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01 00:07:14| 人氣85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風搖‧北旗尾【鐵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月,陽光已在鋪陳南台灣的熱情,我帶著女兒到春日作客,拜訪排灣族手牽手跳舞的喜宴。回程,特地繞進東海站小憩,從熱鬧轉到寧靜,手裡打開剛剛順手帶來的「吉那富」,山豬肉夾帶著小米濃濃的香味讓其他的旅人向我張望,女兒站在長椅上唱歌手舞足蹈。這裡是東海,但這裡看不到海,海邊還在兩公里外,然而空氣中已經瀰漫著海的味道,鐵道旁盡是養殖的魚塭,成群的小白鷺守候在塭堤上,偶爾竄出的翠鳥畫出一道藍線,像是軌道上的藍色車廂,絢爛耀眼。列車經過這裡,準備奔向思緒悠晃的那一邊,看海。

東海舊名北旗尾,這舊地名是從明朝末年開始流傳的。相傳鄭經的部隊在這裡駐紮,海風呼呼的吹拂,吹「裂」了鄭氏部隊的軍旗,軍旗「畢」了,這裡地名成了「畢旗尾」,而後轉音成為「北旗尾」。光復後,北旗尾是先改了村名後再改車站名,取名東海村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涵,為了將來有一天,村內人口過多時要另外成立一村而與預留的南山村名搭配,只是人口外流,南山村最終沒能成立。不過這東海站名倒是成了幾年前吉祥車票熱潮時的「加祿東海」應景車票。

隨著政府將二次大戰末期拆除的鐵軌復舊,民國四十二年設立北旗尾車站,民國五十五年再將車站改名為東海站,這時距離東海村改名已經十六年,民國六十八年降等改為招呼站。原本月台上還有簡陋的站房與木造的候車亭,趁著月台加長的工程時在民國九十年拆除與改建成現今的風貌,月台上還展示了一些裝置藝術,利用廢棄解構的五金零件重新焊接成機器人與機器馬,這倒成了女兒的大玩具,只是我很怕一不小心被鐵片邊緣割傷了。站前還有塊空心磚鋪成的停車場,兩旁的鐵路用地上種植了花花草草,幾棵半高不大的欖仁樹枝已悄悄的伸進了月台上空,月台上多了些許的綠色清涼。

連接社區的路面上還留著褪色的油漆圖案,記得多年前屏教大的學生在這裡彩繪,社區的營造以東海站為起點。也許搭車的時間還沒有到,或者兩鐵共乘後,騎著鐵馬到村內晃悠,我們就從東海站前直直走吧!紅磚瓦的閩式家屋錯落在彎曲的巷弄內,老人家群聚路口樹下搖扇乘涼,其中建於日據初期的謝家與李家百年古厝,雖然夾在現代水泥建築之間,但形式典雅令人發思古幽情。如果你還有注意,東海派出所前有座被村人暱稱為鐵牛與鐵人的久保田時鐘塔,這座時鐘塔超過一個人的高度,當年東海村民在政府農業機械化政策推動下,幾乎全村選用久保田牌的耕耘機,因此出產久保田牌的新台灣機械公司感謝全村的支持,在民國五十五年間致贈這個時鐘,目前這座時鐘塔保存現況良好,成了東海村的地標,也成了早年村人趕火車時決定腳步快慢的依據。

離車站不遠處還有座北玄宮,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就已是北旗尾的信仰中心,廟前路邊還有攤顧客川流不息的鱔魚麵小吃,濃郁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只是華燈初上後才開始營業。不過,慢一點回家沒關係,美好的滋味總是值得等待,我想這會是離鄉遊子最想念的家鄉味。火車來了,停靠東海的慢車,開窗藍皮普通車與冷氣平快車已漸漸淡出南國鐵道線上,現在的區間復興號車廂讓南國美麗的景色關在車窗外,於是中途下車來走走吧,聽聽塭塘水車打水聲,呼吸一下屬於海的味道,儘管,東海不靠海。

台長: 叢林
人氣(85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鐵道 |
此分類下一篇:林邊淹水【鐵道】
此分類上一篇:多良復活【鐵道】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