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 萬隆 2.jpg
印尼 萬隆 3.jpg
印尼 萬隆.jpg
萬隆 (Bandung), 古稱勃良安(Parahyangan或Priangan),意即眾神居住的地方。由火山連接群山環繞而成的 萬隆 盆地,海拔高度約768公尺,氣候與風景宜人,不只傳說中神仙群聚,也是凡人、尤其是巽他族人(Sundanese)喜歡駐留的人間天堂,名副其實的山城。
萬隆小百科
18世紀中葉已有巴達維亞(Batavia)商人到萬隆地區種茶。荷蘭殖民政府為了鼓勵茶產業發展,1786年開闢了第一條產業道路,從巴達維亞經茂物(Bogor)、展玉(Cianjur)、萬隆到井里汶(Cirebon)。
18世紀末葉,由於咖啡市場價格高漲,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將咖啡的種植由巴達維亞擴展到萬隆鄰近地區,透過當地掌權者實施農產品徵收制,強迫種植與供應,萬隆的經濟農業開始萌芽發展。
法國拿破崙統治荷蘭期間,1809年要求荷蘭殖民印尼政府的大總督Herman Willem Daendels,動用各地印尼民工,開拓一條東西向長達1000公里的軍事防禦用道路,從爪哇島西邊的安亞(Anyer) 一直到東邊的巴拿魯幹(Panarukan),稱為大郵路(Jalan Raya Pos),以防止駐印度的英軍入侵。巴達維亞到萬隆這段,大致沿襲早期的產業道路拓寬。透過大郵路的逐段開通,咖啡的種植地區繼續往中爪哇與東爪哇推進。
1834年受聘為荷蘭殖民印尼政府工作的德國植物學家Franz Wilhelm Junghuhu(1809〜1864),在爪哇島各地任職軍醫期間,充分運用其自然學家的專長,深入調查研究爪哇島各山區與火山地質,並發表專論與出版品。1851年開始接受荷蘭政府委託,計劃從南美洲的秘魯引進金雞納(Cinchona,印尼語Kina)樹種與種子。
1853年他歸化為荷蘭公民,1856年遷居展玉,1857年搬到萬隆的小山城連邦(Lembang)地區定居,繼續金雞納樹培植與瘧疾良藥金雞納霜即奎寧(Quinine)的提煉研究。1864年,他要求醫生開窗讓他再看覆舟山(Tangkuban Perahu)最後一眼後,長眠於萬隆,印尼人直稱他為奎寧先生(Bapak Kina)。20世紀初葉,萬隆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奎寧產區,讓困擾世人的瘧疾受到有效的控制。
1880年,巴達維亞到萬隆間的印尼第一條主線鐵路開通,萬隆除了成為巴達維亞達官貴人們渡假避暑的勝地外,輕工業如紡織業等也開始發展。華人也順著鐵道與輕工業的起步,一波波湧入萬隆求發展,在火車站鄰近地區群聚,當地社區至今仍被稱為老中國城區,僑團多且凝聚力強。
1920年代經過荷蘭殖民政府精心設計的都市計劃,讓萬隆搖身一變成為美麗的「花城」(Kota Kembang),更博得「爪哇的巴黎」(Parijs van Java)等美名。由於有天然屏障的守護,荷蘭殖民政府還曾經考慮將首都從巴達維亞遷都到萬隆呢!但隨後的二次世界大戰與印尼獨立建國,讓荷蘭殖民政府的遷都美夢胎死腹中,現在西爪哇省政府行政中心的烤肉串沙嗲大樓(Gedung Sate),就是當時的首都預定辦公室。
二戰後,曾被荷蘭殖民統治過三百多年的印尼,終於在蘇卡諾等印尼開國元勳的領導下,獨立建國。1955年蘇卡諾總統選定景色優美的萬隆,也是他1920年代就讀萬隆理工學院時的母校所在都市,舉辦第一次以亞洲與非洲新興國家為主要對象的國際會議,簡稱萬隆會議,並成功塑造所謂的「萬隆精神」,讓萬隆的國際知名度大增。1987年,萬隆市區所屬範圍與面積調整,從1906年的19.22平方公里,擴大為167.2693方公里,原本的住宅區老建物遭到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穎超市、購物中心、銀行、辦公與住商大樓等,市容發生很大的改變。
為慶祝萬隆亞非會議50週年紀念而舉辦的亞非領袖會議開議前夕,2005年雅加達到萬隆的高速公路通車,行車時間大幅縮短為2至3小時。2015年底正式啟動的雅加達到萬隆間的第一條高速鐵路計劃,也是東南亞的首條高速鐵路計劃,全長142公里,預計將原本鐵道所需的3個多小時行車時間,縮短到40分鐘,但因土地徵收與中印兩國合作默契尚未成熟等因素,合作案仍處難產中。萬隆的發展腳步隨著快速變遷的交通,市容面貌也不停的在蛻變當中。
現在的萬隆市人口超過260萬,是印尼的第3大城,整個大都會區總人口約850萬,則是印尼的第2大都會區。伊斯蘭信徒佔總人口數的91.7%、基督教徒佔5.36%、天主教徒佔1.95%、佛教與道教徒佔0.49%、印度教徒佔0.09%、孔教徒佔0.03%,其他宗教信徒佔0.02%。
萬隆Situ Patenggang湖/Photo by Ismail Hamzah on Unsplash).jpg
文字轉載https://www.tripresso.com/blog/2019/06/%E8%90%AC%E9%9A%86/
後記: 外傭來自 此地,有些風土民情於是上網查了一下, 增進了解。外傭信奉伊斯蘭教,一天要膜拜祈禱五次,我大概可以看到三次。 中午 晚上及睡前,其餘更早清晨四點我是看不到的。我會尊重, 迴避。在客廳角落,她洗完手腳,穿好拜拜衣服頭巾,向西北 跪下起立數次,然後跪著念禱詞...十分虔誠。因為不吃豬肉, 所以我也少買了, 飲食習慣也配合著做改變。約期還有一年...也感謝他協助照料病人, 否則只有我一人, 以現在的體力絕對無法搞定。
日子起起伏伏, 我跟另一半說日子能過就好,要努力些, 即便積極不起來。人生每個階段都不一樣,做最大的努力 很重要。七月三十日晚間七點二十四分, 前總統李登輝也走完人生了,享年九十八歲。他曾在總統府接見外子, 也合照, 相片還洗得好大張寄到家中。因為一個獎項。但懷思的有,有意見的批判的也不少。也都塵埃落定,塵歸於塵, 土歸於土了。歷史自然會給定位。島嶼台灣, 春雷打過, 野火燒過,是個崇尚民主的地方,仍有很多人深愛腳下這塊土地, 用心深耕。歲月與人是如此連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