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3-07 23:11:43| 人氣2,1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愛之初體驗》 — 重疊的時空,心的距離


香港藝術節「新銳舞台系列」《愛之初體驗》,焦點自然落在新晉編劇李穎蕾及其以個人真實經歷改編的劇本上。2010年劇本已於新域劇團的「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以讀劇方式首次公開發表,據場刊說在更早前她於學校向師生發佈時,更是淚流滿臉。這樣坦白剖開內心,描寫關於自身家庭及愛情經歷的日記書寫,往往於簡約劇場、讀劇等方式上能大展其真誠一面,及動人處。然而,當劇本被搬上舞台,於精緻的佈局,幾位出色演員演繹之下,往往失去了原初純真的味道,而僅留給觀眾一個細膩而窩心的故事,但那份窩心更大部分是通過劇場技巧而創造出來,與故事的真實性無關係。或可以說,最終「真實經歷」只成為吸引觀察的起點,或觀眾欣賞演出時,偶爾幻想一下真實情景的趣味。

 放下「真實經歷」這個包袱,情節其實並非驚天動地︰在台灣那一邊,少女(楊淇飾)因失戀而離港,貿然飛到台北投靠離家多年,對自己一臉冷漠的母親。少女又巧遇台灣男孩,開始傾訴心情;在香港這一邊,父親與少女的姊姊等待少女回來,某天警察父親更患病倒下,父與女在這個等待的時光,放下了一些身段,嘗試了解及包容親人,甚至那個離婚的媽媽。劇本是細碎、淡然、含蓄,沒有太多波折,更沒有事件衝突,一切盡收在人物關係間的微妙起伏上,如少女與母親的不溝通與情緒暗湧、父親與女兒尖酸刻薄的一言一語。情節上沒有所謂的起承轉合,除了母親有較完整的交代,包括對女兒既陌生又憐惜的感情,以及兩段失敗的婚姻,而其他人物及事件,則未有完滿地描述,例如台灣男孩奉少女母親之命來港見她的前夫,並帶少女姊姊到大嶼山,但之後便消失了,男孩完成了情節,卻沒有完成了該人物的故事線;更甚是,最後少女接受了仍不盡了解的母親,說她回港後,故事卻集中交代父親的心情,那少女面對父親、姊姊及自己,便不再交代。一切像留有一手,讓演出像是把生活的其中一個階段切下來,端上桌面供大家欣賞。由於情節並不完整,連帶人物的線條也模糊起來,使觀眾經常只能憑擬似另有所指的對白,猜度角色之間的距離及關係,最明顯的是,在最後一段,父親終於到洗衣店拿回那套寄存多年的,並穿上這套擬似懷有與前妻回憶的衣服,走到窗前,站在前妻的身後,看看窗外透進來的日光,落幕。全個劇本就是總像是留一下筆,收起來,就是不告訴你全部。這樣令觀眾瞎猜(或叫留有餘韻吧)的方式,有一種去戲劇化的效果,讓觀眾不能以全知角度了解流程,而是像日常生活一樣,只能看到表象的那部分,那管是人或事。回頭看來,這份從劇場的虛產生的「真實」味道,比起編劇的「真實」經歷,似乎更實在。

 必需要大讚的是,劇本場景是台北及香港兩個家間隔而行,然而舞台設計師邵偉敏不用轉景,而是以同一個滿精緻佈局的客廳作為主場景,導演李鎮洲則將台北的母女及香港的父女置於相同地方︰上場身在台北的母女走進房間燈暗離場,下場居於香港的父女在同一道房間出來。這不是轉場流暢與否的程度,而是導演及舞台設計師心思之處,他們把區分兩個家的處理,交到演員身上,將地域模糊,突出人的關係。這樣簡單的調度,便點故事主題︰人與人之間距離,不在物理上的尺度,是心。最後,父與母身在不同的空間,時間卻重疊了,他們各自走到屬於自己的窗台,閒望相同的窗外,一切盡在不言中,詩意漸滲。

 

觀賞場次︰2012210日晚上8時,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文章節錄於《Art Plus》2012.03及《廣東藝術》

台長: 肥力 felixism
人氣(2,1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