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來源:網路流傳(
http://www.bliayad.org/articles/pages/0192.htm)
一位中學生拿了一張「零分」的考卷給媽媽簽名,那孩子的母親仍保持著笑容說:「兒子呀!你就是這麼乖,老師說要蓋章,你就一定會拿來蓋章。你是個好孩子!」
而後她問兒子題目難不難,兒子竟說:「不難呀!因為老師說:『考卷寫好可以去打籃球。』以我的速度,寫好了,球場必定已客滿了,所以我只寫了名字就去打球了。陽光又好,球場上那時只有我一人,好愉快喔!反正考卷一定會發下來,回家再寫也是一樣。」
媽媽終於明白零分之後的另一段插曲;兒子不在乎當時的分數,認為只要事後弄懂題目即可。真是灑脫!
這是源於他媽媽常說的「事後把考題全弄懂,跟考滿分的人一樣棒。」的觀念在這個家只有包容與讚美。
兒女們經常把學校的大小事帶回來與爸媽共同分享。有一次女兒數學只考八分,氣得不想讀普通高中,想轉到高職去。
媽媽說從前大專聯考,被錄取者也有人數學是個位數的。只要有分數就有希望。女兒在媽媽的鼓勵下,八分、十六分、逐步的往前進,終於在高三下學期初就甄試上了大學。
班上另一位高材生就沒有這位小孩這麼快樂。高材生常為九十九分而悶悶不樂。因為他的媽媽是個完美主義者,常說:「你怎麼這麼笨呀!幫你溫習了一晚,還如此粗心,掉了一分。」
少一分,回家可是要被敲一下頭的。並且一百分與九十分所領的零用錢相差好幾倍!再說聯考,差一分說不定就輸了幾個人哩!孩子在這家中難得有笑容。全家的情緒與孩子的分數息息相關。
一位功課老是掛車尾的小學二年級學生,有一天,拿了一張九十分的小考考卷,興沖沖的跑回家告訴媽媽。媽媽開心的把它框起來,掛在客廳。
晚上,一向成績很好的姐姐問弟弟:「班上有沒有人考一百分呢?」
弟弟回答說:「好多人呀!」
姐姐又追問他:「有沒有人九十分以下呢?」
弟弟笑著說:「沒有啦!」姐姐暗自好笑,原來弟弟是最後一名呢!父親出差回來,看到弟弟的成績,開心的說:「我的兒子進步好多!」奶奶每天飯後,看著九十分的考卷就露出滿足的笑容,親朋好友來了,就讚美這孩子。這個男孩子覺得日子過得好快樂,好有成就感,開始每天更用心在書本上,功課扶搖直上,令同學刮目 相看,老師也為之震驚,為何一個老是掛車尾的孩子竟突然力爭上游!
今日的台灣,如果家有在學的孩子,分數就常會影響著家庭的氣氛及親子的關係。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心情,不受分數影響的人很少。但分數真有那麼重要嗎?
分數之外,孩子要走的路,還很長。生命就該浪費在有意義的事上,你覺得呢?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我喜歡這句話,很健康的人生觀:
你不是得到一份圓滿的因緣;就是學到怎樣更靠近幸福。
你不是得到勝利;就是學到如何避免失敗。
你不是得到最終自己想要的結果;就是學到…世事總不會盡如人意。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這樣的人生沒有什麼好失去和非得要斤斤計較的。
這樣的人生,很開心…很自在…
Well,這篇文章是我大一時同學分享的,接下來我還會再貼幾篇其他的。
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有些部份與我心中所想大致相同。而我想說的只是,那一張張的考卷,同學們真的不必太去在意。一張考卷一百分,如果你拿一百,那麼就表示在這次的考試裡老師希望你學會的你都學會了;相對的,如果你拿八十、七十、六十或以下,也不過就是學到的多少而已。那只是教師們用來評量學生們學習的深淺罷了。
雖然隨著時間推移,分數取代了它原本應該代表的意義,造成許多人的莫名壓力與某些長輩心中根深柢固的虛榮心態,我深感悲哀。一位教導過我的外籍老師Frank曾在上課時開玩笑說,他覺得臺灣的小孩都很會考試;聽到時我也覺得很可笑,在過去整整一甲子的舊式填鴨式教育下,以至臺灣這幾年所謂的教改,我並沒有看到多大差別。臺灣的小孩們甚至越來越辛苦,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為後代所種下的一切,只是一片虛有其表的美麗畫面,在那後面的會有多醜陋?時間會向我們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