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會永遠十七歲 vs.要怎麼收穫, 先那麼栽
摘錄轉載自 <放克花生>部落格::
** 你不會永遠十七歲
作者:陳津穗
來源:聯合報‧繽紛版(2004.07.07)
屬於草莓族的兒子即將退伍,最後一次放假,一進家門就說:「買輛車給我吧!下禮拜,我要開車回部隊領退伍令。」役期近兩年,能安然而退,身為父親,按說該高興才對,沒想到我卻心情低沉,思前想後,久久無法回應他的請求。
記得送他入伍時,耳提面命他注意言行,軍令如山,不得輕忽,他卻不改輕佻地說:「國家靠我去救,一定毀了!」我殷切期待,他經歷軍隊磨練,可能會較成熟穩健,事實上依然故我,不禁長嘆,難道這就是所謂一輩子的牽掛?
他回家後,丟下行李就想溜,我輕聲問他:「退伍後有什麼規畫呀?」他成竹在胸答:「K書準備參加十月的考試啊!」他可算得精,以考試之名,申請延後入營,足足玩了3個月;現在,他要故技重施,算算,又有幾個月好混了。
看我陷入沉思,他倒過來勸慰我:「爸,您不用操心,家裡多我一人,也不過加雙筷子而已。」話說得可美啦,事實不是這麼回事。猶記得,我常常張羅好飯菜請他入座,他探身一瞧,轉身走人:「我吃泡麵。」我算了算,桌上大大小小有10道菜,辛苦的老媽還在廚房揮汗如雨,聽兒子要吃泡麵,氣得差點提菜刀追出來。
當兵期間,他返家一定帶回大包髒衣物,老媽邊洗邊搖頭,我還得不時說「以色列戰士的母親驕傲晾征衣」的故事來安慰她,而兒子那種永遠長不大的心態,教人擔心。
在家,日上三竿,老媽去催駕,兒子說:「人家晚睡,幹嘛要早起?」母親問:「那你能這樣過一輩子嗎?怎麼一點都不急?」只聽他灑脫地笑:「急?急什麼?妳去探聽一下,我們這屆法律系兩班,有幾個人在上班?就算去上班,每月不到3萬元的薪水能幹什麼?」
母親焦慮再問:「那你總要努力準備吧?」他顯得不耐地答:「考試哪有這麼簡單,有學長考了10年,還在考呢!」如此不是擺明要父母再養他10年,先預告,請不必沒見識,不要如此大驚小怪嗎?他翻身睡到自然醒,哪管母親的長嘆。
聽他口吻,讓我想起他大學4年用手機、換機車的行為。
他讀書學費父母全包,吃住在家,每月另支1萬元零用錢,卻入不敷出,非要去打工,收入全用在無謂的消費上,像手機通話費,至少2、3千元,動輒5、6千元。而且每當新款手機上市開始廣告,他就恨不得趕快丟掉手邊用的;有次在網咖打工,手機被偷,他不但不怪竊賊,還心存感激地說:「真謝謝他偷得好,正想換支新的。」
另一件事是,有天晚上,他搭計程車回家:「爸,幫我付車錢,機車壞了,丟在路邊。」接著,上演除非包計程車接送,否則沒新車、上學免談的戲碼。我與老妻,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丟在天橋下的機車,推了好遠去送修,再騎回家。老妻一路開罵:「這就是你教的好兒子?」
他的交通違規罰單,更讓郵差送到手軟,違規事由五花八門,例如:未戴安全帽、違規停車、闖紅燈……有一次,罰單出現「棄車逃逸,逕行舉發」,如果不是繳納罰款才領回被交警拆走的車牌,我還相信他所說車牌被偷,而且天天催他報警呢!
至於打工,薪資還沒進帳,要怎麼花已計畫好,只要今天領錢,明天鐵定不見人影,散盡錢財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他不是月光族,應該叫「日光族」才貼切!
他追求時尚名牌更是不在話下,尤以運動鞋非名牌絕不穿,他的理論:「我不是虛榮,你總不願見到你寶貝兒子的腳受傷吧?」所以,父母親買399元的地攤貨,兒子買價近10倍的旗艦級精品,是理所當然,好像中外古今皆如此,否則怎配當孝順的好父母?
有次與老妻私下檢討,是否該多鼓勵少責難,妻遞給我筆和紙說:「要鼓勵總該找出優點吧?來,給你10分鐘,把你寶貝兒子的好德行列出來看看!」不瞞你說,我用超過妻給的時限好幾倍時間,竟然寫不出一個字!我猛然驚醒:「事態嚴重!」
兒啊!老爸急於告訴你的一句話是:「你不會永遠只有十七歲!」快點醒過來吧!
**************************************************************************
明天就要開學, 我還是沒有心思"備課" (希望這不會因此讓他人質疑我的教學水準, 不過話說回來, 老是為社會標準為他人標準而設限自己可能會死得更早, 雖然我已經打算活到60歲就好...), 就到老友的部落格逛逛, 於是有了以上的摘錄, 剛好, 這兩天讀完了資深廣告文案人 / 設計人 / 廣告人 / 包氏國際PPGroup創辦人胡至宜的第二本書 <帶著獅子在沙漠中行走>, 裡面有些"觀點"倒是可以相互借鏡, 套一句胡至宜的話, "一個好的文案...要想別人想不到的, 要說出一些道理, 要挖掘消費者的最心底, 要簡單地說出來" / 另一位廣告界或者創意界達人包益民則說: "一個好的廣告能教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件事, 並去認同接受它." 上面的文章, 讓我聯想到胡至宜的"某些文字":
文章標題是: <給他吃蘋果, 他就不會長成芭樂>
其內文 "被我摘要" 的文字是:
"...這些點滴的成長過程累積出今天的我們 [作者今年40歲左右],尊崇中庸之道的我們, 尊師重道的我們, 在作文裡寫滿不畏強權但其實極畏
強權的我們, 不會打扮的我們, 不太懂藝術卻關心股票的我們, 外國人眼中永遠落後的我們, 我們的教育是不是真的更該有些道理."
另一篇
文章標題是: <2004年, 青年的大夢在哪裡?>
其內文 '被我摘要" 的文字是:
"這一代的青年該有什麼夢想, 已不是成人社會能夠建議的. 當做父母的成天只關心股票政治, 忙著躲討債公司, 仇恨自己的配偶, 而年輕人只能從周杰倫回憶爺爺泡的茶裡找到家的味道, 就不該奇怪為什麼暑假打工最熱門的行業是洗屍體, 或是每個年輕人平均欠下現金卡費是五萬元了. 我們只能相信他們心中自有一把尺, 也許, 今天他跳街舞的時候能把側折做得最定, 就是一個夢想的實現, 我們就該為他喝采, 畢竟那是他們的年代, 不可否認的, 他們的髮型要好看得多了."
那個老爸與胡至宜的觀點不是有絕對的對錯
只是,
告訴兒子不會永遠只有十七歲的老爸與文案寫了(大概已經)超過二十年的胡至宜
好像
都有點傷感與無奈
而我,
沒有寫廣告文案的那種 "資深文字經驗"
則還在琢磨要將思想如何寫出來...
唉, 明天開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