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4-01 09:26:02| 人氣1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暢銷慶功版)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暢銷慶功版)
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8-12 00:00:00

除了能力,你還需要哪些成功條件?
「一萬個小時」理論的起源,
破解天賦與機運的迷思,揭露成功者的真正樣貌。
◎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麥爾坎.葛拉威爾──經典代表作
◎甫上市迅速攻占全美各大暢銷榜第1名,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出版人週刊》、AMAZON、Barnes & Noble等。
◎穩居AMAZON社科心理類書TOP 1逾300週、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近200週!
◎《時代》、《經濟學人》、《商業週刊》、《書單》、《浮華世界》、《GQ》、《新科學人》、《自然》、《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舊金山紀事報》、《今日美國》、《週日泰晤士報》、CNN、CBS、Street TV等媒體熱烈報導、佳評如潮。
//成功和你想的不一樣。
人們對成功的觀念,有些根本就是錯的!//
天賦與努力不能保證成功,文化必然影響命運,優勢往往來自機運!

.台灣的父母常有孩子應該早一年入學的迷思,但提早入學其實有礙學業成就。――為什麼?
.能不能成為運動明星,要看出生月分?――為什麼?
.亞洲人的祖先多種稻,所以天生具有數學優勢。――為什麼?
.紐約頂尖律師的崛起優勢,在於父母都是成衣工廠的工人。――為什麼?

一提到如何成功,人們總想知道成功者有何人格特質、有多聰明、具備什麼樣的特殊能力,或者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多數人總認為,成功與個人特質息息相關。但是,擅長以全新觀點詮釋大量事例與數據的葛拉威爾,在本書第一章即直指:「成功和你想的不一樣。人們對成功的觀念,有些根本就是錯的!」
成功,不只攸關一個人如何早慧或者奮發,隱藏在他們背後的某些優勢、機會與文化遺產,往往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葛拉威爾以加拿大曲棍球明星隊伍、披頭四、比爾.蓋茲、頂尖猶太籍律師等成功事證為例,深刻分析天賦、努力、機運、文化是如何相互交織,帶來了成功,或者,也注定了失敗。

★名人推薦:

《時代》、《經濟學人》、《商業週刊》、《書單》、《浮華世界》、《GQ》、《新科學人》、《自然》、《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舊金山紀事報》、《今日美國》、《週日泰晤士報》、CNN……媒體一致盛讚!

葛拉威爾徹底改變了傳統智慧……在同時代的作家中鶴立雞群⋯⋯他的天分是從社會科學研究的瓦礫堆裡發現閃耀的珍寶,再熟練地寫進細膩的文字中。
──多元智能理論之父、《破解APP世代》作者/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

真知灼見……如果有夠多人閱讀並思考本書裡的議題,或許有助於扭轉目前人們對教育與人生的負面態度。
──經濟學家、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湯瑪斯.蘇威爾Thomas Sowell

葛拉威爾有種稀有的能力:他能將學術研究轉化為引人入勝的寓言,以真實人物作為主角……《異數》運用精彩的心理學與社會學知識,是一本精彩動人、文筆優美的著作。
──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教授/史蒂芬.科特金Stephen Kotkin

一本重要的書……葛拉威爾十分聰明地捕捉思潮的大方向―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文化模式、社會傳染、瀰因的強大力量……葛拉威爾的社會決定論,有效地糾正了經濟導向的人類觀。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社會性動物》作者/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

★媒體推薦:

本書的觀點十分令人信服,也包含一個重要訊息―越了解成功的要素是什麼,我們應該就能製造更多成功(而且快樂)的人。
──《經濟學人》(Economist)

葛拉威爾的論點值得深思。
──《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

這是一本給眾多讀者的絕佳好書。
──《Booklist》書評

這是一本激發思想的書⋯⋯葛拉威爾涉獵廣闊、敘事豐富、永遠充滿可讀性⋯⋯書中多樣的資訊與人物,引人入勝。
──《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

葛拉威爾再次成功證明,他在自己開創的領域中仍是箇中高手|本書說明日常現象背後的祕密模式⋯⋯葛拉威爾破除個人能力的迷思,探討文化、環境、時機、出身、運氣如何造就成功|同時,有些人雖然天賦洋溢,卻被歷史背景限制。即使我們知道這些故事的結局是什麼,但葛拉威爾重現了這些故事裡的張力與驚奇,讓它們既新鮮又令人驚喜。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在非小說寫作的廣大世界裡,葛拉威爾大概是當今最獨一無二的作家……《異數》是一本讀來令人愉快的好書,它充滿創意的理論會讓你在讀後好幾天都思索不已……本書代表葛拉威爾著作中一種全新的類別⋯⋯它幾乎可說是一本宣言。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大衛.里昂哈德David Leonhardt

葛拉威爾的論理直擊重心……他用充滿熱情的筆調,強調必須超越周遭條件或環境的限制,培養偉大的人物。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大衛.夏維茲David A. Shaywitz

當今沒有其他作家能如此完美地寫出這樣的作品。要不是我剛剛讀過葛拉威爾的書,我會嫉妒他的才能,而不是他的好運氣。
──《新聞周刊》(Newsweek)/傑瑞.艾德勒Jerry Adler

《異數》應該是葛拉威爾截至目前最重要的一本書⋯⋯他給了讀者一種觀察世界的新視野。
──《自然雜誌》(Nature Magazine)/麥可.邦德Michael Bond

就在你讀這段話的期間,《異數》可以賣出億萬本。有成千上萬的商學院學生與企業執行高層閱讀本書,希望葛拉威爾能為他們解析人類難以理解的行為;同時,《異數》的目標讀者群也很可能是心急如焚的美國父母們。
──《GQ》/喬.羅威爾Joel Lovell

葛拉威爾令人難以抗拒⋯⋯《異數》針對某些人為何成功,提供了精彩絕倫的觀點。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瑞貝卡.史坦妮茲Rebecca Steinitz

葛拉威爾知道如何交織軼事趣聞與訪談,將枯燥的社會學與心理學研究化為精彩故事,闡述他如何激發人類潛能的理論。
──《今日美國》(USA Today)/蜜雪兒.艾區爾Michelle Archer

勇敢直率、鼓舞人心⋯⋯本書討論成功的樣貌,既激發思想又切身實用。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喬納.睿許金Jonah Raskin

教育者、雇主與父母的必看讀物……《異數》本身就是葛拉威爾的一萬個小時之見證。
──《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瓊安.麥尼爾Joanne McNeil

《異數》的娛樂性破表,可說是葛拉威爾寫作生涯以來最優秀也最有助益的著作……書裡不但有精彩故事,也有人生教訓:《異數》揉合了科學、自我成長、娛樂性於一書。
──《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格雷戈里.科斯克林Gregory Kirschling

葛拉威爾永不停止讓我們認識自己。這次,他智慧的探測杖指向一個常見但神祕的文化現象―非凡者的人生,他們的成功故事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葛拉威爾好奇,這些非凡者做了什麼與其他人不同的事?從軟體界億萬富翁到專業運動員,葛拉威爾透過獨特的反直覺邏輯,解釋為什麼成功者生活習慣的重要性不如出生成長的地點、時間與教養方式……一如往常,他的真知灼見,既讓人感到安慰,也讓人不安。
──《浮華世界》(Vanity Fair)/艾莉莎.史查博Elissa Schappell

今年讀的書裡,沒有一本書像本書一樣,融合了獨特的散文風格與真正發人深省的內容。葛拉威爾的文筆華麗,但同時又保有連《英文寫作風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兩位作者都會忍不住推崇的清晰與直接。
──《亞特蘭大憲章報》(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

這是本引人入勝、精彩絕倫的書,揭露成功背後鮮為人知的力量。
──《克利夫蘭公論報》(ClevelandPlainDealer)/詹姆斯.斯威尼James F.Sweeney

這是一本激發思想、精彩有趣的書,而且有無可抵擋的爭議性……《異數》是葛拉威爾這位靈巧的社會觀察家又一部成功作品。
──《基督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海樂.麥愛萍Heller McAlpin

葛拉威爾的作品向來淺顯易懂、引人入勝,他的觀點―充滿科學結晶、研究精神―精采絕倫。
──《水牛城新聞》(Buffalo News)/瑪格麗特.蘇麗文Margaret Sullivan

這是一本深具洞見的書……任何人若想了解成就背後的心理學,這是必備讀物。
──《亞特蘭大商業紀事報》(Atlanta Business Chronicle)/康妮.葛拉瑟Connie Glaser

這是一本易讀有趣的書⋯⋯對大眾讀者來說,葛拉威爾成功實踐了我們眼中的社會科學新思潮―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歷史……葛拉威爾描寫的成功故事鼓舞人心,無論是曲棍球員、電腦天才、企業律師或創業者,他精準地描寫每個成功故事。
──《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克里斯賓.沙特威爾Crispin Sartwell

在《異數》中,葛拉威爾再次完成任務:將枯燥的學術題目變成令人愉快、近乎輕鬆的論述,聚焦於傑出人物上⋯⋯葛拉威爾透過一貫的優秀文筆,以精細而生動的細節一一說明。
──《路易威爾信使報》(Louisville Courier-Journal)/史考特.柯夫曼Scott Coffman

我喜歡葛拉威爾激發我思考的方式⋯⋯他以對大眾社會學的獨特見解和一連串有趣的人生故事提醒讀者,機運對成功的重要性不亞於毅力和頭腦。
──《巴爾的摩太陽報》(Baltimore Sun)/蘇珊.瑞米爾Susan Reimer

《異數》是一本引發思考、激勵人心的書,它有清晰的文字和深刻的智慧,讀來十分愉快。
──《波特蘭奧勒岡人》(Portland Oregonian)/約翰.史特讓John Strawn

★內文試閱:

▍以下摘自第1章 好上加好的馬太效應 ▍
加拿大明星曲棍球隊員的資格,不是可以用錢買來的。
你的父母、祖父母再怎麼顯貴,家族企業再怎麼龐大,球打得不好,就是進不去。儘管你住在加拿大最偏遠的角落,只要你有能力,球探的慧眼還是看得到你。要是你有天分,再加上願意苦練,就能高人一等。是不是能當曲棍球明星,完全看你個人的成績、能力和表現,其他的都不相干。
靠自己本事?
本書要探討的是,在這個社會上表現特出的人士,及其成功的祕密,包括各個領域的天才、企業家、搖滾明星和電腦軟體工程師等。為什麼有的律師百戰百勝?為什麼有的飛行員就是有化解危機的本領?何以亞洲人的數學能力那麼特出?在檢視這些成功者的技能、天分和動機之外,我也將指出,成功和你想的不一樣。我們對成功的觀念,有些根本就是錯誤的。
一聽到成功的故事,我們總是想知道那些成功的人,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他們有多聰明、具有何種特殊能力,或是有何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認為成功與個人特質,息息相關。
每年百萬富翁、企業家、搖滾明星,或是名流出版的自傳汗牛充棟,故事主線幾乎千篇一律:作者出身貧寒,靠著自己的膽識和才華,最後揚名立萬。聖經故事中的約瑟夫,被哥哥出賣,變成奴隸,不正是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才為法老重用,衣錦還鄉。小說家何瑞修.艾爾傑(Horatio Alger, 1832-1899),在十九世紀寫了很多小說,描述窮小子如何勤奮向上、冒險進取,加上命運之神的眷顧,終於躋身巨富名流。傑博.布希(John Ellis “Jeb” Bush,曾任佛羅里達州州長)大可高唱:「哥哥爸爸真偉大。」他的爸爸是美國第四十一任總統喬治.布希,哥哥則是剛於二○○九年一月卸任的總統小布希,爺爺曾在華爾街呼風喚雨,此君競選佛羅里達州州長的時候,卻一再強調他向來「靠自己的本事」。可見,我們總是認為成功是個人努力的成果。
多年前,溫索普(Robert Winthrop, 1809-1894)為美國獨立革命領導人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的雕像揭幕時說道:「各位,請抬起頭來,看看這位偉大的英雄。他出身微寒,沒有傲人的家世、沒有貴人提攜,也不像我們有這樣的教育機會,還是靠著自己的雙手,勤勞苦幹,最後與將相公侯平起平坐,流芳萬世。」
其實,成功不是那麼簡單,不是個人埋頭苦幹就能搞定的。成功不是無中生有的,和家世背景,以及有沒有貴人相助大有關係。今天很多功成名就的人,表面看來,似乎是自己打拚來的;然而隱藏在他們背後的優勢、機會和文化遺產,也不可小覷。這就是他們為何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什麼擁有與眾不同的世界觀。我們成長的地方和年代,其實和我們的成敗大有關係。如果沒有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我們無可想像會有今日的成就。成功者的個人特質固然重要,還是不足以解釋一個人為何成功,我們還要問成功者的出身,才能解開成敗之謎。
生物學家通常會提到,一個生物體成長的生態條件。例如,森林裡最高的一棵橡樹,不只是生命力最強韌的橡實長出來的,會長這麼高還因為能夠享受充足的陽光,不被其他樹木阻擋,生長地的土壤既深厚又肥沃,樹幹沒遭到兔子啃咬,而且在長成大樹之前,幸好沒被伐木工人砍下來。我們都知道成功者與生俱來就比較堅強,就像很有生命力的種子。但是我們知道他生長的環境嗎?如果他是一棵樹,日照、土壤如何?有沒有遭到害蟲侵蝕或兔子啃咬?如何避免在未長成之前就被砍下來的命運?本書要講的不是大樹,而是森林。世界一流的曲棍球隊,就是非常好的起點。如何進入這樣的球隊,在這個領域嶄露頭角,比我們想像的要來得有趣、複雜。我們還可從中發現一些極其特殊之處。

/////////生日密碼
表1-1是二○○七年麥迪森哈特老虎隊的球員名單,請仔細看看有無任何特別的地方。
你看到了嗎?若看不出來,也沒什麼關係。畢竟不知多少年來,還沒有人看出個所以然,直到一九八○年代中期,加拿大心理學家巴恩斯里(Roger Barnsley)才注意到一點。
巴恩斯里有一次帶著老婆和兩個兒子,在亞伯達省南部看萊斯橋市野馬隊參賽。野馬隊和溫哥華的巨人隊及麥迪森哈特老虎隊,同屬加拿大青少年冰上曲棍球大聯盟A組。他的老婆寶拉看著節目單,上面也有像前文列示的球員資料。
她問巴恩斯里:「你知道這些年輕人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巴恩斯里說:「這些小夥子年齡都在十六歲和二十歲之間,所以應該是在六○年代末生的。」
寶拉說:「不是啦,我不是指年齡,而是他們出生的月份!」
巴恩斯里回憶道:「當時,我還以為我老婆在胡言亂語。等我細看球員資料,才終於知道寶拉在說什麼。的確,很多球員都在一、二、三月出生。真是不可思議。」
那晚,巴恩斯里回家之後,仔細查看所有能找到的曲棍球職業球員出生日期,果然也是年頭出生的多。巴恩斯里夫婦和同事湯普森(A. H. Thompson),蒐集了安大略青少年曲棍球聯盟所有球員的資料,進行統計,再次印證他們的發現:在一月出生的球員,遠遠多過其他月份出生的。第二多的呢?二月。第三?三月。巴恩斯里發現,安大略青少年曲棍球聯盟的球員,一月出生的要比十一月出生的人數幾乎多達五.五倍。他再深入研究所有青少年明星隊伍,十一歲和十三歲之間的球員,發現他們大多數一樣是年頭生的孩子。加拿大國家曲棍球聯盟呢?也一樣。
他愈調查,愈發現這個現象並非巧合,而是加拿大曲棍球代表隊的一個鐵律:不管是哪個明星隊伍,四○%的球員都是在一月到三月間出生的,三○%在四月至六月間,二○%在七月到九月間,只有一○%的球員在十月到十二月間出生。
「我研究心理學這麼多年,還沒看過這麼明顯的效應,」巴恩斯里說道:「甚至連統計都不必,只消瞄一眼就看出來了。」
請再回頭看看麥迪森哈特市老虎隊的球員名單。你看到了嗎?這個球隊共有二十五名球員,其中有十七名都是在一月、二月、三月、四月間出生的。
以下是紀念杯決賽的一段文字轉播,只是我用出生日期取代他們的姓名。如此一來,就不像加拿大青少年曲棍球冠軍爭霸戰,而是變成一種以摩羯座、水瓶座和雙魚座為主的星座男孩運動儀式。
「三月十一日」從老虎隊門網的一邊出來,把球留給隊友「一月四日」。「一月四日」再把球傳給「一月二十二日」。下一個接球的則是「三月十二日」,近距離射門。老虎隊的守門員「四月二十七日」擋住了。巨人隊的「三月六日」搶到反彈球,射門!老虎隊的後衛「二月九日」和「二月十四日」飛撲過去,「一月十日」眼睜睜地看著球飛過去。「三月六日」得分!
我們再看第二局結束前的一幕。
輪到麥迪森哈特。老虎隊的神射手「一月二十一日」衝到冰場右側,然後打住,在這裡繞圈,想要甩開溫哥華的後衛「二月十五日」。「一月二十一日」飛快地把球傳給隊友「十二月二十日」。
哇!「五月十七日」衝過來了,但「十二月二十日」不理他,把球回傳給「一月二十一日」。「一月二十一日」射門!溫哥華的後衛「三月十二日」衝到前面攔截。溫哥華的守門員「三月十九日」也飛撲過去,可惜為時已晚。
一月二十一日得分!他得意洋洋地高舉雙手。隊友五月二日興奮地騎到他的背上。

/////////「巨大效應」
這個現象其實很容易解釋。說來和星座無關,也不是在一月到三月出生就有什麼神奇的,只是加拿大曲棍球年齡分級的分界是一月一日。凡是一月一日以後出生的,到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都屬於同一個年齡組別。一月二日出生的幾乎要比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生的大上一歲。在前青少年時期,實際年齡差異達十二個月,身體成熟度也有很大的不同。
這裡是加拿大,全世界對曲棍球最狂熱的國家。英雄出少年,曲棍球教練莫不積極尋找九歲或十歲、具有天賦的孩子,使他們進入明星代表隊。所謂的「天賦」是指:塊頭比較大、身體協調度佳、身體成熟度也比較好的孩子。
如果一個孩子能獲選加入代表隊,又會如何?從此他就能有更好的教練來為他指導,隊友比較優秀,一季可打五十場到七十五場,否則只能打個二十場左右。進入代表隊之後,也得加倍練習,甚至比以往多投注三倍以上的時間。一開始,他的優勢並不明顯,只不過年齡比其他孩子大上幾個月而已。但是到了十三歲或十四歲,由於有好教練指導加上勤奮練習,優勢就愈來愈明顯,他真的變得突出,具有加入青少年大聯盟B組的實力,日後又可更上一層樓,成為一線球員。1
巴恩斯里認為選手年齡分布偏斜的原因主要有三:也就是挑選、能力分組以及經驗差異。如果你先挑選出資質優異的孩子,給這些菁英的孩子更好的訓練和學習經驗,最後他們的表現就會更加突出。
在美國,橄欖球和籃球代表隊挑選選手不像加拿大曲棍球隊,沒有年齡分組,出生年月日也就不會影響到他們在球場上的表現;即使一個孩子體型比隊友來得小,練習的時間一樣多。但棒球就不同了。2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非學校代表隊的棒球聯盟,年齡分組的分界是七月三十一日;因此主要聯盟的選手,在八月出生的遠比其他月份來得多(以二○○五年為例,在八月出生的就有五百零五人,而七月出生的只有三百一十三人)。
歐洲足球隊的組成,也像加拿大的曲棍球和美國的棒球,球員年齡分布明顯有偏斜的現象。英國足球隊的年齡分界是九月一日。在九○年代的超級聯盟,有二百八十八個選手是九月到十一月間出生的,而在六月到八月出生的只有一百三十六個。以往,國際足球賽的年齡分界是八月一日,在最近一次青少年冠軍錦標賽中, 在八月到十月間出生的選手有一百三十五個,而在五月到七月間出生的只有二十二個。現在,國際青少年足球賽的年齡分界又改為一月一日。請看看表1-2二○○七年捷克青少年足球國家代表隊的名單,這支隊伍也是角逐青少年世界杯的勁旅。
看來,捷克足球教練大可告訴那些參加全國選拔賽的選手,如果是在九月之後出生的,不用比了,他們已經被淘汰,可以回家了。
當然,曲棍球和足球只是運動競技,只有少數資賦優異的孩子,能被選上加入明星代表隊;但是我們也可以在教育體系看到類似的結果。很多父母會設法讓孩子提早讀幼稚園,例如孩子才滿五歲,班上其他小朋友都要大上好幾個月,甚至將近一歲。或許這些做父母的認為,孩子儘管年紀比較小,但最後還是可以克服學習上的問題,贏在起跑點上。其實不然,就像加拿大的曲棍球選手。孩子年齡不足,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以致成就低落,反而愈來愈跟不上同學。
最近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勞動經濟學者貝達德(Kelly Bedard)與杜伊(Elizabeth Dhuey),研究學童出生月份與數學及科學測驗的成績。她們採用的數據,來自每四年進行一次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參與的國家將近二十個。
她們發現,在四年級的學童當中,相對年齡較大的孩子測驗成績比較小的孩子,要高出四%到一二%。杜伊認為,這是一種「巨大的效應」。她解釋說,即使兩個四年級生智力相當,一個是年頭生的,一個是年尾生的,年頭生的可能拿八十分,而年尾生的只能拿六十八分,而拿八十分的那個孩子就可以進資優班。
杜伊說:「這就像參加球隊。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為他們進行能力分組,有的得以進入語文或數學資優班。然而老師看這群幼稚園大班或小學一年級的學童的表現,可能把孩子的身心成熟度和能力混為一談。
他們把比較大的孩子分到比較好的一班,讓他們接受更好的訓練,他們的表現自然比較好,第二年就順理成章地繼續被編在比較好的班級,表現得又更為突出。如此一來,就可一直保持領先。但是丹麥就不贊同這種教育政策,在孩子十歲之前,都不進行任何的能力分組。」換言之,丹麥為了落實平等的教育觀,不讓年齡造成的成熟度差異,影響到孩子受教育的機會。
杜伊和貝達德後來又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做了類似的分析。她們發現,在四年制的美國大學教育體系中,相對年齡最小的一群,學業成績比同學低一一.六%。因此,儘管已經過了許多年,這群學生就學之初成熟度較低的劣勢依然存在。有好幾千個學生甚至因為學齡階段太早入學,學習成就受到影響,無法進入大學。3「這實在荒謬,」杜伊說:「我們隨意設下的入學年齡分界,竟有如此長遠的影響,而且似乎每個人都覺得無所謂。」

/////////成功是優勢的累積
且讓我們再思索加拿大曲棍球選手和出生月份的關聯。在我們的觀念裡,最優秀、最聰明的人自然而然就可以出人頭地。其實,成功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的確,那些可以成為職業選手的曲棍球球員,要比你、我都厲害,但他們打從小時候就有好的開始,再加上有好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就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社會學家莫頓稱這種現象為「馬太效應」,典出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節:「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換言之,成功者愈能得到特別的機會而變得愈成功;愈富有,稅額減免的額度愈高;成績最好的學生愈能得到老師的關注;在加拿大打曲棍球的孩子,體型愈大的,愈能得到好的教練指導,練習的機會也比較多。正如社會學家所言,成功是「優勢累積」的結果。加拿大的曲棍球選手一開始只是比同輩好一點,但這小小的差異使他得到更好的機會,同輩愈差愈多,最後就遠遠落後了。最初那一丁點的差異使他出類拔萃,最後成了真正特出的人。但在一開始,他還不算特出,只是比別人好一點點而已。
加拿大曲棍球選手選拔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就是,我們現有的選才制度似乎效果有限。我們以為,所有的明星球隊或資優生愈早培養愈好,才不會浪費人才。
然而,且讓我們看看表1-3的捷克國家足球代表隊的球員名單,這支球隊曾經在世界錦標賽拿下第五名。七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生的掛零,生於八月、九月的各有一個。因此,在下半年出生的似乎很倒楣,得不到鼓勵、重視,或是很早就被淘汰了。如此一來,捷克運動人才當中有一半都被浪費了。
如果你是有運動才華的捷克年輕人,不幸出生於下半年,該怎麼辦?看來,你是不能打足球了,也許你該往其他熱門運動項目發展,比方說曲棍球(你可能可以預知自己的命運)。看來在第四季出生的,最好也早早放棄,這輩子別再夢想成為職業曲棍球選手。
你看到我們的成功思維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了嗎?我們把成功和個人特質畫上等號,其他人因而失去出頭的機會。我們制定出來的規則反而壓抑成就,我們太早就宣布某些人是失敗者。我們對成功者過於敬畏,對失敗者則不屑一顧。更重要的是,我們太被動了,忽略了自己所扮演的一個重要角色。我在這裡說的「我們」就是指社會,也就是失敗與成功的判定者。
如果我們願意正視年齡分界的問題,大可設立二個或三個曲棍球聯盟,根據球員的出生月份來分組,把出生月份相近的球員分為一組,讓各組自由發展,最後再來挑選明星代表隊。如果捷克和加拿大每一個在年底出生的運動員,都有公平的機會,這兩個國家的代表隊,不是有兩倍的人才可供挑選嗎?
學校也是。小學和中學可以依學生年齡分班,一到四月的一班、五到八月一班,九到十二月的一班,讓成熟度相當的學生互相學習、競爭。其實,這樣校務運作起來只是變得複雜一點,也不一定會花費更多的錢。也許這樣就能弭平教育制度的一個重大缺失,我們也能更容易操控成就評量的機制。不只是運動競技,還有很多重要的事也可以這麼做。但是我們就是不做。為什麼?因為我們對成功的觀念已根深柢固,認為成功只是個人的資質、努力與表現,而我們生存的世界或社會規則和成功無關。

台長: 來自星星的喵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