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eL:
我這麼說吧,讀你終於要出版的詩集《失去論》,心中那些關於此事漂浮已久的塵埃們啊終於也有了靜止的位置。大半年前就聽你說在安排這些事,而後你的孩子誕生,到如今你的肉身與精神的兩種血緣都有了後續與著落,還有什麼比作為雙重父親更值得喜悅的?我想,你的49分人生來到這裡,到底也有了圓滿的意思──當然我可沒有要你提前謝幕,時間還沒到呢──真讓人為你紮實地行步至此的種種,由衷地感到熱熱烈烈的喜悅。
因為《衛生紙+》的緣故,讓你、阿米、蔡仁偉和我幾乎此生難以相遇的不同人種在這裡聚集,並產生一些隱密的精神連結。我們擁有不小的差異性,但卻能夠在衛生紙詩人這個暫時成立的名目裡換取彼此的寂寞與溫度。在詩作為絕對少數、靈魂猶如栽入寒武紀的當代,即使我們不過是抱著自身殘破的冰塊,設法碰撞、敲響詩意聲響的一群傻子罷了,但再怎麼想啊這樣子的相遇,都帶著溫柔得不可思議的美好性質。
而《失去論》出版以後,你也將是個端出詩集供閱讀之人檢視在漫長悠遠的現代詩脈絡能奉獻什麼又指出什麼方向的詩人。那麼承擔著寫跋任務的我,好像非得要卯足力探視這部詩集的特殊性與意義在哪裡不可了吧──
仔細讀完定稿,我領會到你的詩書寫第一義應當是:並非論失去,而是失去論。換言之,你的獨門絕活就在「論」這個字上,但絕不止是論述單一物件,你所做的是以詩建構理論,一種哲學式的或宗教神學性的深刻且龐大的模組。
你的排比手法毫無疑問地用得極好,但我不認為那是你的最大特色(當然這是特色沒有錯,但善用排比的詩人比比皆是),排比只是器具,讓eL風擁有最好的表現,在我很喜歡的〈生活〉一詩裡,你透過前半部的「緊繃的桌面。/拘謹的椅子。/有幻覺的七彩玻璃。/崩潰的爆米花。//有時候,生活無需還原/我們就已看清」對應後半部的「平滑的桌面。/擺正的椅子。/色調均勻的七彩玻璃。/香脆的爆米花。//有時候,我們更懂得用語言/安慰自己無法還原」,那物與情緒的奇妙結合,之後卻演變為一般的現實場景,遂產生一種清新的思路,讓人看見生活與還原的繁密演化。蔡仁偉和飛鵬子素來熱愛在詩的結尾來一次大空翻,帶點驚嚇感的,但你的作法比較安靜,沒有兩位的高速,但卻可以微調到最清晰的辯證,這正是你獨特的詩能耐。
而對人與存在的細密思辯,係你極具辨識度的風格展現。你在詩行中以演繹或歸納的作法,去整合人與存在的真實處境,譬如以詩人的得罪發展到「我什麼都不做、不事生產而得罪自己全家。」來告解〈詩人的為難〉,譬如〈解剖學的貢獻〉:「死亡真的那麼頑強、可怕了/嗎?//然而此時此刻/它竟一點也不能把死者/嚇醒。」探討了死在死者身上的終極停擺,抑或〈舉重〉:「我們窮盡一生/或許都在學舉重/若輕。……只是我們還可以舉起的/未必是最重的。」指涉著人生不能承受之輕(重)的概念,另外〈只能如此,還能怎樣?〉:「花盛放得像/花。……人只能貌美如/人。……搞不懂。好好成為一個/人,有那麼委屈/嗎?」乍看近乎樸質無華的思考,卻值得沉吟再三,且讓人明白你那獨有的、沉思中意味的語言特質。
在這本詩集裡,你從人出發,但不限定於人,你旁及了其他,一如你的師法者Wislawa
Szymborska(我個人相信她是你的終生師傅)說過的:「無論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它是令人驚異的。」你亦帶著驚異目光,由人往物、往更多非人的事物乃至於太空的地方穿去。你的思緒是一種光束,靜靜地照明那些被習以為常但實際上我們都該驚奇不已的諸種存在,譬如〈火的清白〉為火不為惡、惡在人的判斷情誼殷切地辯論起來,譬如透過各種事物表現對〈革命的看法〉:「……開罐器說:我只知道解放。/鐵錘說:非打擊不可。/電視機說:你等著瞧。/刀說:一定要流血嗎?/殯儀館說:死了才算。……」
如此說來,《失去論》不但是你的詩理論,也是存在論,更是你的時間理論。
在必然要失去的時光之中,意圖以詩喚醒或挽留一點什麼,那即是你的思慮所能辦到且正在做的事,你寫得十二萬分出色的〈三個最奇怪的詞──致敬愛的辛波絲卡〉不就深切地顯示了此一傾向:「當我說:『停止』的剎那,/我的進行式毀了它。//當我喊出:『消失!』/我已經使它誕生。//當我說:『新』的時候,/噢,無情的歲月已開始使它陳舊。」
而《失去論》若說有什麼是形式主義式的,〈浮世繪〉自然要當仁不讓,它最獨到的地方是拿一般人熟識的歌曲改寫,但沒有更動歌詞,就只是加上子標題與分行處理,便變得詩意盎然,譬如把猛男放在「哥哥爸爸/真偉大」、A片男主角置於「當兵/笑哈哈」之前,以及入殮師與「家事/不用你牽掛」的結合,或將〈橄欖樹〉做變化:「不要問我/從那裡來」與偷渡客、泌尿科醫師和「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連環殺手跟「還有/還有」、棄嬰則對上「不要問我/從哪裡來」,都讓人捧腹叫絕。
你對社會、人性的觀察與省思,加上幽默的視角,讓《失去論》的沉重理論轉為輕盈、曼妙,聽起來就像一團清新的火花,悠慢地綻放。你是打開的。當你打開自我時,你就能鑽入這個物質界的眾生,找到萬聲裡面共通的可能與一致性。
此外,文本裡有為數不少的致敬詩,有寫給Wislawa
Szymborska、隱匿(這兩位都擅長挖掘思索的深度)跨越時空呼應的詩,也有異議人士劉曉波:「你完全停下來/而走得更遠。」、翁山蘇姬:「你的挫敗很安寧。//從湖畔走出來/走過人群/再漸漸走進/自己裡面。//你的軟弱很清新。」、艾未未:「我們抵抗的/不只是歲月/。」等等,都寫得準確到有點神祕的味道。
而你的這本詩集裡,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毫無疑問是〈今早一朵水仙〉,從「父親的美學今早開了朵/水仙,老年的隙縫」到「這潮濕夠了的歲月 總算/讓父親 再鮮嫩起來」,最後收尾於「午後,我的虧欠 漸漸漸漸/乾癟 奇跡地長出/蘑菇。」我得說,這首詩真是迷人得要命,非但充滿一個為人子思親的真摯情意,更完美地體現失去論的精髓──
失去論並不是你真正想構造的,相反的,我以為你想說的其實是:擁有論。此乃《失去論》的第二義,也是你真正要在詩集裡討論的層面。你在乎是那微少的擁有,而不是巨大的失去,只是那一丁點裡在當代人生所能擁有的詩意,一種靜謐的觀照,一種奇特深廣的溫柔,所以你寫出這樣的句子:「傷害過我們的人哪,他們/正在養傷。」以及在我亦非常喜歡的〈那些一個人熙熙攘攘的日子〉裡說著:「軌道上,切割過的整齊/靜得出奇。失去,/或許只是我佯裝沒有擁有/而已。傷得剛剛好,/竟意外形成一些些詩意。」
傷得剛剛好且有詩意,正是如此態度,讓《失去論》的光澤愈發深邃、和煦。
「但在字字斟酌的詩的語言裡,沒有任何事物是尋常或正常的──任何一個石頭及其上方的任何一朵雲;任何一個白日以及接續而來的任何一個夜晚;尤其是任何一種存在,這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的存在。」任何存在,Szymborska這麼說。
而你沒有失去Szymborska之眼,你擁有這個。這就是你作為詩人,也是《失去論》最美麗的部分。最後,我必須感謝你以這本詩集帶給我節制、明亮而溫和的閱讀時光。謝謝它讓支離破碎的存在也能有圓滿的追尋。
沈眠寫於101,10,3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