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定義」與「目的」
(一)定義:「圖書館為了教導讀者瞭解圖書館的各項服務、設施、組織、資源、及查詢策略而實施的一切活動均屬之」(ALA)
(二)目的
1.使圖書館的資源被充分的利用
2.使讀者能最有效率地,自行利用圖書館的資訊與設備,搜尋切合需要的資訊
3.期望讀者能靈活運用學得的知識與技能,自我充實,培育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圖書館的利用教育的層次:
1.圖書館概況介紹(Library Orientation)
2.圖書館資源利用指導(Library Instruction)
3.書目指導(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
(四)時代變遷
1.科技進步=>傳統的圖書館典藏資料以多樣型式出現
2.網路=>資料不需藉圖書館=>重新定義圖書館館藏=>無牆的圖書館
3.遠距教學、線上學習、終身教育=>改變圖書館利用教育
二.圖書館利用教育的「重要性」
(一)資訊技術=>資訊來源多元化、資訊量大=>檢索工具複雜=>更新教育內容
(二)圖書館與讀者間的橋樑
1.讀者:有效利用圖書館資源、獨立學習、終身學習
2.圖館:資源充分運用、瞭解讀者需求提高服務品質、教學相長提高工作效能
(三)日漸重要之因
1.線上查詢減少與館員直接接觸
2.網路資源繁多不知如何使用資料庫
三.圖書館利用教育與「資訊素養」
(一)資訊素養的定義
1.「具有資訊素養的人,必知”何時”需要資訊,並有效的”尋找”、”評量”和”使用”這些資訊」(ALA)
2.「資訊素養是”利用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McClure)
3.資訊素養包含(McClure)
(1)傳統素養
a.認識環境 b.圖書資料分類、排架與目錄組織
c.電子資料庫的使用 d.閱讀、摘要、改寫
e.讀書或研究報告的撰寫
(2)媒體素養:有能力去使用、分析、評估各種媒體訊息,並達到溝通的目的
(3)電腦素養:使用硬體的能力;使用文書處理等軟體來創造檔案資料的能力
(4)網路素養:網路基本概念;網路起源與發展;網路資源類型、網路檢索策略
(二)資訊素養能力培養
Eisenberg & Berkowitz「系統化資訊問題解決過程」六步驟(The Big Six):
1.問題界定:找出問題、定義問題及其範圍、重要性、時效性及相關影響因素
2.資訊搜尋策略:確定所有可能的資源,針對解決問題的需要性,決定策略
3.找到與取得資訊:查到資源所在,且從中取得所查到的資訊
4.利用資訊:取得資訊後,經閱讀、收聽、瀏覽而選出與主題有關部分應用之
5.綜合:整合資訊,予以組織或簡化,並適當表達
6.評鑑:評鑑資訊處理應用在解決問題過程之效率及結果之效能
(三)資訊素養能力指標
1.大學圖書館
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高等教育資訊素養能力標準」之個人資訊素養評估架構:
(1)能決定資訊需求的範圍及性質(Ex.寫報告知道要到哪區找資料)
(2)能有效的檢索所需資訊
(3)能評估資訊和來源,融入於原有的知識背景和評估系統(Ex.選適切的資訊)
(4)能獨立或與他人合作有效利用資訊,完成既定目標(Ex.利用資料作報告)
(5)了解經濟、法律、社會等議題時,會守法守分利用與檢索資訊(Ex.智財權)
2.學校圖書館
須納入課程中,並作為學校課程的評量,可為圖書館利用課程或融入其他課程
(1)能有效、快速”取得”資訊 (2)能判斷、評估”適當”資訊
(3)能創意、正確”利用”資訊 (4)能辨識資訊的重要性
(5)能追求符合個人興趣的資訊 (6)能找尋正確資訊、更新知識
(7)能欣賞文學作品與其他有創意的資訊作品
(8)能練習有關資訊與資訊科技的道德行為
(9)能以合作的方式取得資訊與分享資訊
3.公共圖書館
(1)對資訊需求的”認知” (2)從適當的資源中”擷取”資訊
(3)增進”使用”資訊科技的技能 (4)”分析、評估、組織、處理”資訊
(5)”運用”資訊以做為有效及創造性的決策
(6)在資訊和知識間產生有效的溝通
(7)須了解及注意倫理、法律及社會政治等對資訊技術的觀點
(8)開展對終身學習價值體認的態度及目標
四.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規劃」
(一)規劃流程
1.傳統:分析讀者群=>決定教育方式、內容、活動=>考慮媒體
2.現代:”系統化教學設計”IDI模式(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1)界定:界定問題=>分析環境=>策畫行政事項
(2)發展:訂定目標=>決定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雛型
(3)評鑑:測試教學雛=>分析結果=>教學系統的實施或修正。
(二)規劃原則與考慮層面
1.五原則:主動積極、因材施教、質量並重、系統統整、現代化(結合科技)
2.兩層面
(1)「教」:教學規劃、與教學機制的配合
(2)「學」:學習對象特質之探索、學習行為之分析、學習成效之評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