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了一整個冬天,假日都待在家吃吃喝喝,好像不胖也難,
難得春日好天氣,於是出去走走, 藉此釋放屯積的壓力及熱量。
﹝思古幽情.金字碑古道健行﹞
位於台北縣瑞芳鎮的「金字碑古道」--為淡蘭古道其中一段,
因舊時山路險峻難行,時有濃霧,
清同治年間鎮台總兵劉明燈巡路至此,在山壁上提七律詩一首以鎮嚴峻氣候,並貼上金箔,史稱金字碑;因此這段道路有人稱之為「金字碑古道」,
與我們所熟悉的「草嶺古道」同為北臺灣著名的觀光尋古步道。
古道全程都是階梯下坡,約1小時可以走完,因前2天剛下過雨,步道有些濕滑,膝蓋不好者,建議準備護膝或手拐,保護關節。
一路上遇見筆筒樹、姑婆芋、…以及許多我不認識;但生氣盎然的植物,
陽光從林蔭隙縫間灑落,蝴蝶昆蟲飛舞著,聽見不遠處的鳥叫蟲鳴,
還有偶爾在草叢裏快速竄出,但來不及看清楚就消失的爬蟲…
感受到大自然澎湃強韌的生命力,消沉之氣頓然隱遁。
我們是從一○二線公路入口進入古道,並在瑞芳鎮侯硐國小附近出口,
經過侯硐小鎮的聚落,準備前往侯硐火車站搭車(圖4);繼續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十分」的煤礦博物館。
補充:
侯硐曾是個礦業名城,歷經長達五十年的開採,礦苗終於枯竭,
在侯硐車站不遠處可以見到舊時最大的選煤廠--「瑞三煤礦」(圖5),及舊時的運煤橋,
望著廢棄的廠房,遙想當年黑金傳奇的繁華盛況。
走在寂寥的侯硐小鎮上,彷彿進入50年代的街景,路上遇見了幾條庸懶閒晃的狗兒,小小一條馬路,低矮的平房,接連幾家傳統式的“理髮廳”,現仍開著店門營業,雖然路上行人稀少,不見客人上門,但隱約可以感受到當年小鎮熱鬧的舊時風光。
〈圖片說明〉
圖3:長出可愛新芽的筆筒樹
圖4:侯硐火車站正行駛著的平溪線火車
圖5:侯硐火車站旁的瑞三煤礦廢棄舊坑及運煤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