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01 23:13:04| 人氣5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者服務-讀者研究4~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四.讀者研究的範疇
(一)讀者類型研究
依主體某一特徵或資訊利用的某一方面分類,通常多採綜合性分類。例如:
1.按學科範圍:可分為社會科學讀者、人文科學讀者、自然科學讀者等
2.按讀者需求:可分為現實讀者和潛在讀者等
3.按利用能力:可分為初級讀者、中級讀者和高級讀者
4.按資訊需求方式:可分為借閱讀者、複印讀者、諮詢讀者、專題服務讀者等
(二)讀者利用資訊研究
讀者[產生資訊需求=>獲得文獻]之過程、文獻利用能力
1.讀者資訊心理、行為研究:改進資訊服務工作和實現圖書資訊系統的科學管理服務
2.社會因素的影響:對讀者心理和行為的影響,並分析因素與資訊使用價值的關係
3.讀者資訊需求的調查分析:資訊、檢索工具、資訊服務等需求
4.讀者獲取資訊的研究:目的-使資訊交流適應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
5.讀者利用資訊的研究:目的-有效控制讀者活動,促使資訊效益的充分發揮
(三)讀者閱讀研究
1.讀者結構研究:讀者結構是指由一定數量的、有閱讀能力和借閱需求的人,按照不同的自然因素(如年齡性別)、社會因素(如教育、職業、區域)和文獻需求特徵構成的組織體系
2.讀者閱讀心理:閱讀的認識活動(接受讀物訊息)和意向活動(個人心理色彩)
3.讀者閱讀需求研究:依照閱讀目的和對內容的需求分知識型、資訊型、資料型、研究型、消遣型、混合型
4.讀者閱讀行為研究
(1)檢索or利用行為:為特定目的而尋求某種知識或某種文獻的行為
(2)閱讀行為:消化和吸收從文獻中所得到的知識內容的行為
(四)讀者利用圖書館研究
讀者對館藏、設施、服務內容之認知、利用、滿意度與利用教育之推動等課題
(五)資訊服務系統的建立與管理研究
研究適用於現代讀者需求的圖書資訊服務系統模式,解決系統建立、運作與管理中的若干基本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五.讀者研究的方法
(一)直接途徑
1.問卷調查法:最易統計分析、使用最普遍
2.訪談法:電訪或面訪
3.實地觀察法:直接或間接式、非/介入式、非/結構式、非/參與式
4.資訊回饋法:被動式的調查方法
5.實驗法:改變某些服務條件來研究讀者的變化
(二)間接途徑
1.文獻調查:Ex.調查讀者利用文獻的情況=>獲取讀者的特徵資料
2.讀者業務資料調查:Ex.讀者單位組織機構表、活動日程、研究項目進展、成果紀錄等
3.資訊業務資料調查:Ex.讀者諮詢表、讀者檢索紀錄、讀者流通紀錄等

※前臺灣省文化處和前省立臺中圖書館的「公共圖書館使用者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研究」中,附錄三之「公共圖書館讀者研究實施手冊」可作為實施讀者研究之參考範本。

六.結語
(一)批評:研究方法的缺失與空洞的觀念架構
1.早期:多從資訊提供者的角度出發;採用未經適當設計的研究方法
2.1960s:以讀者的認知過程為中心;設計精密的新研究方法
(二)研究新方向
1.情境理論:採Time-Line訪問調查法,由受訪者提出問題,再沿著時間線回溯
2.與工作相關的資訊需求與資訊利用研究:原用於科技人員,晚近則用於與其他工作相關者

台長: 黑糖潤餅捲
人氣(5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圖書館讀書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讀者服務-圖書館利用指導1~4
此分類上一篇:讀者服務-讀者研究1~3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