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大約兩個星期之前….
拒絕會話, 拒絕溝通的 “模式” 有了一點改變
從一個人獨處, 對身邊人事物不理不睬, 什麼都不知道, 什麼都不寫, 什麼都不做, 只是不乾脆地活著, 轉變為還是不乾脆地活著, 不過不再是一個人, 而是往人群聚集的地方跑, 在人聲鼎沸中保持沉默, 放任腦中想法奔騰, 對自己絮絮叨叨不已……
Ø 6月的時候應該是做 “心理分析”以來的 “差不多兩週年紀念”, 怎麼忘了開香檳慶祝一下??
Ø 晚上這間 Starbucks 總是會放那種令人昏昏欲睡的夏威夷曲調, 窗外下著雨, 交通絡繹不絕, 室內仍有不少人在看書, 如果可以, 換個音樂吧.
Ø 好友 Theda 認為, 心理分析只不過是在探討最終還是只有當事人自己明瞭的永恆痛苦; 而去參加什麼情緒輔導團體, 也不過是一群人在固定時間相聚在一起互舔傷口……
我並沒有嚴加駁斥, 她的觀點也不見得有錯, 畢竟, 看事情的角度有很多種, 這個 "過程” 終究教會了我們幾件事::
§ 人之所以快樂, 那是因為我們知道快樂短暫, 而痛苦卻可能持續永遠.
§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開頭就寫下的名言: [幸福人家彼此都很類似, 不幸人家的苦難卻各不相同,] 其實可以轉換成一個心理分析的通則: 快樂的事情說起來都很相似, 可是一談到痛苦, 其面貌就千奇百怪了.
§ 任何心理分析療程, 任何人生理想的摸索追尋, 任何價值標準, 任何意義的產出, 任何人的一生, 都只是一個 “認識自己”的過程—
哲學家問了這麼多, 想了這麼多, 寫 了這麼多, 到頭來還是想回答 “我是誰?” 的問題; 說到底我們不是放棄了認識別人的意願, 而 是 “認清自己” 這個命題本來就不易達成, 也難怪我們 “根本”只是想在別人身上看自己的影子, 也難怪, 我們終究是很孤獨的…
ò 聯想
§ 至今所遇到的老師只有高中時代的導師早就為我點了明燈, 她在我個人的畢業紀念冊寫下: [承認孤獨的存在, 做自己的主 人] (如果我沒記錯, 這句話也出現在全校大堆頭的畢業紀念冊上) 導師的話給當時年紀小的我很深的震撼, 事實證明它真銘刻在我心中; 從高中畢業至今, 時不時出現在我腦海, 像是提醒, 也像是預言……
Ø 只要懂得等待, 該來的就會來……
這句話撂倒我了…
Ø 啊! 我想起來了! !
Starbucks 所播放的 “這一組樂曲” (應該說這一張CD)我確實在夏威夷 Waikiki海灘附近的某家 Starbucks 聽過 (真的一模一樣) !
好個全球化!
Starbucks 不但有舉世統一的Size, 製作流程及口感, 連店內播放的音樂都統一了(樓下櫃台上那幾張 CD, 去年在 Boston 不也看過??)
Ø 朝氣和感性, 什麼東西??
2008/7/23
心靈的窮途末路
July 22, 2008
完成了 “工作”, 就只想安歇
找一個可以一個人呆坐的所在(空間), 安靜待上好一段不說話, 不期待, 不做什麼的時光…
“我” 被抽離出來,
好像存在, 好像不存在; 既是在甲地, 也可以在乙地,
“狀態” 本身可以適應任何一地
當下, 現在……
10分, 20分……
有什麼意義嗎?
沒有任何意義; 意義只是用來說服自己相信不存在的事的藉口, 沒有它, 生命便無可追尋.
可是這些 “東西” 在(我) 目前的狀態下沒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