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5-02-17 17:00:00| 人氣484| 回應1 | 上一篇

〈世界末日升級版──閱讀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沈默

翻開這本書,一切都是似曾相識。村上春樹招牌的雙線敘事(《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1Q84》等),活著的牆,沒有時間與名字的城,夢讀,古夢,獸群,孤獨的男主角和他被剝離的影子,還有消逝與存在雙女主角(《挪威的森林》的直子和綠)等,熟識其作品的讀者毫無疑問地會連結到《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或以為此書為續集。但據村上春樹後記所言,早在一九八〇年他便寫出自認為不成熟的中篇小說〈城,與不確定的牆〉,反倒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才是對應之作。

《城與不確定的牆》分三部曲:第一部是採用第二人稱、傾訴式的懺情告白,奇數是少女的虛構故事,帶著少年一起進入城與牆的世界裡,偶數則是四十多歲男子回憶當時少年的他與女孩相識相戀以後的現實人生,直至「23」敘事者掉入洞裡,醒來就真的到了故事的另一邊,成為夢讀,在時間無作用的世界末日,安靜度日好一陣子,等到影子快死去,長談之後兩人(人和影)決心離開城,冒險前往恐怖的潭,但敘事者最終仍舊選擇留下──和《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尾聲相仿。

第二部是「我」的中年現實生活,一路細訴他成為某町圖書館館長,且和前館長(失去影子的人或幽靈)、黃色潛水艇少年、開咖啡館的無名女性(第一部少女的本體?影子?)相遇的種種。第三部是另一個「我」,待在世界末日的那個我,如何生活,又是如何遭遇認定夢讀是天命、想與之合體的黃色潛水艇少年,最後也決定逃離──於是,問題來了,哪一邊是現實,哪一邊又是虛構呢?而誰是本體,誰又是影子呢?

「我穿過聳立於兩側的感情狹縫,慢慢走回家。一側是在這座城裡自己已經不再孤獨了,另一側是即使如此自己終究還是孤獨的,我的心就那樣筆直地一分為二。」、「嘿,你懂了嗎?我們兩人,都只是別人的影子而已喲。」、「所謂的人就像一口氣般空虛的存在,所活過的人生,也只不過像是移動的影子一樣而已。」、「我無論如何就是很在意自己的影子。尤其是最近。對自己的影子,我忍不住感受到一種類似做人的責任那類的感受。至今為止,我到底有沒有正當地、公正地對待自己的影子呢?」

看似是炒冷飯,但村上春樹寫出了《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另一種版本,在思索孤獨、人際、自我雙面性等做到了更具平靜且和緩的深度闡述,確實可以視為世界末日升級版,不疾不徐地揭露了末日城牆的源起。在Covid-19降臨以後,末日孤伶感也就更能擊中人心,城和牆的內閉象徵性無與倫比真實,直指疫病時期經驗、社交距離等。

村上春樹小說最好的部分是那些意象的使用(如《1Q84》的空氣蛹、《發條鳥年代記》的井),正似金庸對武俠的貢獻無非是隱喻式武學的發明(如獨孤九劍以個體心眼看破群體癲狂性)。在《城與不確定性的牆》裡,舉凡圖書館(閱讀所有心的故事)、耳垂(傾聽與交融)、潭(在虛構與現實纏結的莫名深處)、獸(人性裡面的獸性)、蘋果(生活、五感的甜蜜)等等,無不可讓讀者盡情發揮自身的理解──隱喻值得玩味的地方是不僅限於單一詮釋,從來都是無盡開放的。

村上春樹在書中針對虛構與現實、黑暗與溫暖、孤獨與愛等,提出了對照以及混同的可能性。內文所述的「賈西亞.馬奎斯,認為沒有必要將生者與死者區分開來的哥倫比亞小說家。」也正是《城與不確定的牆》無區別之心的顯見。

費爾南多.佩索亞《惶然錄》寫到:「我們的肉體生活在一種維度裡,而靈魂生活在另一種維度裡。我們所生活的其他空間或許還存在其他維度,有著同樣真實的我們的另一面。…或許夢是我們生活的另一個維度,又或許,它們是兩個維度的交叉點。…自我,就其本身,是我們每個人的『我』,它或許是一種神性維度。…」

《城與不確定性的牆》三部曲之「我」,是三種不同維度的我,或者也可以說是多維度之我的交叉地帶。村上春樹如巫之筆細密描述出神性、人性維度相互交織的不思議之境,讓人得以在自身如影子般的黑暗歲月,找到溫暖的絲縷撫慰。

 

 

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250214

 

 

 

台長: 沈默
人氣(48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一般見識》 |
此分類上一篇:〈善於跨過去的人──閱讀洪凌《洪荒瀰漫超銀河》〉

TG嫩妹nini9595
北一高中生兼差下海 沙拉158.E.46.18隨 外貌超漂亮很愛笑好互動 有試車價TG搜nini9595瀨5280366 官網 http://www.5280344.com
2025-02-17 23:58: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