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9 21:44:24| 人氣2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國兵法 -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喜怒第十一

【本文】

喜怒之政,謂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喜怒之間,必明其類。怒不可犯無罪之人,喜不縱可戮之士;喜怒之際,不可不詳。喜不可縱有罪,怒不可戮無辜;喜怒之事,不可妄行。行其私而廢其功,將不可發私怒,而興戰必用眾心,苟合以私忿而合戰,則用眾必敗。怒不可以復悅,喜不可以復怒,故以文為先,以武為後。先勝則必後負,先怒則必後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故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憂而不懼,悅而不喜。可忿之事,然後加之威武,威武加則刑罰施,刑罰施則眾姦塞。不加威武,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眾惡不理,其國亡。 

【譯文】

身為將領應注意隨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境雖難免有怒有喜,但仍應將公事與私心區分開來,才不至於誤事。

生氣時,不可遷怒無罪的人,也不可因一時的高興,而赦免罪大惡極的人,應詳究其情,再行發落。決斷案件,也不可因自己的喜好,而濫殺無辜,或縱容有罪之人,不使情緒影響決策。將領不可喜怒無常,這足以抵銷以往所有的戰功,作戰時,應團結部眾的心,激勵士氣,齊力作戰,如果只憑自己的血氣之勇,強求軍隊硬攻,那麼全軍將毀在他的手中。

時時保持愉快的心情,就不容易發怒;終日鬱鬱寡歡,也就很難快了的起來,所以將領必先修文德,而後再講究武功,如果戰勝後不能更加謹慎,則將因輕敵而戰敗。一味的意氣用事,事後必會後悔。一時的衝動,將導致身敗名裂。

所以有才德的君子,威武而不野蠻;只知憂心,而不知恐懼;喜怒皆不形於色。平時就要樹立威嚴,這樣,刑法才有效力,一切的罪惡都可以掃盡。若無法確立威信,則刑罰就無法施行,眾人跋扈而無法管束,那麼國家就會滅亡。



治亂第十二

【本文】

治亂之政,謂省官并職,去文就質也。夫綿綿不絕,必有亂結;纖纖不伐,必成妖孽。夫三綱不正,六紀不理,則大亂生矣。故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功可保。夫三軍之亂,紛紛擾擾,各惟其理。明君治其綱紀,政治當有先後。先理綱,後理紀;先理令,後理罰;先理近,後理遠;先理內,後理外;先理本,後理末;先理彊,後理弱;先理大,後理小;先理上,後理下;先理身,後理人。是以理綱則紀張,理令則罰行,理近則遠安,理內則外端,理本則末通,理彊則弱伸,理大則小行,理上則下正,理身則人敬,此乃治國之道也。

【譯文】

要整頓政治,必須先裁汰冗官,去除虛職,不使閒散無用的官員,群聚結黨,危害政務。全國上下若不遵守三綱六紀,就會大亂。所以國君行為舉止必不失正道,為政需合乎理法道統,則萬事可成,而功業亦可長久保持。

軍隊之所以會紛擾沒有秩序,是因部隊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管理。所以國君要治理國家,要有先後次序,先整頓大綱,而後處理細目;先頒布戒令,而後執行刑罰;先治理好國都附近幾省,而後全國都可治理好;先安內而後攘外;先修身而後治人。

如此一來,法令申明了,刑罰就可以執行無礙了;國家強盛了,鄰國就不敢來犯;壓制強者,則弱者得以伸張;吏治清明,則百姓亦會循規蹈矩,國君擁有崇高的品德,就能得天下人的景仰,這就是治國之道。



教令第十三

【本文】

教令之政,謂上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夫釋己教人,是謂逆政;正己教人,是謂順政。故人君先正其身,然後乃行其令。身不正則令不從,令不從則生變亂。故為君之道,以教令為先,誅罰為後;不教而戰,是謂棄之。

先習士卒用兵之道,其法有五:一曰:使目習其旌旗指麾之變,縱橫之術;二曰:使耳習聞金鼓之聲,動靜行止;三曰:使心習刑罰之嚴,爵賞之利;四曰:使手習五兵之便,鬥戰之備;五曰:使足習周旋走趨之列,進退之宜;故號為五教。教令軍陳,各有其道。左教青龍,右教白虎,前教朱雀,後教玄武,中央軒轅。大將軍之所處,左矛右戟,前盾後弩,中央旗鼓。旗動俱起,聞鼓則進,聞金則止,隨其指揮,五陳乃理。正陳之法,旗鼓為之主:一鼓,舉其青旗,則為直陳;二鼓,舉其赤旗,則為銳陳;三鼓,舉其黃旗,則為方陳;四鼓,舉其白旗,則為圓陳;五鼓,舉其黑旗,則為曲陳。直陳者,木陳也;銳陳者,火陳也;方陳者,土陳也;圓陳者,金陳也;曲陳者,水陳也。此五行之陳,輾轉相生,衝對相勝,相生為救,相勝為戰;相生為助,相勝為敵。凡結五陳之法,五五相保,五人為一長,五長為一師,五師為一枝,五枝為一火,五火為一撞,五撞為一軍,則軍士具矣。

夫兵利之所便,務知節度。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壯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糧牧,智者為謀主。鄉里相比,五五相保,一鼓整行,二鼓習陳,三鼓起食,四鼓嚴辦,五鼓就行。聞鼓聽金,然後舉旗,出兵以次第,一鳴鼓三通,旌旗發揚,舉兵先攻者賞,卻退者斬,此教令也。

【譯文】

身居高位,需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言辭要合乎理法,行為要合乎正道,因自己的一言一行,皆在眾人的視聽中。嚴格要求別人,卻放縱自己,這是逆政,能先端正自己,而後教導百姓,這才是順政。行為舉止不端正,所施的政令就無人遵守,那麼國家便會大亂,所以為政者要先正其身,而後可以名正言順的施政令。

為政者,應先教導、訓誡百姓,而後再施用刑罰,軍隊不經訓練,就派上戰場,是置之餘死地,訓練兵士的方法有五種:一‧訓練他們熟悉旌旗指揮符號,並隨指揮變換隊形。二‧訓練他們分辨動靜行止等鑼鼓號令。三‧使兵士了解刑法的嚴苛與封賞的豐厚,使之不敢違背軍令。四‧使他們熟悉兵器的使用方法。五‧教他們快步、慢步、後轉等行進方法,使他們進退皆合宜。這些稱為五教。

各部隊皆有其不同的陣形,須分開訓練,左軍教以青龍陣,右軍教以白虎陣,前軍為朱雀陣,後君為玄武陣,中軍為軒轅陣。大將軍所在之處,左有矛,右放戟,前置盾,後架弩,中央放置旗鼓。旗幟一動,三軍就要集中注意力,聽到鼓聲就前進,聽到鑼聲就停止,能依指揮行動,五陣就有秩序。指揮軍陣要用旗幟和大鼓:擊鼓一聲並舉青旗,則擺直陣;擊鼓二聲舉紅旗,則擺銳陣;擊鼓三聲舉黃旗,則擺方陣;擊鼓四聲舉白旗,則為圓陣;擊鼓五聲,舉黑旗,則擺曲陣。直陣即木陣;銳陣即火陣;方陣即土陣;圓陣即金陣;曲陣即水陣。這五種陣形,互相衍生變化,合作無間,時而前後夾擊取勝,時而前仆後繼相救援。

五陣的編制為:五人射一長,五長為一師,五師為一枝,五枝為一火,五火為一撞,五撞為一軍,則全軍的階級就規劃完善。

用兵應使兵士各盡其才,使身短者持矛戟,身長者持弓弩,強壯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使弱者負責供給軍需,使智者為軍事計畫的主謀。同鄉里的編為一隊,五人互保,擊鼓一聲,則整隊待發,擊鼓二聲,則練習排陣,擊鼓三聲,則準備用餐,擊鼓四聲,則靜肅立定,擊鼓五聲,則開始行軍。而後以旗指揮軍隊,次第出兵。作戰時,旗鼓皆發,勇敢向前殺敵者,將有重賞,退卻者將處以斬刑,這就是教令。



斬斷第十四

【本文】

斬斷之政,謂不從教令之法也。其法有七:一曰輕,二曰慢,三曰盜,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亂,七曰誤,此治軍之禁也。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故設斧鉞之威以待,不從令者,誅之。軍法異等,過輕罰重,令不可犯,犯令者斬。

期會不到,聞鼓不行,乘寬自留,避迴自止,初近後遠,喚名不應,車甲不具,兵器不備,此為輕軍,輕軍者斬。

受令不傳,傳令不審,迷惑吏士,金鼓不聞,旌旗不睹,此謂慢軍,慢軍者斬。

食不稟糧,軍不省兵,賦賜不均,阿私所親,取非其物,借貸不還,奪人頭首,以獲其功,此謂盜軍,盜軍者斬。

變改姓名,衣服不鮮,旌旗裂壞,金鼓不具,兵刃不磨,器仗不堅,矢不著羽,弓弩無弦,法令不行,此為欺軍,欺軍者斬。

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按旗不伏,舉旗不起,指揮不隨,避前向後,縱發亂行,折其弓弩之勢,卻退不鬥,或左或右,扶傷舉死,自托而歸,此謂背軍,背軍者斬。

出軍行將,士卒爭先,紛紛擾擾,車騎相連,咽塞路道,後不得先,呼喚喧嘩,無所聽聞,失亂行次,兵刃中傷,長短不理,上下縱橫,此謂亂軍,亂軍者斬。

屯營所止,問其鄉里,親近相隨,共食相保,不得越次,彊入他伍,干誤次第,不可呵止,度營出入,不由門戶,不自啟白,姦邪所起,知者不告,罪同一等,合人飲酒,阿私取受,大言警語,疑惑吏士,此謂誤軍,誤軍者斬。

斬斷之後,此萬事乃理也。

【譯文】

違令的人,必須加以懲處,不施以懲罰,將累及全軍,所以君王授予將領全權處置違令犯紀的兵士。軍法有輕重之分,過失較小的,處以輕刑,過失較大的,處以重刑,但軍令是不可違抗的,犯令者,將領有權處決他。以下七種情況,足以影響軍容,犯令者當處以斬刑。

第一‧藐視軍令,集結的時間已到,卻不準時報到,聽到號令卻不行動,藉故推託,迴避任務。呼其名卻不答應,臨上陣之際,裝備還未準備齊全,這些是犯了輕軍之罪,要處以斬刑。

第二‧怠慢軍令,接到上級的命令,不即刻傳達下去,或者誤傳命令,導致行動錯誤;作戰時不聽號令,不聽指揮,這些都犯了慢軍之罪,理應問斬。

第三‧貪贓枉法,不知體恤屬下疾苦,取其用物,久借不歸;行為不當,掠奪別人的功勞。並且給予親近的人最優渥的待遇。這些都犯了盜軍之罪,須依法處斬。

第四‧任意更改姓名,毀壞服號,旌旗鑼鼓等指揮用具,不加以妥善保存,武器裝備也不加以維修,使得弓矢上的羽毛脫落,弓弦斷裂,無法用來作戰,這些是犯了欺軍之罪,格殺勿論。

第五‧違背軍令,不依號令行進,不聽指揮行動,一味的退居後位,避免打頭陣,攪亂了隊伍的次序,折損軍隊的氣勢;還假藉救助傷患的名義,撤回安全的地方。這是犯了背軍之罪,斬殺不赦。

第六‧攪亂軍隊秩序,行軍時,兵士爭先恐後,不守秩序,使得隊伍凌亂,車輛阻塞道路,使得後面的隊伍不能前進而高聲喧嘩,將領的命令無法下達。如此一來,軍中的傷亡增多,無法作戰。這些是犯了亂軍之罪,應斬首示眾。

第七‧軍隊紮營駐守,四處打聽親友的下落,不顧軍令,與親友同進同出,更強行潛入其他營區,屢次違令,不聽勸阻。數次由後門出入軍營,而不坦白認錯。知奸情而不告發,則與犯過者同罪。暗地裡飲酒作樂,四處散佈謠言,攪亂軍心,這些是犯了誤軍之罪,處以斬刑。

能實施嚴刑峻法,兵士才會嚴守軍令,如此,各項軍務才能進行得有條理。



思慮第十五

【本文】

思慮之政,謂思近慮遠也。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故君子思不出其位。思者,正謀也;慮者,思事之計也。非其位不謀其政,非其事不慮其計。大事起於難,小事起於易。故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是以九重之臺,雖高必壞。故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後。是以秦穆公伐鄭,二子知其害;吳王受越女,子胥知其敗;虞受晉璧馬,宮之奇知其害;宋襄公練兵車,目夷知其負。凡此之智,思慮之至,可謂明矣。夫隨覆陳之軌,追陷溺之後,以赴其前,何及之有?故秦承霸業,不及堯舜之道。夫危生於安,亡生於存,亂生於治。君子視微知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

【譯文】

為政者應有深謀遠慮的胸懷,才能防範未然,化解危機。

人若無遠慮,必有近憂,而深思熟慮是為了謀求事情的解決之道,所以君子須時時的探索本職的問題,但若非自己職權範圍的事物,千萬不可干預。

欲成小事,則須由難處著手,因此事情須考慮利弊兩面,欲成其功,必先考慮失敗的因素。九層樓高的高臺,其基礎不穩固,亦有倒塌的可能,行事須考慮得面面俱到,才不會有破綻,不可顧前不顧後,看高不看低。

古時秦穆公伐鄭國,百里溪與蹇叔就已看出其中的不妥;吳王夫差放走句踐,伍子胥已預知日後敗亡的命運;虞國接受晉國的賄賂,而宮之奇已知其弊害;宋襄公有也心想稱霸天下,公子目夷早就預言失敗。以上這些有先見之明的高人,思慮相當的周延,,人君若不聽忠言,而重蹈覆轍,實在太不聰明了。秦始皇就是不納忠言,所以不能成就如堯舜般的大業。

再安定的環境,亦有危機出現,動亂亦往往產生在太平盛世,君子若能見微知著,見始知終,則禍患無從產生。



陰察第十六

【本文】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外傷則內孤,上惑則下疑;疑則親者不用,惑則視者失度;失度則亂謀,亂謀則國危,國危則不安。是以思者慮遠,遠慮者安,無慮者危。富者得志,貧者失時,甚愛太費,多藏厚亡,竭財相買,無功自專,懮事眾者煩,煩生於怠。船漏則水入,囊穿則內空;山小無獸,水淺無魚,樹弱無巢;牆壞屋傾,堤決水漾;疾走者仆,安行者遲;乘危者淺,履冰者懼,涉泉者溺,遇水者渡,無楫者不濟,失侶者遠顧,賞罰者省功,不誠者失信。唇亡齒寒,毛落皮單。阿私亂言,偏聽者生患。善謀者勝,惡謀者分。善之勸惡,如春雨澤。麒麟易乘,駑駘難習。不視者盲,不聽者聾。根傷則葉枯,葉枯則花落,花落則實亡。柱細則屋傾,本細則末撓,下小則上崩。不辨黑白,棄土取石,虎羊同群。衣破者補,帶短者續。弄刀者傷手,打跳者傷足。洗不必江河,要之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疾足;賢不必聖人,要之智通。總之,有五德:一曰禁暴止兵,二曰賞賢罰罪,三曰安仁和眾,四曰保大定功,五曰豐撓拒讒,此之謂五德。

台長: 詩人
人氣(2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過的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三國兵法 - 曹操1
此分類上一篇:三國兵法 -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