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09 06:07:45| 人氣1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氣質,讓你卓然出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氣質,讓你卓然出眾
十大職場競爭力之形象品味


當科技業必須披上時尚美感外衣,當精緻服務業吹起高質感革命,當頂級客層的銷售顧問,開始留意起自己的穿著儀態,甚至接受品味教養的薰陶……,職場新氣質主義,正在發酵。

撰文:李佩芬


你知道嗎?重視美學與品味氣質的時代,已翩然降臨台灣。不相信?先看幾個最近蔚然成風的職場現象。


現象1:用藝術包裝行銷公關

  不論是針對員工的「內部公關」,或是針對客戶與社區的「外部公關」,許多企業都發現,藝文活動是最佳的橋樑。

  過去被視為「不食人間煙火」的人文藝術,如今是員工最歡迎的福利,更是企業行銷的新寵,許多企業成立藝術文教基金會,或安排內部教育訓練課程,向員工和大眾推廣藝文活動。這也使得長期身為「職場邊緣人」的文史藝術科系,開始出現在科技、金融業的徵才廣告中。

  如台積電的福委會,就開出一名需具備藝術背景的職缺,專責規劃公司內部藝文活動,希望以人文味留住優秀人才。

  而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講堂,課程從美學、人文、創意、哲學到流行音樂,每年超過上百堂,以「軟性美感行銷」,成為富邦最佳的形象大使。

  友達光電去年邀請明華園到渴望園區表演,提供鄰近居民一場受好評的藝文饗宴;而從《萬曆十五年》到《狼圖騰》的內部讀書會,也引起員工熱烈回響,「我們準備今年起與大學教授合作,開設史學課程,」友達光電人力發展部經理李梨君說。



現象2:設計新貴崛起

  台灣從代工走向品牌,帶動創意設計階級的崛起,繼「科技新貴」之後,又造就出一群「設計新貴」。

  如近年身價扶搖直上的工業設計師,便以敏銳的感受力,捕捉市場流行與時尚,為「實用」產品披上「美感」的外型設計。從科技產品、汽車、家電到辦公家具,一個出色的設計師,年收入甚至可達數百萬元。



現象3:業務銷售新顯學——品味

  白金客層的高階業務員,紛紛搶搭品味的列車,從高爾夫、藝術鑑賞、紅酒、薄酒萊、雪茄到命理星座,為攻入「金字塔頂端」客層,這類課程成為企業內訓的新流行。從進口高級房車的銷售顧問,到豪宅的房屋仲介經紀人,乃至金控的白金理財專員,都不約而同開始接受這些上流社會的品味洗禮,讓業務人員培養起碼的品味常識,以便與客戶互動時,增加話題的豐富性。



現象4:服務業走向高質感革命

  從優雅有禮的舉止,到細膩貼心的服務,台灣服務業正朝精緻化轉型,強調體貼顧客心的「高質感革命」,在SPA美容、醫療健診、航空飯店等行業悄悄啟動。舉凡迎賓的鞠躬角度、帶領客人入座的方式、到記住VIP客層的特殊習慣喜好等,都被納入服務的標準作業流程。千真萬確。未來除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外,禮儀談吐、品味教養和藝術美感,都將成為職場競爭力的一環,而職場「美感商數」(Beauty Quotient)的地位,也將與日俱增。



金融業重視儀表與談吐

  美感社會的崛起,與產業升級息息相關。Career就業情報董事長翁靜玉分析,農業時代選才的條件,強調身強體壯,吃苦耐勞;加工業時代偏好的人才,是手腳靈活、按部就班的組裝者;網路科技時代,擁有理工背景,穿著牛仔褲,穿梭在電腦之間的技術工程師吃香;而在服務業當道時代,外型亮麗,笑容可掬,氣質高雅,品味出眾的高級服務員,開始受到注目。

  從消費性產業競相向「精緻服務業」借將的風氣,即可看出端倪。以中信金控為例,看上空姐的優雅儀態、細緻服務與語文能力,近期推出第二波的「空服職涯領航專案」,招募空姐培訓後,轉型成為理財專員。

  「空姐除了服務態度沒話說外,也見過世面,較具國際觀,」中國信託人資處副總經理黃淑芬點出箇中原因。

  一位銀行高階主管也私下分析,現在銀行錄用理財專員,外型佔了50%的分數,談吐氣質、表達力、銷售技巧佔了40%,專業知識只佔10%。



形象管理,為專業加分

  漢寶德在《漢寶德談美》書中指出,美感是文明的基石,而對美感的品味,直接展現在一個人的穿著上,若能穿出教養氣質,往往在第一時間,便先贏得大半好感。

  遺憾的是,在智育掛帥的教育體系下,國人的審美教育,其實根基是很淺的,這也是何以「形象顧問」最近竄起的原因。從政治人物到新聞主播,身後幾乎都有一個專屬的形象顧問,幫助他們打理「門面」。

  「形象管理,雖然無法增加你的專業,卻有助於你的專業被看到,」形象管理學院創辦人陳麗卿,一針見血道出形象管理在職場的重要性。

  她指出,別以為只要工作績效優異,升遷就不成問題,「當彼此表現相差無幾時,整體形象出色的人,就很容易脫穎而出,」客戶群不乏政界名人、企業家與高階主管的陳麗卿直言,「畢竟,企業也想培養一個站得出去的人,因為這攸關公司的形象。」許多人怨嘆為何升遷機會總是擦肩而過,卻絲毫未察覺是敗在衣著上。



7:38:55定律

  然而,若以為形象管理只是打理好門面、穿出品味,那就錯了。

  國內形象管理顧問的先驅,目前在中山大學開設「生活美學」通識課程,也在高雄餐旅學院教授「形象管理」、「國際禮儀」課程的李昀說,所謂形象,除了靜態的衣著化妝髮型搭配,還包括動態的談吐與舉止,「從走路該怎麼走,名片該怎麼遞,到接待問候賓客的禮節,都是形象的一部分。」

  本身習舞多年的李昀,有個趣味的發現。她說在所有舞蹈中,大概只有「街舞」充斥著駝背的舞步,「也難怪現在年輕人走起路來,總是彎腰駝背,」時常提醒學生走路要抬頭挺胸的李昀,將時下青少年的街舞文化,與他們的儀態兩相對照,發現竟有不謀而合的共同點。

  國外研究也顯示,形象包含了許多層次。如《High Visibility》這本書便指出,「形象的構成要素」包含了一個人的外觀、名字、聲音、肢體語言、行為、談吐。

  而加州柏克萊大學心理學教授亞伯特‧馬布藍(Albert Mebrabian),更提出著名的「7:38:55定律」,指出人們在看待他人時,有55%的印象是來自外型,38%會受到說話語調與表達方式影響,至於對方究竟說了哪些實質內容,只佔印象的7%。



品味教育正當紅

  進一步來看,形象品味與審美能力,同時也是個人「教養」的展現。

  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現任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的黃崑巖,去年在總統大選辯論會中,拋出一個令陳水扁、連戰都不會作答的問題:「請問,兩位對『教養』的詮釋是什麼?」

  他後來將自己的想法,收錄在《黃崑嚴談教養》一書中。他在書中便舉例指出,應對進退有方,自己不想看到的動作舉止,就不要在他人面前做,這是教養;穿著得體,在全球化的今天,是一門重要功課;而約會時紅酒白酒如何選擇,同樣也是衡量社交教養的尺度。

  由此不難瞭解,為何一些專攻頂級客層的企業,開始重視業務銷售人員的「人文品味」教育。從法國菜或日式料理的用餐禮儀、如何辨識紅酒年分、名牌精品的系譜、藝術作品的鑑賞,外加企業老闆們愛打的高爾夫……,過去被視為「上流社會人士」的嗜好,如今儼然成為銷售新顯學。

  因為,想要抓住白金客層的心,就得瞭解他們的生活方式,要有共同的品味,才有共同的語言。



藝術碩士凌駕企管碩士

  「美」,對工作者是加分,對企業何嘗不然?推動美學教育不遺餘力,也是著名藝術評論家的蔣勳,對於國內企業的「美學覺醒」,感受特別深刻。目前每個月往返竹科至少6趟的蔣勳指出,台灣要走精緻產業之路,就必須要發展出如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格局與視野,「美,可以開創台灣下一波的競爭力,」蔣勳如是指出。

  在校專攻藝術的MFA(Master of Fine Art),如今風水輪流轉,不但企管院校開始向藝術人才招手,美學,也成為企業競爭策略的新主流。

  《哈佛商業評論》指出,藝術碩士(MFA)已成為美國企業界的熱門文憑,身價甚至有凌駕企管碩士(MBA)之勢。原因在於,隨著市場飽和與製造流程的不斷改良,要讓產品卓然出眾的方法,已經不是在功能、品質上做文章,而是比誰能主導消費者的感性認同與美感共鳴。

  然而,政大企管所教授許士軍也提醒,並非所有人文藝術背景的人,都能成為職場品味美感浪潮的受益者,其中的差別,就在是否能將人文藝術素養,轉化為商業價值,「若兩者能順利結合,未來的職場發展空間相當值得期待,」許士軍說。

  職場競爭力,除了專業知識、情緒商數(EQ),逆境商數(AQ)外,以「美」為名的「美感商數」,即將成為台灣下一波競爭力的要角。你準備好成為一位有教養、有品味、具審美觀的「新氣質工作者」了嗎?

台長: marco
人氣(1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