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17 21:33:45| 人氣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進入到痛苦,再進入到同理。

生命的原痛

凱瑟琳顯然是位帶著生命「原痛」(original pain)的小孩。原痛是美國著名心理輔導家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提出的理念。約翰.布雷蕭認為我們在童年時未能抒解而壓抑下來的情緒,其實並未消失,它們還潛存在我們的生命之中。在我們長大成人後,這些情緒仍會不由自主地暴發出來,造成我們生命的汙染。一個逃避原痛的人,在原痛不自覺地浮現時,他往往會希望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也讓加害者去感受他所受的原痛。

盡可能毫無保留地宣洩情緒。
只有藉著激起她的憤怒,才能觸及深藏的痛苦。
透過憤怒,進入到痛苦,再進入到同理。

壓抑在心中的情緒,恐怕是有層次性的,最外層、最容易感覺到的情緒往往是憤怒或憂鬱等。但外層情緒只是冰山的一角,冰山底層還潛存著我們極不願意去面對,因而埋藏得很深的情緒—如痛苦、恐懼與悲傷等。往往要先處理外層的情緒,底層的情緒才會有浮現的機會。

坦然面對是原痛治癒的指標

憤怒是情緒的外衣

壓抑在憤怒底層的情緒往往更具真實性,所以處理憤怒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要幫助我們繼續深入。

扭曲知見亦要處理

在另一方面,童年的創傷經驗,似乎也會形成一種「扭曲知見」,它與壓抑的情緒緊密地糾結在一起,汙染了我們的生命。

韋約翰(John White)在《內在革命》一書中,也提到了他自己的扭曲知見,他說:「我記得當時只有兩、三歲,孤獨的坐在地板上,房間被上了鎖。我大哭了很久,直至覺得再哭也無濟於事,……那是我一生中首次認識到只有孩童才能體會到的絕望—一種絕對的絕望,最終發現原來世界是這樣的。我接受了一個事實,就是千萬不要希冀從成人那裏得到慈愛和諒解,也不要向他們求什麼……。」

往負的方向的情緒能量,不須去根除,而是要重塑與轉化,將之運用到往正的方向。我們其實應該順水推舟,利用本心浮現的力量幫助我們面對煩惱、體會原痛、抒解情緒,使之不再遮蔽本心。但此是理想,一般人在面對煩惱、原痛、情緒時,往往會加以逃避,運用各種方法來解消本心的力量。煩惱、原痛、情緒既然仍在,本心必然會再一次地將之推向顯意識層,因而我們的病痛將永無寧日,病徵必周而復始,直到我們充分面對它們為止。

沒有巧合,並且也沒有什麼事是「因意外」而發生的。每件事和每件冒險,都是你的靈魂召來你自己身邊的,以使你能創造並經驗你真的是誰。(N. D. Walsch,1998,《與神對話》,83頁,台北:方智)

台長: 自渡
人氣(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