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07 08:08:04| 人氣7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泰緬邊境系列報導一:內戰‧迫害‧難民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泰緬邊境系列報導一:內戰‧迫害‧難民營

圖文█趙中麒(前TOPS海外志工)

緬甸長年由軍事政府獨裁專政,各少數民族追求自由民主的訴求不僅受到無情壓迫,更帶來血腥的殺戮,迫使大批百姓離開原鄉,逃往泰國尋求棲身之所。目前,在泰緬邊境的長條狀區域,存在13個難民營,營內難民包括阿拉坎(Arakenese)、撣(Shan)、克倫尼(Karenni)、孟(Mon,中國稱之為苗族)、甲良(Karen,國內學術界稱為克倫)等來自緬甸的少數民族難民。

立場歧異 引發內戰

因為甲良族所受到的屠戮最為嚴峻,難民人數也以甲良族最多,最大的美拉營(Mae La),以甲良人為主,人數近5萬。難民們待在泰國政府替他們搭起的竹籬笆內,無法自由進出,不知歸期。在同樣的地區,泰境甲良族,雖避免了無情的戰爭,卻因泰國發展策略偏重都市,受到長期忽視。亞洲金融風暴,泰國經濟重創,更無力投注資源在偏遠山區村落,使位處偏遠山區的甲良村莊,不僅缺乏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更缺乏電信、道路等基本建設。在現代化衝擊下,更加惡化弱勢的處境。

來自歐、美與日本的非政府組織相繼投入這裡,協助難民重建生活。其中,來自台灣、曾在1980年代於泰國設置工作站、援助因柬埔寨共黨迫害而逃離家園的華人難民的中泰支援難民服務團(Thai-Chinese Refugee Service,TCRS),1996年改組為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aipei Overseas Peace Service,TOPS),進駐泰緬邊境,開始陪伴同樣命運的甲良族人。

英國統治緬甸期間,實際只控制仰光地區,其餘地區均由當地少數民族以邦(State)的形式自行治理。1947年殖民末期,英國原本允諾各少數民族邦得以獨立,但卻將政權交予緬族,並將緬甸未來交由緬族政治團體決定。以翁山為首的反法西斯民人民自由同盟(Anti-Fascist People」s League)為各少數民族和平共存,制定憲法,明定各少數民族的自治地位,並保留未來獨立的可能性。1960年,軍事強人尼溫奪取政權,建立軍事獨裁,否決少數民族的自決權,開始緬甸化同化政策。自此,緬甸陷入50多年的內戰,迄今仍未止歇。

殖民期間,有許多傳教士在緬甸宣教,相較於篤信佛教的緬族,甲良人改宗情形較為普遍。此外,較多甲良年輕人接受教會教育,進而在軍隊中服役。二次大戰,日本進攻緬甸,被緬族視為打擊殖民者的希望;甲良人與英國人共同抵抗,緬族在立場上卻偏向日本。兩族之間因此埋下衝突因子。也因為緬族與甲良族之間的歷史怨懟,當各少數民族抵抗軍事獨裁時,甲良族所受到的屠戮及其反抗,也最為激烈。

性侵 族群滅絕手段

激烈的反抗,並未讓軍事政府收斂,卻換來更不人道的迫害。甲良青年組織(Karen Youth Organization,KYO)的主席提及自己父親的遭遇:「緬甸人到我們村莊強拉挑夫,我爸爸幫他們挑運東西,可是挑完後,他們卻沒有放他回來。他們把我爸爸處決了。他們是殺害無辜人民的劊子手。」摩摩(化名)在1980年逃到泰國,入住美拉營,他說:「軍隊來了之後,就在村子裡面燒殺搜括。好多人被拳打腳踢。我弟弟就被活活打死。這樣的情形太多了。我到這邊後陸續還有其他人跑出來,他們說,村子已經被燒毀了。」

除此之外,緬甸軍隊更利用性侵害做為族群滅絕(ethnic cleansing)的手段。人權觀察亞洲部曾經指出,當軍事政府踏足少數民族地區,女性若被懷疑參加地下組織,就會成為軍隊性侵害的對象。此外,對女性有計畫的性侵害更被用做恫嚇少數民族百姓,以使服從軍事政府的手段。即使1995年以後,緬族軍事政府陸續與各少數民族反抗軍簽訂停火協議,但在山區對非武裝平民的攻擊與侵害並未停止。

難民農柴(化名)曾經看到緬甸軍人抓住一個人,把他的手腳綁起來,丟到牛車的後面,就像豬一樣殺了。他們說,因為那個人不尊重他們。自由緬甸游擊隊(Free Burma Ranger),一個結合緬甸各族民主運動人士,在緬甸山區對流離百姓提供人道援助,並透過與國際組織合作,將緬甸內部違反人權情形公諸於世的地下組織。在他們2003年製作的紀錄片中,每一位願意挺身而出的甲良女性難民,均指控曾受到緬甸軍隊的性侵害。

為了同胞 絕不放棄

無家可歸的流離身分,並沒有因此讓難民們完全喪志。至少,對年輕人而言,她/他們沒有放棄自己。

KYO在美索鎮辦了一個甲良青年領袖訓練中心,定期從難民營中挑選年輕人,由外籍志工提供語言或社會科學等基本知識訓練,希望她/他們能成為日後甲良民族青年領袖。一位接受訓練,年方20歲的少女諾吐(化名),面對家破人亡,她說,只想把握機會,好為族人盡一份心力。替自由緬甸游擊隊工作的各族青年均只有台幣不到4,000元的薪水,但沒有人因為薪水微薄而放棄自己的同胞。

1995年,帶領甲良族反抗緬甸軍事政權的甲良民族聯盟(Karen National Union,KNU)大敗,引發難民潮。雖然KNU在緬甸的最後基地已被軍事政府攻破,但政府軍在甲良村利用性侵害進行族群滅絕計畫的事件並未停歇;即使難民營設於泰國境內,軍事政府仍不時利用乾季渡過界河,攻擊難民營。

難民潮的湧現,使泰國政府不得不重新規劃難民的安置,乃將美拉營以及美索鎮附近的幾個小難民營整併至美拉營,目前該營人數近5萬。

由於來自台灣的團隊TCRS,在1980年代於泰柬邊境難民營提供的人道援助受到肯定,泰國政府乃於1995年邀改組後的TOPS協助處理泰緬邊境難民事務。TOPS秉持人道精神,接受泰國內政部之邀,於1996年起在美拉營提供人道援助。

(本文作者配合TOPS世界難民月活動,於台北市政府2樓親子藝廊舉辦泰緬邊境紀實攝影展。展期自即日起至7月底。)



台長: marco
人氣(7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