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共軍C602巡航導彈
終結雄二E 美可能售台戰斧>中時07.10.22 吳明杰
權威消息指出,依過去美對台軍售模式,國軍「雄二E」飛彈一旦進入量產,美方極可能同意售台戰斧巡弋飛彈,以逼迫台灣結束預計花費三百四十六億元用來量產「雄二E」的「戟隼計畫」,並藉此掌控台灣在巡弋飛彈上的使用及武器來源,以避免台灣在巡弋飛彈發展和使用上「失控」。
消息同時透露,我自行研發成功的「雄二E」巡弋飛彈,其包括定位系統、渦輪發動機等關鍵技術,都是秘密透過歐洲第三國獲得,美國正因從未提供關鍵的零組件給台灣,才會對國軍發展巡弋飛彈一再表達關切甚至施壓。權威消息反問,如果零件是美國提供的,美方何需擔心?
我掌握歐關鍵技術 美極關注
據了解,國防部前部長李傑當初向美軍證實,國軍已擁有「戰術性岸置火力制壓飛彈」,目的即在向美攤牌,表示國軍「雄二E」巡弋飛彈發展已成熟,但我方願意向美坦白,也願意保證遭攻擊時才使用。
這項舉動同時也希望美方了解,由於飛彈研發「生米已經煮成熟飯」,美方無須再多加關切,甚至可以考慮售台關鍵零組件,或乾脆進一步售台戰斧巡弋飛彈,否則台灣自己也可以生產製造。
權威消息說,外傳美方暫停提供「雄二E」巡弋飛彈零組件的說法並不正確,因為美國如果從過去就一再關切或施壓台灣在巡弋飛彈的發展,怎可能還提供技術或零件給台灣,正因美方一再阻止台灣發展這類武器,結果「雄二E」巡弋飛彈還是出現,美方才會如此緊張,擔心對台武器管制失控。
軍方高層說,美對台軍售,雖然有其政治考量,但背後實則充斥經濟利益,美國政府是一個巨大的軍工複合體,軍售常受軍火商左右,過去美國售台武器,有不少項目美其名是協助台灣防衛,但事實上是因台灣的軍火生意很好做,只要美國賣,台灣一定買。
管制台武器 美慣例一定會賣
正因如此,高層官員說,過去美國不願出售台灣的武器,只要台灣研發成功,或是共軍已獲得,美國就一定會賣,例如台灣搞成IDF又獲得幻象,美隨即售台F -16;台灣完成天弓二型和三型飛彈,美隨即同意售台愛國者二型和三型飛彈;我方研發「劍二」並獲得法製雲母飛彈,美還是售台攻擊性的AIM-120飛彈;海軍開始使用雄二飛彈,美方隨即售台魚叉飛彈,現在連攻擊性的潛射魚叉都同意賣給台灣。
高層官員並強調,美國過去對台武器研發的做法,一向是事前先阻止,阻止不了,事後則打壓,打壓不了,就乾脆賣你,並希望藉出售同等武器,讓研發案終止,如此才有能力掌控台灣的武器來源。
預警機 VS 匿蹤巡弋飛彈 /作者︰FLAK
波音公司於二月三日宣布,17套北約訂購的E-3預警機雷達系統改良套件(RSIP,Radar System Improvement Program)已經完成安裝,北約已經擁有第一支RSIP改良過的預警機機隊。
RSIP計畫是美國E-3預警機自1981年服役以來,最重大的一次改良。波音公司與諾斯若普‧格魯曼公司是在1994年取得這項價值八億美金的改良工程,預計要改良33架現役的E-3預警機,包括北約的18套,英國的八套,美國的四套,並可能日後繼續再追加11套。
這不是E-3預警機第一次接受改良,但是之前的改良大多專注在預警機的次系統上,例如:資料鍵、電戰支援設備、人員操作平台…然而其核心APY-2雷達自從服役以來,就一直沒有大幅更動。這次RSIP改良計畫,則將把APY-2雷達脫胎換骨一番。
近十年來,雷達遭遇的最大危機就是『匿蹤科技』。以往無遠弗屆的全天候電眼,變成伸手不見五指的大近視。然而,對美國而言,這似乎不是 問題。因為匿蹤飛機的技術還是被美國所壟斷,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製出同等級的匿蹤戰機。(在南聯擊落F-117後,有消息指出南聯將墜落的F-117殘骸賣 給中國圖利。美國記者詢問美國國防部對此的看法,發言人表示:『F-117運用的只是我們第一代的匿蹤科技,比我們現在的技術已經落後許多。』空軍技術人 員私下更是尖銳地指出:『以中國的工業水準,就算拿到碎片也是不會作』。)這是因為匿蹤飛機的外型極度破壞氣動力穩定,而匿蹤效果又非常難以評估。只有美 國有能力將匿蹤飛機的氣動力外型最佳化到能夠穩定飛行的程度,故其他國家就算作得出來匿蹤快艇、匿蹤車輛…終究作不出來一架匿蹤飛機。
那美國有什麼好怕的呢?答案是匿蹤巡弋飛彈。巡弋飛彈的氣動力設計就比飛機簡單了許多,加上巡弋飛彈比飛機的尺寸小上好幾號,要設計一個匿蹤能力的彈體容易得多。事實上,在1974年,美國自己還完全沒有掌握匿蹤科技時,設計出來的AGM-86空射巡弋飛彈正面就只有0.1平方公尺的最小RCS值。而近年來法國的Apache、德國與瑞典合作的KEPD50金牛座….等匿蹤巡弋飛彈,都利用匿蹤原理,採用多邊形彈體將雷達波大角度反射 以減少RCS。雖然,這些武器仍然是由美國的盟國發展,但是美國仍然在憂慮在世界軍火市場的激烈競爭下,總有一天這些武器會被不擇手段推銷的軍火商賣到未來的敵人手上,則美國海外作戰的軍隊可能就會被這些武器攻擊。
匿蹤巡弋飛彈的RCS雖然比傳統飛機目標小上十到一百倍,但其實仍然不能跟美國的匿蹤戰機相提並論。因為這些飛彈受限於發射載具的空間,不可能設計成像B-2轟炸機一樣大角度飛翼,也不可能包上昂貴的匿蹤蒙皮。美國相信,其RCS仍然在0.1到1平方公尺之間,而匿蹤戰機的RCS則在 0.001到0.01平方公尺之間。
所以巡弋飛彈要匿蹤還有另外一個前提:超低空飛行。美國的匿蹤戰機是不採取低空飛行的,因為高空飛行的低阻力可以彌補匿蹤設計損失的航程。然而,雷達 能不能偵測目標,除了跟目標的RCS有關,也跟背景的雜訊強度有關。在高空飛行時,背景雜訊最低,所以飛機光點很容易被分離出來,故只有藝高人膽大的匿蹤 戰機才敢在高空飛行。
然而,在低空飛行時,地面反射的雜訊形成良好的掩護。或許有人會問:『都卜勒雷達不是可以濾除地面雜訊嗎?』。沒錯,目前的雷達都用都卜勒原理,使其可以在低空環境偵測目標,但是,其只能『相對濾除』雜訊,不能把雜訊『絕對濾除』掉。
就像這世界沒有完美的東西,都是有點副作用的。都卜勒雷達的副作用就是除了濾除地面雜訊外,整體的靈敏度也跟著下降。也就是說,運用都 卜勒原理時,雷達的『視力』會稍微減退。但如果我們調整都卜勒濾波能力,讓它不要濾那麼乾淨的話,雷達的靈敏度就會提高,可是在低空環境下,雜訊也就開始 造成假目標,使你的雷達螢幕『雪花片片』。所以,軍用雷達在仰視高空目標時,通常會減少都卜勒濾波的能力,或甚至關閉以追求較高的靈敏度,在俯視低空目標 時,就需要提高都卜勒濾波的能力,以減少假訊號。
這就使巡弋飛彈有了可趁之機,在地形複雜地區,例如科索夫的山區,地面雜訊非常的強,所以雷達一定要大開都卜勒濾波,使眼力衰減。在 高空,巡弋飛彈的RCS不足以讓雷達看不到,但在低空環境,這個RCS值就足以讓這些『近視』的雷達視若無睹。故巡弋飛彈的低空飛行能力,搭配匿蹤彈體, 就成為彈道飛彈之外,美國最害怕的敵人。
其實原本超低空飛行的導航系統也是美俄巡弋飛彈才獨有的能力,但是軍用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這種地貌追沿系統甚至有歐洲國家已經可以 做出套件出來賣,不管你的飛彈怎麼作,插進去就變成巡弋飛彈。因此美國自豪的訊息掌握能力,將無法完全掌握飛彈的行蹤。於是就產生了RSIP計畫。
在雷達界有所謂的『再平衡』(Rebalance)概念。就是因應匿蹤科技縮短雷達的偵測距離,雷達也應該提昇性能去抵銷匿蹤科技的 功用。這是因為雷達真測距離並不是越遠就一定越好,以一架40000呎高空巡弋的預警機為例,它所看到的地平線距離就是450公里左右,超過這個距離就會 被地球曲度影響而失去意義,所以雷達設計只要能達到這個偵測距離就夠了,過大的功率只是增加無謂的成本。然而當匿蹤設計縮短這個偵測距離到160公里,甚至更短後,預警機雷達就需要增加其靈敏度,讓其偵測匿蹤目標的距離重新推回到450公里,『平衡』匿蹤科技的影響。
之前介紹過新興的反匿蹤雷達,例如被動雷達、多基雷達…。但這些非傳統雷達都有一些副作用,其或許解決了雷達偵測匿蹤目標的問題,但 卻衍生出精度不足以導引攻擊,價格上升,實作困難…等問題,使其戰術上的價值相當有限。因此美國不用這些新科技對付匿蹤巡弋飛彈,而將現有的E-3雷達進 行改良。
RSIP計畫主要是採用所謂的脈衝壓縮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將長而低功率的脈衝壓縮成極短的強脈衝。以往採用這種技術的雷達主要是著眼 於其脈衝短,距離解析度就高;敵人電子截收與反制的可能也減小。RSIP計畫預計可以將E-3雷達的距離精度增為六倍,使得預警機有接近射控所需的精確度 指引戰機發射AMRAAM飛彈攻擊巡弋飛彈。
另外,尖峰功率上升,使雷達回波也增強,但值得注意的是,雷達功率越強,目標反射越強,地面反射也是越強,所以巡弋飛彈還是可以利用 地面雜訊掩護。然而,由於距離解析度提高,雷達可以將回波依據距離軸分成更多更細的小範圍,運用高速運算器進行的數位都卜勒處理不像傳統的都卜勒處理是 『全盤通殺』,一個地方的雜訊會讓整個靈敏度降低。現代高速複利葉運算可以針對一個個小格子的回波進行頻譜分析,精確地分離每一點的地形雜訊。故脈衝壓縮增加距離精度,新的訊號處理器增加濾波的的精確性,雷達整體的偵測性能就可以提昇。RSIP計畫將使E-3雷達的偵測能力提高十倍,偵測距離增加70%到 100%。也就是說,可以在540公里外低空偵測到RCS只有0.5平方公尺的巡弋飛彈目標,正好將E-3的偵測距離推回到沒有匿蹤科技的水準。
最後再強調的是,美軍如此重視這個改良案,跟其環境很有關係。因為其軍隊是以全球作戰為己任,故雷達偵測性能是以最差的狀況:地形複 雜的山區作為考量。然而台灣四面環海,海面的雷達雜訊是隨海象變化的,海象平靜的時候,雷達雜訊甚至低到可以不計,所以台灣對匿蹤巡弋飛彈的偵測能力的需 要並沒有那麼迫切,從海面來的巡弋飛彈沒有地形回波可以掩護,只能靠地球曲率縮短被偵測的時間。其實美國海軍的預警機也沒有進行類似RSIP的改良,事實 上,美國海軍最新的預警機雷達,也就是台灣E-2T的APS-145雷達,最大的改良是增加陸地上抗雜訊能力,而不是海面抗雜訊能力。故『海峽天險』,實在為台灣防空貢獻良多。
http://www.diic.com.tw/comment/news-old/000214.htm
領導機構
如其它軍事任務一樣,用於巡航導彈防禦的大部分資金和人力都分配給各軍種。然而,各軍種互不協調是不可能形成合成的本土防禦的,各軍種一般更關注前沿地區的防禦需要。本土防禦需要國防部的聯合管理,以及其他聯邦政府的各部門間的協調。
在國防部內,負責本土巡航導彈防禦的領導機構是北方司令部。北方司令部是統一司令部,主要負責本土安全。自2002年建立後,北方司令部一直通過北美航空航天防禦司令部制定有效巡航導彈防禦的作戰需求,它的工作主要是理解威脅、改進多層防禦體系中的感測器設施,在各軍種的設施間建立作戰連接,以及決定追蹤和攔截對地攻擊巡航導彈的戰鬥管理要求。這些工作與北方司令部的其他一些任務重疊,但在感測器精確度、武器的靈活性等方面強調特殊需求。他們同樣需要與國內 一些機構建立緊密協調關係,如聯邦航空管理局和海岸警衛隊。
在發展巡航導彈防禦中起中心作用的第二個機構是聯合戰區空中和導彈防禦機構 (JTAMDO)。該機構成立於1997年,任務是彈道導彈和吸氣式威脅的協調防禦行動。根據參聯會2001年指示,該機構目前主要負責發展加強本土綜合 防空的作戰概念和技術體系。除支持北方司令部加強北美防空外,該機構同樣幫助美國戰略司令部發展和部署預防彈道導彈攻擊的全球防禦系統。總部位於佛吉尼亞 北部的五角大樓附近,該機構還為巡航導彈防禦的一些項目提供資金。例如,它負責研究聯合進行巡航導彈作戰識別的方法。但是最重要職能是在各軍種和國防機構 間建立一個公用網絡,盡可能實現無縫工作完成共同任務。
國防部內其他負責巡航導彈防禦方面的部門包括負責本土防禦的助理國防部長、聯合部隊司令部、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和國防情報局。其他起重要作用的聯邦機構包括中央情報局、本土安全部(特別是海岸警衛隊)、運輸部(特別是聯邦飛行管理局)和司法部。
海軍項目
美國海軍在防禦低空飛機和導彈方面的經驗比世界上其他任何部隊都要多。因為海軍的航母戰鬥大隊和兩棲戒備大隊長期在擁有反艦巡航導彈的國家周邊水域活動,海軍必須考慮所有技術需求和作戰概念以對這些武器進行綜合防禦,其結果是建立一個由多級防禦感測器和攻擊系統組成的分層體系。
海軍防空體系由大量系統組成,但是其中三種系統特別是與本土巡航導彈防禦相關:宙斯盾作戰系統、E-2C偵察機和合作攻擊能力系統(CEC)。這三種系統以及一些子系統如標準導彈組成海軍海上防禦部隊的主要支柱。
宙斯盾作戰系統為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提康得羅加巡洋艦提供核心作戰能力。它由一座全方位陣列雷達、一套武器控制系統和一套指揮系統組成,可持續追蹤和摧毀最先進的空中威脅。最近幾年,美海軍一直升級宙斯盾防空系統,提高發現和追蹤掠海巡航導彈,消除無關雷達回波,抗電子幹擾攻擊的能力。此外,美海軍也改進宙 斯盾系統提高防禦洲際導彈的能力。宙斯盾雷達的巨大搜索能力,與同時監控100架飛機並能快速識別威脅的能力結合,使其在美國面臨巡航導彈威脅時成為部署到沿海地區的主要作戰裝備。
宙斯盾系統的主要缺陷是它主要是一種海基感測器。即使在平靜的海平面上,由於地球的曲度影響水平面有效探測範圍,附近 的地形特徵加劇這種問題。為了及時發現空中威脅,海軍使用了艦載的E-2C偵察機,E-2C偵察機的雷達能監控600萬立方英裏的空域,包括海面感測器探 測範圍以下的區域。它的電腦能同時追蹤2000架飛機,能同時指揮攔截20架敵機。海軍目前升級它的雷達,使其能更好地追蹤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這種任 務需要快速過濾地面目標的無關雷達回波。
E-2C偵察機已經與宙斯盾系統緊密連接,以便海面感測器和武器一發現空中威脅就能實施打擊。這種連接極大延伸標準導彈的有效射程。E-2C升級計畫將進一步擴大它的連接,使其與聯合部隊的防空裝備進行通信,包括空軍雷達飛機和陸軍的地空導彈。E-2C的高搜索能力、精確目標識別和廣泛的連通性表明,它將成為未來巡航導彈防禦聯合體系中的一個中心節點。
象空軍一樣,海軍裝備感測器和通信鏈路的下一代戰鬥機適合進行網路戰。安裝在F/A-18和F-35飛機上的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將極大提高飛行員在視距外打擊敵飛行器的能力。這種改進的跟蹤和攻擊能 力與高級E-2C的偵察和戰鬥管理系統相連接,它將幫助把海基戰鬥機合成到分層防禦體系中以對抗巡航導彈。
海軍正在進行中的有關巡航導彈防禦的最 重要的網路計畫稱之為合作攻擊能力系統。該系統正安裝在宙斯盾戰艦、E-2C和其他允許從大量地點立即合成雷達資料的其他平臺。結果是形成比任一感測器所 能提供的更詳細的空域合成照片。因為一個戰鬥群的所有成員都能訪問同樣的空中照片,防禦兵器能比單獨依靠本地感測器更遠更快地使用。聯合攻擊可能是任何綜 合防禦巡航導彈系統的主要特色。因此海軍正在決定如何使合作攻擊能力系統在聯合體系發揮作用。
空軍計畫
空軍一直是美國本土防空的主要力 量。冷戰初期,空軍有數千架戰鬥機執行本土防空任務,並帶頭在加拿大和美國北部修建三層偵察雷達,預防轟炸機攻擊。第一套電腦化的防空系統,即半自動化地面環境系統在空軍主持下研製。儘管在洲際彈道導彈出現後,防空任務的重要性減弱,空軍繼續通過北美航太防禦司令部與加拿大空軍合作保持對北美的完整防空態勢。
目前的空軍本土防空的體系包括地面和空中感測器,這些感測器通過指揮中心與作戰飛機連接。空軍本土防空的大量任務由空軍國民警衛隊承擔,但戰 時常規部隊能迅速補充執行這項任務。空軍防空體系中最重要的兩種作戰系統為F-15戰鬥機和空中預警和控制飛機。F-15裝備高級中程空對空導彈(阿姆拉 姆)和電子火控雷達,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戰鬥攔截機。它與預警機協同,針對現有空中威脅提供靈活的和高生存能力的防禦。
空中預警和控制飛機是在波音 707和767商用運輸機基礎上改裝而成,能偵察300公裏以上範圍內低空飛行的飛機。當發現潛在威脅時,它使用機載作戰識別系統確定威脅目標身份。如果被追蹤目標確是真正的威脅目標時,空中預警和控制飛機的戰鬥管理系統引導戰鬥機實施攔截。空中預警和控制飛機感測器和相關子系統正進行“雷達系統改進計 劃”,提高追蹤較小雷達反射信號的目標如巡航導彈的能力,以及提高抗電子幹擾和抗欺騙的能力。
空軍認識別到目前的防空體系並不非常適於防禦攻擊本 土的大型先進巡航導彈。主要感測器持久性、探測距離、敏感性和生存力不足應對潛在危險。攻擊系統正迅速老化,不具備對抗計畫完好的巡航導彈攻擊所需要的續 航力和敏捷度。空軍最高級的兩種現代化項目F/A-22和E-10飛機預計在解決這些不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空軍計畫以E-10飛機取代空中預警 和控制飛機和聯合星雷達飛機。E-10飛機將裝備有先進感測器和“多平臺雷達技術插入程式”的套裝軟體,這種套裝軟體能幫助E-10飛機追蹤低空、隱形飛機。 這種套裝軟體也是空軍提高巡航導彈防禦能力一系列計畫之一。美空軍還計畫在全球鷹無人機上安裝這種軟體的改進版本。因此,E-10和全球鷹飛機可能在未來的 巡航導彈防禦中協同行動。
F/A-22多用途飛機將取代F-15,它比現有戰鬥機的續航力、敏捷度、通信和探測能力要高。它所擔負的一個主要任務 是在前沿地區和本土上擔負巡航導彈防禦任務。F/A-22的一個優勢是能進行超音速巡航,能沖到巡航導彈的附近,在需要加油前進行多次攻擊。F/A-22 的另一個優勢是安裝有高級機載感測器和能進行跟蹤、識別和攻擊較小雷達反射信號飛行器的電腦。
陸軍項目
在陸軍和空軍自二戰後成為單獨軍種後,陸軍保留對防空火炮的控制。長期以來,這種責任使陸軍成為研製陸基防禦系統的帶頭軍種。因此,當政府發展多層巡航導彈防禦體系時,陸軍系統能提供近距防禦的核心能力。海軍系統如宙斯盾和E-2C鷹眼飛機可能在緊急時部署到本土,但是陸軍系統更可能永久性部署在國家關鍵設施附近。
陸軍現有防禦巡航導彈的主要武器系統是愛國者防空系統。愛國者已經使用多年,但正升級為更通用的愛國者-3型導彈。愛國者-3于2003年部署,並參加了伊拉克戰爭。 愛國者-3的設計把一個毫米波尋的器與指揮鏈綜合到一起,對控制器進行遙控,確保實現對巡航導彈的碰撞摧毀。愛國者-3發射架攜帶16枚導彈。
陸 軍的另一種增程型防空系統正處於研製中,即中程增程防空系統(MEADS),它的射程為愛國者-3的兩倍。中程增程防空系統是美國、德國和義大利聯合研製 項目,最終將取代愛國者、霍克和其他老式的防空武器。這種新系統將具有全方位的偵察和追蹤能力,快速機動能力,以及具有與海軍合作攻擊能力系統相似的分發 式結構,並能與盟國的感測器和武器系統形成綜合防禦網路。
儘管中程增程防空系統將到2010年後才能裝備。陸軍將吸收它的一部分技術,並運用到現 有的防空系統中。例如,一種新的輕型發射架和改進型戰鬥管理系統能在2010年前裝備。陸軍還尋求將陸軍防空系統和其他軍種的防空系統連接,推動聯合防空 體系的早日建成。在參聯會的指導下,陸軍正主導建立一個“單一合成空中畫面”系統,綜合所有軍種的偵察和追蹤資料。
陸軍正在進行的另一種防空計畫 是聯合對地攻擊巡航導彈防禦空中網路感測器系統(JLENS)。該系統是一種系留式系統,載有偵察和火控雷達,能追蹤低空飛機。在15000英尺空中,它的探測距離約300公裏,能滯空30天,並且它的費用較低,生存能力較高。它可與海軍的合作攻擊能力系統、空軍的聯合戰術資訊分發系統連接,實現跨軍種共 享偵察資料。
最近的幾年中,陸軍從其他軍種引入防空作戰概念和技術。它不僅更依賴空軍進行戰區防空,而且計畫採用空軍的阿姆拉姆導彈的地面發射型 作為下一代的防空武器。陸軍大多數相關的武器系統如愛國者-3和聯合對地攻擊巡航導彈防禦空中網路感測器系統主要用來保護前沿部署的部隊,但是系統的通用 性和機動性使其更適用於本土防禦。決策者正在考慮用陸軍愛國者-3導彈補充或取代海軍標準防空導彈的提議,這樣減少費用,並提高防禦巡航導彈的協同能力。
設計原則
國防部有時被批評在彈道導彈防禦方面花費太多,而忽視巡航導彈威脅。但是,各軍種已經大量將正處於生產或研究的項目應用於巡航導彈防禦。一些項目如聯合對地 攻擊巡航導彈防禦空中網路感測器系統和E-2C飛機都是直接用來應對巡航導彈的。問題是幾乎所有的項目都被視為是保護前沿部隊的,而與本土防禦任務明顯不同。
為了有效預防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對本土攻擊,巡航導彈防禦設計者必須運用不同原則。以下考慮有可能影響未來防禦網路的設計。
第一、對地攻擊巡航導彈是非對稱威脅之一,可能在目前構成多種安全挑戰。因為巡航導彈對本土的造成的危險既不是緊迫也不明確,耗費大量資金來解決這種危險不切實際。美國主要採取的行動將包括重新組合現在用於其他目的的專案。
第二、本土巡航導彈防禦也是適用軍事轉型的一些指導原則的機會,如聯合網路作戰。通過合成現有資源和專案,決策者能滿足防禦體系的大多數需求。僅僅是將現有專案連接在一起是不夠的,在偵察、目標識別和火控方面仍然存在差距。但是更好的防禦需要的是更多合成而不是更多投資。
第三、需要更多的合成而不是更多投資在條令和情報方面顯得特別清晰。除非軍方已經研究出詳細的應對巡航導彈防禦的聯合條令,否則很難建立合適的防禦體系或制訂投資計畫。此外,必須理解現有的情報搜集能力後,各軍種才能對新的指示系統和預警系統投資。
第四、分層保護原則在設計戰區防空和彈道導彈防禦方面與巡航導彈防禦同等重要。分層保護確保由多種並不完善的系統能提供近乎不能滲透的防禦。但是設計者不能 簡單將航母戰鬥群的框架運用到本土防禦中,因為其作戰環境不同。所有相關的作戰概念,從作戰識別到攻擊規則,都必須調整反映出非作戰人員普遍存在。
第五、情況緊急並靠近平民時的作戰問題將因為需要嚴重依賴通常部署在不同的作戰環境中的部隊而加劇。如果國家不能在領土提供專有的強大的巡航導彈防禦能力, 那麼在高度危險的情況下,需要撤出國土防空設備以便配置在外國作戰。網路概念如海軍的合作攻擊能力系統在迅速重新配置部隊方面解決大量技術挑戰,但是作戰人員是否能重複進行思維調整是另外一件事。
與其他非對稱作戰一樣,巡航導彈對本土攻擊行動的前景向軍隊決策者提出全新問題。但是隨著海外對手的日益獲得大規模殺傷武器的裝置,這些裝置可能由巡航導彈投送,那麼保衛美國防禦巡航導彈的兩難可能不會時間的避免。
洛倫湯普森原著/於君編譯/摘自列剋星頓研究所2004年12月研究報告
http://www.defence.org.cn/aspnet/article-14-6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