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樹,就是海邊常見的防風林~原產於澳洲和南洋.
在北部的海邊也有,細緻特殊的莖和葉形.
(與蕨類中的木賊類似)
觀察這樹在天涼時,不必到海邊去~吹東北季風,(羨冬風)
除非~自己想/喜歡吹風時~XD
一整排的行道樹,還不錯看,就在士林官邸前.
母樹長的果子也很可愛~(迷你小榴槤?)
掛在樹上,如果顏色鮮艷一點,應該很吸睛.
不過匆匆的遊客,不會看吧! >"<
沒關係,總有人會欣賞的~斑駁粗糙的樹皮~
喜愛植物的我,還是讚嘆了~
是老樹了喔~因為有長出"板根"的現象^^
資料來源:台南縣本土教學資源網
http://ltrc.tnc.edu.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2&bdsn=375
學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
科名:木麻黃科 Casuarinaceae
俗名:番麻黃、麻黃仔。
莖:樹皮淡褐色,有不規則縱向細裂。小枝1灰綠色,且有密生的節。
葉:退化成輪生的鱗片葉,呈三角狀披針形,輪生於綠色小枝的節上,淡褐色。
花:雄花為葇荑花序,長在小枝的頂端,灰褐色。雌花為頭狀花序,長在側枝上,紅色。
果:似木質化的小毬果,橢圓形,赤褐色;成熟時苞片裂開放出種子,種子有膜翅。
鑑定特徵:小枝灰綠色,且有密生的節,分節明顯。葉退化成輪生的鱗片葉,輪生於小枝的節上。果實狀似木質化的小毬果。
分布:本縣全區皆有栽植作為校園植物、行道樹,濱海地區防風林樹種。
木麻黃是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達20公尺。樹皮淡褐色,有不規則縱向細裂,質地疏鬆,呈長片狀剝落。小枝灰綠色,約有縱稜7條,且有密生的節,節間長約0.4~2公分。葉退化成輪生的鱗片葉,約有6~10 枚輪生於綠色小枝的節上,淡褐色,呈三角小齒狀。雄花為葇荑花序,長在小枝的頂端,灰褐色。雌花為頭狀花序,長在側枝上,紅色的粉撲狀,花甚小,不明顯。於春秋兩季開花,花期5~6月。果實狀似木質化的小毬果,非常堅硬,橢圓形,有短梗,赤褐色,長約1.3公分,具宿存而硬化的苞,果苞12至14列;成熟時苞片裂開放出種子,種子有膜翅。
因木麻黃樹性強健,抗風、耐旱且耐鹽,常被廣植於濱海地區作為防風之用。由於它全株都是細絲狀的枝椏,能讓風從空隙間滑過,不致造成樹的壓力,就算在強風的海邊環境裏,也依然能長成高大的喬木。每當呼呼的海風吹起,林間就會傳來陣陣的窸窣聲,與海邊驚濤拍岸的浪花聲,互相譜成海濱最佳的背景音樂,讓人忘記俗世的塵囂與嘈雜。
木麻黃雖非台灣本地固有之樹種,但因於日據時代即引進,遍植於海岸以防風固沙,因為它不需管理就能長得很高大,抗污染、生長迅速,主根深,側根發達,又能耐鹽、鹹以及潮濕,在低窪受水浸的地方,只要水不沒頂,一星期內也不會把木麻黃浸死,是海岸、湖邊、堤岸防護林的優良樹種。而且木麻黃是少數具有根瘤的非豆科植物,根部有根瘤菌共生,能固定大氣中的氮,這是它之所以能耐貧瘠的主因,厲害吧!
木麻黃顯而易見的植株主體,是細長絲條狀綠色的莖,長得又細又長像針葉,因此常被民眾誤認為是它的葉。枝上有很多小節,很容易拔開,每個節上有退化的細齒狀葉,輪生於莖節上,這才是它真正的葉,若非仔細觀察,還真不容易發現!小時候最喜歡拔下這些小枝條,玩著誰是男生、誰是女生的遊戲呢!木麻黃有雌雄異株,也有雌雄同株2,必須仔細觀察比較才容易區分。
儘管木麻黃有著超強的生命韌性,但終究不敵海岸線日漸的消退。目前在七股潟湖、曾文溪出海口、雙春海濱等地區,已經發現大量的木麻黃乾枯死掉,有的甚至被海浪沖刷、掏空而傾倒,整個沙灘上倒臥著一株株的木麻黃,真令人憂心。它所帶來的生態警訊,也值得國人深入探討與研究。
影音來源:http://www.youtube.com/watch?v=PF-6QKBFztM
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五號,第一樂章:快板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