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10 10:00:00| 人氣5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既然月美留不住【鐵道】--開台11周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火車奔馳壓車滑過月美彎,捲起煙塵九十餘寒暑的歲月堆積,群山青翠依舊,稻浪起伏蔗影飄搖,離去該是悄悄然的靜好腳步。

 

這裡是關山月眉,舊名月野的廣袤田野,以前是海岸山脈恆春阿美雷公火社的游獵之地,而新武呂溪左岸的中央山脈布農族隨時虎視眈眈著山下,加上南邊還有北絲鬮的卑南族,族群之間的生存競爭,於是月野杳無人煙是最好的存在方式。當年還是手押台車線時代,押車的卑南族或阿美族苦力,從卑南出發過了咾吧咾吧台車站之後就得戰戰兢兢,來到此地常會遭遇布農族無情的襲擊,直到中央山脈拉起了通電鐵絲網後,墾殖人煙才漸次多了起來。

 

貫穿月眉的花東公路依傍著鐵道而建,從日本時代的中仙道、御大典紀念道路,歷經光復以來多次年修建而成為現今筆直平坦的大道,但彎彎的鐵道一時改不了,於是北陸橋南涵洞的鐵公路交會形式,再短短不到兩公里內形成兩次交會,鐵路依循地勢聯絡著聚落間而建的舊東線景象,雖是小小聚落,亦有車煙裊裊。

 

是小小聚落嗎?很難想像民國五十年代末的月野車站旅運上下車人數可以達到九萬多人,從大正年間台東製糖株式會社設立新式工廠,為了取得更多蔗糖原料,於是在月野電光等地設置了本島人移民村,從台中、新竹、台南等地移入農民來廣種甘蔗。加上從玉里南遷的平埔大滿族,與西部來的客家人,晚近八七水災而遷來雲林一代的褒忠、元長閩南人。小小的土地匯聚了各式族群,一起開墾美麗的縱谷,種甘蔗、種花生、種稻米,像候鳥回返般再將這些豐富的物產透過月美車站輸送回西部。

 

車站曾經有過三個名字,從月野到月眉,最後以月美之姿,面對最後縱谷回不去的舊東線景象,碎大理石鋪面的短月台,破舊站房僅以木板隔住好奇想要尋找舊日時光的旅人,附近的居民將站場當作自家的菜園,站前的台階上終年曬著鄰人的棉被,無人的招呼站其實還是充滿人氣。我在月美撤站前不久又重遊舊地,從車站東望,一條百足巨龍從縱谷昇起,曲線改直未來將承載著普悠瑪搖擺列車的呼嘯身影。這兒很快就會被遺忘,於是我從月台旁小徑溜到車站後方走走看看,幾戶民居隱身在一排高大的樹叢後,客籍的屋主人開著小貨車經過停下來跟我聊天,特地介紹路旁他種植的那排肉桂與肖楠,樹已成蔭,枝葉隨著趕路的兩千八型柴油自強號颳起的強風而搖擺,它們可知道火車即將不再來。

 

軌道的轉變是趨勢,截彎取直不必然就要廢站,直通快速趕赴天堂的普悠瑪快車就走直直頭也不回的路線,區間普通慢車我們就彎進你們不要的小站。只是拜訪朋友般何必來去匆匆,所以只要前後兩個轉轍器,世外桃源就這麼還在晉太元中,慢慢地讓你尋幽豁然開朗,瞥見落英繽紛。

註:1本文標題借自音樂大師演唱會標語。        
         2
在諸多壓力之下,勉強完成此文,給開台11年留個紀念。

 

 

台長: 叢林
人氣(5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鐵道 |
此分類下一篇:秋風送爽,柴頭送電頭【鐵道】
此分類上一篇:部落的聲音【鐵道】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