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9 21:43:29| 人氣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國兵法 -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治人第六

【本文】

治人之道,謂道之風化,陳示所以也。故《經》云:「陳之以德義而民與行,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日月之明,眾下仰之;乾坤之廣,萬物順之。是以堯、舜之君,遠夷貢獻;桀、紂之君,諸夏背叛;非天移動其人,是乃上化使然也。故治人猶如養苗,先去其穢。故國之將興,而伐於國,國之將衰,而伐於山。明君之治,務知人之所患,皂服之吏,小國之臣。故曰:皂服無所不克,莫知其極,克食於民,而人有飢乏之變,則生亂逆。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如此,富國安家,不亦宜乎?夫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安。故唐、虞之政,利人相逢,用天之時,分地之利,以豫凶年,秋有餘糧,以給不足,天下通財,路不拾遺,民無去就。故五霸之世,不足者奉於有餘。故今諸侯好利,利興民爭,災害並起,彊弱相侵,躬耕者少,末作者多,民如浮雲,手足不安。《經》云:「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貴無用之物,使民心不亂。」各理其職,是以聖人之政治也。古者,齊景公之時,病民下奢侈,不遂禮制。周秦之宜,去文就質,而勸民之有利也。夫作無用之器,聚無益之貨;金銀璧玉,珠璣翡翠,奇珍異寶,遠方所出,此非庶人之所用也。錦繡纂組,綺羅綾縠,玄黃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雕文刻鏤,伎作之巧,難成之功,妨害農事,輜軿出入,袍裘索襗,此非庶人之所飾也。重門畫獸,蕭牆數仞,冢墓過度,竭財高尚,此非庶人之所居也。《經》云:「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謹身節用,以養父母。」制之以財,用之以禮,豐年不奢,凶年不儉,素有蓄積,以儲其後,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時之氣乎?  

【譯文】

書經上說:「以德義教化百姓,百姓就不會悖德忘義;教民以是非之辨,百姓行為就有分寸。」所以要依正道來教育百姓。

日月之光,廣被眾人,眾人皆仰望他;天地之大,孕育萬物,萬物皆順其生長。因此堯舜之恩澤廣布,令遠夷皆來歸服;夏桀、商紂之敗德,使諸夏背叛,這並非上天所指使的,乃造化使然。

統治百姓猶如培養幼苗,必先拔去雜草;所以要使國家興盛,要先去除禍根。有為的君主,應知皂服小吏,危害甚大,因此有的說:「皂服小吏是百姓的剋星,廣徵暴斂,使百姓匱乏,而導致動亂發生。」平時若能注重農業,不加侵擾,減少賦稅,增加百姓收入,這才是使國家富強的最好方法。

國軍不憂心國家不夠繁榮,卻憂心國內不安定,所以堯舜劃分地利,與民耕作,觀測天象,預測兇年,使年年有餘糧,人人都衣食不缺,路不拾遺,百姓皆滿足於現況。春秋時代貧弱者開始為富者耕作,延續至今的諸侯皆爭一己之私利,形成弱肉強食的社會,耕作的農人減少,紛紛改行從商,互相爭利,以致人心惶惶,社會不安定。

書經上說:「居上位者不把金銀當寶貝,百姓就不會去當盜賊;不常使用奢侈無用的器物,民心就不會大亂。」能使百姓安於其職,才是盛民的政治。齊景公生活奢侈,禮制就無法施行,周朝與秦朝,去除紋飾,崇尚儉樸,使民風敦厚。

金銀璧玉,珠璣翡翠,奇珍異寶,皆非中原所產,也非平常百姓日常所需。錦繡編織,綺羅綾縠,染色布帛,皆非百姓身上所能穿的。雕文刻鏤,耗時貴工,只有妨害農事,無重要用途。輜軿袍裘,亦非百姓所需,那些刻意垛高圍牆裝點門面,大肆翻祖墳,炫燿財富的行為,都是富人才做的事。

書經上說:「庶民最需求的生活是努力躬耕,謹身節用,以侍奉父母。」所以為政者要能控制財貨流量,並以禮教化百姓,使之勤儉刻苦平日有積蓄,便不愁荒年時物貨缺乏,這樣的治民之道,不也合乎了四時的變化嗎?



舉措第七

【原文】

舉措之政,謂舉直措諸枉也。夫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在養神;治國之道,務在舉賢;是以養神求生,舉賢求安。故國之有輔,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細,輔不可弱;柱細則害,輔弱則傾。故治國之道,舉直措諸枉,其國乃安。夫柱以直木為堅,輔以直士為賢;直木出於幽林,直士出於眾下。故人君選舉,必求隱處,或有懷寶迷邦,匹夫同位;或有高才卓絕,不見招求;或有忠賢孝弟,鄉里不舉;或有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或有忠質於君,朋黨相讒。堯舉逸人,湯招有莘,周公采賤,皆得其人,以致太平。故人君懸賞以待功,設位以待士,不曠庶官,闢四門以興治務,玄纁以聘幽隱,天下歸心,而不仁者遠矣。夫所用者非所養,所養者非所用;貧陋為下,財色為上;讒邪得志,忠直遠放,玄纁不行,焉得賢輔哉?若夫國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賢之過也。夫失賢而不危,得賢而不安,未之有也。為人擇官者,亂;為官擇人者,治。是以聘賢求士,猶嫁娶之道也。未有自嫁之女,出財為婦。故女慕財聘而達其貞,士慕玄纁而達其名,以禮聘士,而其國乃寧矣。

【譯文】

要使國家長治久安,須起用賢能之士,而貶抑小人。治國猶如養生,養生之道,莫過於養神調氣,而治國之道,在於選賢舉能,養神可以健身,而舉用賢能,國家就會安定。

輔佐之臣猶如支撐房屋的木柱 ,木柱不可太細,太細房子就不穩固;國內的良佐不可太少,少了國家就會傾覆。所以多方起用賢士,國家便會安定。

房子的支柱以直木較為堅固,而國之佐臣以能直言極諫的忠直之士為佳;直木多生長於幽山林之中,而忠直之士多潛藏於布衣百姓之中,所以君王求才,必求諸於鄉里之間。他們有的是懷才不遇,而流為庶民。有的才智過人,卻不得君王的賞識。有的生性忠賢孝悌,卻未被鄉里所薦舉。有的曲高和寡,甘願隱遁山林,而不願在朝與小人同流合污。有的忠誠事君,卻為奸佞所陷害。

堯、舜、周公等明主,都是在這些卑微的地方,覓得良材,建立太平盛事的。所以人君須設厚賞來鼓勵有功的人,設高官來攏絡賢才,使人人皆固守崗位,則百廢俱興,隱士得到聘用,天下歸服,罪惡皆隱遁。國家之所以危險不安,百姓無法安居樂業,是因為得賢士的效忠,那些奸讒小人重財色,皆非國之棟樑,蓄養他們毫無用處,若因小人得志,而始忠良退隱,不願出仕,那國家必會衰敗。

藉著交情,而安排職務,那麼吏治會大亂,若因職務的性質而選材,才會有條理,聘賢求才猶如嫁娶兒女,未有不娶自嫁,出錢為婦的,正因女子盼望迎娶,才會守其貞潔;賢士因冀求君王的發掘而守其高節之名。為人君能以厚禮聘才,國家才會安定。



考黜第八

【原文】

考黜之政,謂遷善黜惡。明主在上,心昭於天,察知善惡,廣及四海,不敢遺小國之臣,下及庶人,進用賢良,退去貪懦,明良上下,企及國理,眾賢雨集,此所以勸善黜惡,陳之休咎。故考黜之政,務知人之所苦。其苦有五。

或有小吏因公為私,乘權作姦;左手執戈,右手治生;內侵於官,外採於民,此所苦一也。

或有過重罰輕,法令不均;無罪被辜,以致滅身;或有重罪得寬,扶彊抑弱,加以嚴刑,枉責其情,此所苦二也。

或有縱罪惡之吏,害告訴之人,斷絕語辭,蔽藏其情,掠劫亡命,其枉不常,此所苦三也。

或有長吏數易守宰,兼佐為政,阿私所親,枉克所恨,逼切為行,偏頗不承法制,更因賦斂,傍課採利,送故待新,夤緣徵發,詐偽儲備,以成家產,此所苦四也。

或有縣官慕功,賞罰之際,利人之事,買賣之費,多所裁量,專其價數,民失其職,此所苦五也。

凡此五事,民之五害。有如此者,不可不黜,無此五者,不可不遷。故《書》云:「三載考績,黜陟幽明。」

【譯文】

要使政治清明,必須升遷忠良之士而罷黜圖謀不軌的人。有為的國君,德澤廣被天下,遍察全國政務的施行情況,小官吏與百姓都在他的視線掌握之中。進用忠賢,革去貪懦的人,釐清上下的關係,使得國政有條哩,由朝中人才雲集,這才是實施選罷政策的結果。

但行使選罷之前,務必先了解百姓受官吏壓迫的痛苦,其狀況有五種:

其一,官吏假借職權,作威作福,將百姓的生死,玩弄於股掌之間,欺瞞上司,壓榨百姓,令百姓敢怒不敢言。

其二,有的官吏斷獄不公,執法不嚴,有人犯大罪,卻得以不受制裁,官吏欺善怕惡,使無辜之人,倍受迫害。

其三,官官相護,徇私勾結,迫害告發奸情的人,隱藏實情,湮滅所有證據,甚至殺人滅口。

其四,有的官吏對剛到任的長官,極力的諂媚,以贏得長官的信任,對於仇人,則刻意逼陷,公報私仇。此外,更假借徵稅之名,搜括民財,表面上是儲備以防患未然,暗中卻擴增私產。

其五,有的縣官貪求財富與權勢,施行賞罰,則考慮是否有利於己,還介入民間買賣商業,與民爭利,使百姓損失很大。

以上五種官吏,危害百姓甚深,不可不罷黜除去。沒有此五種惡行的官吏,要予以升官獎賞。

所以書經上說:「新官上任三年後,需考核其功績,決定升遷或辭退。」

台長: 詩人
人氣(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過的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三國兵法 -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3)
此分類上一篇:三國兵法 -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