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學子都是在繁瑣的課業中走過來的,很難不例外;然而讀再多的書、拼再高的學歷,真的是自己的嗎?
我遇過很多找不到人生目標的人,人們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更不曉得當下他們在做什麼;特別是一旦進入社會工作,光是要找什麼樣的工作,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就讓他們無所適從。
我最近常常有的想法是不斷告訴我的朋友,從前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要補習、要追分、要碩士、要博士;國立大於私立,海外優於國內;比較是家常便飯,上課要嚴刑峻法。活在一個文憑至上的社會,多少時間是我們真正擁有的?
如今社會事件繁多,多少新聞標題聳動;學歷越高似乎越不能做錯事、出差錯。曾有人比喻:就是隨便撿顆石頭往馬路上扔,都可以敲中一個博士;足見台灣高學歷之普遍。不過我並不覺得一昧追求高學歷這種外在稱呼是否至關重要。
當全民所受的國教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高,卻有多少人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我並不是在吹噓我多麼有自信與能力,而是身邊太多朋友因為家庭、因為社會普世價值概念的影響,進而認為讀書一定就要讀到碩博,最好讀到國外,這樣才能“衣錦還鄉”。
我的意思是說,當一個人被不斷壓著要讀書,卻不太有自己的時間去體驗人生,這樣的結果會不會就讓他走入社會時忙然而無所從?這些找不到未來方向的人,是否都因為在求學過程中過於執著在分數間、排名間,而忽略了一些生活中的事物、朋友間的相處、家族間的親密?
當然也不是因此我就絕斷說書讀再高也沒用,而是我認為與其去追求那張萬人稱羨的文憑,倒不如去嚮往真正自己喜愛的東西;寄情於書、寄樂於讀,我認為方是長久之策。如果你對你的所學是有興趣的,讀書之於你自然就是一種人生天地間莫大的樂趣。反之,如果是社會或是家庭給予你的目標,例如讀什麼科系、未來做什麼職業才能賺大錢、才能生存,然而該目標卻不是你所願,那麼我請問:這樣子人們能快樂嗎?
當你把工作當成報酬交換,你非但不會有樂趣、成就感,被你影響的人更是難受。好比熱門的公職考,人稱鐵飯碗,多少人趨之若鶩,媒體也似造神般在歌頌;工作內容不是重點,薪水跟年終才是目標;我說若這份工作對於你只是賺錢的工具,並且你對其毫無熱忱,那當我被這類人服務的時候,從可想見那番光景定是乾著臉、不太願意付出、馬馬虎虎的服務人員遇上一肚子氣的一般民眾。可是就算一般民眾再怎麼罵,一旦有機會去考公職考,這位一般民眾也還是會飛奔而去,因為這種所謂肥缺,似乎就是人人追求的東西。可人人追求的東西,到底是不是人人要的東西?
對我來說,要能讓工作愉快,就是自己要愛上工作。一旦愛上工作,你快樂,那效率就好、就高,被影響到的每一個人都會是正面的影響–正加強。何樂不為?
所以,一旦你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就勇敢的去試。你會跌倒、受挫,但是你會成長;你不但會在成長過程中學到東西,並且這所有的東西都只屬於你自己。這些東西有人說比書中的黃金屋更值錢,對你呢?你找到了沒?
SDC11991.JPG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