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開心顯性頓悟真宗論(節錄) 唐,大照普寂
李慧光居士問,大照普寂禪師答。(明真性之開顯)
居士問曰:佛法幽玄,凡人不惻,文字浩汗,意義難知,請問禪師法要,暫辭方便,直往直言,不棄俗流,幸無祕密。
大照禪師答:善哉!善哉!觀汝所問,菩薩根基,似欲純熟。吾長身四十有五,入道已來二十有餘,未曾有人問斯意義,汝有何事,復決何疑,直問直說,不假煩言。
問曰。夫欲入道者,當修何法?看何法?證何法?求何法?悟何法?得何法?而趣菩提。
答曰。一法不看,亦無有求;一法不證,亦無有後;一法不悟,亦無道可修,即是菩提。
問曰:弟子無始世來,流浪生死,與理相違,乍聞頓說,冥漠不知,神識昏昏,莫知所在,由若醉人,未能星悟。伏願下接群迷,賜垂少問。方便會真。(問曰:)云何真性?
答曰:不起心,常無相,清淨。
問曰:云何自性。
答曰:見聞覺知,四大,及一切法等各有自性。
問曰:自性從何而生?
答曰:從妄心生。
又問曰:云何離自性?
答曰:心不起,即離。
問曰:云何是道?云何是理?云何是心?
答曰:心是道,心是理,則是心,心外無理,理外無心。心能平等,名之為理;理照能明,名之為心;心理平等;名之佛心。得此理者,不見生死,凡聖無異;境智無二,理事俱融;染淨一如。如理真照。無非是道,自他俱離,一切行,一時行,亦無前後,亦無中間,縛解自在,稱之道。
問曰:云何順正理人?
答曰:心不起,常無相,是順。
問曰:云何順道?
答曰:直心不著一切,即順。
問曰:云何是妄?
答曰:不識自心是妄。
問曰:云何是顛倒?
答曰:若起種種境界是顛倒。
問曰:何者是自心?何者是妄心?
答曰:若行分別是妄心,不分別是自心。
問曰:分別心及不分別心,從何而生?
答:分別心從顛倒生;不分別心從正智生。
問曰:分別心及與不別心,俱從何生?
答曰:無我生處。
問曰:既無生處,云何稱有顛倒,稱有正智?
答:若不識自心,即行種種顛倒;若識自心,即是正智。
問曰:今言識與不識,俱從何而生?
答:若識從悟生;若不識從妄想生。
問曰:一切眾生總在妄想,為復亦在正智?
答曰:一切眾生無在正智,實無妄想。
問曰:我今現在妄想,云何稱有正智?
答曰:汝本來實無妄想,今稱妄想,即如人食莨蕩子(一有毒植物),於空中覓針,如此虛空實無有針。
問曰:本來既無妄,今一切行人斷何物?而求道乎?
答曰:不斷一物,亦無道可求。
問曰:既無道可求,無物可斷,云何世尊經文說斷妄想?
答曰:世尊實不遣斷妄想。若斷妄想者,即不離妄想,一切眾生,妄有所得,妄有所斷,妄見有妄想法。世尊隨眾生意說,假立妄想法。世尊實不說一字妄想法。譬如艮鑿對病說藥。若無有病,即不說藥。
問曰:既是世尊不說妄想法。其妄想何誰造作?
答曰:眾生自造作。正智即無。
問曰:云何不造正智,偏造作妄想?
答曰:不識正智,即有妄想,若識正智,即無妄想。
問曰:既有正智,即合有妄想;云何說稱無妄想?
答曰:眾生實無妄想,亦無正智,二俱不可得。
問曰:既二俱不可得,即合無有凡夫,亦無聖人。
答曰:亦有凡,亦有聖,汝自不識。
問曰:何者是凡?何者是聖?
答曰:汝若分別,即是凡夫。若也不分別,即是聖。
問曰:分別是凡,不分別是聖;如小嬰兒不分別,可是聖人乎?
答曰:作此見解,大是愚夫。准如嬰兒幼稚不識好惡,由如癡人,不識尊卑,豈得是不分別?須於真如理中,常行分別心,得無分別智。
問曰:作勿生即是不分別智?
答曰:汝且看處看,淨心看,心起處,即須覺知心。從本已來清淨。不被外緣所染。事須了了,見因緣性不可得,即知因緣亦空亦非空者。即是世間所有森羅萬像,君臣父母,仁義禮信,此即是世間法不壞。是故經云:「不壞世法而入涅槃。」,若壞世法,即是凡夫流浪生死。其世間因緣法,各各無主,假緣和合,體性皆空,畢境不可得。若見如是理者。即名見性是也。即於分別中,得無分別智,常行分別,而不分別。此是不壞世法。是故經云:「分別諸結相,入第一義而不動。」,是以能覺之者,即動而起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