心聲,而且希望人們全面了解他的思路,所以比較可信。內容涉及面比較廣,這裡只談部分有關的問題)。
  有“特朗普主義”嗎?
  中東的亂局的確是美國一塊燙手的山芋。奧巴馬一心想脫身而未果,罪之者可以說他優柔寡斷,支持者可以認同他的深思熟慮,不論何者,他的思路是清楚的,是邏輯自洽的。特朗普在上台前後,從公開表達的言論來看,強調美國不能包打天下,“美國優先”,要盟國多擔起責任,反對全球化,等等,似乎在收縮戰線上,與奧巴馬的大方向一致,而且有過之無不及,以致有人懷疑他要重返孤立主義。但是他前後不一致,先說北約已過時,又說北約沒有過時。對中東忽然強勢突襲敘利亞,既未通過聯合國安理會,也未事先會知國會,也未經過美國負責中東問題的專家論證,就在小圈子內討論決定。此舉顯然與奧巴馬決心退出中東的戰略思想背道而馳,也違反特朗普本人一再強調的減少國際負擔的口號。
2017-04-19 23:13:46
圖博館
令舉世震驚,俄羅斯反應強烈,一夜之間,美俄交惡。這一打擊是以阿薩德使用化武為理由,而在俄羅斯、阿薩德矢口否認面前,至今沒有拿出證據來。鑑於美國有虛構伊拉克核武器的前科,人們有理由期待美國拿出阿薩德使用化學武器的確鑿證據。再者,既然過去普京已經說服阿薩德拆除化武裝置,並得到美國認可,如今的化學武器是哪裡來的?這些都有待權威機構的進一步調查。俄羅斯、敘利亞、美國,誰在說謊?該相信誰?
  更主要的問題是,這是特朗普政府“新戰略”的開始,還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下一步有沒有預案?準備如何應付這一舉動引起的後果,例如由此引起的大批敘利亞難民是否仍然一概拒之門外?這是他中東政策的一部分,還是如有些人猜測是殺雞儆猴,為的恐嚇朝鮮?那麼下一步他對朝鮮將如何動作?
  或許他主要是炫耀美國的超強武器——59枚戰斧巡航導彈精準命中率如此高,確實給人以深刻印象。緊接著又對伊斯蘭國基地首次動用號稱殺傷力僅次於核武器的“一切炸彈之母”的頂級炸彈,這又正好與奧巴馬的瞻前顧後成鮮明對比。如前所述,奧巴馬對美國總統動用武力的權力,特別強調需要克制,慎重對待戰爭的行動。
  美國擁有遙遙領先於世界任何國家的武器庫,這沒有任何人懷疑過。如果武力能解決恐怖主義,同時嚇倒其他可能的對手,那世界就簡單多了。問題在於,現在的特朗普政府是否有一個全面的戰略考慮?正如有論者提出,發射導彈是政策的一部分,還是發過導彈以後才考慮政策?早在特朗普剛就職的2月間,布熱津斯基與他的研究助手曾聯合發表文章,提出美國需要“特朗普主義”。文章說(大意),我們原來不支持特朗普,但是他現在已經是美國總統,就希望他帶領美國走向成功。美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需要給全世界一個清晰的、可信的思想導向。“美國第一”、“讓美國再偉大”,可以是競選口號,但不能算外交政策。現在急需美國領導人明白表示對世界局勢的看法,並且提出長遠的政策思想,首先是如何處理好與另外兩個軍事大國——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共同維持世界的穩定。美國決策集團不時發出一些不負責任、自相矛盾、而且表現無知的話語,讓世人去猜想、詮釋,這種情況不能繼續下去了。文章呼籲政府及時發表一項經過考慮的完整的政策聲明,提出“特朗普主義”來。不論對敵、對友,有一個讓人摸得著的政策思想,總比沒有好。
2017-04-19 23:13:56
圖博館
但是兩個月過去了,特朗普還是“推特治國”,隨時發出零碎的意見和決定,讓人猜測,尚未見完整的政策聲明,卻已經有了令人震驚的軍事行動。對中俄的態度與上台伊始時的表現,似乎對調了一下,是即興還是有長遠考慮?又費人猜測。政治人物說話有自己的風格,不打官腔,固然容易受百姓歡迎,果斷出擊,秀秀肌肉也許博得一些喝彩。特朗普是生意人,生意人常說“商場如戰場”,然而戰場還真不同於商場,是人命關天的,一個超級大國的領導,手握超級軍火庫的按鈕,一言、一行關乎世界安危,所以布熱津斯基企盼好歹有個“特朗普主義”是有道理的。
  有一種說法,特朗普對北約、對中東、對俄羅斯的“急轉彎”,包括對班農的處理,都是屈服於共和黨主流的壓力,向華盛頓建制派靠攏,也就是說,他的特立獨行的作風正在被華盛頓的主流政治所馴服。是耶?非耶?弔詭的是,原來循規蹈矩的奧巴馬卻以堅決拒絕打擊敘利亞,不與俄羅斯爭奪中東為標誌,擺脫了華盛頓外交建制派的束縛,堅持了自己獨立的戰略路線。從老布什到小布什,從奧巴馬到特朗普,美國的外交似乎走了之字形。作為觀察者,感到頗具戲劇性。但是設身處地想,長年處於戰火中的中東百姓,特別是化學武器的受害者,是什麼感受呢?
  遠在天邊的中東地區我們可以不理會,而長年安放在自家門口的定時炸彈,現在正在接近爆炸的臨界點,如何拆彈,可能比對付敘利亞的化學武器更危險、更複雜,更令人進退兩難。我輩匹夫對此無權無責又無能為力,只能企盼有關諸國肉食者能有遠謀,庶幾無辜的中國黎民百姓免於又被捲入一場無妄之災。(作者署名:資中筠)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18/doc-ifyeimqy2461128.shtml
2017-04-19 23:15:07
阿楨
伊拉克反美武裝為何能屢次偷襲美軍基地 靠這款武器 2020-03-19 新浪軍事

  前段時間,美國好不容易和阿富汗塔利班簽訂了和平協議,兩天又打起來了。加之美國疫情愈發嚴重,3月13日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應對疫情。14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北27公里處美軍駐紮的塔季軍事基地連續遭到兩次火箭襲擊。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仿製的107mm火箭彈fadjr-1發射陣地是由七座八聯裝發射巢組成的,隱蔽在一個工地的工棚裡。
  火箭發射巢隱蔽的相當巧妙,全都事先訂好了射擊諸元,然後用一個金屬框架埋到地裡,火箭炮是可以折疊的,直接可以藏在底下,上面還有蓋子,蓋子頂部還是凹下去的,可以蓋上土,藏在滿是黃土的工棚下面根本看不出來。
  從伊拉克安全部隊在現場繳獲的電池和導線來看,火箭炮發射用的是遙控電打火,人員只負責升起火箭巢並狀態,發射的時候陣地上沒人,保證了人員的安全,不過擊發成功率並不高,,7座8聯裝發射巢,總共應該是56枚火箭彈,但是3月11日的襲擊中,只有33發火箭彈覆蓋了塔吉基地,命中基地主要營房區的則有8到15枚。事後有23枚未發彈和7枚備用彈被趕來的伊軍繳獲,啞火率高達42%。若56枚全都打出去,塔吉基地的損失將會更大。
…..
  筆者不由得佩服民兵組織的創造力,可能也是類似的火箭炮設計和伊朗的107mm火箭彈,讓美國人認定是伊朗系什葉派民兵所為。作為報復,2020年3月12日夜,美軍在伊拉克卡爾巴拉省發動了一輪空襲,旨在報復3月11日美在伊拉克的塔吉營遭到18枚火箭彈襲擊一事。
…….
  近年來,伊拉克與美國的關係日趨不和,尤其是在美國在伊拉克暗殺了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後,伊拉克議會甚至通過決議,要求美國主導的多國駐軍撤出伊拉克,這些舉動顯然讓美國感到了不快。外界認為,未來美國與伊拉克的關係將可能更加惡化。
  看來中東還會繼續牽制美國的精力,想拔出腳來恐怕沒那麼容易。
  相關新聞
美伊關係緊張,親伊朗民兵崛起,美軍加速撤離伊拉克/阿富汗
全球最受歡迎的游擊戰三大神器:蘇俄AK-47突擊步槍RPG-7火箭筒以及中國107毫米火箭炮。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19/doc-iimxxsth0181938.shtml
2020-03-20 08:00:34
(悄悄話)
2021-08-06 20:20:28
阿楨
阿富汗「政權和平轉移」 阿富汗代理内政部長2021-08-15表示,政府與塔利班達成約定,塔利班組臨時政府。
  相關新聞
 阿富汗總統甘尼攜家帶眷 捲1.6億美元鉅款逃阿聯:出走是避免血流成河(回應:美國走狗,逃走就是逃走,棄底下一堆狗腿子不顧,講一堆屁話。) 阿總統逃亡車隊裝滿鈔票,直升機載不完遺落跑道上。阿政府軍為何迅速土崩瓦解? 前總統任內埋下隱患! 塔在阿富汗前副總統住所發現600萬美元現金。美凍結阿富汗央行95億美元資產。
 烏國防部:一架阿軍機非法越境被止後墜毀。
 塔利班09-03宣佈完控潘傑希爾 反塔領導人逃跑。
 阿前副總統薩利赫08-27總統加尼出逃是恥辱之舉 自封“臨時總統”率軍奪回潘傑希爾省首府:宣稱“戰鬥到底”。
 反塔武裝09-04宣佈大捷後,阿塔宣稱佔領爾省七個縣中的五個,並公佈大量繳獲重武器視頻,塔能打下潘傑希爾山谷嗎(回應:CIA匆忙湊數的反塔力量,能有多大戰鬥力呀,我賭阿塔贏!) 塔釋放潘俘虜:現場發錢每人5000阿富汗尼(約人民幣371元)。塔09-16向潘人道主義援助。
 塔09/06宣佈佔領反抗軍最後據點龐吉夏省長辦公室畫面曝光後,邀請中俄排除北約國家籌組臨時政府。龐吉夏河谷距離喀布爾不到五十公里,易守難攻,居民多半是塔吉克裔。1980年代前蘇聯紅軍至少六度攻打此地,結果傷亡慘重大敗退兵。1990年代神學士上次執政時,也沒有打下此地,沒想到這次靠塔利班巴基斯坦直升機無人機一夜之間空襲圍殲反抗勢力民族抵抗陣線(NRF)最後基地。印媒:巴用製虹-4無人機 ,塔否認。阿民眾09-07上街反巴 塔利班朝天開槍人群四散奔逃.
 美軍成了塔利班的“運輸大隊長”大批武器被繳獲。
 神學士宣佈建立伊斯蘭酋長國 美媒:北京將率先承認。
 塔07-09力邀中參與阿重建並保障安全。外長王毅07-28在天津會見塔政委巴拉達爾承諾,決不允許任何勢力利用阿領土危害中國。希望塔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高舉和談旗幟,確立和平目標,樹立正面形象,奉行包容政策。塔09-10很多東伊運已在警告下離開阿。
 美布林肯 中王毅通話討論阿富汗安全情勢。
 BBC:美國在世界舞台重挫 新華社:喀布爾陷落敲響美國霸權衰落的喪鐘。
 法新社揭露美軍在機場射殺平民,至少5死,阿媒至少10死,美否認.
 美C17運輸機134座擠871人。三名平民攀運輸機高空墜落亡,躲起落架遺體在空中擺動.
 美軍連狗都有座位卻沒帶走機場上的阿富汗人
 喀市區VS機場:一邊秩序恢復 一邊擁擠混亂
2021-09-30 08:10:57
阿楨
喀機場可能遭襲? 塔:消息是我們告訴北約的“過去20年裡,我們學到改變,不是反塔宣傳所描繪的那樣。”
 喀機場08-26自殺爆炸攻擊至少72死 ISIS-K坦承犯案. 傷患:爆炸後美軍向民眾射擊,造成更多傷亡阻恐攻. 拜登下令報復「讓兇手付出代價」(回應:打不過人,連跑都跑不過人? 黑道火拼,輸了之後竄逃時的狠話:你給我記住!) 喀布爾09-16遭數枚火箭彈襲擊。塔車09-18在阿東遭地雷襲擊3死20傷。
 撤退期限前的連環爆炸至少13名美軍170名阿富汗人死,川普痛批拜登無能下臺。
 美無人機報復ISIS-K名重要人物2死,拜登誓言追捕ISIS-K 恐陷另一場永遠的戰爭,空襲喀布爾十口之家賠命. 美軍承認喀布爾空襲誤殺10名平民包含7名兒童。
 阿爾巴尼亞與科索沃2021-08-15同意美請託 暫收容阿富汗難民。
 1.8萬為美國賣命多年的阿富汗人:不要拋棄我們! 美2021-05-02指望中亞收容,三國拒絕。卡塔爾阿富汗難民營衛生堪比人間地獄?美軍方:正在改善。
 各方憂恐怖主義重燃 塔首場記者會:赦免所有阿富汗人,不會報復前軍警和為西方工作的人員。尊重伊斯蘭教法架構下的女權,將允女性讀書工作與活躍於社會,籲女性加入政府工作。
 塔國際宣傳有高人(楨:王毅? )指點 網路輿論風向轉趨有利。
 不再殘暴的塔讓外媒覺得很不習慣。
 王毅08-21「聽其言並觀其行」,阿仍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塔政策具有不確定性。
 塔保證美軍撤離後外人仍能離境,承諾禁毒,女性可分班上大學.路透社09-07報導阿富汗大學複課有如回到20年前,男女分坐兩旁,中間垂簾相隔,女著長袍佩戴頭巾,09-05塔規定大學就讀的女性必須佩戴面紗。巴09-07有女性遊行,竟要求為戴頭巾立法(回應:這樣兼顧了女性受教權,這就是他們的文化。西方沒資格批評,西方要懂得尊重他國文化和制度。)  女記者報導抗議遭塔打,塔09-17致歉:但記者也有錯,因抗議是非法活動。塔09-18解救被綁架兒童後 4名綁架者橫屍街頭。
 航班復飛 電匯鬆綁 阿國經濟喘口氣。
 塔續挺中阿一帶一路 阿塔發言人09-04將中巴經濟走廊擴大“非常重要” 中亞多國:將助阿實現安全穩定和經濟重建。
 王毅:中09-08向阿汗提供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糧食、越冬物資、疫苗和藥品的緊急援助。
 中國重要「鋁鐵盟友」幾內亞09-05政變,中國用西非鐵礦對抗澳洲佈局有麻煩了。
 幾內亞將組建過渡政府:禁止官員離境不會報復,承諾外國投資不會受到影響。
 幾軍政府09-08釋放政治犯 反對派領袖稱願加入過渡進程。
2021-09-30 08:19:34
阿楨
塔為尋求國際支持停種罌粟改種全球最貴的香料番紅花(Saffron)賺更大,1公斤視品質約阿富汗幣5-9萬(台幣1.9-3.4萬)年外銷約2700萬美元, 學者:塔利班得小心叛亂, 2017年阿鴉片9900噸佔世界80%以上,12萬農民14億美元佔阿GDP的7%。如把毒品運輸、當地消費和化學物質列入,高達66億美元,佔GDP的40%。塔年收入的60%來自毒品交易4億美元,塔曾禁卻引發強烈反彈。

美軍與盟軍撤出阿富汗之際,塔利班持續攻城掠地,《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指出,阿富汗淪陷引發國際社會對美國信譽的抱怨,強化了美國不會無限期支持盟友的看法,專家指出,不能指望美國的想法將更為強烈,尤其台灣、烏克蘭、菲律賓、印尼等的感受會特別強烈。
  相關新聞
 拜登:阿富汗要自己保衛人民
 阿富汗人聚集在白宮門前抗議美軍撤出阿富汗:拜登背叛 拜登要負責,拜登遭兩黨砲轟,拜登08-17民調滿意度7個月新低46%大減7%。
 台媒感歎“今日阿富汗 明日臺灣”
 美駁今日阿明日台灣類比,強調對台承諾堅實(回應:但美承諾就是為自己利益)
 川普:台灣恐發生壞事(回應:撤軍是2020年川普和塔利班的協議 冥進黨菜陰蚊政權817跟1450的靠山)
 川普批撤軍是美國史上最大失敗 轟拜登丟臉該下台 
 阿富汗淪陷大事記
  回應
 這又不是今天才有的事,以前的越南、緬甸,再遠一點的蔣介石,那個不是被老美利用完了當棄子?
 1450,817網軍怎麼不見了?說好的要用掃帚打解放軍的人呢?
 817跟1450不會相信美國爺爺會抛棄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美國死路一條。
 美國復仇911目標不只賓拉登,還包括滅亡阿富汗,用二十年花了二萬億美元還達不成!
 布朗大學研究:美國20年反恐戰爭損失8萬億美元約90多萬人喪生
  相關新聞
 38天前的拜登:阿富汗擁有30萬精銳 不會令西貢重演
 拜登批政府軍不願戰鬥致神學士迅速奪權(回應:拜登錯了!阿富汗人很聰明,沒受拜登的煽動! )
 紐約時報2021-08-16報導,今年六月底,美國情報單位還估計,就算神學士繼續攻城掠地,最快也要一年半後才可能攻進喀布爾,因為阿富汗政府軍人數卅萬,遠勝過神學士的七萬五千,政府軍有空軍,而神學士沒有,政府軍還有現代化的裝備且受過美國投入八百卅億美元廿年訓練。
 福山評美撤離阿富汗 “美國時代終結”早就到來了:美國霸權的巔峰時期持續不到20年——從1989年柏林牆倒塌到2007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前後 (回應:阿富汗事件標誌著福山的終結。)
2021-09-30 08:26: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