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05 14:03:25| 人氣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施振榮為自己許下一個新的定位——台灣的品牌先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施振榮為自己許下一個新的定位——台灣的品牌先生。在這本為華人品牌量身訂做的新作《全球品牌大戰略——品牌先生施振榮觀點》中,施振榮試圖為努力從代工走向自創品牌的台灣產業,找出幾條不一樣的路。本書由《天下雜誌》出版,本文率先摘錄其中精華部份。




 台灣品牌要行銷全球,市場大小有不同考量。所謂的大市場,有「絕對大」與「相對大」的差別。品牌有「客戶面」與「產品面」的差異,客戶面包含文化、年齡階層、所得階層、性別等等不同層面。在同樣的產品區隔與客戶層面裡,相對市佔率高,就是相對大。例如,LV的皮件知名度很高,但是消費群有限,是「相對大」。相較於大企業,LV營業規模並不大,只是在那個市場區隔裡它相對大。當然,它的品牌價值是來自全球,不是來自某一個市場。

「相對大」比「絕對大」有用
 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小市場會有某些當地的品牌屬於「相對大」,像統一、聲寶、東元,在台灣相對大,在全球相對小。品牌如要產生效果,相對比絕對有用;相對大比較有效,較有機會創造利潤。例如,宏碁品牌在全球是「絕對」不小,但「相對」小,尤其在美國相對更小,所以很難生存。宏碁在台灣是相對較大,跟國內競爭者比,在國外市場也是絕對大,但是跟國際品牌比起來,就是相對小。宏碁現在在歐洲有利可圖,是因為在歐洲我們相對大。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相對大非常重要,品牌一定要在所屬的區隔市場裡相對大,才有價值。此即意味著要寡佔,美國的飲料市場就是可口可樂跟百事可樂兩家寡佔,如果市場是由五家、十家分割,大家的品牌效益都會打折。

 因此,打小市場的品牌策略就是要把自己變成相對大的品牌,要在介入的市場裡面躋身相對大。相對小的品牌是無效的品牌,「相對中」的品牌在獲利邊緣,相對大就十分有利可圖。

 回到品牌價值公式,相對大或小,相當於品牌定位。品牌價值等於定位乘以知名度,多一個國家市場,是增加知名度,但是乘以相對小的品牌定位後,並沒有得分。所以,一定要有相對大的市場,不斷累加起來才會得分。

 品牌要拓展市場,首先還是要借重本地市場,先在本地市場站穩。如果是創新的產品,當然有機會一下子就變得相對大。

 因為資源總是有限的,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儘量借重同質市場,就是客戶面、產品面較同質的市場。在這其中,要有效塑造形象,還是要靠產品創新,找到有效的通路,用公關、廣告做溝通。這些工作並非一蹴可幾,得一步步按部就班的來。如果本地市場太小,打國際品牌絕對有很大的困難;但也不能因此氣餒,市場小,可以視為利基的觀念,如何找到一個利基,在特定的產品或客戶面,能夠取得相對大。你的相對大可能還是很小,但是有效,可以產生有效的品牌價值。

 台灣品牌要到國外打品牌,一開始就要懂得運用品牌價值公式,要考慮定位、形象,儘量以差異化的產品來打仗,因為在國際上,我們相對小,相對小的方法就是要有利基、有差異化。

 台灣品牌若想行銷全球,要具備幾個優勢:第一是產品優勢,我們現在最容易做到的優勢是價格低;第二是品質,品質是最起碼的要求;第三是創新。

 這三個優勢是一層高過一層,以現在的標準看來,價格、品質這兩個層次已經是競爭之必要,若缺少這兩者,產品幾乎註定失敗。創新是品牌的價值,如果能創新,就能塑造有形或無形的價值。有形的價值是指理性的部份,例如產品的功能更多,價格高一點也可以創造價值;無形的價值則是感性的部份,討人喜愛,消費者願意付錢購買。另一方面,價格的競爭力,有時來自於創新,因為創新,所以同樣功能的東西,品質更高、價格更低,這也是創新。

 台灣企業到國外打品牌,本來就有很多先天障礙,資源不夠、經驗不足、條件不佳等,這是不爭的事實。就像窮小子要出頭天,該怎麼辦?只好多讀書,比別人更拚命、更動腦筋,這是必經的過程,沒有特效藥。但是窮小子想出人頭地,還是有幾個要領,比如說,不能不擇手段、破壞形象,否則會阻礙未來的發展。

宏碁與明基的品牌策略
 明基品牌的發展策略,跟宏碁最大的不同,在於明基是以製造及技術為思考模式的品牌,宏碁則純粹以品牌行銷為思考。因為投資在研發及製造的資源很大,明基不得不考慮現在的監視器、手機,以及未來友達面板產品的出路,這些產品的出路,重要性遠超過它的品牌。宏碁可以沒有負擔地走向輕資產,明基就沒有這個條件。

 可以說,明基的品牌模式是傳統的模式,日本、韓國、歐洲公司都是這種模式;宏碁的模式則是美國模式,是像耐吉、戴爾的模式。

 有了這樣的基本不同,宏碁的品牌定位可以比較專注,因為它是以品牌為思考;明基是以產業發展為主的思考,產業走到哪兒,它的品牌會有不同的走向。

 明基要擴大,必須用自己的資源擴大;宏碁則可以借重別人的資源來壯大自己,所以它可以好好挑,挑出未來一個大的機會,好好經營品牌。明基則較被動,端視它所屬產業要進入哪一塊才能做。比如說,明基一直不承認做筆記型電腦,認為自己是做digital hub(資娛中樞),如果它的策略真的是這樣,這是正確的做法;如果它做的是筆記型電腦,就會面臨較大的挑戰。從表面上看,明基好像進入了資訊業,實際上它的焦點應該放在數位商品,做數位產品需要一個中樞來控制。

 套用品牌公式來看,明基的定位沒有問題,它需要的是品牌知名度,讓它的產品可以多賣一點;有了知名度,可以回過頭再提高它的定位。所幸,明基做的不是電腦,不需要太多售後服務。電腦產品的定位,最大問題是產品差異都不大、商業模式無效,因此產品定位幾乎都是負的,很多公司都混不下去,連大公司都束手無策。明基的品牌知名度要慢慢累積,才可以拉高品牌定位;宏碁則不求品牌知名度,必須把定位變成能賺錢,東西賣多了,知名度自然就會提高。

 在我的定義中,宏碁、明基是在同一個產業、但採取不同的策略。每個產業本來就有不同的區隔市場,宏碁的市場以主機為主,明基的市場以周邊為主。宏碁是以資訊為定位,明基則要轉型到消費性電子形態。

台灣不能只有一種品牌模式
 台灣到底該走宏碁模式,還是明基模式?我認為成功的模式愈多,對台灣愈有幫助。這不只是路多了,也表示大家不必擠在一塊,這樣產生的經濟效益較高。

 我觀察,對台灣最理想的模式必須有三、五種,不能只有一種,如果只有一種,大家都會一窩蜂擠在一塊惡性競爭。模式太多則會影響經營績效。主要原因是產業不同、產品線結構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生態與外界動態都不一樣。一個產業要生存,不能只靠一招,一定要有很多招式,並且招招都要見效。

 現在談品牌,我覺得有三種模式可以做:一,從大公司分割出來,可能用關係企業或是完全獨立新品牌;二,代工與品牌共存,明基、巨大都是如此,在成熟產業、品牌定位較有差異化時,兩種業務可以相安無事。電腦產業因為產品差異不大,兩種業務很難共存;第三個模式現在還沒有發生,那就是以前我做的專業性大貿易公司,也就是某個產業或某種產品的ODM公司,共同支持一家專業行銷公司來打品牌。

 比方說台灣的休閒服飾產業,我們可以設計、製造,也可以開發新材料,有機會透過專業行銷公司打品牌。再如運動器材、皮件、農業等產業,都可以重新創新,從品牌、生意模式開始進行,這種方式風險並不高,因為是輕資產。當然,這需要有經驗的人挪出時間,在未來三、五年投入品牌行列。

 電腦業不可能做這種事情,因為太大了。資訊業的小品牌,則必須打利基市場,而不是主流市場,還有機會出現新的品牌。半導體業倒是有機會打品牌,好幾家晶片設計公司可以控股公司聯手共同打一個品牌。

打品牌,通路是重點
 只不過,在打品牌的時候,必須從長計議,慢慢累積起來,最主要是要建立通路、管理通路,還要讓這些供應商在不影響本身ODM業務的前提下,願意提供最創新的產品。這對產品尚未成熟的ODM廠商當然不容易,它的客戶怎麼容許它提供創新產品給別的品牌商?但是新品牌商沒有創新產品又很難做。至於產品已臻成熟的ODM廠商,例如服飾業,這方面的問題就不大,因為大家的創新不會有衝突。

 不少分析師、學者似乎都看衰台灣的科技產業,老實說,科技業不是沒有機會,關鍵在於借重台灣的設計能力、製造能力以及全球運籌的能力,來不斷提高附加價值,而不只是一再擴大規模。

 未來科技公司可能出現的模式,反而是做專注於微笑曲線最高兩端的品牌公司,等於是早期不做生產的宏碁,只行銷小教授一號但不做生產。最好是第一天開始就有創新產品,找人代工,自己做行銷。其實,甚至連技術都不一定要靠自己,宏碁的小教授是別人代工生產,連軟體都是用十萬元跟別人買的,宏碁的個人電腦也是委請工研院設計。

 更極端的方式,是這家行銷公司甚至都不需要獨家擁有所有的技術,只要掌握關鍵的一小部份,尤其是吸引市場的創新設計,因為擁有太多獨有技術的成本較高,可以委外借重現成的資源,然後包裝成自己的東西。這些都是可行的生意模式,在這方面的創新,可以為台灣科技產業未來的困境解套。







台長: marco
人氣(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