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可以看到的靜態藝術其實真的很了不起;我這邊指的是像繪畫雕塑或著是攝影這一類的東西;當漫步於美術館裡,某樣作品會抓住你的視線讓你停下腳步,有些會讓你想要快步走開。很多人因為熱愛某些作品無法自拔而產生了移情現象。
最近我重讀了一次被炒爛的丹布朗的《天使與魔鬼》,以作者創作的角度來看,其實滿有趣的,想必他也是深深著迷於這些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無法自拔地以這些作品為點,連接起來為線,再把這線與線之間的空間用自己想像的色彩填滿空間而完成了這本書。
另外一本書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如果看過大部分維梅爾的作品,真的會對這一幅小小的、與其他作品孑然不同的黑色背景感到很大的疑惑。這個人是誰、這個少女對於畫家是怎麼樣的存在,從來沒有人確切地知道,顯著不同於其他畫作裡人物單純的表情,這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在沒有笑容裡的臉龐有著深不可測的情緒,真令人玩味啊,寫出那本小說的作者Tracy Chevalier,在看遍所有真跡之後,也寫下了這部小說。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shupiano/9/125467992794/)
有這樣的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shupiano/9/125467994027/)
或這樣的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shupiano/9/125468004446/)
都大同小異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shupiano/9/125468005120/)
然後突然來一張這樣的
前一兩個月到舊金山現代美術館去看展,剛好是已故攝影家Richard Avedon的展出;展場人很多,卻絲毫不打亂欣賞的心情。我一幅一幅地從他年輕到老年的作品仔細看,早期他是時尚雜誌攝影師,拍了很多背景與模特兒強烈對比的作品,很能抓住視線,或是捉住模特兒瞬間表情的街景;中期變成開始只拍個人肖像,無數無數的政治家或是作家歌手音樂家都開始找他拍攝,後來開始一個拍勞工階級的時期;到最後,看完展後,情緒高漲,有點想哭,還覺得真是該死,莫名其妙感動個什麼。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shupiano/9/125468037551/)
圖片來源請按此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shupiano/9/125468044676/)
圖片來源請按此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shupiano/9/125468050249/)
圖片來源請按此;這幅作品佔滿一整面牆,作品裡的人都比真人尺寸還要大。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shupiano/9/125468051514/)
圖片來源請按此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shupiano/9/125468052087/)
圖片來源請按此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shupiano/9/125468053043/)
這個阿嬤是一個作家。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shupiano/9/125468054279/)
圖片來源請按此;攝影家與其攝影作品。
真的不知道這些漲滿的情緒是什麼,我現在還是說不出來啊,丹布朗把這些情緒轉換為自身想像力的文字,Tracy Chevalier把這個史上無人能解的疑惑舖成小說;坐在美術館裡,在人來人往的觀賞人潮之間看著貼在展示空間裡的巨幅作品,想站起來但是身體走不開,作品像是吸鐵般攫住你的視線,這個到底是為什麼呢?樓下展的歐姬芙真跡根本就讓我無法停留,看那一堆花到底是在幹什麼呢?
明明Richard Avedon這人不關我的事啊,我關心他幹嘛,我為什麼在看完這個人的作品之後想要掉淚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