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金起飛:發現台灣竹
綠金起飛:發現台灣竹
花蓮縣長謝深山最近很風光,因為「無毒農業」已成為在地人與觀光客朗朗上口的新語彙,儼然是花蓮的代名詞。
傍晚,天色未暗,花蓮市「三國一」餐廳外的停車場,已被遊覽車擠得水洩不通,許多外地觀光客早已慕名,準備一探「無毒養生大餐」的真面目。
餐桌上,黃金油亮的白斬雞,吃起來肉質結實有彈性,彷彿在嘴裡跳華爾滋。清涼爽口的生菜沙拉,細細咀嚼後散發青草氣息,猶如讓人置身歡樂田園。Q嫩滑脆的曼波魚生魚片,搭配芥末所綻放的清涼,就像乘風馳騁太平洋上。
每一道由廚師精心編織的菜餚,都讓人產生無限遐想,使用的食材,全部產自花蓮縣政府輔導的無毒農家,讓消費者不用擔心化學農藥與抗生素殘留。
「無毒大餐是我經營餐飲事業以來的轉捩點,」負責人莊文登感恩地說。原本主打日式拉麵的三國一餐廳,曾有過三年好光景,但消費者對菜色變化的需求日新月異,使開發新口味拉麵已遇瓶頸的莊文登,面臨餐廳業績走下坡的壓力。
沉寂了將近一年,莊文登在偶然的機會下,從花蓮縣農業局長杜麗華口中,認識了無毒農業。他跟著杜麗華跑遍花蓮三十個無毒農業示範戶,除了被農民堅持有機與自然的生產理念所感動,更找到養生與健康的餐飲新訴求。在一片黑心食品充斥的社會氛圍中,莊文登成功地以花蓮的有機蔬菜與無毒畜、禽、水產品為食材,開發一百道以上的無毒養生餐,將餐飲事業從谷底再推向高峰。
無毒農業 為農民闢生路
在花蓮,至少有一百戶人家,像莊文登一樣,受惠於謝深山縣長的無毒農業政策。這些人遍及農、漁、牧、餐飲業者與農會員工等。
問謝深山當初為何要推動無毒農業,只見他不急不緩地說,「要用花蓮的好山好水,為農民闖出一條生路。」
一年八個月前,身為花蓮人的謝深山回鄉競選縣長。競選時,他發現花蓮縣民的平均收入,在台灣二十三縣市中是倒數第三名,而台灣加入WTO開放進口農產品,更對以農業為主要收入的花蓮縣民,雪上加霜。因此,他一直思索如何帶領花蓮走出困境。
後來,他用「無毒土地」定調,將「好山好水,變成花蓮觀光的優勢。無工業汙染的環境,變成花蓮農業利基。」以有機為目標的無毒農業,在謝深山的願景下誕生。響應的農民,也從一年前的三十戶,目前的六十二戶,預計年底增加到一百戶。
「在花蓮做有機很幸福,因為有政府在照顧,」這是一名農民遇到謝深山,發自內心的感激。以前有機農民單打獨鬥,沒有行銷通路,辛苦生產的農作物,常不知道該賣給誰。「現在,透過縣政府來行銷與背書,農民保證有收益,消費者也可安心食用花蓮的農產品,」謝深山指著辦公室牆上關於無毒農業的全版報導,信心滿滿地說著。
政府扶持 有機產品熱賣
「你看,這裡有滿地的蚯蚓屎,就知道我不用農藥,」壽豐鄉農民李家豐,指著有機菜園裡的土壤說道。
李家豐的有機菜園裡,網架相連,網目細到蚊蟲難以進入,他順手摘了一條小黃瓜,在身上擦了幾下,喀的一聲,就當場吃了起來。他說,他種的小黃瓜,既沒有農藥,又保持原本甜美的味道,因此其他農民前來觀摩時,常露出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問道,「有機真的能種到這麼大粒?」讓他覺得好笑。
於此同時,新城鄉的雞農張孝男,正忙著收割牧草餵雞。張孝男飼養的食用鬥雞,不喜歡打架,卻喜歡在開闊的草地上奔跑,累了,就啄食牧草補充精力。張孝男說,他的雞就像美國電影明星阿諾,結實又健康,對病原的抵抗力強,不用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所以根本沒有藥物殘留。
由於牧草雞深受消費者歡迎,張孝男某次就向謝深山開玩笑地抱怨,「縣長,我們夫婦太累了,因為殺雞殺到手軟。」讓謝深山聽得一頭霧水。後來他解釋,加入無毒農業以前,每天要煩惱小雞長大後怎麼賣,現在每天要煩惱雞不夠賣。此語一出,搏得哄堂大笑。
張孝男回憶,以前他們夫婦倆一年想賣掉三千隻牧草雞,彷彿是天方夜譚,但現在一個月出貨量就超過一千五百隻,有如天壤之別。
典範花蓮 成為農業竹科
由於花蓮有愈來愈多農民投入無毒農業,負責宅配有機蔬菜的壽豐鄉農會物流中心,上班時間常有運菜車川流不息地進貨。只見員工們有條不紊地整理菜葉、洗菜、包裝,然後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分門別類地將各式蔬菜裝入紙箱,趕忙交由宅配車運到全台各地。
壽豐鄉農會總幹事曾淑懿說,去年中剛推出無毒農產品的宅配服務時,只有五十多位會員,不到一年,已突破五百位,每月營業額也倍數成長,突破一百五十萬元。花蓮縣長是他們第一位會員,名電視主播張雅琴也是他們宅配的客戶。
花蓮縣政府去年七月正式推出無毒農業以後,到今年四月為止,相關的農、漁、畜產品營業額就高達一億三千多萬元。每個月業績幾乎以五○%的速度在成長。風潮所及,連今年二月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訪台時下榻的遠東飯店,都以花蓮無毒農產品所釀製的水果酒,做為元首級的禮遇招待。擺在飯店架上的「春、夏、秋、冬」四季酒,細高的瓶身,「原」味十足的設計,深深吸引柯林頓,飲下第一口,眼睛發亮地直問,「這是什麼酒,怎麼這麼好喝?」
「如果無毒是農業的台積電,花蓮就是有機農業的竹科,」杜麗華如此比喻無毒農業所扮演的角色。她認為,有機農業應朝向高科技發展。因為生產有機農產品,必須挑戰現有化學農法,以自然方式克服病蟲害。這些經驗,將是未來農業的智慧財產。
「無毒農業現在是花蓮農業的品牌,未來將打造成台灣農業的名牌,」杜麗華勾勒更大的遠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