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5-03-04 00:09:24| 人氣3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們可否只憑著「表象」活著?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只憑「表象」活著,那麼生命將建立在「感官經驗」、「社會規範」、「文化價值觀」與「個人慾望」的基礎上,而不去探究這一切背後的本質(叔本華所說的「意志」)。這樣的生活方式可以帶來短暫的快樂與安定,但它真的能讓人獲得真正的滿足嗎?

 

如果選擇完全依賴「表象」而活,意味著什麼?

  • 接受世界「看起來」的樣子,而不去質疑它。例如,社會告訴我們「成功=金錢+地位」,就照單全收,而不去思考成功是否有更深層的意義。
  • 順從感官經驗,活在享樂主義(hedonism)之中,追求感官刺激,例如美食、旅行、物質享受,而不去問「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
  • 遵從社會規範與文化框架,無條件接受主流價值觀,例如「努力工作是人生的意義」、「結婚生子是正常人生」,但不去反思這些觀念是否適合自己。

  

如果只憑「表象」活著,那麼人生會變得相對輕鬆,因為不會質疑,也不會抗拒世界的安排。這樣的生活在「短期」內可能令人滿足,但「長期」而言,卻可能讓人陷入「空虛」,甚至成為哲學家漢娜·鄂蘭稱「平庸之惡」的一部分,因為沒有思考,沒有選擇,只是機械式地活著。

   

  

那麼,應該只憑「表象」活著嗎?

這取決於如何看待「快樂」與「覺醒」的價值:

  • 如果人生的目標是追求快樂,那麼只憑「表象」活著是可行的。順應社會期待、享受感官滿足、避免深刻的哲學思考,這樣的生活或許能減少受痛苦的折磨。
  • 如果人生的目標是追求真理與意義,那麼可能無法滿足於「表象」,而會不斷地思考、懷疑、探索,甚至挑戰社會與文化的規則。這條路或許更艱辛,但也可能帶來更深刻的滿足感。

根據柏拉圖的《洞穴寓言》,如果一生都活在「表象」之中,或許能夠過得無憂無慮,但始終只是被鎖在洞穴裡看著投影的影像,而不是真正的世界。只有不停追尋、打破枷鎖,問自己說:「這些都是真的嗎?」才有機會真正獲知真理,而一旦開始尋找「洞穴外的光」,而光(光源)象徵的是真理和善,可能會經歷痛苦與迷惘,但也會發現更深層的現實。

  

我們可以選擇只憑「表象」活著,但這意味著接受了人生的「膚淺快樂」,而不去追問它的「本質」。

很顯然,如果選擇探究「本質」,可能會發現生命的荒謬與無意義,從而產生痛苦,但同時,也獲得了「真正的選擇權」。因此,探究「本質」的過程本身,進而顛覆原本的思維,甚至可能會讓人痛苦,但也可能讓人活得更有覺悟,藉此更深入了解自己,然而是否只憑著「表象」活著,完全取決出自于每個人之自由意志的選擇。

台長: 看啊 月亮就在那裡
人氣(396)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心情記事 |
此分類下一篇:很多事,都沉入記憶裡
此分類上一篇:年初一,記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