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10 15:24:12| 人氣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習失敗的日本流,重視成功的中國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學習失敗的日本流,重視成功的中國流

2005/09/06



  【日經BP社報道】本文譯自作者於3月25日撰寫的日文專題“失敗から學ぶ日本流か、成功を重視する中國流か”,特此備註。

  和從事中國業務的日本人交談,發現很多人都希望聽取經驗教訓。筆者覺得在這一點上,日本人與中國人有明顯的區別。當然,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並非毫無意義,但超過一定限度後,就會給人一種危險的感覺。

  前幾天一位日資企業的香港籍負責人面色沮喪地來找筆者。這家企業以香港為基地向大陸擴展業務,他則以香港法人的負責人身份統管中國當地法人的業務。

  據他說,在日本總公司的強力推薦下從外部派到上海公司擔任總經理的人口杯不佳,工作上也沒有成績。儘管他多次提議日本總公司更換人選,但總公司卻聽不進去。

▼“超過40歲還沒有體驗過成功!?”

  這位上海公司總經理,此前曾在多家企業就職,卻沒有取得過明顯業績,出任上海公司總經理後又多次出現經營方針的失誤和判斷錯誤。儘管這些具體事例全都被擺了出來,但遠在日本的社長卻表示“人經歷失敗才會成長。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靠不住”。

  日本社長的一番話著實讓這位香港負責人大吃一驚:“40多歲了還沒成功過一次,選這樣的人當總經理,日本企業也真是不可理喻。這麼看來,我的位置也可以穩如泰山了”。

  《日經商務》的“敗軍之將談兵”是多年來一直深受歡迎的欄目,雜誌中的中國專輯和書店貨架上擺放的中國書籍中,“研究失敗案例”最為暢銷。的確,聽聽他人的失敗經驗之談既是一件趣事,又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但有一個本質性的問題讓人不解:人向失敗學習就能取得成功嗎?

  打一個比方,譬如要進行田徑100米賽跑。“從失敗中學習”就好比事先獲取“在20米處有塊大石頭、40米處有積水、60米處有個洞”等資訊。知道這些資訊後確實可以確保“不至於摔倒”的優勢,也許能在比賽中獲勝。但這只是“不摔倒”的問題,選手的自身實力並沒得到提升。

  眾所周知,要想在100米比賽中獲勝,除了長年日復一日地堅持力量和速度的高強度訓練、一點一點提高自身實力外別無他法。但這做起來非常枯燥乏味,也不會立竿見影。

  而“向失敗學習”會讓人覺得自己立刻就變得聰明了,似乎無需辛苦勞作就可以確立相對於他人的優勢。這便是失敗經驗之談頗受歡迎的原因。

▼向成功學習的中國流

  但“不摔倒”與“贏得比賽”顯然並不是一回事。更何況企業經營是一項長期業務,不是一錘子買賣,因此僅僅是不失敗也就意味著不會成功。

  請不要誤解,筆者並不是說研究失敗案例毫無意義。根據他人的經驗教訓避免不必要的付出,這還是有意義的。但這並不等同於“成功”或“勝出”。

  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相對於拓展自己的優勢,日本社會更傾向於彌補自己的劣勢。說得好聽一點就是喜歡反省,上進心強。日本製造業之所以強大,就是不斷更正“錯誤”的結果。

  雖然這是一種美德,但與此同時也就形成了一種社會氛圍,總是將目光盯在他人的缺點與失敗方面,覺得只要改正了這些就行了。

  這種態度是好是壞暫且不說,中國社會的氛圍就不一樣。與其反復總結失敗,不如找一個成功事例進行學習(或模倣)。相對於找別人的缺點,更看重別人的長處。對自身也是如此,把短處與缺點放到一邊,重視自己的長處,因此總能對自己充滿自信(也許有些過於自信)。

  當然對自身評價過高多少也是一個問題,但日本人喜歡反省同樣也有點兒超乎尋常。如果想在別的國度在企業經營上取得成功,“矯枉過正”的事兒還是少做為妙。(特約記者: 田中 信彥)

■作者簡介: 原日本每日新聞社記者。目前在上海和東京一邊從事面向日資企業的人事諮詢業務,一邊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繼續執筆報道中國的最新動態,力求提供給讀者一個真實的中國。作者的博客網頁(日文)參見此處。


台長: marco
人氣(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