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的!!!)
別懷疑,是空白的。
因為昨天蹺課去審年度預算了,借別人的筆記和錄音帶也沒有著落,
啊只好,先
醬子
囉。
好了,熱乎乎的,借來的筆記上傳了~
96/02/06
※ 作業討論
1. 老師如果對討論中的概念不清楚如何做討論?要如何自我練習?
答:‧概念不清楚就不要談,老師要處理的是在討論中如何釐清孩子的思考路徑
及邏輯順序,多讀雜書,多了解孩子生活周遭接觸的事物,每種語言都有其邏輯思考,因此對中文中的某類詞語要去弄清楚其用法並練習非P則q的問題(補:每日的生活中試著將一些觀察到的事物放在心中去感受)
‧ 幫孩子建立概念是難的,用說的沒有用只能在經驗中摸索,例如:孩子吃布丁拌辣椒,只能分析可能的後果,要如何做決定仍在孩子
※ ㄧ堂作文課的示範:
* 一篇課文中談及的概念、補充故事後,作全班團體討論,之後分組,一組做同儕討論後寫作,一組直接寫作
* 討論前老師先請孩子閉上眼睛先想再討論
‧愛看得見?表現出來?怎麼表現?愛是什麼?(老師似乎已有預設立場)
* 結果:孩子寫出來的每一篇很像
(陳:老師應先想為何寫作、寫作的元素有哪些?討論對寫作的幫助為何?)
(陳:敎寫作可由自由寫作入門到命題寫作較好)
(陳:愛是什麼討論不完,老師可以掌握的是文章可以走的結構和材料有哪些?
可能先安排討論愛是什麼?有什麼內容?再請他們寫忍耐是什麼!)
(陳:寫作是先把想法寫出來,讓人清楚之後再談修辭或搭配其他閱讀)
(陳:也可互相讀再自己修改到讓人清楚)
(陳:有時說故事和寫故事是同一件事,兩者皆是表達,只是透過不同媒材讓孩子想的更清楚)
* 討論:此例的老師給人感覺預設很強,有鋪陳、有範本、在孩子小組討論時
也有發現孩子會學老師的樣子
(陳:常利用隨機討論—例如外面在下雨,請孩子先說可能外面雨不大、或是颱風天…,老師便可幫忙孩子回憶情景,告知如何結構文章,例如:由景開始想–聽到什麼–情–境,再將上面做不同組合,寫出自己的經驗要景+情或景+情+境等皆可,然後寫〃地震那一天〃)
* 討論:孩子沒有說對老師想說的,會更怕去說,討論意義?
答:這樣的歷程,等待是很重要的,給孩子回答時的安全感。
* 討論:有時會用先模作再創作的方法,但有時連仿都仿不出來–要回到為何寫作的目的
※ 玉華分享:從閱讀到寫作
* 教學的內容—聽說表達、閱讀欣賞的理解、提問討論、概念擴充、觀察體驗、
過程寫作
* 教材來源:有四本是老師挑的,其他是觀察孩子活動現場所挑的
* 談閱讀概念:
例:談「變化」的概念—1.以為有變化,其實沒變
2. 沒察覺有變化,其實不斷變化…
→自我察覺「我發現了……」
* 把概念圖放在角落,可去補充
* 學習單補充(我發現生活中的變化現象有…)
* 寫作技巧上的提醒—填日期的提醒、時間線(時間可跳但因果關係要對)、提問(寫出討論什麼?誰幫助我們最多?討論最熱烈的是?我想知道什麼?閱讀後我知道?討論是和××有關)
※ 從觀察到寫作–有共同經驗、給長時間(四個月左右)及空間去醞釀
* 對環境作觀察–用五分鐘畫下來
* 討論–我看到、我感覺、我的聯想(利用晚上打出來下一堂課用)
* 從口述到寫作—孩子自由接說老師範寫、順便敎連接詞、孩子修改→共讀→討論→修改→結束後給昨天那張請孩子仿寫→一個一個談
* 作品分享與寫作
* 另一篇文章之寫作
* 作文批改(陳:不給評語但會針對孩子問問題,像是朋友的態度)
※ 下午秋玲分享:
自己的學習背景:
‧ 台灣教育下孩子沒有發表的機會
‧ 小組討論:討論書中的立題,有何證據可支持?
‧ 新批評重點:討論文中字的隱含意義
‧ 同儕共讀討論、從自己的回答中學習
‧ 兒童文學只把對自己喜歡的繪本介紹給學生
‧ 自己寫童書
‧ 特教中的研究
‧ 博士班中參與的讀書會
* 討論:請同學提出有何種策略可幫助老師在教室中做真正的討論?
‧教材–依多元智慧發展選出八本書分八組去做討論,老師有先看過,若教材好,孩子較有感覺,討論的較好(若有壞的教材有時也能讓孩子練習批評)
‧ 學生有選擇權可選議題
‧ 座位—空間的安排
‧ 對話的態度
‧ 教學的方法—要發言的孩子要看著他(聆聽)拍手(鼓勵)示範
‧ 老師的角色—學習把心放下(老師要考慮秩序、時間、擔心成果、控制慾)
‧ 老師對討論的了解和觀念
‧ 示範討論教學—鼓勵(拍手、對看法做回應、對疑點作回應)要自然而誠懇
* 分享讀書會討論:(開放材料、議題、學生的自主權)
—但先討論上台報告的共識:報告者要說什麼、並準備回答發問者的問題,老師站後面(避免孩子看老師、也可讓孩子說大聲點)
—一次先讀幾章,停下來大家一起想未來會如何發展
—請孩子針對預設的問題挑選1題做討論準備
—共同挑1提大家一定要寫
—最後每組老師做回饋
(老師可在每一小組中放錄音機錄,避免孩子怕說可先释誠—說對他們所說的感興趣)
(兒:老師把心放下,把事慢下來做是要準備的,老師可用單槍把孩子表現好的匡起來再問哪裡還有沒被注意到的值得被鼓勵的)
(陳:學生覺得有用到他的東西彼此關係就會改變)
(兒:不要要求每個孩子都要說,會破壞討論的)
文章定位:
人氣(224)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