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龜毛到天堂
「細節」像「過節」
日本人出了名的龜毛,但這其實是優點。他們總能把食衣住行中的小事,變成大事。
把細節,處理成像在過節。難怪大家喜歡去日本,因為在那裡,平凡百姓,只要花一點錢,都可以享受天王待遇。
最近去了日本一趟,看到很多龜毛的例子。會心一笑的同時,我想:
在台灣,若我們也能這樣龜毛地對待彼此,該有多好!
會說話的販賣機
先講食,超市賣的蔬菜不只有「生產履歷」,還有生產者的姓名和照片。
一方面加強生產者的責任感,另一方面增加消費者的親切感。超市的冷藏區,為了確保恆溫,每小時會有工作人員來檢查溫度,並且記在表上,讓消費者對產品的新鮮,絕對放心。
該冷要冷,該熱也要熱。街頭的自動販賣機,有賣熱的飲料,讓晚歸的上班族,多一份暖意。日本的販賣機還會說話,你拿了熱飲,它會用日文或中文跟你說:
「下午工作要加油喔!」
日本人對溫度的講究,延伸到每一個領域。馬桶要溫的、公共廁所的洗手水要熱的,甚至連日航經濟艙的餐盤上,還加了一小塊熱石頭,為那鉛筆盒大小的餐盒,略盡綿薄的保溫之力。
講到飛機餐,每次空姐問你吃魚還是吃雞,你是不是都在不確定成品到底是如何的情況下回答了?
日航體諒到這種心情,於是給你一塊墊板,上面兩張照片,一張魚餐,一張雞餐,讓你一目了然。
經濟艙都如此周到,頭等艙更不知何等龜毛!
蟑螂凝固了
談談住吧。東京人的家很小,但小得有尊嚴。以馬桶來說,保溫也就罷了,用完後站起來,它會依你坐在上面的時間,自動估算要沖多少水出來。使用者完全不必動手,就可乾淨離開。
廁所是蟑螂出沒的地方,我們通常是用殺蟲劑噴,再拿一張衛生紙,戰戰兢兢地包起來丟掉。
為了不讓你「戰戰兢兢」,日本人發明了一種殺蟲劑,噴出的凝膠碰到蟑螂會立刻凝固,像蛹一樣把蟑螂包覆,這樣掃或抓的時候,就不覺得那麼噁心。
浴室裡一定會有牙刷。買牙刷時,你會不會不知道軟毛、中毛、硬毛的差別?
更別說不同廠牌對軟、中、硬的定義也不一樣。在別的國家,只有碰運氣了。
在日本,牙刷像化妝品,拆封一支讓你摸摸看。很合理不是嗎?但也只有龜毛的日本人想得到。
單身貴族學《論語》
除了食衣住行,育樂也很重要。再小的嗜好,都有雜誌。喜歡針線的可以訂《拼布手藝俱樂部》,喜歡飾品的可以看《珠珠配件雙周刊》,喜歡養魚的可以看《快樂熱帶魚誌》月刊,喜歡散步的可以買《散步達人》,光散步不過癮就來看看《山與溪谷》月刊(創刊80年了)。
不喜歡走路,就坐在火車上看《鐵道Fan》。肚子餓了,就看看《麵包職人專業誌》充飢。
我單身,所以買了給單身者的《一個人》雜誌(創刊10年),封面故事竟然是怎樣從孔子的《論語》中,學到自處的智慧,如「四十不惑」、「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自己什麼呢?
也許可以想想我們對待自己、對待別人,有沒有像日本人設計產品時那樣體貼?那樣周到?
那樣堅信每個人都值得過好日子,而我們要幫助自己和別人做到。
揮著黃旗過馬路
講到行,有些日本車的頭頂會裝「感恩尾巴」,車子插入另一車道時,駕駛可操縱那尾巴搖一搖,向後面讓你插進來的車表示感激。
我沒車,坐地鐵。地鐵人擠人,但不會聞到旁人的體味。因為消除體味的產品很多,市場區隔很細,甚至有專門替銀髮族消除體味的香水。
到機場的巴士,要坐一個半小時。上車前會問你到哪一個航廈,不同航廈,行李上貼的標籤的顏色不一樣。
標籤一張綁在行李,另一張給乘客。巴士先到第二航廈,所有第二航廈的行李都下車,地勤人員一一跟下車乘客比對標籤。
萬一有行李沒被領走,就代表行李主人在車上睡著了。那主人就是我,當工作人員上來對標籤時,我才發現該下車了。
在別的國家,我一定坐過站了。
不只是坐巴士有學問,走路也一樣。日本人喜歡抽菸,但為了保護不吸菸者的權益,東京人多的街頭不准抽菸。
不過畫定專用的吸菸區,癮君子仍有自己的天地。
除了不吸菸者,行人也需要保護。學校附近街道的紅綠燈旁設置「橫斷旗」,你穿越之前,在這個路口拿起一支黃旗,揮動著過馬路,讓來車清楚地看到你。穿越之後,便把黃旗放到那邊的路口。
有這麼嚴重嗎?我們台灣人會問。但對日本人來說,生命就是這麼嚴重!
幸福來自於小事
日本人對於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體貼到了極致。讓不富裕的凡夫俗子,也能過得方便、舒適、優雅、愉悅。
有錢人最大的優勢,不也就是這四點嗎?日本人的龜毛,把有錢人的生活方式普及化了。
我們都在追求幸福。持久的幸福感,不是來自於一件革命性的大事,而是來自於無數家常的小事。
碰到白馬王子,不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反而每天讓自己過得幸福快樂,任何人都是白馬王子。
同樣的道理,過好的生活,不一定要賺一筆大錢,然而能用那些錢做一件大事(如買豪宅或名車)。
豪宅也有蟑螂,名車看到「橫斷旗」也得停下。過好的生活,應該是在食衣住行每一件小事上更細心、更講究、更精緻、更深入。
每個人都可以過好生活,好生活的本錢不在銀行,而在心態。給你幸福的不是情婦,而是太太。
把每一個細節過好,我們就上天堂了。難怪19世紀的法國作家福婁拜說:「上帝,就在細節之中」。
善於向國外取經的日本人聽懂了這句話,他們找到了細節中的上帝,把大家帶上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