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26 18:43:55 | 人氣5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永遠的鄉愁—度小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只要是跟我夠熟的朋友,應該都聽我叨念過度小月擔仔麵。

是的,這是我永遠的鄉愁。

從我有記憶開始,那就是爸爸會帶我吃的小吃。
總是在看完午夜場電影(不要懷疑,我沒有老年癡呆,我家開明的爸媽真的會帶小學生去看午夜場電影)之後,
熱騰騰地來上一碗。

濃郁的肉燥香氣,些微蒜末與香醋提味;
特別店家特製的油麵,牢牢地抓著那股子香味,
大骨湯一沖進碗裡,香得肚子直咕嚕。
再加上滷得深深的、彷彿焦糖化了的滷蛋,和在滷鍋裡滾了再滾,吸飽了肉燥湯汁的貢丸。

那個味道,至今,我閉著眼,都可以想起。
(怪不得我很難戒掉吃消夜的習慣啊〜)

我們總是蹲坐在煮麵爐邊的板凳,
或是圍坐在總是放在店門口的那張我最喜歡的梅花型桌子前
已經作古的,總是不苟言笑的第三代老闆,會露出難得的淺笑,招呼我們。
彷彿自問自答地說:你的不要加香菜、妹妹的不要蒜。
他記得如此清晰,以至於長大後的我雖然已經變得很愛香菜了,
卻總因為不忍破壞這美好的互動,堅持地吃著沒有香菜的擔仔麵。

離家上台北之後,回台南的機會變少了
可是只要返鄉,我總要趁機吃碗擔仔麵
彷彿這樣,才算是回家一趟。

有一回,我赫然發現台北明曜百貨後頭竟然有分店!
一吃之下,味道竟有八分神似!
(不像的那兩分,就在滷蛋上。為了這個我還特意地去問了台南的老店,店裡告訴我,台北人不愛南部口味,因此改成了類似茶葉蛋的風味。真是令人痛心啊。)
雖則尚有缺憾,但我仍如獲至寶
至少,稍能解我之思。

到後來,
第三代老闆洪振銘逐漸地交棒
坐在爐邊的時間愈來愈少

也許是我們吃慣了自己熟悉的口味
老覺得旁人煮得不那麼到位,
有時候是麵軟了點;有時候是湯鹹了點。
我和妹妹,總是要特意觀察,
確認”老老闆”在煮麵,才停車入店。

大約六、七年前,我聽爸媽說,我們熟悉的老闆洪振銘走了。
我的心裡頓時變得空落落的,
就像當年拆掉了老家的眷村,
揮之不去的憂傷。

再後來,
度小月擔仔麵有了很大的轉變:
原本只是店面變得漂亮;接著,整個菜單都開始大變身
加進了很多南部小吃和炒菜。
而我,頑固地仍然只吃擔仔麵加貢丸、滷蛋。
大概也因此,反而成了店裡格格不入的風景。

我執拗地想要保有記憶中無法替代的滋味。
直到有一天,我悲傷地發現,度小月竟然連麵條都換了!

新的麵條本身單吃,怕是比老口味強多了;
可放在湯裡,跟肉燥就是沒那麼相合。
它不扒湯,吃不進那個香氣。

平心而論,它沒有不好吃,
只是,它不再是我腦海中魂縈夢牽的滋味。

我悵然地走出度小月美麗的店門
李商隱那句「可惜馨香手中故」在我腦海裡縈繞

我知道,久久地,我還是會去吃一回的
這是一種老人般的執著
只是,那就像褪色的鄉愁
它美好的面貌,只能留在記憶裡了。

*後記*
這篇原本寫在我yahoo的報台
搬家來此之後,上個禮拜,恰巧我又去吃了一回擔仔麵
令我振奮的是
也許有有跟我一樣的老客人,也向他們反應了
麵條被改了回來(嗯,或許不是改回,因為跟小時候吃的還是有點不同,但至少比較接近)
真是萬幸
有種人生半百再遇初戀的幸福感。
啊,我還是很容易滿足的啊~~(有嗎??)

台長: 小麻煩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5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痴吃之人 |
此分類下一篇:老店小吃之真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