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16 09:08:03| 人氣2,2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試解) 定風波 蘇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定風波〕
送元素
今古風流阮步兵 平生遊宦愛東平 千里遠來還不住 歸去 空留風韻照人清 紅粉樽前添懊惱 休道 如何留得許多情 記得明年花絮亂 看泛 西湖總是斷腸聲


這是仿擬格的仿調一個很好的例子,仿照現成的格式和語氣佈局來寫作,是古代文人互相和韻贈答之作,蘇軾常有此類的詞作。案朱注:張子野送元素和送子瞻詞,皆同此韻,這是在說元素和子瞻過湖州時作。那時元素守杭不久,就又被內召,子野的詞中有「詔卷促歸難自緩」之語,與本詞中「千里遠來還不住」的心情正好吻合。詞中「明年花絮亂」和子野的「可恨黃鶯相識晚」,都在說明對元素離去之速那種不捨的心情是一樣的。如果這篇作品每個韻腳的字完全一致而且位置的次序也一樣,就會是和韻中的「次韻」,也叫做「步韻」。



而據《張子野詞補遺》記載有為次韻這闕<定風波令>送元素詞,而作的仿調詞:
浴殿詞臣亦議兵 禁中頗牧黨羌平 詔卷促歸難自緩 溪館 綵花千數酒泉清 春草未清秋葉暮 歸去 一家行色萬家情 可恨黃鶯相識晚 望斷 湖邊亭上不聞聲



又再次韻送子瞻云:
談辨纔疏堂上兵 畫船齊岸暗潮平 萬乘靴袍曾好問 須信 文章傳口齒牙清 三百寺應遊未遍  算 湖山風物豈無情 不獨渠丘歌叔度 行路 吳謠終日有餘聲


根據後人之校:傅注本今作千,添作深,而如何作怎生,取作得,看泛五字作須看泛西湖,餘同傅本。而全宋詞本略同傅毛二本,惟休不改作。元本添一作深。查全宋詞本張先詞定風波令次子瞻韻送元素內翰「浴殿詞臣亦議兵」中的韻腳有:
上片:兵,平,緩,館,清
下片:暮,去,情,晚,斷,聲
又再次韻送子瞻「談辨纔疏堂上兵」的韻腳有:
上片:兵,平,問,信,清
下片:遍,算,情,度,路,聲
再對照東坡的這闕詞的韻字:
上片:兵,平,住,去,清
下片:惱,道,情,亂,泛,聲
如此看來,這二詞和東坡的送元素詞的所有韻字不全相同,如果照和韻的那三種方式:「依韻」「用韻」「次韻」來說,只能歸在「依韻」那一種,因為這只能算是和原作用同一部韻,而不是用一樣的韻字。



古人的交遊多半是以文會友,張子野「依韻」東坡送元素詞,在子瞻和元素路過湖州時也作了二闕詞,足可見其交情之深。
另根據晉書阮籍傳來說明,東坡在此闕詞中借用阮籍的生平和個性等,而對元素的性情和才氣的描繪:


晉書阮籍傳,說阮籍的容貌壞傑,志氣宏放,倣然獨得,任性不羈,但是卻喜怒不形於色。本有濟世之志,但因為是身處在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所以他從來不參與世事,常以酣飲為樂,一直到文帝輔政,阮籍曾經顏色從容地告訴文帝說,他平生曾遊歷過東平,對其風土很是羨慕。文帝大樂,就拜他為東平相。他乘驢到郡上任,壞府舍的屏障,使內外相望,不知所措。及其上任,法令清簡,旬日而還,文帝還引其為大將軍從事中郎。後來他聽說步兵營中有一人善釀酒,有存酒三百斛,就自求任為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但是仍常遊府內,朝宴必參與。


因為前人的借代詞,若是經由典故而來的就要了解這個事件或者是人物的背景,特色,時代意義等。經由事件來了解作者作品的借代,是比較轉折的修辭方法。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東坡借著阮籍的豪放不羈,和阮籍遊東平後到任治理的事跡來說元素這個人為官時民風之淳樸,也在說他轉任之速一如阮籍之遊東平,也有說元素由外職而內調之事之意。不過,由後文看來,可以知道借用「步兵」也是在說元素是個喜好杯中之物的雅士。茲舉詞文的上片詞句而自解析為例,即可清楚看出東坡借用的修辭手法:

正如魏晉時的阮步兵,平生遊歷四方而曾因為樂東平的風土而到任一職般,元素的政風清廉而民俗秉厚,可是他遠自千里而來,卻又如阮籍一樣任職不久就受內召而去,只留下他為人為政的風韻照耀著民心坦坦蕩蕩。


而下片中的紅粉和尊前也是一樣,都是借代的用法,前者是借事物的特徵代,「紅粉」是一般青樓女子臉上的妝扮。而後者則是借事物的工具代,因為以前的人以酒樽為祭祀裝酒的容器,所以可以用來代酒。這句話的意思是聊遣自己對好友的不捨,一直到「記取明年花絮亂 看泛 西湖總是斷腸聲」用預言示現和懸想示現的手法把對朋友思念、不捨的離別之情生動地表現出來。也就是東坡希望楊元素在明年花絮紛亂(來年春天)時,可以想見還有一個好友(東坡自己)在西湖畔思念著他。
至於「斷腸聲」則用了誇張的手法,把那種難遣的心情,用三個字表現出來了。試想,喧鬧的西湖,怎麼可能聽到細小如腸斷的聲音呢?可是作者如此說,真是極其誇張,但是卻頗能表示出東坡那種對好友的思念心情。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闕詞是東坡借著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途中遇雨,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在面對種種打擊和挫折之時,不退縮、不喪氣,坦然處之的曠達心境。在這個詞牌下,東坡加了一個小序說,攜雨具的人先走了,而和他一起沒得遮雨的人都覺得進退皆感到困難的意思。作者巧妙地把自然界的風雨和政治變化中的風風雨雨聯繫起來,給人們以多方面的聯想,大大增加了詞的韻味。


「穿林打葉」描寫風雨穿過樹林打在葉子上發出的聲音,沒有一個「聽」字和一個「聲」字,是不能表現出那種聲音的感覺的,這是摹狀格中的摹聲。而且「打」這個字兼用了比擬中的擬人手法,更使人對他所要示意的風更具體化地以聲音表現出來。很形象,也給人十分真切的感受。

雖然是風雨阻隔,他可是一點都不受妨礙地慢慢而行,顯示出他從容不迫、悠然自在的神態。晉書阮籍傳:「登山臨水,嘯泳自若」。第二句的「吟嘯」是引用中的化引,有取那種豪放不羈的神態。而第三句的「竹杖芒鞋」也是如此,
 則詩:「騰騰兀兀恣閒行,竹杖芒鞋稱野情」就是取御風而行的意象及不受牽絆,無拘無束的性格。


「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裡用了設問中的反問,答案就在問題的反面,也就是不怕的意思。「煙雨」則不但指自然界的風雨,更重要的是指政治上的風雨。因為作者是在元豐五年三月七日作這闕詞,這時東坡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官在黃州,所以會有比興的技巧在詞句中反映出來。故可以知道這是雙關中的語義雙關。意即用「雨」來對應「平生」,深具十分深廣的思想分量,經得起人們反覆的咀嚼和回味。又,看做是東坡坦然不羈的情態而言,也可以是映襯中的反映,就是說他不怕一蓑的煙雨,且任憑平生坎坷的遭遇之意。非常形象地描繪出蘇軾的氣度和對人生的態度,給人難以忘懷的印象。




下片的「料峭春風吹酒醒」這是個拈連的手法,是順位拈連,即本體(春風)、拈詞(吹)、酒(連體)的排列非常清晰,在這一個句子中就完成了拈連的手法。這句話意思是在說:寒冷的春風吹著,使我的酒意全醒。這裡的「酒」字是借代中具體和抽象互代,是以「酒」代「酒意」。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則寫出了自然界中天氣變化之快,忽晴忽雨變化不定和宦海的起起伏伏一樣,令人難以捉摸。面對小小的損傷(微冷),東坡是有所期待的,正如同雨過一定會有斜照迎面而來般,困境總會解除,光明會在望。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三句話是在說:回頭看看剛才遇到雨的地方,雖然是沒有可以用以躲雨的憑藉,回去對我而言,既沒有雨天也沒有晴天的差別。末句是在呼應「回首向來蕭瑟處」這一句,也是運用了複疊中詞的複疊格手法。這裡的「無」字用得好,強調了東坡不受拘束的價值觀:即無恃,不依賴的灑脫,從而讓人更能鮮明領會東坡的個性。

記得東坡也寫過這樣的句子:若待醉了方解開時,問無酒怎生醉?我想,東坡的襟懷就是到了無愁可解的這種境界吧?

台長: 難防烈陽揪心似的冷箭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2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讀書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宋詩的鑑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