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3-05 12:53:01| 人氣3,7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5 香港劇場回顧 —縫合了社會與劇場

 

經過了風雨飄搖的2014年,在思潮一片凌亂的社會狀況下踏入的2015年,即便沒有如不少評論人預期有大量反映社會的劇場題材出現,但不少香港演出還是多少討論了今天香港在生活及政治上越趨緊張的景況,當中不乏借道具或一些場景,來描畫去年的一些形狀,讓是年不論是社會經歷而影響觀眾主觀印象,或不同演出均不約而同顯現一些象徵物,而令2015年的香港劇場,總體來說好像比以往更與社會連繫、貼近,成就出一種已沒有太多純藝術劇場的氛圍。藝術之於社會,反映社會,已是今年的重要標誌,或不少是香港觀眾所期望的事。

 

例如,一月份由評論人鄧正健新嘗試編劇,馬來西亞導演高俊耀執導的(而你所知道的)《中國式魔幻》,縱然談及的是中國的近十多年的種種變幻,並以此比對中國春秋戰國歷史。但幾許內容沉實而帶有思考性,與當下對照。那個刻意加建的黑色天花板,也增加觀眾的壓迫感。同樣一月,陳曙曦執導「天邊外劇場」的《盧亭》,黃國鉅編劇出一個半人半魚的傳說,隱喻了香港九七前身份矛盾的種種問題,今天再重做這個題材,演員打開雨傘,抵禦已經或即將來臨的不安,很多事情也令觀眾對號入座,當然有所反思。至於四月演戲家族上演的《天堂之後》,及五月Arts Options的《獅子頭上釘Banner》,更是直接描繪去年運動當時的情態,或者是一張描畫不同身份不同人物的浮世繪,包括學生、警察、臥底、其他市民等,不過或者當中虛構的故事不太扎實,加上本來與事情的時間如此接近的時候,當觀眾還在把戲中事件與實際情況對比時,以藝術手段討論話題,似乎未能得到所有觀眾共鳴。進念二十面體的《看不見的城市》同樣直接回應社會現象,卻以一貫抽離及象徵化的方式呈現一幕又一幕的想像,年輕九十後演員把自身經驗投入其中,稚嫩又率真,評價好壞參半。甄拔濤編劇,胡智健導演,凝動劇場八月的《少年一心的煩惱》則描繪了2012年學生與2014年老師在運動之下的形狀,透過平淡不過的日常生活,去展示的不是社會的不安,而是學生原來的無聊與衝動,更有因側面切入而更深刻及立體地去了解當下年輕人想法的特色。觀眾會想像,2012年這些平凡不過的學生,究竟要如何面對2014年甚至之後的困境,從演出可見,他們不像坊間所言不過是人云亦云的羊群,而是比對上一代更為自我中心更專注於自己生活的一代,他們從來是關心自己想要關心的事情,那怕是愛情、學業、甚至未知的物,只是當他們的衝勁投入社會之中,其力量是如此無限地擴展,成為一股撲滅不了的熱情。十月同為甄拔濤作品的《灼眼的白晨》,鄧暢為為形體導演,更是以形體劇場的方式深刻刻畫了年輕一代對自身及社會的一種不自然的覺悟,投身社會後的種種不安定與難以言喻的悲哀,透過身體的痕癢立體化地在舞台出現觀眾眼前,不過編導還是在最後給予年輕人一道光,一個希望的未來。至於香港話劇團五月的《維港乾了》,說的是2015年一個虛構的光景,當然沒有提及去年的事,但香港人所面對的巨大的,不能抵抗的改變,確實在香港維港一夜沒水的荒誕之境中,不言而喻。一路青空十月的《今日城》,劇本來自英國的雅麗姍卓•活,影射緬甸一夜遷都的荒謬實情,卻以小人物的角度出發,察看市民如何無力地被巨大政府影響甚至改變。或者故事與香港風馬牛不及,但其中市民內心的不安,那種相距不遠的,自我審視而不敢亂說話的生活,也令當下觀眾有更多共鳴。

 

除此之外,香港三至四月當然也有最受注目的香港藝術節,一如以往帶給香港觀眾不少外國節目,也有本地的精彩演出。其中比利時導演的作品《打播台》,雖然只是個小型演出,但其獨特的舞台呈現手段令人難忘。或者它不能說是一個劇場,因為它全然是個偽選舉遊戲,觀眾手持投票機,在不同演員扮演的候選人逐個出來即場參與一場虛假的投票。有趣的是觀眾感受到的不是民主的自由,反而是民主機制的限制,與操作者的種種計算,以及個人的偏心,令一個「演出」更比對出更多真實的景況,帶來層層對社會定位,投票制度的不同思考。皇家宮廷劇院《非我》/《落腳聲》/《搖籃曲》,是劇團一晚上演三個貝克特的短篇獨腳戲作品,簡潔、有力、準確,完全齊集貝克特所要具備的劇場條件,最為值得留意的三個演出均有一位女演者上演,而在漆黑中的《非我》,更只餘下她的咀巴在空中飄蕩,談及生死,高速的語言充滿劇場的一切黑暗。紙影院的《奧德賽漂流記》,則以紙動畫與投影機呈現驚險的英雄傳奇,觀眾邊看投影的演出,同時也欣賞操偶師如何以簡單道具做出幾多特別效果,配上令人震奮不已的音樂,扣人心弦。香港演出黃詠詩編劇司徒慧焯導演的《金蘭姊妹》,可是藝術節中最為大型的本地劇場演出,談及上世代本地住家女傭人「馬姐」的故事,然而劇本既不深刻而且凌碎,沒有當時世情及人情,只餘編劇一貫的說笑無聊,失卻歷史感,只有一點人情味,著實比其他外國節目比下來。

 

十一月兩年一度的《世界文化藝術節》,原本今屆均以介紹一個國家或地域為主題,據悉是年原是非洲藝術節,但因非洲爆發依波拉病毒的關係而限制出境,藝術節因而取消了大部分的節目,改為今年首次沒有主題的藝術節,也令十四個節目中只餘一個為戲劇演出,而且其本來就是香港話劇團自己要上演的《緣移戲劇班》,其他有十一個也是音樂節目,可說是歷來最沒看頭的藝術節。

 

當然,2015年還有其他精彩演出,如由蘇玉華、潘燦良、林沛濂主演,役者和戲的《胎內》,因著演員名氣及談及日本舊時文化關係即使在牛棚劇場演出十多場,也是迅即售完。其他還有馮程程談及低下勞工生活與社會體制抗衡的《石頭與金子》等,也值得留意。可以說,2015年的作品盡是精彩,幾許與社會攸關。


文章已刊於《廣東藝術》2016年1-2月 

台長: 肥力 felixism
人氣(3,7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