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掃過後,我的盆栽一片狼藉,
沒辦法的天災,陽金公路也還是殘枝落葉的.
台北市的公園處和工程處已經很盡力,
環保局的垃圾車還有大卡車,一直清運這些
倒樹和殘枝,實在太多了,路面上還是有些小樹枝/葉
真得很感謝他們~(鞠躬)
我在整理我的盆栽時,不知有什麼小動物跳走~
原來,有隻小傢伙趴在葉子上,我中獎了!
這是面天樹蛙~身有著黑色,類似><型的紋路
(那紋路,也像是位穿著褐色洋裝,身材姣好的女子~XD)
好可愛的小樹蛙,還是台灣特有的~^^~
因為在面天山區被採樣的,所以以地點為名~
我喜歡樹蛙,尤其是小型的,
那小小的身軀太迷人了,哈哈開心^^
關於面天樹蛙資料來源連結:
http://metadata.froghome.org/page.php?namecode=380046
面天樹蛙是由日本學者M.Kuramoro 及台灣學者王慶讓先生於1987年命名發表的新種,其種名idiootocus指的是不同的產卵型態,因為面天樹蛙的外型和叫聲和艾氏樹蛙很像,所以先前一直被誤認為同一種,但因這兩種蛙類有不同的產卵方式,所以確定為不同種,因此將其種名取為idiootocus。至於俗名面天樹蛙則是因為模式標本的採集地點位於陽明山的面天山區,所以是地名。
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長得很像,但體型略小,約2至5公分。
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的皮膚上都有許多顆粒狀的突起,背部也都有一個X或H形深褐色斑,前肢、小腿及第五趾外側都散布著細小的白點,但以小腿和足部相接處的白點最明顯。面天樹蛙的體色相當多變,但以褐色為主,不會變綠,而艾氏樹蛙體色經常帶點淺綠色。
面天樹蛙的拇指基部內掌瘤並不特別發達,腹部有很多的深色小斑點,尤其靠近腋部有兩個大黑斑,這和艾氏樹蛙有顯著差異,是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最重要的分辨特徵。面天樹蛙繁殖期從二月到九月,相當長。在暖冬的時候,繁殖期甚至可達全年。
繁殖期間,雄蛙會在夜晚聚集到水邊低矮的植物體上或地上鳴叫,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逼、逼、逼」和艾氏樹蛙類似,但比較短促而且凌亂。白天雄蛙很喜歡靜靜的平貼在芒草葉上作日光浴,此時身體顏色會變得接近白色。
卵很大(卵徑約2.4mm),常因沾有沙粒而呈土褐色,每次產卵100-300顆,一次產完,但常常有好幾對配對在同一個地方產卵,所以形成一大片,乍看之下,好像不小心翻倒、散落一地的青蛙下蛋粉圓冰。蝌蚪小型褐色,口位於腹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