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07 06:07:17| 人氣3,866| 回應69 | 上一篇 | 下一篇

假日孝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孝子(女)還有挑假日的?

不錯了啦!上班奴假日還會回老家當孝子(女),已難得。

如今中年男女對上對下都要當孝子(女),不知老年還要不要繼續孝順宅男(女)?

急診室SOS 假日爆孝子潮【聯合晚報07.08.02林進修】

想一窺現代人的孝道嗎?假日走一趟醫院的急診室就行了。多位急診室主任觀察發現,一到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民俗節日及周末假日,急診室就湧進大批上了年紀的病患,其共同特色就是身旁都有滿臉焦急的子女,急診科醫師通常戲稱他們為「假日孝子 (女)」。

例如,嘉義長庚醫院位於太保往朴子的168號縣道旁邊,方圓30公里內儘是逐漸沒落的農漁村,年輕人大都出外到大都市討生活,只剩老人家死守家園,「假日孝子(女)」特別多。

該院急診室主任蕭政廷解釋,這些在外打拚的子女,平常忙於工作,只有假日才有空回老家。探望年邁雙親或阿公、阿嬤,結果看到這些老人家這裡疼、那裡也痛,全身上下都是毛病時,往往傷心不已,自責沒有盡到為人子女的責任,於是二話不說,開車載著他們就往醫院急診室衝。

「那種場景,真是震撼!」在台北文化圈打滾近20年的李先生,今年端午節那天陪年邁父親到嘉義長庚醫院掛急診時,一個下午就看到一個個老阿公、老阿嬤被家人送進急診,多到醫護人員得小跑步到處「轉檯」的地步。

蕭政廷將這種場景形容為「假日症候群」,該院平常日每天的急診量約150人次,一到假日就衝到200人次以上,今年端午節那天更飆高到232人次,足足比平常多出5成以上。他較擔心的是,如果這些老人家只是血壓、血脂或血糖偏高的一般慢性病患,晚幾天就醫還沒關係,要是他們罹患的是急重症,硬是撐到假日才由子女陪同就醫,就可能出問題。

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盧立華最近就碰到一名老阿公,血糖控制得不好,右上臂的傷口一直沒有收口,最後甚至併發褥瘡而潰爛,血水直流。經詳細問診才知道,原來他怕給兒子帶來麻煩,每次兒子從外地打電話回來請安時,他總是忍著痛,不說就是不說,直到兒子回家過節時,一看情況不對,才半強迫地帶他就醫。

對於這些老人家的可憐處境,台北馬偕醫院醫務專員張國頌籲為人子女者應勇敢負起責任來,打拚事業之餘,也要多關心死守老家的父母或阿公、阿嬤,三不五時回去探望他們,若發現他們的健康出了問題,立即陪同就醫。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866) | 回應(6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文藝 |
此分類下一篇:全身結石
此分類上一篇:放生?棄養!

顯示全部69則回應

圖博館
外媒:台灣每年發生100多起外勞遭性侵案件2017-01-24

去年,一名印度尼西亞籍的女傭到一名男雇主家照顧其老父,卻被雇主多次性侵。9月,她用手機拍下了自己被雇主強奸的視頻。視頻被上傳到YouTube網站上,但後來被刪除。雖然,當時此事引起了台灣當局的重視,但據BBC中文網1月23日報導,此類悲劇卻未曾減少。
  這則視頻顯示,雇主性侵女傭時,受害者哀求其停止,並試圖將其推開。
受害女傭告訴警方,她把性侵視頻發給她的中介公司,但中介拒絕為她更換雇主。她於是將視頻發給一個朋友,朋友利用社交媒體來公開雇主的罪行,引起社會對外勞遭性侵問題的關注。
  新聞曝光後,不只印尼百姓憤怒,台灣民眾同樣為雇主獸行感到不恥,稱其為“台灣之恥”,“真的是人渣,不要臉的老廢物!台灣人的臉都被你丟光了!”
  據台灣網去年9月15日報導,台媒對此事大呼丟臉,親民黨“立委”陳怡潔指出,這類事件重創台灣地區國際形象,台灣當局需要重視嚴肅處理。
  她更提案修正台灣地區“就業服務法”相關規定,明定曾有性侵所聘外籍勞工之行為,且經判刑確定之不肖雇主,終身不得再聘僱外籍勞工。
  據悉,BBC記者試圖聯繫該印尼女傭,但台灣官方的社會福利機構說,她的案件仍在調查中,而且她情緒仍不穩,因此不便接受采訪。雖然,這個印尼女傭以自己的悲慘經歷揭開了這一行業的陰暗面,然而,卻仍未能改變台灣社會的這一現象。
  但另一位境遇相似的印尼女外勞同意在不披露身份的條件下接受我們的採訪。艾麗(化名)22歲時來到台灣打工,賺錢養家。她說,她在一家火鍋店開始工作不久,就被老闆的弟弟強姦。
"他第一次強姦我,是我開始工作一兩個月以後,"艾麗說。"那天早晨,他帶我到店裡,其他一個人都沒有。我無法制止他,也無法呼救,只能哭……我以為只是那一次……可是發生了一次又一次。他一星期要強姦我三到五次。"
開始時,艾麗不會說中文,求助無門,連手機都沒有,更沒時間交朋友。
  為何不報警
儘管連續遭受性侵,她並沒有報警,也沒告訴任何人,包括她的雇主和中介。
"他們會說都是我自己的錯。我怕他們會把我送回去,"艾麗說。"那時我剛到這裡,還欠中介2千5百萬印尼盾(約1867美元),每月都要還債,還帶利息。我怕他們把我送回去,我就還不了債了。"
2017-01-25 12:53:15
圖博館
艾麗的印尼中介幫她找工作,並給她買機票,為此她連本帶息一共欠中介大約3千美金。中介每月從她工資裡扣錢,至少要一年才能還清。除此之外,她還要每月給台灣中介付錢。
  在還債壓力和恥辱之下,艾麗不敢告訴任何人,包括她的家人。"在我的文化里,人們認為被強姦過的女人很骯髒,"艾麗說。"我感到羞恥、骯髒。我怕別人看不起我,我不想告訴任何人。直到現在我都沒告訴我媽,因為她知道了一定會非常傷心。"
艾麗說,老闆的弟弟"有別人在場時就裝作不認識我",所以沒人感覺到有什麼異樣。
  儘管艾麗在人聲嘈雜的火鍋店工作,但卻幾乎沒有機會與他人交流。
"我的工時非常長。我從早晨6點開始工作,準備食材,打掃衛生,直到晚上10點或11點。週末時間更長。我上班時不能和任何人說話,老闆只讓我幹活。我在那里工作了16個月,只在春節時放了一天假。連生了病都要工作,"她說。
台灣政府不保障外勞享有固定假期,對他們的福利也少有過問。而勞工中介關注的往往只是雇主的利益。
  "冰山一角"
人權組織說,艾麗的經歷不是孤立案件,官方獲知的類似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主任韋薇修女說:"她們不敢報警,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工資被雇主扣除或保存,她們欠著高額的中介費,除了還債還要養家。她們不能回家,她們沒有自由。"
  遭遇性侵的外勞即使報警,也往往為時太晚。
  回應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著名做家韓寒
物以類聚,流氓欣賞流氓很正常。
台灣有濃濃的人禽味。
http://www.guancha.cn/local/2017_01_24_391187.shtml
2017-01-25 12:53:58
圖博館
日本“老老看護”模式陷入惡性循環 2016-12-09

  截止12 月5 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累計在任天數達到1807 天,超越中曾根康弘升至戰後歷任首相的第四位。而修改自民黨總裁任期後,安倍很有可能成為日本有史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不過,雖然在任天數不斷刷新,但安倍面臨的“養老問題”卻沒有太大改變。
  目前,日本社會面臨嚴重的“高齡少子化問題”。據日本內閣府公佈的“ 2016 年高齡社會白皮書”顯示,到2015 年10 月1 日,日本總人口1.2711 億人,其中65 歲以上高齡者為3392 萬人,老齡化率達到了驚人的26.7% 。而厚生勞動省在8 月發布的“介護保險事業報告概要”稱,日本全國被認定為需要介護的人數為627.8 萬人。也就是說,每5 位高齡者中就有1 人需要被照顧。這不僅需要大量的財政支持,還需要巨大的人力保障。
  然而,由於老人護理行業“強度大、待遇低”的特殊性,很多年輕人不願從事該行業,這就造成了日本養老護工的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產生了“相對年輕一點的老人照顧年長老人”的特殊現象。
  換句話說,“老人看老人”便是日本的養老現狀。而在這種“不平衡”的狀況下,難免會出現嚴重的社會問題。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從安倍“二進宮”後的2013 年起到今年8 月,日本共發生179 件針對老年人的護工殺人或“無理心中”事件,共造成189 人死亡。而這些殺人事件中,約有4 成發生在70 歲以上夫婦之間。“殺老人”在東亞文化中被視為絕對禁忌,而事實卻在日本頻頻上演,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反思。那麼,具體來說,日本為何不得不廣泛採用“老看老”模式?
  日本護工缺口大,無法有效照顧老人是主要原因。近年來,日本發生了很多令人震驚的護工殺人事件。最令人震驚的便是今年7 月26 日在神奈川縣發生的造成近四十人死傷的“植松聖殺人事件”。其次還有橫濱市一家醫院的“點滴殺人事件”和川崎市“黑心護工從樓上扔下三老人事件”等等。雖然這些事件有不同的原因,但有一點卻是一致的。由於勞動強度大,工資低,造成了介護人員的嚴重不足,而這種情況的惡性循環給護理人員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重壓之下,一些原本善良的護工對老人舉起了屠刀。這讓很多日本老人不敢依托社會機構,只能“老看老”。
2017-02-06 12:14:25
圖博館
而“老看老”模式,又更容易將老年人推上絕路。日本雖然有養老保險制度,但如果兩個人都是65 歲以上的老人,而其中有一人臥病在床或老年癡呆後,另一方的生活將非常困難。由於健康一方擔心自己死後對方無法生存,出於這種“愛”,很多老人就選擇了用“無理心中”這種方式,結束了對方與自己的生命。當然,也有很多子女因養老壓力過大,選擇與父母一同死去的,這是日本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雖然很多人將上述問題歸結於人口老齡化,但其根本原因卻是經濟不景氣造成的。泡沫破裂後,很多日本人背負上了沉重的債務。而生孩子,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投資。於是,很多人選擇了少生或不生,做一個丁克族。但是到了老後,由於沒有任何子女承擔贍養責任,社會機構又嚴重人手不足,很多老人家庭成了“孤島”,而一旦喪偶,“老看老”鏈條斷裂,“孤獨死”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雖然安倍政府提出“安倍經濟學”,高喊重振日本經濟,並打算引進外國護工,但是從目前的狀況看,卻基本沒有任何實際舉動。顯然,這種只打雷不下雨的做法,不可能將棘手的養老問題無限期拖下去。
2017-02-06 12:14:58
圖博館
無緣社會的老化危機 日本老人找不到生存意義 甘願走進監獄2016-05-04

近年出現「無緣社會」此新名詞,形容日本老人無「社緣、血緣、地緣」這奇怪的社會病徵。
日本今天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是高齡老人,人口面臨嚴重老化。人活到60載,理應滿腹知識經驗,受人尊重。但日本的老人,卻變得愈來愈奇怪──他們無理取鬧、蠻不講理、甚至突然暴走、動手打人。他們甚至甘願自投羅網,「享受」鐵窗日子。他們還請不走,出獄後又急着犯罪,再走回來。一整代老人是過去日本騰飛年代的主角,現在很多人卻淪為「老害」。究竟日本社會出了什麼毛病?
(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2010年,日本放送協會的一個節目,介紹日本正變成「無緣社會」:「親人離鄉別井不在身邊,終身僱傭制度被打破,導致企業社會制度崩壞,人與人間的關係正愈來愈疏遠。」「每年日本有3萬2千人孤獨死,其中1,000人更是身分不詳。」
  所謂「無緣」,是指日本人正失去三大「緣分」:社緣、血緣、地緣。「社緣」是指工作與人際關係的連結(「會社」是日語「公司」的意思);「血緣」是指與親戚的關係;地緣則是指與故鄉的相聯。儘管無緣社會影響的是所有日本人,但對年老長者的而言最為嚴重。
  日本在1970年代經濟起飛,企業奉行終身僱傭制度是最大功臣。在終身僱傭制度下,企業對僱員的照顧無微不至。由住宿、醫療保健、結婚、甚至生兒育女和教育、老後照顧,都由企業以「家庭式的溫情」全部包辦。
  可是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大量企業被迫轉型。企業調整或取消終身僱傭制、削減企業福利、嚴格執行退休年齡制度。過往由企業帶動的社會福利制度一下子消失,為社會埋下了隱憂。結果踏入21世紀,戰後出身的「團塊世代」(昭和20年代,即戰後1945年至1954年出身的一代)陸續退休,炸彈隨即引爆。
  社福制度落後 老年生活保障不足
企業社福制消失後,政府雖然積極接手,但因人口急劇老化、經濟不景而致資源不足,加上起步緩慢,制度至今仍無法趕上老人所需。
  以老人院為例,日本在2000年實行「介護保險法」(照顧保險法),允許更多民營企業經營。私營老人院每年雖以倍數增長,但截至2013年,全國合資格但仍在等待牀位的老人仍有52萬人,較2009年的調查結果增加10萬人。其中患有嚴重障礙不能自理的,亦增加近28%至8.6萬人,牀位顯然不足。
2017-04-05 11:55:16
圖博館
除老人院外,負責照顧的專業護理員亦嚴重短缺。截至2014年,厚生勞動省統計,全日本需至少140萬個專業護理員,但目前實際只有100萬個,尚欠40萬人。人手不足造成前線人員工作量過多,部分人員把怨氣發泄在老人身上,導致老人院出現虐老事件。2014年11至12月間,川崎老人院3名老人遭職員連環殺害,讓日本社會再次響起警鐘,突顯照顧人員不足、老人院良莠不齊的問題。
家族關係疏遠 退休老人孤獨老死
  日本在經濟起飛年代為阻止城市人口過度擠迫,大力「去城市化」,建設衛星都市,促使人們搬離大城市前往近郊地區居住。但泡沬經濟爆破後,經濟不景下新一代年輕人為尋求機遇,離鄉別井,告別雙親回流大城市中,造成世代隔絕。
  因此,在人口老化過程中,非大城市的地區惡化情況最嚴重。然而老人設施不足,家人又不在身邊,部分老人只好留在家中兩老相依。一旦另一半仙逝,就會留下自己一個成為孤獨老人。
  既失去了企業的「社緣」,又失去了家族的「血緣」,若然自己同樣離鄉別井生活,更進一步失去「地緣」。部分老人為不想「無緣終老」,忍受不了因孤獨變得怪僻起來,有人直接在車站放火泄憤,大部分人居然當上小偷,到處偷竊。失敗被抓沒關係,連續犯案更可以被關進有如老人院的監獄。
日本的老人甘願走進監獄,是因為患上「孤獨」的疾病。
  日本不少長者獨自死於家中無人知曉,有工作人員帶同特別用品到死者的寓所清潔。(路透社) 日本不少長者獨自死於家中無人知曉,有工作人員帶同特別用品到死者的寓所清潔。(路透社)
  位於日本中南部地區、兵庫縣明石市的神戶刑務所(監獄)內,有一位70歲的佐藤先生(假名),因潛入民居爆竊被抓,判囚3年6個月。屈指一算,他已是第六次進來。「今次出獄,一定要好好重新出發。」每次出獄時,他都會這樣向自己發誓:「出獄後一定要找份好工作,好好生活。」
  出獄後,政府為他安排了一間住所,連同生活保障金讓他過活。可是,他最後還是去了犯事,再一次被關回來。就這樣來來回回,過了20年。
  「哈哈,我又回來了。」他苦笑自嘲着:「再出去恐怕已沒法生活了。這裏雖然沒有自由,但最少有一分安心感。」
  監獄成護老院 近四成重複犯罪 
據統計,截至2014年末全日本刑務所在囚人士為60,486人,60歲或以上長者為9,736人。而2014年全年判囚入獄的長者有2,283人,當中近四成最少已被判6次以上。他們為何要不停重複犯罪?監獄的生活,真的要比外面好嗎?
2017-04-05 11:56:29
圖博館
犯罪學專家,龍谷大學法務研究科教授,濱井浩一說道:「日本刑務所雖然環境不怎麼好,大部分倉房不設冷暖機,但是,總算是一個有屋簷的地方。」「在刑務所裏可以交朋友、有監護員保護、有人照顧健康、食物還會有專人親自送到。」「就算死了,都會有人為你厚葬拜祭。」
  根據國際刑法研究(Institute for Criminal Policy Research/ICPR)最新研究顯示,在日本每10萬人,僅有47人在囚,遠低於美國的693人和香港的115人。但在囚者中,一成以上是年逾65歲的長者。在個別刑務所,更有高達三成是長者,全所平均年齡超過50歲。
  為應付囚犯老化問題,日本刑務所專為高齡囚犯特設了「養護工場」,讓他們在囚時能做更簡易的工作。懲教職員亦有照顧行動不便,或患有認知障礙囚犯的責任。神戶刑務所中的職員前田敏宏說道:「你要經常留意他們的身體狀況。看他們臉色好不好,有沒有吃完飯。」數年前,刑務所更設置了運動設施,供高齡囚犯做柔軟體操,「說實話,這裏和護老院沒有分別。」
  在日本,刑務所即是監獄,但與大家認識的監獄不同。刑務所在囚人士大部分需要強制勞動,作類似勞改的工作。日本法律中判監分「懲役」和「禁錮」兩種,只有犯上嚴重罪行才會被判「禁錮刑」,即真正意義的「坐監」。其他大部分罪行只會判「懲役」,進入刑務所判囚和工作。工作內容包括洗衣、木工、縫製等生產作業,相對上較自由。
  貧窮並非主因 而是找不到生存意義
日本老人寧願犯罪坐牢,貧窮固然是原因之一。據統計,老人犯罪以偷竊最多。不少釋囚重犯,是因為生活窮困、吃不飽而再次偷竊。不過,貧窮並不是老人犯罪的唯一原因,甚至可能根本無關。
  日本中北部地區,新瀉縣近日的最新報告,2015年度全縣盜竊犯罪案為2,238宗,當中65歲或以上的年齡組別佔了36.1%,創歷來新高。犯罪理由中有更多是令人費解的:「我有錢但不想付。」
  每當談到老人犯罪和老人問題時,日本傳媒都會把問題聚焦在社福制度,或老人的「孤獨」情緒上。據統計,重犯偷竊入獄的老人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為「找不到生存意義」、「沒有人可傾訴」、「社福措施不足」、「放監後一個人生活孤苦伶仃」,因而再次犯罪。神戶刑務所中的佐藤先生以自由換取容身之所的心態,正好反映出了大部分積犯的心聲。
2017-04-05 11:56:59
圖博館
無緣社會
  目錄
引子“無依無靠者”與日俱增的日本
第一章追踪“在途死亡者”:歸納在僅僅幾行字裡的人生軌跡
專欄悄然普及的“直接火葬”
第二章日趨脆弱的家庭紐帶:“拒領”遺體的去向
第三章單身化時代:“終身未婚”的驟增
專欄靠兒老人
第四章職場關聯斷絕之後:依賴虛擬家庭的人們
第五章吟唱“單身情歌”的女人:依賴虛擬家庭的人們
專欄共同墳墓
第六章年輕群體中蔓延的“無緣死亡”恐懼:推特上對未來的不安
專欄年富力強的“家裡蹲”
第七章為了紐帶的恢復:度過第二次人生的男子
第八章消失的老人:接連發生的老人失踪
第九章從無緣社會走向結緣社會:探求新的“關聯”
  短評
看了三分之一之後,覺得這就是我的國人的未來。日本NHK目下記錄的不過三萬多無名死者,對中國來說,這個數字將翻十倍或者百倍,因為人口眾多。
一直在擔憂,不久後的中國,會不會也變成這樣的“無緣社會”,轉念一想,不怕,我們有廣場舞!跳廣場是多麼可愛的愛好啊
  書評
時常有人談及中國社會中無所不在、難以逃脫的關係網絡,如果你很厭煩它,那麼小心,它的反面也一樣可怕。這一景像在日本已漸漸變成現實:在那裡,問題並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謂“無緣社會”,就是指這樣一個人際關係極度萎縮的社會。雖然人們常說“人...
  遠離“無緣”親近“結緣”
剛開始讀日本NHK特別節目錄製組集體完成的這本名為《無緣社會》的書時,心中充滿了好奇,日本人又發明什麼漢字詞彙了?比如“窮忙族”、“尼特族”、“家裡蹲”之類,現在是“無緣社會”,等到讀完第一個因“猝死”多日直至屍體腐爛才被人發現的大森忠利的故事,忽然不忍再讀下...
2017-04-05 11:58:12
圖博館
聯合/郵差做長照:部長的夢幻與現實2017-04-06聯合報

交通部長賀陳旦拋出「郵差做長照」的構想,要利用郵局網路及郵差人力關懷偏鄉老人,透過送餐、探視等方式建立通報機制,完成長照的「最後一哩路」。對於賀陳旦的發想,外界的反應是驚訝多於認同,郵政工會更大表不滿,認為應先解決人力不足問題。衛福部長陳時中則直言,長照非交通部職掌,郵局直接做長照「可行性不高」。
  賀陳旦的構想沒有贏得社會的掌聲,有幾個原因:第一,他把長照想得太簡單,以為送餐、探視等服務就是照顧老人,這矮化了長照的內容。第二,他把「郵政經營」和「社會責任」混為一談,以為郵差送信順便探視老人兩件事可以任意連結、同時兼顧;殊不知,這可能導致事情兩頭落空。第三,政府在一例一休政策中高唱勞工權益,賀陳旦不能解決郵差目前的血汗加班現象,卻還要為他們增加新工作項目,郵差當然憤怒。
  事實上,「郵局做長照」並不是賀陳旦個人的創新發明。二○一三年底,日本郵便公司開闢「向老人問安」、「代購用品」等業務時,中華郵政即考慮跟進,但迄未付諸行動。當時的想法是,郵政系統遍布全台都會和偏鄉,擁有上萬名熟知區域路徑和通曉社區人情的郵差,可以提供地方銀髮族貼心的服務。
  這樣的構想當然不錯,但是,如果不能釐清「服務」和「業務」的界線,並規劃出可以有效運作的模式,則任何夢幻美意都只是想像,不可能持久。以日本郵局的作法為例,其服務方式是採取「會員制」,會員每月繳交一○五○日圓(約三百元台幣)的基本費,郵差則每月探視入會老人一次,並提供必要協助,同時將長者的情況回報給其不同住之家屬。如果每月再多繳二四○元,郵差可以每天致電慰問,並協助老人代購日常用品送上。
  亦即,日本郵局提供的銀髮服務,基本上是「業務」,而不是「社會服務」。而且,內容僅止於基本的月探視、日電詢及採購服務等,目的在協助親人能掌握老人的狀況,而不是直接介入照護。也因此,當賀陳旦語焉不詳地談到「郵差做長照」時,一般民眾即不免誤以為郵差還要幫忙照顧老人起居,覺得難以想像。對現職郵差而言,更容易感到排斥,覺得自己的專業是送信,已夠奔波辛勞,怎麼可能一夕變成「看護」?
2017-04-06 10:50:16
圖博館
進一步說,日本郵便公司開辦「銀髮事業」,並不是為了要配合政府政策,而是對準時代的需要,推進郵政事業的轉型,以降低虧損。為此,日本郵政特別成立了新的事業部,叫「郵局守望相助服務」,來推廣這項業務。即使如此,有些日本老人或家屬對於郵差登門入室的服務仍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唯恐「引狼入室」。因此,當賀陳旦談到郵差兼做長照,聲稱是在盡「社會責任」時,他不僅傳達了錯誤的訊息,彷彿探視老人是每名郵差的附帶義務;他更混淆了中華郵政的經營本質,彷彿所有公營機構都有義務不計代價地配合政策行事。這些,都是極易誤導的觀念,也可見賀陳旦對此構想缺乏深思熟慮,卻對長照流於一廂情願的附和。試想,要完成「長照的最後一哩路」,豈是光憑萬名郵差大軍即可成事?
  不可否認,台灣許多郵差都具有善良、可親的本性,有些人也早就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做著探視及服務老弱的工作。這些,自都令人感佩。但無論如何,政府要推動「郵差做長照」的工作,必須要有更務實可行的規劃,不能光憑浪漫或天馬行空的想像,更不能把郵差當成可以隨意差遣、壓榨的勞工。尤其,愈是想用廉價方式達到長照的普及,看護人員的薪資就愈容易被壓低,長照的品質就愈難提升,而長照的專業就愈難受到尊重。
  橘逾淮為枳,台灣要學日本的郵差做長照,請運用智慧認清現實,不要學到四不像。
  回應
綠色的異想世界...鍋貼役vs長照役
  相關新聞
郵差加入長照? 衛福部:可研議附加服務
郵差加入長照?中華郵政:不能經營 只能輔助
替代役也加入長照?葉俊榮:確實有規劃增加社會役
郵政兼做長照? 立委:配套待研議
郵差兼做長照?陳時中:若直接做可行性
2017-04-06 10:51:48
圖博館
醫養結合:中國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模式構建與實證研究
作者: 楊貞貞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內容簡介
我國當前已進入人口快速老齡化時期,家庭養老負擔沉重,如何制定有效的長期照護政策,優化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科學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模式,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
在分析了我國社會養老服務現狀的情況下,《醫養結合——中國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模式構建與實證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居家/社區養老、居家/社區養老+家庭病床、養老機構以及醫養機構”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分類方式;構建了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模型,並結合PADIS人口預測數據、CHARLS微觀調研數據等,對未來我國城鄉社會養老服務需求規模進行預測;創新性提出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划撥支付與個人繳費相結合”的城鎮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模式;測算了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的籌資參數標准,並進一步對該籌資模式建立的效果及其參數的敏感性進行了分析。
根據所作研究,本書提出依托醫療服務資源整合,推進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通過建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划撥支付機制、鼓勵45+歲群體繳費及將政府”補救型”社會養老服務財政投入轉化為對個人籌資費用補償等措施,逐步推進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划撥支付與個人繳費相結合籌資模式試行的政策建議。
楊貞貞,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博士,浙江大學人口仿真與數據挖掘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浙江城鄉人口老齡化與長期照護服務需求研究”獲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招標優秀課題三等獎,研究領域:人口與社會保障。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問題的提出
1.2研究目的與意義
1.3概念辨析與文獻回顧
1.4研究數據、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
1.5主要創新點
  第2章 中國老年人口需求特點分析
2.1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
2.2城鄉老齡化發展路徑差異顯著
2.3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問題突出
2.4城鄉老年人慢性病並發現象凸顯
2017-04-10 11:59:37
圖博館
第3章 中國養老服務供給現狀與問題研究
3.1家庭養老現狀與問題
3.2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與問題
  第4章 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構建與需求預測
4.1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構建
4.2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預測
  第5章 城鎮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模式構建
5.1國際借鑒:德國、日本長期照護保險制度
5.2地區經驗:青島市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
5.3模式構建:醫養結合的視角
  第6章 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參數測算
6.1模型構建
6.2數據來源
6.3基本結果
  第7章 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效果評估
7.1評估思路與模型構建
7.2數據來源
7.3基本結果
  第8章 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參數敏感性
8.1收入估計模塊參數變動的敏感性
8.2支出估計模塊參數的敏感性
8.3結果模塊參數的敏感性
  第9章 結論、討論與政策建議
9.1結論
9.2討論
9.3政策建議

醫養結合

“醫養結合”就是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醫”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諮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養”包括的生活照護服務、精神心理服務、文化活動服務。利用“醫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等為一體,把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的新型模式。
  目錄
1 概念的形成
2 項目推進
3 服務模式
▪ 醫養結合以養為主持續照料
▪ 醫養結合以養為主健康療養
▪ 醫養結合以養為主健康親情社區
  項目推進
2016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民政部發布了《關於確定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的通知》,於9月發布了《關於確定第二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的通知》,文中確定了以北京市東城區等50個市(區)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以北京市朝陽區等40個市(區)作為第二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並明確了試點單位應盡快建立相關機制,全面落實醫養結合工作重點任務,確保試點取得積極進展,收到良好社會效果。
2017-04-10 12:02:17
圖博館
醫養結合還是護養結合 2016-04-29 15:25:42

自從2015年年底國務院轉發了衛計委的《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以來,「醫養結合」甚至「醫養融合」的話題日趨升溫。放眼世界,在中國成為社會熱點的「醫養結合」,在國際上,尤其在已開發國家,好像並不怎麼提及。
  平心而論,「醫養結合」的表述並不準確。因為對於絕大多數老人而言,更為迫切需要的是日常生活照料,以及並非以治癒為目標而是以延緩病情(慢性病)發展和維持生理機能的護理和康復。所以,核心問題其實是「護養結合」(?)。再專業一點,現在通常叫做「長期照護服務」。
  強調護養結合和長期照護服務,其實是強調醫養分開。一旦投入「醫療」這個無底洞,恐怕連個響聲都難聽到。要解決這個問題,最佳的選擇就是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尤其是針對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的長期照護服務和長期照護保險。
  綜上所述,籠統地提「醫養結合」,恐怕會使老齡化的中國社會陷入一個將來難以自拔的泥淖。高層提這個概念,可以理解,因為正像總理所言,老年服務機構要取得與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險相關的資格面臨著很多障礙。但必須要釐清的是,這樣的結合是有邊界的,簡言之,就是治療疾病的事歸醫療服務,其他的生活照顧和非治療性的康復、護理歸長期照護服務。
  按照國際慣例,再結合中國國情,要做好三件事:第一,老年服務機構要以有經驗的護士(很多養老機構聘用了醫院退休的資深護士乃至護士長)為核心組織起一個包括護士、護理員、營養師、康復師、社會工作者在內的專業護理團隊;第二,老年服務機構要聘用有執業資格的醫生,但並不一定要駐院,主要職責是定期巡視查房,為罹患慢性病的老人開藥,並在搶救時儘可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第三,老年服務機構要與臨近的綜合性醫院簽訂合作協議,並預設一條緊急搶救時的綠色通道。
  總而言之,首先是醫療歸醫療,照護歸照護。然後,用系統論的語言表述,就是在充分分化的基礎上實現功能耦合,最終整合成一個更高層次上的能夠有機互聯的「醫養結合」,以使「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2017-04-10 12:03:18
圖博館
重度失智插不插鼻胃管 醫師分析利弊2017-05-02中央社

作家瓊瑤丈夫平鑫濤因失智住院,瓊瑤不滿平鑫濤子女讓父親插鼻胃管,引發爭論。失智症權威甄瑞興今表示,插管怕增加感染風險、不插又怕患者餓,坦言站在家屬立場,確實兩難。
  失智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的疾病,根據過去經驗,失智從診斷到死亡平均餘命約5到9年。插管雖然有機會延長患者生命,但很可能因反吐、嗆到等原因,併發吸入性肺炎機率大大提高,恐惡化成敗血症。
  甄指出,他以前非常反對不救失智患者,但後來接觸到很多重度失智患者,他們雖然心肺功能正常,但已完全忘了自己是誰….
  不過,家人的不捨、親戚的輿論壓力等家庭層面、人心層面,站在家屬立場該怎麼選擇,真的很兩難,但坦言,「如果今天我是病人,我也會選擇不插管」,與其吸入性肺炎引發其他感染帶來的痛苦,寧可自然離開,也讓他從原本堅持每個都要救的想法,轉而推動失智安寧工作。
  回應
乾脆立法,重症或嚴重失智失能者、確定是植物人者 ,直接按,樂死算了!採普遍強制執行,這樣最省醫療資源與病人家屬滷蛋,誰都不要怨,總有一天輪到你!

插管爭議… 究竟為了不讓誰痛苦?2017-05-03聯合報 張濱璿醫師

2016.1.6公布,但2019.1.6才施行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第十四條規定於病人符合末期病人、不可逆轉的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以及其他經公告之病人病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無合適解決方法時,醫療機構或醫師始得依病人所預立之醫療決定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生治療或人工營養。立法院於附帶決議,應由各相關醫學會依據專業建立具體判斷標準與程序。也就是說,因為「極重度失智」或「極度痛苦」等情形的認定仍存在許多爭議。
…..
  回應
 99%的失智不可能恢復,只會變成植物人。這樣不安樂死,是跟誰過不去?除了醫師可以賺錢,誰得到快樂?該死就死,連死都不會嗎?
 或公或婆說法都有理,但都未必是當事人的意志,還是以當事人能自主時預先和家屬建立的共識為憑。
 是的。本例的爭議在醫生違反病人意願。在美國醫生會被吊照的
2017-05-03 12:21:45
圖博館
「我們一再隱忍」平鑫濤女兒:無端牽連到侯文詠2017-05-02聯合報

瓊瑤因夫婿平鑫濤插管一事風波不斷,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鑫濤女兒平珩,今天在臉書貼文公開弟弟平雲寫給繼母瓊瑤的信,表示父親一向極注重隱私,很遺憾父親的病情現在變成公開討論的話題。她指出,他們兒女本來對瓊瑤阿姨一直以禮相待,但為了顧全父親的體面,一再隱忍,可是事情的發展已讓他們不得不站出來澄清,尤其無端牽連到侯文詠及許多醫護人員,更讓他們過意不去。平珩全文如下:
●一封沉重的公開信
瓊瑤阿姨:
自從3月12日您發表寫給中維、琇瓊的公開信後,這一個半月來一路看您的發文,心情也從一開始的體諒與理解,逐漸轉變成心痛與不解。儘管您在文章中所述有許多地方跟事實有所出入,基於我們對於父親的尊重,一直隱忍至今。但看了您4月28日的發文甚至不惜動用三字經開罵,考慮良久,覺得還是需要代表我們三個子女表達一下我們的立場。
  您要表達您對安樂死的支持,我們一向尊重。您要追憶過往跟父親的恩愛,我們沒有意見。您要藉由貶損、醜化我們來凸顯您照顧父親的偉大,我們概括承受。但我們不能接受的是,父親的病情被炒作成有如連續劇般的題材。看到一群並不清楚事情來龍去脈真相的網友跟著批評、指責,讓我深深有一種荒謬的感覺。他們講的不是什麼陌生人,而是我們的父親啊!當這些事不關己的網友在拚命按讚、分享之際,他們也彷彿在責備我們:「怎麼不早點讓我們的父親去死,要讓瓊瑤受這種苦?」這原本是我們的家務事,卻被迫將父親的生命送上公審的祭台(而且似乎大家都告訴我們應該判父親死刑),對身為子女的我們來說,這是一件多麼殘忍又令人感到心痛的事!
  您一直念茲在茲插鼻胃管的事,但其實真正的重點始終不在於究竟要不要插鼻胃管這件事,而是我們跟您對於父親值不值得繼續活下去的認知不同。父親的遺囑寫得很清楚:「當我病危的時候,請你們不要把我送進加護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醫療器具來維持我的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護病房裡。所以,無論是氣切、電擊、插管、鼻胃管、導尿管......通通不要,讓我走得清清爽爽。」開宗明義的前提就是「當我病危的時候」,但問題是:所有醫生自始至終從來都沒有判定過父親病危或陷入重度昏迷,他只是失智而已。
2017-05-03 12:36:10
圖博館
您真正一直無法接受的其實是父親「失智」這件事。對於您來說,父親得了失智症,不再記得您,無法對您說愛,就是「沒有靈魂的肉體」,就不值得活下去,不如去安樂死。但對我們來說,即使父親得了失智症,不記得我們了也沒有關係,只要他在自己的世界裡好好地活著就足夠了。他不記得我們,但我們對他的記憶還在,不會因此影響我們對他的敬愛。
………
  原本可以引起社會大眾對於長照議題的正面討論,可惜最後卻流於個人情緒的負面發洩。父親50年來對您的照顧總是盡心盡力、無微不至,我們很感謝這一年多年來您反過來對父親的照顧,但比起台灣百分之六十多長照家庭必須完全靠親人自己照料的辛苦,您有1個秘書、2個看護、1個佣人可以使喚,您有兒孫,父親也有自己的子女,您並非孤立無援。
  我們也很感謝雖然非親非故,但一年多來放棄休假、真正24小時一直在病房裡陪伴、照料父親的印尼看護。我們十分願意照顧自己的父親(但之前平瑩提議說要把父親接回她家照顧,您卻馬上一口回絕),我們也很樂意見到您放下心中的重擔,出去散散心,籌備新戲、寫新的小說,更衷心希望,關於這件「家務事」的紛紛擾擾,能夠到此為止。
以上,如有冒犯之處,敬祈見諒。
也祝您 身體健康 寫作順利
平雲 敬上
  回應
人就要死了,家屬就出現了。
可以想像,老先生走以後,將來遺產也有機會吵個不停吧﹖
羅生門 ,這下理不清了
瓊瑤啊,期望妳別利用這個愛你的男人他的剩餘價值去完成自己的商業價值!
主張安樂死是個人的思維,雖符合醫學時代進步的潮流,但不能剝奪他人的生存權,除非他立有醫療決定的授權書?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0/2438048

瓊瑤回應平家子女最終篇 「成全你們接回爸爸照顧」2017-05-02聯合報

作家瓊瑤近日因丈夫平鑫濤插鼻胃管一事,與平鑫濤和前妻的子女相互寫信質疑,瓊瑤今晚在臉書貼上一封「給平瑩、平珩、平雲的一封公開信」,稱要請三位平家子女「高抬貴手」,她不會再回應他們,「人在做,天在看,不要如此殘忍和惡毒」。她並稱,平家子女說想把爸爸接回自己照顧,她會成全他們。
瓊瑤全文如下:
2017-05-03 12:37:11
圖博館
早上起床,看到鋪天蓋地的新聞,才知道你們對我有這麼大的反應!我向你們三個認錯,我錯了!
1963年不該把我的《窗外》寄給皇冠!
更不該接受你們爸爸的安排,從高雄到台北接受採訪!
然後也不該繼續在皇冠寫《幾度夕陽紅》!
接著又在你們父親主編的聯副寫《煙雨濛濛》!
那些寫作的日子,我幾乎在你們爸爸的鞭策之下,日夜無休的工作,相信也給皇冠帶來了榮景,給你們的父親帶來驕傲!
我再也沒有想到,當你們父親躺在醫院,最後為了我想寫一部呼籲《病人權利自主法》和《善終權》的書,讓我們兩家分裂到這個地步!
  你們捏造的事實,說我說過:「沒有靈魂的肉體,就不值得活下去」等等,讓我欲哭無淚。至於你們杜撰的「對我來說,你們的父親已經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肉體,從今以後,請你們自己照顧,我要去過我自己的生活了!」更是荒謬絕倫,如果我曾經說過那些話,我還會活在每天數日子的煎熬中,一周三次奔赴醫院探視嗎?如果我說過那些話,你們怎麼沒有把父親接回,到四百多天後才提出來?如果我說過那些話,怎麼每次出國旅行的是你們?而我始終守在台北?
  人在做,天在看,不要如此殘忍和惡毒!
你們畢竟是鑫濤的孩子!自從他2002年生病後,身體就不好了,是我在每天照顧他!他能如此長壽,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把你父親送到H醫院,是因為它是一家有規模的醫院,有各科醫生,會照顧得比較周到,總比送到安養中心好。因為你父親插了鼻胃管,需要各種專業照謢,不是我能夠居家照護的。當時,平瑩還問我為什麼不能接回家?讓我當場傻住,我已經老了,我不是神,我也不是萬能啊!
  總之,我錯了,我向你們三個鄭重道歉認錯,我不該認識你爸爸,不該寫出讓你們不愉快的文字,很多很多不該!請你們三位高抬貴手,饒了我吧!(我不會再回應你們,你們無論再說什麼,都算你們對!我錯!)至於你們想把爸爸接回自己照顧,我成全你們!雖然現在已經過了「照顧期」,躺在醫院裡的鑫濤,有我訓練好的哈達照顧,有我拜託的院長和護理長照顧,有醫生照顧,你們只要探視就好了!
  另外,在你們父親身邊服務了17年的淑玲,最終也沒有落得你們一句好話,也就不需要她再處理你們父親的大小事了吧!我會讓她把看護的事情交接清楚,讓你們好接手後續工作。
2017-05-03 12:38:05
圖博館
我現在萬念俱灰,也不再相信人間有情,我跟你們爸爸之間五十幾年的感情,在你們的攻擊下,也變得蒼白薄弱!我暫時不會再去探視他了,免得情緒決堤而崩潰!但是,關於你爸爸現在需要的東西,我還是要清楚交待一下:
鑫濤日常所需用品和注意事項
……….
希望你們也能如先前我照顧你們父親,這樣的照顧他到終了,這也就是他的福氣了!言盡於此,各自珍重!
瓊瑤
寫於可園2017.05.02鑫濤住院427日
  回應
沒照顧自己老爸還嘴別人, 真是TMD不孝
別偏聽,看看平家小孩的說法再下斷語吧!清官已很難斷家務事,再碰到善於玩弄筆墨撩動讀者情緒的當事人...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0/2439081

瓊瑤撕心裂肺翻臉平鑫濤子女 都怪這5件事2017.5.3

  (新增:瓊瑤與平家子女說法對照表)
這是一根鼻胃管引爆的家庭悲劇!瓊瑤及平鑫濤曾是文壇的恩愛眷侶,但年老最怕病來磨,平鑫濤如今失智、中風住院,插鼻胃管維繫生命,瓊瑤將心中的萬般不捨盡訴文中,卻因為扯入侯文詠,造成平鑫濤與前妻生的兒子平雲撰文反擊,瓊瑤對外界質疑一一回應,萬念俱灰地決定交出平鑫濤的照顧權,她與平鑫濤子女衝突越發尖銳化,歸結5大事件的對立,造成這個家庭分崩離析的主因:
  一、要不要插鼻胃管:
瓊瑤覺得有負平鑫濤的囑付,「他清醒時明確交代不接受侵入式治療,就包括鼻胃管」,對她來說「加工活著」就是一個悲劇,認為平鑫濤「要轟轟烈烈活著,不要淒淒慘慘躺著,這叫殘忍,可是他們(平鑫濤子女)認為是愛」。
平雲則表示讓父親插鼻胃管是艱難的決定,但父親一直是生命的鬥士,只要有一絲希望,就從來不會放棄,並強調父親不插管的前提是病危,但醫生自始至終從沒判定過父親病危或陷入重度昏迷,「他只是失智而已」。 他強調這事「最後變成一個網路公審,變成我父親該死,兒女不讓他死就是不孝」,為此感到無奈和荒謬。
而醫界則認為鼻胃管是為長遠營養與餵藥維生之用,在失智症生命末期已嚴重退化到近乎植物人時,國外作法建議連鼻胃管都不用,但插管或不插管仍有爭議,沒有誰對誰錯。
2017-05-03 12:41:39
圖博館
二、探視平鑫濤時間長短:
瓊瑤透露平鑫濤住院400天,她每隔1天去醫院探望,她沒去的那1天,兒子陳中維一定要去,堅守至今,並感嘆「那孩子(指平家子女)呢,2周來看一次,待半小時就走了,照顧跟探望是不同的」。
平鑫濤次女平珩指出,平鑫濤住長照中心,有全天候看護照料,她和姊姊平瑩一周最少探望2到3次,弟弟平雲更頻繁,至於瓊瑤則是一周探望3次,每次半小時到1個小時。平雲表示比起台灣60%長照家庭必須完全靠親人自己照料的辛苦,瓊瑤有1個秘書、2個看護、1個傭人可以使喚,她有兒孫,父親也有自己的子女,並非孤立無援。
  三、探視平鑫濤的態度:
瓊瑤表示平鑫濤因為插鼻胃管不能吃固體食物,但他是美食主義者,對食物仍有渴望,她就拿食譜指著蛋塔,假裝拿起來咬一口,丈夫也模仿她的動作,藉此給他精神上的慰藉。某天平瑩帶女兒來探望平鑫濤,看到這場景噗嗤一笑,讓瓊瑤難過想哭,去跟平瑩說:「你那天在笑,我想哭,你爸爸自尊還在,不能這樣嘲笑他。」
平雲則說「我們姊弟一直有默契,看父親時不要愁眉苦臉,以笑容面對他,而不是哀聲嘆氣」。
  四、重掀50年恩怨情仇:
瓊瑤當年跟平鑫濤相識相戀,平鑫濤已有家庭,跟妻子林婉珍育有平瑩、平珩、平雲2女1子,瓊瑤因此背負多年「小三」之名。瓊瑤透露:「我一直在他們面前矮了一截,這50年來的恩怨也就一筆勾銷了。」
她說「他怎麼追我我都沒講過,現在我知道我錯了,我對這3個孩子道歉,我就是不該認識他爸爸,請他們饒了我吧,我也不該在他們的爸爸要衝到懸崖下,趴在引擎蓋上求他,才撿回一條命,我一錯再錯,我跟他們道歉」。
平雲表示「我們從來不曾忘記當年發生過的事情及母親受到的委曲與痛苦。如果一段愛情是建立在傷害另一個人、建立在另一個女人的犧牲上,那麼這樣的愛情並不偉大,也不值得拿來歌頌炫耀」。他說:「媽媽是個溫柔又堅強的女人,也很豁達。」據了解林婉珍現年87歲,她後來再婚的伴侶已過世。
  五、平鑫濤病況出書爭議:
瓊瑤在平鑫濤失智時,自詡擔任「特別護士」,也打算要把這段經歷寫成書出版。她說有去問過平雲要不要出版,但平雲回信「我爸那麼愛你,你為何要出這本書」,但她想說的是,寫作是她的職業,當年也是平鑫濤一直鞭策她不要停止,但在平家子女的反對下,她已放棄此計劃。
平雲明確表明反對瓊瑤出書,「家父很重視個人隱私,不希望生病的事公開」。
2017-05-03 12:44:59
圖博館
台灣少子化 住院孤兒多!看護10天要價2萬6...廉價健保體系下的「照護黑洞」 2018-11-08 今周刊

  「一對一看護」外包模式 醫院只管媒合、從中賺取佣金
《報導者》與立法委員吳玉琴辦公室進行「全台醫學中心看護大調查」,截至2018年9月,發現19家醫學中心機構,有13家由院方仲介看護、4家不涉入,另外長庚醫院則有代訓合作對象,代轉介但不抽佣。相對於歐美先進國家,由醫院全權負責病人照顧,維持醫療品質,台灣的住院照護只能說做半套。調查中發現,醫院平均向仲介公司收取3%至5%的佣金,作為管理費或訓練費,或是以「租借辦公室」收取租金,而這筆錢通常由仲介公司向看護和照服員收取10%的佣金中支付。
  台大看護「把關」有制度 要求完訓證明、進行技術測驗
目前醫院媒合「一對一看護」既無規範、也無標準,醫院任何作法都「沒有違反規定」。無論有沒有證書、有沒有受訓,都可以從事看護或照服員工作。
此次調查發現,經由醫院為病家媒合照服員或看護的,僅5到8成,仍有不少的住院病家自請看護,或由家人看護,這潛藏著更大的危機,一般人未經專業的訓練,而自請看護的體系裡,也發現未經訓練的逃逸移工,這都形成醫院整體照顧品質的黑洞。
此外,陪病和外院看護進入醫院,不僅成為院內感染的大麻煩,本身也是遭感染的高風險群。2003年,台灣SARS疫情蔓延,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其中2位看護及4位家屬不幸染病身亡,而看護工和洗衣工因為跨院接案,也成為「活動傳染源」。
  家屬當護佐「台灣獨有」 進出頻繁恐染病、院方也頭痛
當時擔任醫策會副執行長的周照芳,陪同美國疾病管制局3名感控專家參觀台灣多家醫院,美國專家好奇「台灣病房怎麼那麼多人?」周照芳不好意思地說,「都是家屬或看護,因為台灣一直都把家屬當成Nurse Aid(護理佐理員)來用。」聽得美國專家頻搖頭。
79歲的周照芳,SARS後全力推動醫院「全責照護」,她認為台灣應該朝向美國是由醫院直接聘用護理佐理員(護佐),協助護理師完成病患生活照顧的工作。「病患進到醫院就是醫院的責任!」
  照護黑洞〉台灣少子化社會 「住院孤兒」變多
「『住院孤兒』會愈來愈多!」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提出警訊。她指出,高齡化和少子化,愈來愈多「沒有家人」的人,住院只能仰賴看護,如果醫院不能全責照護,丟給病家自理,一來費用難以承受,二來也沒有保障。
2018-11-11 07:45:24
圖博館
盼台灣推動「全責照護」 統一管理訓練、紓解病家壓力
長年為醫院機構發聲的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祕書長吳明彥坦言,「全責照護是台灣醫療的漏洞,照服員應該納入醫院正式人力,由醫院管理可以訓練得更好,如果照顧發生什麼問題,責任也能由醫院扛下。不要說歐美國家,和我們鄰近的香港、新加坡醫院都實行全責照護,台灣也要趕上。」
  翻轉關鍵〉全責照護人力 應納入「護病比」
護理人力不足,其實是醫院看護和照服員外包,無法建立全責照護的主因。目前醫院評鑑雖然要求各級醫院需要達到一定的「護病比」,但不同病房有不同的標準。
儘管護理人力不足,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困境,但台灣連最高標準的醫學中心1比9護病比,仍高於日本的1比7,以及美國、澳洲的1比5。要真正達到醫院全責照護的品質要求,病房照服員與病床比,應該要達到1比3或1比4的目標。
  健保支出明年破7千億 財務持續惡化,恐調漲健保費
明年健保總額協商出爐,健保總支出將首度破7千億元,健保署近日不斷釋放推動分級醫療、雲端病歷,盼能節流,但也表示「若財務持續惡化,就得提高健保費率」,為健保費可能調漲埋下伏筆。如果明年健保真有調漲保費的壓力和需求,那麼把全責照護納入健保,值得討論。
  「照護給付」民眾補差額 提列醫療費用減稅、減輕負擔
滕西華認為,如果以差額負擔、配合保費合理調漲,值得各界凝聚共識,「如果這塊(照護)由健保給付、民眾差額負擔的好處在於,健保費有弱勢補助機制,低收入戶可以減免,但現在大家住院要自己請看護,看護是每天收現金的、經濟不好的人也不可能會少收;另外,看護費用若納入健保還可提列醫療費用減稅,亦可考慮納入年度住院負擔上限,不讓住院支出過於龐大。」
吳明彥則支持由醫院評鑑或醫院人力設置標準之中,納入全責照護的人力標準,先要求醫院去做、由病人自費,會比現在一對一請看護成本低。
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劉梅君認為,全責照護可分階段規畫,如先針對某一部分的病人優先實施,再將其他範圍慢慢涵蓋進來,也許就不會遭遇較大的反彈。
2018-11-11 07:46:30
圖博館
但在台灣的醫療體系裡,將照護責任外包的真相,換來的是民眾沉重的照顧負荷,這已是現在主政者不能迴避的問題。
  回應
台灣醫院將照顧病人工作委由家屬乃至於病人自費來請看護,根本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國家醫療制度,也是虛假住院健保,只以半套服務的健保制度,執政政府為何不學歐美先進國家?
台灣很多人又想享有歐美先進國家的福利, 但又不想要像歐美人般付出相對的稅金或費用. 就跟勞保之於公保一樣, 勞工又想跟公保拿一樣多錢, 又不想像公保般繳這麼多錢.

政府花310億拚長照民眾看得到吃不到?2018-10-29

  申請長照平均耗32天 八成五照顧者憂淪長照難民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勢必成為全民課題。《遠見》與104銀髮銀行合作執行「2018年長照經驗大調查」,詢問曾有照顧經驗民眾的甘苦和對長照政策的看法。如何不讓老人變成人球、解決照顧人才荒,讓照顧者免於擔心變長照難民,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勞動部依據台灣人口老化比例,失智、失能等發生率推估,在1153萬名上班族當中,至少有231萬人正在承受照顧壓力。
  每名照顧者要照顧1.3人每天睡不到6小時
今年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平均每名照顧者要照顧1.3人,比2016年的1.1人要多;每天要花6.6個小時照顧,比2016年的5.6個小時多一小時;平均每天睡眠時間是5.78個小時,比2016年的6小時再少一些。可見照顧壓力愈來愈大了。
  至於照顧模式,又以全額自費在家自己照顧最多,占48%;第二高是請外籍看護工(19.6%);第三高是政府補助的居家照護(19%)。近來政府推廣子女把父母送到日間照顧中心,由於機構尚未普及,比例只有5.6%。
  政府推動長照2.0,花費310億元,民眾感受到了嗎?長照服務更便利了嗎?
詢問照顧者向政府申請長照資源時,從申請到完成,平均要和3.4個政府單位接洽,有近四成受訪者聯繫三個單位,甚至近兩成需要聯絡四個。
從申請到完成,平均耗費32天,27.8%的受訪者花了三週到一個月,甚至有兩成受訪者耗費一個月到兩個月才完成。
2018-11-11 07:47:19
圖博館
「我差點就要放棄申請了,」在台北一家教學醫院擔任護理師的照顧者說,為了幫失智的叔叔申請入住公費榮民之家,她周旋戶政、地政事務所、退輔會、健保署、醫院、榮家等好幾個地方;又因為不熟悉申請程序,單位之間資訊不同,前後耗時半年多,才安排成功。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解釋,長照2.0尚未補助住宿型機構,為的是鼓勵長者留在自己家裡養老,因此,補助申請日照中心、居家照顧,只要被照顧者通過評估,一週內便可以享有服務。
  六成五照顧者不了解長照2.0政策
其實政府的長照2.0實施一年多,但民眾了解並不深。受訪者中,非常了解長照2.0者,只有3.1%,完全不了解(38.8%)與不了解者(27%)合計達65.8%。其中,41~50歲照顧者,有44.8%完全不了解,51~60歲者不了解者更增加到一半。
因為不了解,受訪者對長照政策的感受以「遠水救不了近火,無法照顧中重度失能」最高37.2%,尤其是51~60歲感受最深,超過其他年齡層。受訪者還認為這是無效的紙上政策,不如解決照顧人才荒30.2%,以及各單位資訊不統一,鄰居口耳相傳,講得都不一樣(29.7%)。
  面對民眾不了解,薛瑞元提出澄清,「到宅服務的居家照顧員人數在兩年內,已經快速增加55%。」他解釋,政府近來提高照顧員薪水,時薪從200元調到350元,2016年有9000人,今年已有1.4萬人,全台日照、日托中心也從2016年44個,大幅增加到現在的2446個,成長速度超越預期。
據衛福部統計,扣除已有外勞與長照機構照顧,長照2.0主要協助44萬名在家的長者,目前已服務14.6萬人,比率達三成三,希望明年能夠再提高到一半。
  然而,或許是台灣老化速度太快了,民眾來不及了解政府作為,六成三的受訪者認為長照2.0完全幫不上忙或幫不上忙。尤其是51~60歲族群,有五成四認為完全幫不上忙。
  調查顯示,有八成五的受訪照顧者,非常擔心或會擔心變成長照難民,特別是年齡較高的51~60歲族群最擔心,比率達87%,其次是41~50歲族群,也有86%。
  65.3%照顧者最擔心費用入不敷出
大致說來,受訪者最在意長照會影響自身經濟,他們最害怕長照費用驚人,入不敷出(65.3%),其次是擔心被迫退出職場,沒有收入而生活陷入貧困(49.6%),也憂心長照需求消失後,變成失業者無法重回職場(35%),甚至憂慮自己不婚、無子而孤老,無人照顧(29.6%)。
2018-11-11 07:48:42
圖博館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說,日本每年有十萬名上班族為了照顧而離職,當家人過世,有人找不到工作,經濟貧困,變成下流老人。目前台灣老化速度比日本嚴峻,每年照顧離職者高達13.3萬人,要兼顧工作與家人不容易。
受訪者就認為,照顧家人之後,請假頻率提高(90.6%)、無法參加工作以外的聚會(86.7%)、無法配合加班(86%)、遲到早退頻率增加(82.6%)、對同事或部屬造成困擾(81.5%)是前五大影響工作及生活的現象。
  因此,43.3%受訪照顧者不讓同事知道自己照顧家人,主因是不想和同事多談私事(77.4%),也擔心錯失重要工作機會(28%)。
  吳麗雪推測,國內存在老人歧視,職場對照顧者並不友善,上班族擔心同事誤解他們的工作能力而不願多談。
「我請假照顧中風的媽媽,遭主管刁難!」一名公家機關約雇人員就無奈地說。她媽媽中風後,數度跌倒,除了常請假,遲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飯,雖然會加班完成工作,但主管仍有微詞,讓她感嘆國內缺乏長照友善職場。
  五成照顧者盼企業提供照顧福利津貼
在本次受訪的照顧者心中,長照友善職場該具備哪些條件呢?調查發現,依序是:提供照顧福利津貼,例如,老年照顧補助、貸款或互助金(53.5%)、彈性工作地點,希望在家或辦公室的地方工作(45.1%)、提供老年照顧服務,設置日照中心,或合作簽約照顧機構,提供優惠(42.2%)、工作總時數不變等。
可是,企業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能提供這種福利的少之又少。以提供照顧福利津貼為例,僅9.7%受訪者的企業做到,反倒是一年提供七天的家庭照顧假,已有23.9%的受訪者享有。
「日本每個老人不論有幾個子女,一輩子有93天顧老假,」陳景寧說,安倍政府在2016年提出「零介護離職」,由子女分數次請假93天,企業付六成薪水,讓員工回家安心照顧,事後返回職場,做法值得台灣參考。
當台灣在2025年進入老年人占兩成人口的超高齡社會,長照將成為全民課題,如何讓照顧者免於擔心成為長照難民,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54586
2018-11-11 07:49:36
圖博館
不插鼻胃管 「無管人生」的哀與愁 2019-01-15 聯合報 李莉/長照協會理事

看到報載國人20萬裝置鼻胃管比率高於日本五倍,感觸良多,是醫療的問題?是照護的因素?抑或是政策的影響?筆者從事急性醫療到長期照護服務近卅年,整理出以下影響因素,提供從事照顧服務產官學參考。
  一、急性醫療與居家照護未接軌:病人住院時在急診或病房時就被放置鼻胃管,在出院前,醫護人員沒有重新評估是否有繼續放置鼻胃管的必要性,出院後就帶著鼻胃管回家,家屬也不知道可以移除鼻胃管,就成為長期放置鼻胃管的狀況。
  二、餵食時間過長人力不足應付:不論是居家照護或是機構照顧,協助餵食所花的時間會比灌食長,複雜度也高。我曾經協助家中長輩吃一罐五十CC的燕窩,花了一個小時吃了三十CC,最後只好放置鼻胃管了,在居家一對一照顧的情況下如此,更何況住在長照機構一對多的情況下,沒有足夠的時間協助長輩慢慢進食,所以長者長期放置鼻胃管的機會就會增加。
  三、缺乏專業人員介入吞嚥訓練:長照機構對於放置鼻胃管的長輩都有進行移除管路計畫,希望讓長者及早拔除鼻胃管,但是成效不佳,因為在鼻胃管移除前,需要進行專業的吞嚥訓練,而吞嚥訓練是需要語言治療師協助訓練指導,語言治療師的資源缺乏甚少介入,因此在無專業指導的情況下,沒有吞嚥訓練的技巧,很容易造成個案的吸入性肺炎。
  四、家屬為申請補助款拒絕移除鼻胃管:當工作人員努力協助個案進行吞嚥訓練成功,可以移除鼻胃管時,反而家屬阻止移除長者的鼻胃管,主要原因是:移除鼻胃管後就沒有政府的補助費用了,家屬考量補助款的因素,反而阻擋長者可以移除鼻胃管的機會。
  五、做完胃造廔無法繼續住在原機構:為何台灣推行胃造廔的比率無法與國外相比?除國人對於身體必須要開一個洞的接受度較低外,另外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在台灣老人福利機構收置個案類型是有限制的,有造廔口的個案需住在有申請長照床的老人福利機構或是護理之家,所以一般的老人福利機構長者若是移除鼻胃管改作胃造廔,就無法住在原來的機構。站在業者的立場個案就流失了,站在家屬立場要找新的照護機構,所以積極做胃造廔的意願就降低。
2019-01-15 09:16:30
阿楨
老人德意志:被高齡社會壓榨的「德國照護者」 2019/04/03 戴

  根據德國官方數據,從2015年到2017年短短兩年內,有資格接受照護福利的人數驟升了19%,2017年底更首次衝破340萬人。同時,雖然各地的養老院及其他照護機構努力徵招護理人員,但人數往往不足以應付各地需求。
  家庭照護的沉重負擔
傳統而言,照護年長者以及身心障礙者被認為是大家庭共同負擔的責任。工業革命之前,在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農民的長子會繼承農場和所有的牲畜,其配偶或未婚姐妹則負責照顧年老的父母。不過,因為以往人類的壽命並不長(1950年代,德國男性平均壽命仍僅有65歲),但如今,德國新生兒平均壽命預估,女性可長達83歲,男性則為78歲。
  一直以來,在家裡接受照護是大部分德國人的心願,2017年,高達76%的照護需求者(即259萬人)選擇在家裡接受照顧,其中176.5萬人完全依賴親戚的照顧,而大部分的照護者依然是女性:平均61歲、已婚的母親,不從事正職工作,照護期平均長達三年多;50%的照護者照顧自己的父母,13%照顧配偶的父母,而1/3的女性照護者照顧其配偶。
  入不敷出的社會照護保險
80年代開始,因為平均壽命提升以及照顧期延長,不得不依賴社會保險補貼來維持基本生活。1995年起,德國開始全面實施「社會照護保險」,成為如健保、勞保、養老保險等社會福利的強制性國家制度。
  1995年,護保費原訂為收入的1%,雇主和員工各負擔一半。如今,費用已經漲至3.05%,2015年開始,無子女者還須多繳0.25%附加費。
  然而2017和2018年,德國的照護保險連續兩年入不敷出,虧損分別為24.2億歐元(約847億台幣)和35億歐元。近年來要求國家「用稅金補貼照護保險」的聲浪不斷。
  除了社會高齡化之外,主要原因還有2016至2017年間的照護改革。當時《加強照護法》(PSG)I、II、III不僅放寬相關標準,還將認知技能納入失能評估的考量,讓更多人(尤其是失智症患者)享有申請照護保險補助的資格,進而擴大了受益範圍,也增加了支出負擔。
  養老院與照護機構的品質問題
光是醫療方面的照護,德國已有高達60%的養老院被驗出有問題,1/3照護機構在餵食、確保照護需求者補充足夠水分方面有所疏失。
  這些長照醜聞背後發生的原因,往往都與照護專業人才短缺所導致的工作過勞,以及無法周全對待每一位失能者有關。再者,過勞的照護人員因為身、心理壓力過大,經常選擇提早退休或轉行,導致留下來的同事工作負擔更重。
2019-04-05 08:49:35
阿楨
專業照護人才的短缺
自從2012年,受訓照護員的人數甚至至今都處於停滯狀態。照護業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導致無法開發勞動市場的一半勞動力。
  在高度身體化的工作環境中,女性看護者容易淪為性騷擾和暴力的受害者,66.8%的受訪者曾經遭到照護對象的性騷擾。很多時候,上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造成許多照護工作者的心理創傷。
  此外,經常性加班以及輪班製造成照護人員無法平衡工作與家庭義務、心理及身體的負擔、相對較低的薪資,以及不受社會尊重,都使得照護業的缺勤率極高,讓年輕人卻步,長期以來導致人才短缺。
  職場結構與型態轉型以及社會連帶的弱化也是問題所在。過去,父親的薪水足以養活全家四、五口人;如今,父母二人都必須要上班,才能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品質。
  同時,孩子為了找工作而離開家鄉的距離愈來愈遠,導致現代家庭在地理上愈來愈分散。因此,對專業照護的需求隨之提高。加上德國在2011年廢止兵役制,替代役隨之消失,因此護理界也突然少了數十萬位照護幫手,照護危機更雪上加霜。
  至於地理分佈,德國16個邦雖然都面對照護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不過不一樣的是,不同邦——尤其是東西德之間——經濟待遇的落差極大。西南較富庶地區,照護人員月薪可領到2900歐元,東德則只有2000歐元。這樣的落差讓東德的照護人才不願意留在家鄉服務,導致東德照護危機比西德還要嚴重。同時,基於人口結構以及年齡分佈,東德的照護需求比例比全國的平均高許多。
  傳統照護機構和半機構式照護服務單位缺乏專業人才,有照護需求家庭請不起專業照護,在這些壓力下,造成許多德國人往東歐尋求解套,在灰色地帶的24小時居家照護市場上尋找外籍女性看護。
  「打黑工實際上是我國照護體制的重要支柱。政治界和政府部門都很清楚,卻選擇視而不見。否則,要付給看護的薪資要漲很多,大家得按照《勞基法》辦事,而且相關部門必須負擔監督責任。如此龐大的支出漲幅大概會讓現行的制度崩解。」
  事實上,德國政府長期對長照的忽視,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社會大眾對護理界的態度:人們習慣把一切的照護工作——尤其是女性的勞動——視為理所當然,完全看不見護理人員每日辛勤的付出。只有發生醜聞時,大家才會關心相關的議題。
  回應
這些問題台灣也有, 應該是全世界都面臨的問題.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619747
2019-04-05 08:51:25
阿楨
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2019-04-25 聯合報 陳亮恭

長壽社會有三種系統性風險,亦即年金、長照與健保,全球已開發國家在普遍長壽現象下都遭遇類似困境,各國的解決方法不一,但都成為各國施政挑戰;這也是政府二○一六年上任的優先議題。若今日社會仍處於戰亂、貧窮或傳染病肆虐,前述社會風險都不會出現。
今年四月初台灣健保署指出,健保財政前年與去年均出現短絀,且財務缺口預期會持續擴大。台灣高齡民眾一年使用近卅次門診,是美國高齡者三點五倍,也明顯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多科就診也帶動多重用藥與重複檢驗,而高齡民眾每年住院次數也高於已開發國家。
快速高齡化是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現象,位居領先群的台灣,若不能更積極創新與整合,比糖果便宜的藥物、比通水管便宜的插管治療、比腳底按摩便宜的心臟按摩、比算命便宜的專業診療都會是常態,且可能更嚴重,民眾將面對更片段的醫療、難以整合的長照與系列的照顧困境,若未能正視問題本質又抗拒改變,將造就日益惡化的醫療品質,優質人才也將流失。
2019-04-28 07:39:16
阿楨
兒子遇車禍變“植物人” 公婆不忍耽誤兒媳代起訴離婚

據華商報2019-07-06日報導,25歲的兒子突遭車禍成了“植物人”,懷有身孕的兒媳靠著超強的忍耐力,與公婆一起支撐起家庭的完整。可一年後,老人卻非拉著兒媳到法院,要讓兒子與兒媳離婚……
小媛與小胡都是商洛老鄉,二人常年在西安打拼。2017年9月,經人介紹相識後,於2018年2月走進婚姻殿堂,當時小媛24歲,小胡25歲。小媛性格溫和,孝敬公婆;公婆也把小媛視若己出,疼愛有加;小胡在外務工,辛苦打拼。在街坊鄰里看來,這是一個令人羡慕的幸福之家。
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5月,因為一起交通事故,造成小胡嚴重的顱腦損傷並伴後遺症,一直處於昏睡狀態,不能言語、大小便失禁。當時小媛已經懷孕6個多月。
靠著這樣的意志力,小媛和公婆齊心協力撐起了這個家,孩子也順利誕生,讓家裡重新有了生機。
經過一年的努力,醫生說小媛能夠存活是個奇跡,孩子也健康長大,而小胡的艱難則被公婆看在眼裡、痛在心上。在他們看來,小媛不能因為兒子耽擱了一輩子,因此商量著讓小媛與兒子離婚,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然而,卻遭到了小媛反對,她執意要贍養公婆、撫養兒子、扶養丈夫。
在老兩口耐心勸慰下,最終小媛與公公一起來到未央區法院。
兒媳同意解除婚姻關係 仍認公公婆婆是爸媽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深入交談,老胡和老伴作為小胡的法定代理人,與小媛鄭重地在調解筆錄上簽了字,小胡與小媛解除婚姻關係,小睿睿由老兩口直接撫養,小媛每月給付1000元的撫養費。
  回應
我代表男權嚴厲譴責小媛,老公生病不能自理竟然就同意離婚,拋夫棄子,渣女!
兄弟玩笑不能亂開,也要看場合。
好公婆,好兒媳,只可恨馬路殺手,毀了多少家庭幸福。
2019-07-07 07:54:27
阿楨
為何家屬寧願送病人去安養機構也不願送去安寧病房? 2019-08-23

  一、資訊不對稱:哪裡有空床?
首先,我應該先介紹一個可以查詢各大醫院安寧病房空床的網站,有需要的網友可以查詢就近醫院的狀況,這是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的「安寧緩和病房空床查詢」,幾乎全台各大縣市的大醫院都有空床。
  二、費用多少?
安寧病床有健保給付的健保床,大部分為三人房,少數醫院的兩人房也是健保床,單人房必須支付差額,費用數千元不等。若醫院的兩人房非健保床時也要支付差額,另外,伙食費及部分健保不給付的部分也要自行支付。
  三、入住資格、居住天數限制、如果穩定了呢?
住院日數大於30天以上必須審查,大部分的病人大概都住15天上下。服務對象為:「指罹患嚴重傷病,經由二位專科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
癌症末期病人
八大非癌末期病人
1.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
2.其他大腦變質
3.心臟衰竭
4.慢性氣道阻塞,他處未歸類者
5.肺部其他疾病
6.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7.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
8.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
若病況穩定後轉安寧居家療護,所以並非一住進去就要「死在裡面」。
  四、台灣人利用安寧病房的比率如何?
據監察院調查,截至去年底,全台74家醫院設804床安寧病床,全年平均占床率只有56.69%,且各家醫院落差大,有的百分百,有的不到百分之一。我在查詢空床的時候也訝異台灣人利用的比率竟如此低。
健保對安寧病房的給付不低,一天近七千元,但醫院一般病房的病床數與護理人力比率是二點五比一,安寧服務卻是一比一,想把安寧做好,勢必賺不了錢,加上有專業、有意願的安寧醫護人力不好找,都是品質低落的原因。若再對照各家醫院投注的人力差異狀況,如成大安寧居家療護團隊有十六名專任護理師,臺北大型醫院的總病床數是成大的三倍,安寧居家護理師卻只有一人,安寧醫療品質良莠不齊也是可預見的。因此,監委江綺雯建議,應該恢復原有的安寧服務專業評鑑,而不是放在醫院整體評鑑裡。
2019-08-24 07:53:27
阿楨
五、令人「恐懼」的安寧療護?
根據聯合報報導,新加坡連氏基金會2010年調查全球40個國家的死亡品質調查,台灣排名第十四名、亞洲第一,2015年調查擴大到80個國家參與,台灣進步到第六名。但安寧之母趙可式揭露「其實是假像」,因為過去都是她帶領調查人員「只看好的樣版」。又如日本安寧病房裡甚至還設有吸菸室與酒吧,讓患者有「享受人生最後一根菸」的機會,而一般胃癌的病人也不可能喝酒,但日本會讓病人先吃嗎啡止痛再喝酒,宗旨就是讓病患過世前完成心願。如果看到相關投訴,那就更令人驚懼:
1. 高雄一名孫先生父親年邁癌末,家人希望轉到安寧病房卻遍尋不著,最後問出某醫院有15床,但平常只開3床,老父親生前大小便失禁,全身臭氣難聞,家人只想讓父親洗個澡,走得舒舒服服,但父親過世前,都沒能排進安寧病房用按摩浴缸洗澡。
2.北部某家醫院設有安寧病房,按規定應設有洗澡機,但有末期病人住進去後,家屬想讓病人洗掉滿身屎尿髒汙,找了半天才發現洗澡機被塞在角落閒置,也有家屬申請宅服務的安寧居家照護,希望減輕長輩癌末痛苦,但護理師沒有協助處理,只會說「這是人死前必經過程,就順其自然吧」,家屬悲痛不已。
3.趙可式舉例,北部有家醫院的安寧病房,是由病房志工協助病患洗澡,而非護理人員,有病患因癌細胞侵蝕骨頭,非常脆弱,志工幫患者洗澡,撞來撞去竟把昏迷病人小腿骨頭撞斷。她也碰過遺體護理時的安寧護理師丟下尿布就走,家屬滿臉錯愕,她只好用手機開視訊,一步步教家屬處理。
4.到去年底,全台安寧病床共804床,但許多醫院不想經營,或找不到人手就關床、減床,甚至有醫院因做得不好沒病人,乾脆全部撤除。
趙可式表示,不少醫院裡的安寧病房排班表有兩套,一套應付評鑑用,一套是實際,很多病房平日沒有病人,有病人再亂抓人來服務,但是家屬多半覺得「人都過世了」,不會投訴醫療糾紛,卻讓更多醫院有恃無恐、亂搞一通。
  六、安養機構「勝過」安寧病房 嗎?
我去親眼看到的那個小型安養機構,其實並不新,也是一人照顧數人,他們對於住民若發生醫療狀況,則是立即叫救護車送到大醫院,我當時跟老友家屬建議,若是住安寧病房直接就有醫生,不是「更好」?但看到相關報導後,原來「內情並不單純」,實在「不要問!很恐怖!」…..
2019-08-24 07:53:54
阿楨
致衛福部長:長照保險不是這樣算(沈政男)2019/09/22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最近提出「每人月繳一個便當錢」的長照保險政見,衛福部長陳時中回應說,「1年只能收到800多億元,不夠用」,既然如此,現行「長照2.0」1年財源300多億元,豈不更加不夠用?陳時中說,「全台家庭聘僱外籍看護與住院費用,1年不只800多億元」,其實住院費用歸在健保,而非長照保險。以目前全台23萬外籍看護、月薪2萬多元來計算,1年500多億元就可支付看護費用。
  【年輕人不用是誤解】
到底台灣長照需要多少錢?以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平均值來看,約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8%,而台灣1年GDP為6000億美元,因此合理長照花費應為1400億元台幣。另外一個算法是從醫療花費來換算。有長照制度的國家,兩者比例約為1比5,若以台灣1年7000億元台幣健保支出來換算,長照所需財源剛好也是1400億元台幣。
不管採行稅收制或保險制長照,能找到夠多財源的就是好制度,比如採行稅收制的瑞典與法國,政府找到的稅收,以GDP比例來看,是台灣「長照2.0」的好幾倍。陳時中又說,「採行長照保險國家沒人0歲納保」,其實德國就是0歲納保。他也說「日本布建25年才採行長照保險」,殊不知日本在2000年啟動長照保險,當時老年人口比例為16%,而台灣再過2年就會達到這個數字。台灣一向以健保自豪,但學習台灣健保的韓國,早在2008年施行長照保險,他們的口號是「發揚儒家精神,啟動國民集體大孝」。
陳時中說,「讓年輕人繳交長照保險費用是剝奪年輕世代」,意思是年輕人不需使用長照,更是誤解。家裡有失智失能長輩的人都知道,照顧負擔一來,蠟燭兩頭燒,很難不心力交瘁。台灣每年發生好幾起「照顧殺人」,也就是不堪照顧負擔而殺死老人家的悲劇,而這些照顧者大都是青壯世代。蔡政府即使不願推行長照保險,也不應挑撥世代矛盾。
  【健保體系可挪長照】
「長照2.0」雖已簡化給付流程,但相關行政作業仍是第一線人員的負擔。台灣採行長照保險的另一個優點便是現行健保的給付與服務體系,可直接挪用到長照。台灣健保獲得舉世讚譽,長照保險同樣也能成為另一項國際標竿。 (作者為老年精神科醫師,全文刊載於蘋果日報論壇)
  回應
1.沈醫師把這個貼在BLOG是好事,因為蘋果很小氣,要收錢才給人看
2.但願蔡英文連任後能顧慮「世上苦人多」並參考這個意見,不要像現在一樣只是把他們當魯蛇...
2019-09-29 09:33:59
樂威壯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3 18:39:44
阿楨
天邊孝子症候群
  回應
通常在父母身邊默默照顧的都是父母最不親不疼的小孩
媳婦就是最不親最不疼那個「家人」!
然後還因為住一起有摩擦,父母還越來越有意見。
最疼的大概都王子病公主病養尊處優的 等到父母生病他們可能也不會管⋯⋯
天邊孝子不止在醫院碰得到啊,還有一種是從來沒露面,等到老父親過世才來奔喪(分遺產)的...然後到了現場就開始,那個地方不合禮節啦,哪邊師父請的不好啦,經念得太少啦,最重要的是.....
喪葬費他不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owpRjxU6I

失智症的「天邊孝子」 2015/08/25 • 作者 / 伊佳奇 • 出處 / Web only

最近有人在網路上探討「天邊孝子症候群」,這現象主要是指除給醫療團隊或家庭照護者的困擾外,也經常是推動善終的阻力,於是有家屬在這次失智症支持團體中指出,這現象一樣困擾著失智症家庭中的主要照護者,平常不見人影,久久出現一下,就指責主要照護者,比安寧療護的狀況更加嚴重。
這名稱原本是英文,「來自加州的女兒症候群」Daughter from California Syndrome。是指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經常會突然出現平常不在照護的子女,出現後就批評醫療團隊的治療,責怪平日在負責照顧的家人,埋怨他們為「何要放棄?」,進行安寧療護。
即使是疾病末期,已回天乏術,雖然大家經由多次討論,已決定要讓長者能有善終,但是這位「孝女/孝子」仍「堅持要救到底!」結果讓病人身上插滿了管子,CPR壓得肋骨斷了好幾根、七孔出血……讓長者無法有「尊嚴」的離開。
2020-03-01 08:58:19
阿楨
台灣六個錢坑 將淪為債奴 2020/10/11 中時社論

  台灣出現6個錢坑,勞保、軍購、民進黨政府亂花錢,是3個大錢坑;全民健保、長期照護和嬰幼照顧是3個小錢坑。每一個錢坑都會排擠一般政務,經濟建設、教育文化與社會福利的需求都會受到排擠,無力進行國家發展該有的各種投資,經濟前景難以樂觀,社會發展也會逐漸黯淡。雪上加霜的是,政府還要發行更多債券來籌措財源,越來越多預算要用於「還債」,國家財政陷入惡性循環,每一個國民都會受害。
  勞保今年將虧損600億,勞保基金將在2026年破產。今年政府撥補了200億元,明年規畫繼續填補220億元,和虧損增加的速度相比卻都是杯水車薪,若不依承諾盡速改革,勞保基金註定破產。
  軍購是一個黑洞級的超級錢坑。未來4年美方售予我國的武器和前4年相當,大約4000億元的話,合計就是8000億元,加上一般認為武器維護費用(維修、訓練、彈藥等)約為武器售價的2到3倍,以2.5倍計算將達2兆元之多。軍事支出回到蔣中正時代,再次成為政府預算支出的首位,儼然進入戰時狀態。
  民進黨政府亂花錢更是財務大黑洞。風力發電一次購買20年的費用約為2兆元,若對電費不漲,政府就要多付出1兆元左右。核四停建損失2800億元,將轉嫁到民眾的電費負擔上。這雖不是政府的債務,卻是政府政策反覆加重在人民身上的重負。
…….
短短10年間,中央政府債務已從民國99年11月的4.56兆元,增加到民國109年9月的5.48兆元;人均債務也從19.7萬元提高到23.2萬元。
  回應
民進黨拿百姓的稅收,用政策方式收買選票, 再從中上下其手.
2020-10-12 08:37:47
阿楨
印尼也來"欺負"臺灣 台媒:這就是民進黨要的新南向嗎 2020-10-23 環球時報

  據臺灣《中國時報》22日報導,印尼政府日前宣佈2021年1月起實施輸出印尼外勞“零付費”政策,即外勞的護照簽證、來回機票和訓練費用約7萬到10萬元新臺幣,都將轉由臺灣雇主負擔;引發強烈反彈後,印尼政府再度公告稱政策提前於今年11月啟動。外勞在台人數達71.9萬人,其中以印尼籍的27.9萬人為最多,其後依次為越南籍及菲律賓籍。外勞中,高達99.3%都是看護,其中擔任看護的外勞有27萬人,與此次零付費相關的外勞人數高達4萬人。21日,台雇主團體赴印尼駐台辦事處強烈抗議,呼籲儘快與印尼協商。台稱,已持續通過管道表達台方立場。  
  中時評論稱,臺灣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但島內的長期照護政策總是趕不上老化腳步,以至於外籍家庭看護工成了最後一張安全網,至少讓一個家庭維持經濟活動而不被拖垮。如今面對島內看護最大來源地印尼的“勒索”,當局應該硬起來,而不是被綁架得毫無招架之力。諷刺的是,面對印尼獅子大開口,台卻像是軟腳蝦,不僅不敢硬起來表達強硬訴求,為數十萬家庭爭取權益,甚至連個辦法也拿不出來,問題是印尼得逞後,恐也引起其他南向國家跟進,難道這就是蔡政府要的南向政策嗎?
2020-10-24 09:32:47
阿楨
護理地位不如醫生? 2020/10/27

本文來自《考上北大獎10萬!貴州一學生從北大退學後又考上,學校這次卻不願兌現?》
北大護理系只是招生冷門而已,主要是很多學生出於社會地位的焦慮,覺得護理地位不如醫生,因為大家眼裡看得到的醫生都是專家級的,其實醫生不到副高(專家)以上,在三甲醫院裡地位並不比護士高,三甲醫院護理要達到副高職稱的要求相對低,醫生必須博士,護理專業可以碩士,而小醫生在醫院中的人脈甚至不如手術室護士,因為手術室護士經常會有跟院長、主任一起手術的機會。
  回應
 這考生考北大護理不過是10萬獎金的手段,玩兩次還,北大還兌現?
 科室裡的護士長是和科室主任平級別的耶!而且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小大夫見到年齡差不多的護士都會先叫姐姐。因為人家上班早,資歷更深,而且也熟悉科室裡的各種規則潛規則,而且跟一個超有經驗的老護士搭夜班是小大夫們最開心的時刻!人家處置的比我們都快,而且規範。

護士和醫生的地位真的平等嗎? 2017-03-04 知乎
  回應
 醫生和護士平不平等,我不知道,反正他們都比實習醫生高一等
 當然不平等了。像我這種社會底層的醫生,從小就是被護士罵大的。實習被罵,讀研被罵,規培被罵,現在33歲的主治了,醫囑開錯幾個還得被護士罵一頓。連討個老婆以前也是做護士的,回家還得被罵……
 護士需要負出更多,回報卻很有限。很多病人不敢罵醫生就拿護士撒氣,還把護士理解為護工使喚,並且是萬能護工,什麼都要解決。
2020-10-31 11:15:30
阿楨
美國護士地位很低嗎,為什麼美國人都不當護士? 2009-01-16

 昨天看新聞說美國護士還是很缺,都要從大陸印度菲律賓等南亞落後國家徵外勞護士,還有一些原本從事低階勞動階層沒有工作機會的才會轉而當護士(哇 門檻好低),在經濟不景氣時還有大量職缺的工作,應該是平常都沒有人想要去做的.台灣護士也因為要長期輪班及休假不穩定又工時長且更難與家人配合而流動性非常大,所以大家幾乎都看到小護士,很少35.40歲以上的護士.多數美國病人都是非常難伺候的,醫生又有很多都很跩,更是非常難伺候,還要輪班,人種又多,不做事還都自成小圈圈愛排擠其他種族.
 為什麼響望美國?因為人家美國照規定走!1護人:多少病人 就是多少!台灣法條規定1護士:6-8病人,實際上1護士:1x-2x病人,都是常態,一切都是cost為考量!一個星期內有可能上兩天白班再上兩天小夜,休一天,再上兩天大夜!這種輪班式,真的太誇張了!台灣不尊重護理人員,當狗在用!醫院早就發生護士荒了!多的是護校還沒畢業就打算轉行的!新護士,能在醫呆超過3年可能比例不到50%.
2020-10-31 11:15:57
阿楨
報復印尼 恐拖垮臺灣家庭 2020/12/01 中國時報

印尼政府片面宣佈明年元月起執行「零付費」政策,將要求雇主自行負擔7萬到10萬元不等的訓練費,我勞動部拿不出辦法之際,又逢印尼疫情轉趨嚴峻,昨天指揮中心宣佈暫緩印尼移工來台兩周,後續輸台人數恐砍半,連日期也沒定數,正值敏感之際,很難讓人不聯想是勞動部拿不出反制辦法的「報復」之舉。
受到疫情影響,近期來台的印尼移工因等不到集中檢疫所被卡在境外的人數眾多,而台灣則有無數個包含身障、重殘、高齡者家庭,引頸等待著這群背負最沉重看護工作的移工來維持一個家庭正常運作許久了。對許多經濟支柱兼顧照顧者的弱勢家庭來說,一旦少了他們,維持家庭正常運作很容易說垮就垮,如今突然喊卡,無異陷這些家庭於水深火熱之中。
日前當印尼政府片面宣稱執行「零付費」政策讓移工護照簽證、機票、訓練費都轉由雇主支付,印尼籍移工對該免剝削政策都表示強烈支持,但這龐大經濟壓力也轉往雇主身上,10月下旬不少國內雇主上街抵制該政策,要求印尼移工甚至「印尼人」滾出臺灣。
退萬步言,移工赴他國工作,往往是為了更好的薪資待遇,這是在母國相對得不到的待遇,然而移工來台常背負高額仲介費,到了全然陌生環境,工作前兩年幾乎是邊工作邊還債,有些受到雇主不平等待遇,加上屢見不鮮的兩國仲介聯合剝削,當中的淚與心酸可想而知。
國內長照制度長久被嫌不好用,彼此都有實際需求,事實上,據監察院調查「勞動部直聘中心職能不彰,引進移工比率低」一案,迄去年總引進人數只占總引進比例的1.13%,顯示簡化並完善現有的「直聘」制度刻不容緩。直聘制度若完善,雇主使用意願也會提升,移工才能跳脫仲介剝削,彼此才能在誠信下滿足雙邊需求,而不是放任剝削亂象未解,導致最弱勢的移工與長照家庭弱弱相殘。
  回應
低價奴役印尼勞工
還不願意負擔費用
台灣真夠差勁
2020-12-01 09:23:10
阿楨
電影《七五計畫》:描繪未來日本為老年人贊助安樂死專案,大多數人積極回應2022-06-18

在萌生了一個劇本構想之後,日本電影導演早川千繪決定找到母親的同齡友人和其他熟人,驗證上面的這一假設性問題。她所得到的答案是:“大多數人對此都很積極,他們不想成為別人或自己孩子的負擔。”
在早川千繪看來,這一結果看似令人震驚,卻有力地反映了當下日本文化和人口結構。《七五計畫》獲第75屆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特別提及獎。
這部電影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首次擔任總監製的集錦電影《十年日本》中的一部《七五計畫》的再創作,描繪了這樣一個未來景象:日本政府宣導安樂死,以及為孤獨老人集體埋葬,興奮的銷售人員不斷推銷著這些服務,就像推銷旅遊保險業務一樣。
日本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為65歲及以上,按人均比例算,日本的百歲老人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在日本的65歲以上老人中,五分之一為獨居,該國老年癡呆症患者的比例非常高。隨著人口的迅速減少,日本政府面臨潛在的養老金短缺,以及如何照顧年長公民等問題。
雖然年長的政客仍主導著日本政府,日本媒體也時常強調所謂“快樂老齡化”的樂觀報導,但安樂死在日本是非法的,但這卻偶然會在可怕的犯罪情境下出現。2016年,一名男子在東京郊外的一個殘障人士中心殺害了19名正在熟睡的人,他聲稱這些人應該被安樂死,因為他們“在家庭生活或社會活動中遭受著極端困苦”。
日本鳥取大學的副教授安藤泰至,主要研究生死學、生命倫理等課題,他認為在一個某些人因過渡工作而死亡的社會(日本),這種潛在的未來景象是更加可信的。“想像一個接受安樂死的地方並非不可能。”
  回應
我也希望我晚年有合法平價安樂死,沒必要渾身病痛苟延殘喘。沒安樂死就燒炭
這個題材在日本並不新鮮,拋棄老人(自生自滅)在日本平安時代的《大和物語》、《今昔物語》及其他歌謠、故事中均有記載。影視方面,早已《楢山節考》,並且是名導演木下惠介和今村昌平兩個各有千秋的版本。電影原著為深沢七郎的短篇《楢山節考》,小說以日本民間的棄老傳說為主題,講在一個楢山深處的村莊裡,老太太因年老被兒子背上山,令其自生自滅的過程。
  相關新聞
枝裕和 《十年日本》:悲觀真的無可避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IfMJjl3Kc
2022-06-19 07:47: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